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介紹 《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也稱《唐集右軍圣教序并記》,簡稱為《圣教序》。此碑為弘福寺沙門懷仁和尚集王羲之書,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刻。碑高312厘米,寬140厘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五、八十六字不等。碑原在陜西西安弘福寺,現(xiàn)藏陜西西安碑林。 懷仁,唐朝僧人,生卒不詳,太宗時居長安弘福寺。他能文工書,受諸寺委托,以皇宮所藏數(shù)千冊王羲之行書真跡為本,自貞觀二十二年(648)至咸亨三年(672),歷時二十五年,集摹成此碑。如“知”“趣”“或”“群”“然”“林”“懷”“將”“風”“朗”“是”“崇”“幽”“托”“為”“攬”“時”“集”等字皆出自《蘭亭序》,還有一些出自王羲之尺牘各帖,如《孔侍中帖》《喪亂帖》《九月十七日帖》《奉橘帖》等拓摹本之中的字和偏旁。 雖然懷仁生平已不可考,但知其“積年學王羲之書,其合處幾得意味”。將其與唐摹本比較,可以說是筆筆神似、字字形肖,幾無二致,可見勾勒摹刻之精。這一碑帖是為了紀念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內(nèi)容主要是對佛教的贊美以及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它是一篇集字作品,有一些字沒有在王羲之的作品里找到,還進行了一些拼湊,不過由于懷仁和尚本身深厚的書法功底和極為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作品水平很高。 二、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的藝術特點 (一)點畫豐潤且富有變化 在點畫方面,懷仁巧妙地運用了粗細、長短、虛實、輕重等線條。他通過對這些線條的運用,讓點畫不再單調(diào),而是充滿了豐富的變化。例如,在一些筆畫的起始和結(jié)尾部分,可能會通過輕重的變化來體現(xiàn)出一種節(jié)奏感;在不同的字當中,相同筆畫也會因為與其他筆畫的搭配而改變粗細長短,使得每個字的點畫都具有獨特性,整個碑帖的點畫因此顯得豐潤多姿。 (二)結(jié)體多變 懷仁在結(jié)體上靈活多變,字形結(jié)構或扁或長,或方或圓,或大或小,盡顯自然之趣。他不拘泥于一種固定的結(jié)構模式,這種多變性在很多字上都有體現(xiàn)。比如有的字為了體現(xiàn)一種舒展的感覺會將結(jié)構拉長,而有的字為了達到一種緊湊的效果則會變得比較扁。并且,在處理一些左右結(jié)構或者上下結(jié)構的字時,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和呼應關系也多種多樣,使整個字看起來既協(xié)調(diào)又富有變化。 (三)章法自然流暢 懷仁將王羲之的筆法融會貫通,使章法自然流暢。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有著一種和諧的排列關系。雖然是集字作品,但他在組合這些字的時候,盡可能地讓它們相互呼應,就像一氣呵成寫就的一樣。字與字之間雖然沒有過多的牽絲相連,但通過筆勢的連貫和字的大小、疏密等變化,給人一種筆斷意連的感覺,仿佛字與字之間有著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牽引,讓人在欣賞時能夠感受到一種美的流動。 (四)創(chuàng)新性 筆畫融合創(chuàng)新:在筆畫上,懷仁將王羲之筆法中的某些筆畫進行了巧妙的融合。他并不是簡單地拼湊王羲之的字,而是在拼湊的過程中對筆畫進行了再加工,使線條更具有活力和韻味。例如,在處理一些轉(zhuǎn)折筆畫時,可能會將王羲之不同帖中的轉(zhuǎn)折方式進行融合,形成一種新的、獨特的轉(zhuǎn)折形態(tài),這種形態(tài)既保留了王羲之書法的韻味,又帶有懷仁自己的理解和創(chuàng)新。 結(jié)構創(chuàng)新:在結(jié)構上,懷仁也嘗試著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使字體結(jié)構更加勻稱、和諧。他可能會對一些原本在王羲之書法中結(jié)構不太穩(wěn)定或者不太協(xié)調(diào)的字進行調(diào)整,讓這些字在整體碑帖中的視覺效果更加舒適。比如,對于一些筆畫較多且復雜的字,他會通過調(diào)整筆畫的分布和排列順序,使整個字看起來不會過于擁擠,而是疏密得當,結(jié)構緊湊又不失靈動。 (五)整體風格 其整體風格以華美、精致為主,兼具雄渾、穩(wěn)健的特點。全篇布局嚴謹,字形及筆畫安排恰當,既有王羲之書法藝術的精髓,又不失懷仁自身的藝術特色。通篇給人以雅致而不失活潑的感覺。在體現(xiàn)王羲之書法的優(yōu)雅精致的同時,也展現(xiàn)出一種雄渾的氣度,在穩(wěn)健的結(jié)構和筆畫書寫中又透露出一種靈動的氣息,讓人陶醉其中。從整體上看,這一碑帖既具有很高的藝術規(guī)范性,又不失藝術的感染力和獨特魅力。 三、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的臨習方法(一)工具選擇 紙張:紙張的選擇不宜選用雜質(zhì)過多、顆粒過多的紙張,最好選用質(zhì)地細膩,吸水量少的紙張,如熟生報紙均可。因為如果紙張過于粗糙或者吸水性過強,會影響到筆畫的表現(xiàn)效果。例如,生宣紙吸水性強,在書寫時可能會導致墨汁暈染過快,使得筆畫變得模糊不清,不利于表現(xiàn)《圣教序》中筆畫的精細變化。而質(zhì)地細膩、吸水量少的紙張則能夠更好地控制墨汁的擴散,使筆畫的形態(tài)更加清晰準確地呈現(xiàn)出來。 毛筆:臨習《圣教序》最好使用狼毫筆來書寫。狼毫比羊毫筆力勁挺,更適合書寫《圣教序》這種行楷作品。由于《圣教序》的筆畫有著一定的力度要求,狼毫筆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出筆畫的挺拔和勁健之感。羊毫筆相對柔軟,在表現(xiàn)這種需要一定筆力的字體時可能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不過,如果對毛筆的控制能力較強,也可以嘗試使用兼毫筆,兼毫筆兼具了狼毫和羊毫的一些特性,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書寫習慣進行選擇。 墨汁:墨汁加水的比例需要好好把握。過少則粘厚枯滯,拖不動筆;過多則肥爛稀薄,字無筋骨。在臨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嘗試,找到一個適合自己書寫速度和紙張?zhí)匦缘哪瓭舛?。如果墨汁太濃,在書寫時會感覺筆鋒在紙上運行不暢,寫出的筆畫會顯得干澀、缺乏靈動性;如果墨汁太稀,筆畫會過于臃腫,缺乏骨力,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圣教序》的筆畫特點。 (二)臨習基礎和順序 具備楷書基礎:《圣教序》中包含楷、行和少量草書,臨習者最好要有一定的楷書基礎。因為楷書的筆畫和結(jié)構相對比較規(guī)整,通過楷書的學習可以掌握基本的筆畫書寫方法和結(jié)構規(guī)律,這對于臨習《圣教序》中的行楷部分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沒有一點書法根底知識,即臨《圣教序》,不易見成效,更不易到位。例如,楷書對于筆畫的起筆、行筆和收筆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要求在《圣教序》的行楷部分也有體現(xiàn),有了楷書基礎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些筆畫的書寫要點。 字的大小順序:在臨習時,字的大小要接近原帖的大小。明代豐坊在《童學書程》中明確告訴我們學行書是先小后大。從古人的臨習經(jīng)驗來看,像褚遂良、趙孟頫、董其昌等臨摹王羲之的作品都是與原帖樣大的。因為書法在古代主要是供文人案幾上雅玩的,當時的字比較小,豐富的筆法是通過手腕的幾個微妙動作來完成的。如果一開始就把字寫得過大,會牽涉到用腕、用肘及用臂的力量變化,就難以把握原碑的要領。初學者可以先從原帖大小開始練習,如果有困難可以先放寬尺寸,逐漸縮小恢復至原大,但不宜寫得過大。 (三)臨習要點 筆法: 觀察筆畫特點:要仔細觀察《圣教序》中的筆法,此碑屬內(nèi)撅筆法,用筆體現(xiàn)為內(nèi)轉(zhuǎn)鋒,其形內(nèi)斂而嚴謹,但不失放逸。使轉(zhuǎn)、翻折、提按、側(cè)鋒、藏鋒交替進行,側(cè)鋒取勢,藏鋒蓄勢,生動而多變。例如在一些筆畫的轉(zhuǎn)折處,要注意是如何通過使轉(zhuǎn)和翻折來實現(xiàn)的,不同的轉(zhuǎn)折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筆畫形態(tài)和書寫節(jié)奏。在書寫橫畫和豎畫時,要體會其中的提按變化,提按的運用能夠讓筆畫產(chǎn)生粗細的變化,增加筆畫的表現(xiàn)力。 參考其他法帖:可結(jié)合其他法帖,取其源頭之字,細細加以推敲。比如可以參照王羲之《蘭亭》《喪亂》《平安》等傳世墨跡法帖,考察其間清晰流暢、豐富多變的用筆與行氣的承應貫穿,以及渾然天成的章法,如此將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理解王羲之書法的內(nèi)涵精神,使臨寫學習更見成效。因為《圣教序》是集字作品,單獨從《圣教序》中可能難以完全理解王羲之筆法的全貌,通過參考其他法帖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王羲之書法的用筆特點。 章法: 由于《圣教序》是集字而成,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缺乏連貫是該帖的一個缺點。臨習時,一定要注意字的大小,楷、行草之間的巧妙應用,字態(tài)的左右擺動,字距與字距之間的緊松,書寫的快慢節(jié)奏,來改變該帖行氣不足的弊病。在嘗試創(chuàng)作中要注意字的大小、長短,及字與字的避讓、穿插,由單個字、兩個字、三個字以上的組合關系,單字與群組、群組與群組的承接、過渡及展拓而開,把握其筆法嚴謹清峻、靈活多變,捕捉與圣教之共鳴處,達意抒情,慢慢從臨習中向創(chuàng)作過渡。 四、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的歷史價值(一)對王羲之書法傳承的重要意義 保留王字風格:在王羲之的真跡逐漸稀少的情況下,《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成為了研究和學習王羲之書法風格的重要資料。它薈萃了王羲之眾帖,較為充分地體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用筆和結(jié)字的藝術特點,且于章法安排上也甚為考究。由于懷仁和尚以皇宮所藏數(shù)千冊王羲之行書真跡為本,歷時二十五年精心集摹,使得碑帖中的字能夠很好地保留王羲之書法的韻味,為后世學習王羲之書法提供了一個極為珍貴的范本。 流傳王字精髓:懷仁廣集內(nèi)府所藏王羲之法書,傾二十余年之功始成此碑,垂范來世,脾益后學,對王羲之書法的流傳功不可沒。許多后世書法家都通過學習《圣教序》來汲取王羲之書法的精髓,它像是一座橋梁,將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傳遞給了后世的眾多學習者。像后來的趙孟頫、王鐸等著名書法家都曾經(jīng)多次臨摹《圣教序》,可見其在王羲之書法傳承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對佛教文化傳播的貢獻 《圣教序》的內(nèi)容包含了對佛教的贊美,其碑文與佛教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的存在有助于佛教文化在書法藝術領域的傳播。當時,佛教在社會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一碑帖以書法藝術的形式將佛教文化的相關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并且借助王羲之書法的影響力,使得更多的人關注到碑帖中的佛教文化內(nèi)涵。隨著《圣教序》在書法界的流傳,其中的佛教文化也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促進了佛教文化與書法藝術的融合與發(fā)展。 (三)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集字創(chuàng)作的典范:懷仁開集字之先河,他的這種集字創(chuàng)作方式為后世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在他之后,雖然也有很多人進行集字創(chuàng)作,但《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仍然是最為成功的集字作品之一。它在選字、拼湊、布局等方面的經(jīng)驗和技巧,為后來的集字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借鑒。例如,在選字方面,懷仁為了考慮上下字的關聯(lián)與呼應,往往一個字都多重備份,精心挑選,這種嚴謹?shù)膽B(tài)度和方法是值得后來者學習的。 對后世書法風格的影響:《圣教序》對后世書法風格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所體現(xiàn)出的書法藝術特點,如點畫、結(jié)體、章法等方面的風格,被后世許多書法家所吸收和借鑒。從唐代以來,士林甚重此碑,很多書法家受到它的影響而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像李北海,張司直,蘇武功等書法家的書法風格都從《圣教序》中得到了啟發(fā),他們或是在筆法上學習《圣教序》的精妙之處,或是在結(jié)構和章法上借鑒《圣教序》的布局方式,從而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五、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與其他書法作品的比較(一)與《蘭亭序》的比較 創(chuàng)作情境與整體風格: 《蘭亭序》是王羲之于一次風雅集會時,在半醉的情況下用蠶繭紙、鼠須毛所寫,寫得飄逸遒媚,又端莊秀麗,字里行間縱橫變化,筆法多變,意態(tài)生動,前后顧盼,遙相呼應。它是一種即興創(chuàng)作的作品,帶有一種隨性的美感,整體風格非常靈動、自然,有一種在特定情境下的藝術感染力。而《圣教序》是懷仁和尚集字而成,整體風格以華美、精致為主,兼具雄渾、穩(wěn)健的特點。它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和拼湊的,雖然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與《蘭亭序》的那種即興創(chuàng)作的靈動性有所不同。 在字的形態(tài)上,《蘭亭序》中的字因為是一次性書寫,筆畫之間的連帶和呼應更加自然流暢,字的大小、疏密變化也更為隨性。例如其中僅一個“之”字就寫了二十多次,竟無一雷同,達到了藝術多樣與統(tǒng)一。而《圣教序》由于是集字,在字與字的連貫性上相對較弱,盡管懷仁在組合這些字的時候已經(jīng)盡可能地讓它們相互呼應,但與《蘭亭序》相比,在行氣上還是略顯不足。不過,《圣教序》的單字相對更加規(guī)整,對于初學者來說,單字比較好把握。 臨習難度與價值: 從臨習難度來看,《蘭亭序》的技法特別豐富、多變,是在一種比較隨性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的,并且由于是草稿性質(zhì),所以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系、筆畫的連帶等非常復雜,沒有一個很好的基礎是很難去把握它的技法,更別說精神了。臨《蘭亭序》如果沒有足夠的功力,很容易寫得俗氣。而且《蘭亭序》字放大了來寫,就沒有了其原先小字的韻味。而《圣教序》是集王平日所寫的靚字所成,單字的筆法、法度是可以很好講究的,較有規(guī)律可循,對于初學者來說,是學習王羲之行書較好的入門范本。它可以幫助學習者先掌握好單字的結(jié)構和筆法,再逐步去體會行書字與字之間的連貫和行氣等更高級的書法技巧。 在價值方面,兩者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代表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一個高峰,對于研究東晉時期的書法風格和文化氛圍有著重要的意義?!妒ソ绦颉穭t是集字的經(jīng)典之作,在王羲之真跡稀少的情況下,它成為了學習王羲之書法的重要資料,并且在集字創(chuàng)作方面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和范例,對王羲之書法的傳承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與趙孟頫臨摹《圣教序》的比較 趙孟頫臨摹《圣教序》時,不僅有《圣教序》的勁勢與韻致,也不失本人的圓潤遒勁風格。趙孟頫的書法本身具有遒媚、秀逸,結(jié)體嚴整、筆法圓熟的特點,他在臨摹《圣教序》時將自己的風格融入其中。例如,他的筆畫圓潤飽滿,在臨摹過程中可能會對《圣教序》中原有的一些筆畫進行微調(diào),使其更符合自己的書寫習慣和風格特點。而懷仁集王羲之字《圣教序》則主要是盡可能地還原王羲之書法的風格,雖然在集字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懷仁自己的理解,但整體上還是以體現(xiàn)王羲之書法的精髓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