看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扣子第一顆就扣錯了,往往到最后一粒才發(fā)現(xiàn)?!?/span> 是的,人生也是如此,少年時不讀書,到了中年被社會毒打了,就知道讀書的好處。 中年時不好好持家、育兒,老年時孤苦無依,就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遺憾的是,知道錯的那一天,往往已經(jīng)太晚了,連挽回的余地,可能都沒有了。 在家庭里,一個人到了暮年,離你最近的子女,才是你的“后福”,越早明白越好。 01 太多的老人,把家庭關(guān)系搞反了。 電視劇《都挺好》,蘇母、蘇大強夫妻有三個兒女。 女兒蘇明玉考上了清華,但是蘇母不同意,要蘇明玉去上免費的師范。 大兒子去美國讀書,蘇母很樂意,為了籌錢,把女兒的房間賣掉。 小兒子要去旅游,蘇母二話不說,給了兩千五,女兒學習要一千,卻說沒錢。 蘇明玉在父母的各種“薄待”下,變成了女強人。雖然吃盡苦頭,但是蘇母過世之后,照顧父親蘇大強的任務(wù),她還是勤勤懇懇。 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電視劇里的家庭,也不少。 但是結(jié)果不一定如電視劇那么完美。畢竟,被薄待的兒女,也是會記仇的,哪能無休止地大度? 我的大舅媽,有三個兒女。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女兒和大兒子讀書都一般,初中畢業(yè)后,大兒子在家種果樹,女兒在本地一家工廠打工。 小兒子一直讀書很厲害,只是苦于家庭窮困,讀了高中之后,就面臨輟學的難題。 大舅媽發(fā)話,要大兒子和女兒湊錢,把小兒子供上大學。 小兒子上了大學,然后去了福建教書。接著就是買房買車。這大舅媽再次發(fā)話,讓其他兩個孩子支持。 大舅媽一晃就老了,走不動了。指望身邊的大兒子養(yǎng)老。 大兒子來了一句:“你不是口口聲聲說弟弟很有出息,去了大地方嗎?你怎么不跟他一起去?” 大舅媽說:“你弟弟,是我家的驕傲,你怎么這樣說話?” 這大舅媽的話,讓身邊的兒女心寒,這晚年,自然就凄涼。大兒子送飯,也是臉色難看;女兒以外嫁為理由,也就很少過問了。 老人們,總是把遠走的兒女當成寶,耗盡一生去幫助,恨不得把棺材板的錢也掏出來;把近處的兒女當成草,認為他們沒有出息。 再說了,這父母和兒女走得太近,雞毛蒜皮的事情,都會計較,變成一場災難。 外面的兒女回來,給父母做一頓飯,父母感恩戴德,一年都記得清楚;身邊的兒女在一年里,做了三百多天的飯,父母挑三揀四,嫌棄飯菜味道不好,送飯的態(tài)度不友善。 外面的兒女,得了獎勵,和父母沒有絲毫關(guān)系,但是父母津津樂道;身邊的兒女,累得氣喘吁吁,還把為數(shù)不多的工錢,給父母買東買西,父母卻閉口不談。 02 高層次的“孝”不給錢,是陪伴和日常的愛護。 如果你要分析,會發(fā)現(xiàn)孝順也是有層次的。 最低層次的孝順,不給父母錢,人也遠走高飛。 低層次的孝順,給父母錢,人是看不到的。 中層次的孝順,不給父母錢,但是管了父母日常生活。 高層次的孝順,給父母錢,也管父母的日常生活。
這樣的孝順,只有在父母身邊的人,才可以做到。 往往靠近父母的兒女,有三個不受待見的特點:沒有什么本事,怎么也飛不高,走不遠;找了普通的妻子或者丈夫,這小家庭不是很好;人比較老實,被父母“欺負”了,也只是低頭,頂多是罵幾句。 電視劇《人世間》里的周秉昆,是兄弟姐妹中最沒有出息的人,也是長期陪伴父母的人。 周秉昆學習成績不太好,只能去工廠打工。 他戀愛,也是找一個帶孩子的女人。父親是很反對的。 他只能背著父母,安排女人的生活。然后一步步得到父母的認可,成了一個小家。 他和父親去親戚家拜年,但是父親一路上都夸周秉義和周蓉,他到底是被忽視了。
父母和兒女之間,也有“升米恩,斗米仇”的現(xiàn)象。 陪伴父母,給父母錢,照顧父母的病痛,一日三餐都送飯,這樣的行為,日日夜夜,就會讓父母忽視,甚至父母會因此生氣。
那些能夠在父母身邊,也讓父母生氣、不滿意的人,其實是“大孝”。 那些夠不著的人,讓父母感覺驕傲的人,大部分的行為,都是為了自己,和父母關(guān)系不大。 03 理順關(guān)系,是老人最大的清醒。 人在健康的時候,可以說:“靠誰不如靠自己?!?/p> 但是走不動了,做飯都不行了,發(fā)現(xiàn)身后空無一人,悲涼從心而來。這,才是人生最后一??圩印?/span>
最好的人生,就是在中年的時候,鼓勵所有的兒女多讀書,都有本事,有反哺父母的能力。 而兒女長大之后,老父母看誰和自己最近,就對誰更好一些。 帶娃、幫忙做點家務(wù)、給好的臉色、多一些點贊和包容,這都是養(yǎng)老的基礎(chǔ)。 余生的福,到底是種善因,得善果。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