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華昌中醫(yī) 古中醫(yī)防未病,保民眾大健康。 在中醫(yī)的藥庫里,有一劑名為 “四維散” 的經典方劑,它專門針對脾腎虛寒且滑脫癥狀較為嚴重的情況。無論是瀉痢不止,還是氣血下陷,甚至二陰血脫難以控制,四維散都可能是那把解開病痛的關鍵。 四維散由黨參 30g、干姜 6g、制附子 6g、炙甘草 6g、烏梅 6g 組成。黨參健脾益肺,干姜溫中散寒,制附子補火助陽,炙甘草調和藥性,烏梅澀腸收斂。它能溫補腎陽、健脾益氣、收斂固澀,可治瀉痢不止、氣血下陷、二陰血脫不禁等脾腎虛寒引發(fā)諸癥。 這劑良方主要由幾味藥材精心配伍而成。黨參,味甘性平,在方中擔當著重要角色,用量達 30 克。擅長補氣健脾,能夠有效地提升人體的中氣,增強脾胃功能,為身體的正常運轉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干姜,性熱味辛,用量為 6 克。它將溫暖注入脾胃,驅散虛寒之邪。其溫熱之性可以有效地溫暖中焦,化解脾胃的寒濕之氣,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制附子,性大熱且有毒,同樣用 6 克。此藥雖具毒性,但在合理運用時卻能發(fā)揮強大的溫補腎陽之力。它能夠點燃腎臟的陽氣之火,驅散腎中的虛寒陰霾,使腎陽得以振奮,增強腎臟對人體的溫煦和固攝作用。 炙甘草,用量 6 克,它在方中起著調和諸藥的關鍵作用。就如同一位和事佬,將各味藥材的藥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避免藥性相互沖突,同時還能增強整個方劑的藥效持久性。 烏梅,用量 6 克,別看它用量不大,卻有著獨特的收斂之性。在眾多溫陽藥物之中,烏梅起到酸澀收斂的作用。它能夠收斂滑脫之證,防止正氣過度耗散,與其他溫陽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止瀉痢、固滑脫的目的。 當這些藥材匯聚在一起時,就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相互協(xié)作,共同針對脾腎虛寒、滑脫不禁的病癥發(fā)力。對于瀉痢不止的患者,四維散通過溫補腎陽、健脾補氣以及收斂固澀的多重作用,能夠有效地改善腸道的功能狀態(tài),止住泄瀉,恢復腸道正常的分清泌濁功能。在氣血下陷的情況下,黨參、炙甘草等藥材提升中氣,制附子溫補腎陽以助陽氣上升,從而使下陷的氣血得以回升,改善身體的虛弱狀態(tài)。而對于二陰血脫這類較為嚴重的病癥,四維散中的各味藥材更是齊心協(xié)力,利用溫陽、收斂等功效,盡力控制住血脫的局面,為身體的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 在使用四維散時,也有一些講究。通常會將這些藥材研成細末,然后用適量的水調成糊狀,再加熱熬制片刻。這一過程就像是一場精心籌備的烹飪,火候與時間的把握都至關重要。經過熬制后,待藥糊稍涼,便可服用。一般會選擇在飯前空腹服用,這樣有利于藥物更好地被吸收,迅速抵達病所,發(fā)揮其最大的藥效。 需要注意的是,制附子有毒性,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醫(yī)囑,把控好劑量,確保用藥安全。同時,中醫(yī)講究辨證論治,只有在準確判斷病癥屬于脾腎虛寒、滑脫之證時,四維散才能發(fā)揮出其應有的神奇功效。如果病癥不符,盲目使用可能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最后,希望朋友們再關注《杏仁弦道》及《華康中醫(yī)館》兩個公眾號,里面的內容同樣精彩!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