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九山筆會 | 詩詞散文

 一介書生五十后 2024-12-23
圖片
圖片
圖片

“夕陽”弦歌贊

圖片

甲辰冬初,欣逢區(qū)退教協(xié)文藝匯演,賞“夕陽”弦歌,酷炫全場,喜不自禁,擬藏頭句贊之。贊曰:

夕霞云袖

陽彩風流

退而不休

教亦藝優(yōu)

“協(xié)”手展秀

弦彈“豐收”

歌吟中華

舞傳鄉(xiāng)愁

炫出活力

酷爆四周

甌潮聲贊

越凡春秋

圖片

詩詞:溫州三中分會  嚴桂棠

照片:溫十四中分會  施明

圖片
圖片

追悼葉嘉瑩先生逝世

圖片

期頤之慶頌聲傳,

惋惜詩壇今息肩。

婉約寄懷珠有淚,

諳然縱筆玉生煙。

作箋注解傳衣缽,

詩教發(fā)蒙開講筵。

著述等身名后世,

先生弱德澤千年。

圖片

甌越小學分會

王鴻彬

圖片
圖片

悼念葉嘉瑩先生

圖片

駕鶴西歸功已成,

黯然悼念寄哀情。

當初世事如塵去,

此日詩書活水生。

退去皮囊曾苦難,

迎來命運幸公評。

白云蒼狗由它變,

不廢先生弱德名。

溫十四中分會

陸云遙

圖片
圖片

欣賞溫州九人書法長卷展

圖片

不期而遇九人賢,

長卷飄揚甌越天。

大草章行飛逸興,

八分篆楷自超然。

古香古色方知妙,

新意新情轉覺玄。

書展歷來多的是,

奇才獨特更無前。

鹿城教育局分會

毛紹平

圖片
圖片

游三峽

圖片

一江兩岸畫中游,

二號黃金客滿樓。

三峽猿聲聽不見,

四山翠色眼前收。

五星賓館難如愿,

六路洪崖無所求。

七彩光華千里秀,

八方朋友共風流。

鹿城教育局分會

毛紹平

圖片
圖片

江濱南岸綠道即事

圖片

其一

退后聊無事,

心寬不可刪。

嶺含千樹雨,

橋露一燈山。

北塔風煙外,

中川帶水間。

釣磯何處覓,

形跡笑癡頑。

其二

人緩則安處,

夕陽適退休。

晚霞成綺遠,

蹊徑賞篁幽。

有幸微醺酌,

無須甚解求。

詠吟尤得趣,

平坐可分憂。

溫十四中分會

陸云遙

圖片
圖片

走進籀園故址、觀賞史館楹聯(lián)、追憶先賢事跡

圖片

我們頻頻來此,籀園故址,現(xiàn)今市教育史館。

喜歡這兒清幽的環(huán)境,留連古色古香的館堂軒亭,在華美的楹聯(lián)前駐足,久久吟哦。

這一幅幅的楹聯(lián),書體不一,或篆,或隸,或行,或楷,或草,各逞風姿,盡展風彩?;腥蛔哌M了一名家楹聯(lián)展會。

看其署名,絕非泛泛之輩。有先賢,有名宿,有顯士,有大家。正所謂人中龍鳳,令人肅然起敬。

聯(lián)語所涉既廣,喻義理,懷宗師、念故舊、憶昔游;且題旨高遠,內(nèi)涵深沉。我們,為之感嘆,為之覃思。

聯(lián)律精嚴,筆法靈動;平仄和諧,對仗工整;用典妥貼、修辭妙用。

其聯(lián)語書體多姿,意態(tài)紛呈:或剛勁有力,鐵劃銀鉤;或疏放不羈,揮灑自如;或謹嚴端莊,古樸豐茂。

字聯(lián)璧合珠連,一座文化盛宴的殿堂緩緩在你眼前展開——

其所展現(xiàn)的事功言行,聯(lián)跡風神,如仿佛引領我們探尋并未遠去歷史云煙,那段風云激蕩的歲月,隨著紹介,那個個鮮活的精靈群像般漸漸越發(fā)清晰起來.……

圖片

此乃教育史館第一館:古代教育

圖片

進門第一堂,匾額“文德”,署籀?孫詒讓

書額者

孫詒讓(1846-1908),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號“籀庼”,又作籀?。瑞安人。晚清樸學大師、古文字學家、教育家。近代新教育的開創(chuàng)者。

擅經(jīng)史。生于書香門第之家,父孫衣言秉性剛直,官至太仆寺卿。家中藏書甚豐,從小受文化熏陶。性慧,聰穎好學。13歲便撰《廣韻姓氏刊誤》,18歲撰《白虎通校補》,展現(xiàn)出早熟才智。曾應征禮闈,五試不第,遂絕意仕途,便專注學術研究。曾隨父宦游京師江淮等地,廣結學者名流,與張之洞、潘祖蔭、李慈銘、王闿運、桂文燦、王懿榮、趙之謙等人都有交集。

壯歲接觸西學政治與教育書刊,治學講經(jīng)世致用。在經(jīng)學、諸子、金石文字、訓詁校勘、文獻目錄等方面均有精深造詣。研究古學垂四十年,融通舊說,校注古籍,著書三十余種,著有《古籀拾遺》《墨子間詁》《周禮正義》等名作。其《契文舉例》開啟了既考文字又考證古史的先河,他的《古籀拾遺》《古籀遺論》被譽為閎通而矩矱的典范。系我國甲骨文考釋研究的鼻祖。章太炎稱他“三百年絕等雙”。有晚清“浙江三先生(俞樾、孫詒讓和黃以周)”之稱。其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一生致力于家鄉(xiāng)文教事業(yè)發(fā)展,曾籌建資金五十來萬,領導溫處十六個縣先后創(chuàng)立學堂三百余所,為浙南近代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地方啟蒙運動做出杰出貢獻。就在瑞安就相繼創(chuàng)辦了瑞安算學書院、農(nóng)學館、方言館等,推動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傳播和初等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在永嘉(現(xiàn)在溫州)創(chuàng)辦了瑞平化學學堂和蠶學館。1897年,創(chuàng)辦的永嘉蠶學館,系中國最早的職業(yè)學校之一,標志著溫州乃至浙江地區(qū)職業(yè)教育開端。于溫州地區(qū)教育事業(yè)厥功甚偉。

他還積極倡導女子教育,鼓勵學生留學,其思想的開明和遠見可見一斑。

科技、實業(yè)也都開風氣之先,還創(chuàng)建了大新輪船公司和人力車公司等。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成溫州師范學堂,并請蔡元培題寫校名。就在這一年因勞累過度,病逝。

逝世后,后人在溫州、瑞安等地建祠館、樓亭以紀念他對地方所作出的功業(yè)。  

其書法成就主要在甲骨、銘文??幸惨姴环补αΑK鶗瑫?,結構嚴謹,用筆穩(wěn)健,其書風受其長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的影響,使得他的楷書作品在形式上更加古樸、莊重;行書則有碑的求實形態(tài)灌輸流暢行走筆觸,更顯得靈動多變,不拘泥于傳統(tǒng)。

此額,“文德”兩字,楷書。以柳體骨架,施以碑的穩(wěn)健,文質典雅又大氣,不失莊肅。

圖片
圖片

正門楹聯(lián),署黃紹箕學篆

釋  文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反本修古不忘乎初。

注釋:反,返回,回到。本,根本、本愿,初心。反本,溯源,不忘初心。聯(lián)語出之論語。

書聯(lián)者

黃紹箕(1854—1908),字仲弢、號鮮齋,瑞安人。黃體芳之子,光緒進士,官至京師大學堂總辦,湖北提學使。幼秉父訓,曾受業(yè)于陸爾熙之門,此后又拜張之洞為師。于書無所不覽,博學能文,精于金石書畫。家中藏書宏富,逝后悉數(shù)捐給圖書館。著有《廣藝舟雙楫評論》《中國教育史》《鮮庵遺集》等。與近代革新派驍將康有為交好,光緒二十四年,康有為組織保國會,自任總理,黃紹箕出任常議員、宣講員,積極投身維新變法運動。“百日維新”失敗,得密告,助康逃離京城。力主維新強國,倡導新學教育,助力孫詒讓大力創(chuàng)辦鄉(xiāng)里學堂,勇于破除舊俗。

此聯(lián)筆力遒勁,線條流暢,胎息秦篆,結構突破秦嶧山碑規(guī)整劃一,顯得錯落有致,寫得古雅端莊而又靈動富于變化,切合其處事秉性,守矩又逾其矩,具革新精神。

圖片
圖片

“文德”堂側門聯(lián),署韶甫孫鏘鳴??瑫?/p>

釋  文

采樂調風集禮宣度,

研書賞理敷文奏懷。

注釋:采,擇取,搜集。采樂,搜集民間歌謠。風,一指地方民間歌謠,又指風俗,民情。再指“詩六藝“之一”的國風?!闭{,和諧,協(xié)調,調節(jié)之意。集,通輯,安、和之意。禮,禮法,指禮節(jié)、儀式等道德規(guī)范。《禮是非也?!毙麚P,發(fā)揚、宣明(明白)。度,指度量,氣量、胸襟。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研,研究、探討、引伸,仔細地認真地。書,書籍。賞,稱揚,贊賞、欣賞、崇尚、尊重。理,道理,規(guī)律。敷,鋪敘陳述、引申。文,文章、教化。奏,進,推進。懷,胸懷、心意,胸襟、抱負。(上聯(lián)講的是禮樂法度,下聯(lián)講的是文章教化。)  

撰書聯(lián)者

孫鏘鳴(1817-1901),字韶甫,號蕖田。瑞安人。孫衣言弟,孫詒讓叔。清道光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同治元年任侍讀學士,總裁武科進士。李鴻章、沈葆楨皆出其門下,故有“天下翰林皆后輩,朝中宰相兩門生”之稱。敢抗疏劾權貴,直聲震天下,先后遭誣陷,改政從教。歸里后,江蘇巡撫李鴻章延請留主蘇州正誼書院。后又主講多所著名的書院(如“鐘山書院”、金陵的“惜陰書院”、上海的“龍門書院”及永嘉的“東山書院”)。孫鏘鳴還引進邱熺《引痘略》,在家鄉(xiāng)首推廣種牛痘,力主解放女足和開辦女學。倡導實學、史學及經(jīng)世改革之學。瑞安黃紹箕、黃紹第、孫詒燕,黃巖楊晨等均從其學。

整理永嘉文獻,其功甚大。遺著有《海日樓詩文集》《東甌大事記》《止庵讀書記》。

其書法遠追晉、唐,又好東坡詩文字跡,得東坡寫意筆法神髓,所書行草有徐文長之曼妙。

此聯(lián)楷書,有軾《表忠觀碑》遺風,線質圓潤而結字沉穩(wěn),柔剛兼?zhèn)洌瑳Q絕豪強。

圖片
圖片

廊下聯(lián),署咄咄老人李鑾宣。隸書

釋  文

無事此靜坐;

有福方讀書。

此聯(lián)錄自清阮葵生之《茶余客話》

書聯(lián)者

李鑾宣(1757—1817),字伯宣,號石農(nóng),山西靜樂人。五十五年(1790)進士,歷官至四川布政使。嘉慶三年(1798)簡溫、處兵備道,蒞治六載,振興文教,肅吏革弊。所到之處浚河造田,造福一方百姓。在溫期間深受黎民愛戴,溫處百姓又將李鑾宣的肖像繪于江心寺,受人供奉。在位為官清廉,政聲卓著。生于耕讀世家,3歲喪母,靠通曉詩文的祖母撫養(yǎng)成人。少受學于壽陽祁鶴皋,博覽群書。性耿直,生平無所好,喜作詩自遣。著有《堅白石齋詩集》16卷、《甌東集》3卷,另有《雁山游抄》,惜已亡佚。善行、楷書。

此聯(lián)隸書寫就,可見書法功底非同尋常,有漢隸《曹全碑》的圓潤流暢,揉入《張遷碑》的方峻矜持,它不如前者的飄逸卻妙藏古拙,嚴謹不失張揚。用筆收放有度。書風植根于漢碑的樸素之趣。

圖片

“文德”堂對面之服膺軒

服膺軒匾額,謝云書篆

注釋:

膺,胸,引申為內(nèi)心。服膺,牢記在心中?!稘h書,東方朔傳》: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shù)、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釋。

朱熹《四書集注》:“服,猶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間,言能守也。

服膺,意為銘記在心,始終信奉。

書額者

謝云(1929年10月-2021年8月),漢族,浙江省龍港市三大廟村人。原名謝盛培,號裳翁。中國作協(xié)、書協(xié)會員。

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編審。在出版界深耕多年,能書會畫,名聲響亮。受到過劉海粟激賞,稱其書“作奇而不奇,不奇而奇,放逸可觀”。

幼受家教,學字習詩,習字始學顏柳,繼學篆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廣涉魏晉漢碑及印章鳥蟲篆等異體字,苦臨隸篆、甲骨金文,存樸去華,不襲其貌,努力融隸篆行草于一格。書法恣肆奇崛,草篆、鳥蟲篆尤多變化。這是從小受其父的影響,書法力主創(chuàng)新,是現(xiàn)代書法的探路者和先行者。

此扁額用篆書體,放棄往日粗放隨意扭巴,堂而皇之地寫出了肅然廟堂之氣,用金文筆意,厚實緊結,結體奇倔又不失威嚴。從小隨父學“顏、柳”所得的肅穆之氣、“正而不板”杜絕“館閣”媚氣,均在此恰到好處的重現(xiàn)。

圖片
圖片

正門聯(lián),郭風誥撰聯(lián),甲申劉藝書 行楷

釋  文

公昔著古籀墨子周官學理適切于時歐亞如期證通斯為曳接

我曾游希臘羅馬埃及文字最古之國金石未能譯述有愧師承

注釋:公、指孫詒讓。古籀,即《古籀拾遺》。墨子,即《墨子間詁》。周官,即《周官正義》。適、適合、適宜。切,切近,靠近,切要,要領。時,當時,當世。斯為,這是,曳,牽引也,連接。金石,鐘鼎碑碣類文物。譯述,翻譯、記述。陳述。

撰聯(lián)者

郭鳳誥(1867-1916),字筱梅,號嘏齋,瑞安人。少穎慧,讀經(jīng)史,習詩文。他學識淵博,儒醫(yī)皆通,曾掌教樂清梅溪書院。

光緒二十三年(1897)優(yōu)貢,光緒三十一年(1905),溫處學務分處成立,公推孫詒讓為總理。1906 孫詒讓欣賞其才華,聘任他為溫處學務分處學務長兼文牘部主任,協(xié)助孫負責處理校務及學堂機構組織設置,1907年任溫州師范學校首任監(jiān)督(即校長)。

民國2年(1913)鳳誥在永嘉縣任教育科長時,發(fā)起倡建籀公紀念祠,覓得溫州九山湖畔曾氏依綠園舊址.六縣學界人士解囊共建,民國6年落成。郭撰長聯(lián)中,有“潭繞落霞,峰臨積谷.天然好山水”之句。次年附筑六縣公共藏書室,即籀園圖書館之前身。

其弟郭風鳴(1871-1938).字漱霞,也是孫詒讓辦實業(yè)的得力干將。孫有詩贊頌兩兄弟《送漱霞赴湘鄂調查礦務》詩:“兄弟君家各振奇,崢嶸棣萼照華楣。嵇生鍛灶銷長日,誰識雄心在救時”。

書聯(lián)者

劉藝(1931—2016),原名王平,別署王實子,別號覺路,祖籍臺灣省臺中市。

出身于書香名門,其父親劉錦堂是中國新美術的開風氣者之一。

為人正直謙和,憎惡投機取巧,做事踏實,干過教師、編輯,自幼醉心于書法,學書臨帖不倦。書法楷、行、隸、篆皆備,尤擅今草和章草。書風秀逸自如,秉承傳統(tǒng)又尋求出新,彰顯個性。治學嚴謹。在書法理論、書法教育、書法創(chuàng)作以及對外國際交流等各個領域均取得矚目的成就。曾獲中國書法蘭亭獎和終身成就獎,是中國書法展覽與評審工作的奠基者。

此聯(lián)以行楷書寫,格調高古雋永; 其用筆沉著、簡約,線條老辣凝練,看似平淡隨便,卻筆力具到風神颯颯、不激不厲。整體觀之: 有碑之堅毅帖之靈秀,寫得神情自若,字如其人有謙謙君子相。

圖片
圖片

服膺軒側門聯(lián),署郭鳳誥撰聯(lián),甲申年秋月權希軍書。草書

釋  文

到此便心清,一水濴洄,園址毋忘依綠舊;

環(huán)觀增眼福,三山羅列,嵐光時覺送青來。

注釋:

一水,指九山河之水。依綠,依綠園。依綠園,乃曾氏私家名園。清乾隆時,士紳曾唯、字岸樓,號近堂。弟曾儒璋,字玉西。兄弟倆交友甚廣,樂善好施。晚年,兄弟倆筑依綠園。中有藏書樓“服膺樓”。當時,因傍城臨水,周邊良田沃野,小橋流水,芳草如茵,實旖旎風光之園。鄰有“徐宅花園”,隔水對面是“松臺別業(yè)”,三園臨水相望,成一時游覽勝地。曾氏兄弟之后,園漸荒廢。

孫詒讓逝世后,東甌人士集資購得故園舊址,建“籀公祠”紀念孫公,并籌建六縣圖書館(“舊溫層聯(lián)立圖書館”)于此,以原服膺軒為閱覽室。亦名服膺軒。后樓毀于臺風,遂改建為平房,即今天軒處。

歷任圖書館館長:王毓英、嚴琴隱、劉紹寬、姚平子(女)、王學羲,孫延釗。1941年,梅冷生接任,直至解放后。梅老于圖書館,傾力而為。實業(yè)界人士呂渭英對建館征集古籍,出力甚多。

三山羅列。當時九山一帶頗空曠,周邊無高層建筑,在園中樓上眺望,可見松臺山,郭公山,華蓋山。嵐光,指山上青綠色霧氣。站在高處適當時分,望見“嵐光”也有可能。

書聯(lián)者

權希軍(1926—2023),山東煙臺市人,漢族,大專文化。曾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刻字研究會會長。

自幼喜愛書畫,主攻書法,晚年曾隨著工作重心轉移,還自練刻字。行、草書宗二王,兼收顛張狂素、米芾諸家的靈動。擅行草,風格勁健瀟灑、神韻流宕。落筆紛披,長于謀篇布局,整體感極強。隸書習禮器碑、張遷碑,揉入行書筆意,體態(tài)流動,端莊樸雅。在篆刻、刻字上,也卓有成就。

此幅聯(lián)運用張旭流暢使轉,布局減省字字連綿,重在意連,不恣肆狂放;善用圓筆,字字神清氣爽的感覺;融入章草、漢隸筆意,攸然自得。與聯(lián)意甚是切合,相得意彰。

圖片
圖片
圖片

服膺軒旁,臨水的“懷籀亭”楹聯(lián),張謇撰,沈鵬書于甲申立秋。行書

釋  文

故壘初開又燕語,

裁箋遙隔一牛鳴。

注釋:裁箋,將紙張分成若干相等的紙,用來寫信或題字(詩)

書聯(lián)者

沈鵬(1931—2023),出生于江蘇江陰人,別署介居住。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

曾是中國書協(xié)主席,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中央文史館館員、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蘭亭獎” 終身成就獎得主。

書法遵循傳統(tǒng)又不囿于傳統(tǒng),力主創(chuàng)新,強調節(jié)奏、氣勢。是當代書法繁榮發(fā)展的見證者、推動者,在書法創(chuàng)作、學術研究、編輯出版、教學育人、美術評論以及詩詞創(chuàng)作等多個領域卓有成就。認同和尊重各藝術流派的發(fā)展。

精行草,善隸楷。對懷素《大草千文》有過較深的摩挲,并揉以自家隸法,參以山谷的搖蕩用筆,加上澀意行走,意欲獨創(chuàng)草書新格。他的草書以拗救滑,祛除了當今一般草書家的浮滑流利之弊,達到了當代草書注重適心見性的審美表達,諱忌一覽無余的表面疏狂。其草書以拗折郁勃勝,重氣勢。但有時也流于隨意和草率,給后來者以口實。 

此聯(lián)中鋒用筆貫穿始終,寫得搖曳生姿,上下照應,拙姿逸態(tài),如閑云野鶴,饒具林下之風。一改平時結休拗曲逋峭之風,是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服膺軒斜對面,“文德”堂之北,是籀公祠、現(xiàn)為近代教育史館。

圖片

籀公祠  沈鵬題匾

此匾額得廟堂之氣,寬綽而不呆滯,樸拙又超邁。融入漢隸和南碑筆意,用筆遒勁沉著,古意盎然;用行書走筆照應三字,相映成趣。體現(xiàn)出沈字的一貫豪爽,規(guī)避了平日隨意、流滑過于出格的瑕疵。

圖片
圖片

正門聯(lián)  光緒五年四月 濠叟楊沂孫篆。篆書

釋  文

學問不厭好士不倦,

登高能賦作器能銘。

注釋:賦、銘,都是古時的文體。歷史上,著名的賦,例如宋玉的高唐賦,曹植的洛神賦,蘇軾的前、后赤壁賦,都是名賦。銘,最有名的是劉禹錫的陋室銘。還有劉伯溫的醒齋銘,白樂天的盤銘。

撰書聯(lián)者

楊沂孫(1812—1881),字子輿,一作子與,號泳春,晚號濠叟,江蘇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舉人,官至鳳陽知府。是清代有突出成就的書法家,篆書名重一時。

工鐘鼎、石鼓、篆隸,偶刻印,亦彬雅邁倫。生于名門望族,人稱“恬莊楊家”。少時與鄧石如之子鄧傳密等人從“陽湖(今江蘇武進)文派”代表之一李兆洛學諸子,尤愛篆籀之學。沂孫原配夫人趙淑(字懿媚),能吟詠、善繪事,亦陽湖人,淑之曾祖乃清代乾隆時名詩人趙甌北。

著有《管子今編》、《莊子正讀》、《在昔篇》、《觀濠居士集》等

篆書初學懷寧鄧石如,后另辟新境,自立面目,將出土碑版和古器物文字自然揉合而不露痕跡,創(chuàng)造出峻利端莊的篆書風格,一時為學者所好。其行書也見特色,結體扁平,主橫畫起筆處置重心,避免了平板單調習氣。

其篆書,擷鄧石如書之氣,運錢坫、孫星衍篆書之法,參石鼓、兩周金文之筆意,融會貫通;字形由瘦長變?yōu)榉秸?,點畫參差錯落,形成了左低右高的特征。

 此聯(lián)充分體現(xiàn)了上述特色。除了端莊氣格,筆致峻利,結字筆劃突破了史上二李(李斯、李陽冰冰)均勻規(guī)整的單調感。雖然有評者稱其所吸收的大篆筆畫線條纖細,不顯鈍重,但還是很“清純”奪目的。且楊畢竟是個對古文字深有探究的人,學問淵博,對自身認識既清醒又自負,嘗言:吾書篆籀,頡頏鄧氏,得意處或過之,分隸則不能及。

圖片
圖片

籀公祠側門聯(lián),先賢蔡元培集聯(lián),謝冰巖書。行書

釋  文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

注釋:聯(lián)語出于《論語》。約,約束、節(jié)制。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書》:“饒之以財,約之以禮,裁以法也?!标I疑,對疑而不能決的問題留著,不下判斷。

撰聯(lián)者

蔡元培集孔子《論語》句。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孑民,乳名阿培,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祖籍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4歲入家塾,11歲其父病逝,17考取秀才。1885年,光緒十一年蔡元培18歲時,設館教書。27歲時,春應散館試,得授職翰林院編修。同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始接觸西學,同情維新,提倡新學。

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1900 年受西方新思想影響,基于其妻思想封建,夫妻關系一直不睦,便重新思考女權的定義,于是寫出了《夫妻公約》,重新調整與妻子關系。第二年到上海代理澄衷學堂(現(xiàn)上海市澄衷高級中學)校長,即為首任校長。

 在不惑之年,入德國柏林萊比錫大學聽課,研究心理學、美學、哲學、文化史諸學科。為他日后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課余兼做唐紹儀(后任民國政府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4個侄子的中文教師。在德留學4年,他編著了《中國倫理學史》等一批學術書籍。

1912年 在出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期間,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主張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廢止祀孔讀經(jīng),實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

曾與李石曾、吳玉章等發(fā)起組織華法教育會,在法國倡導勤工儉學,借此助力更多華人至歐求學,后來的周恩來、鄧小平等均是得此援,順利留法。

1916年回國受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支持新文化運動,提倡學術研究,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果敢聘用當時不同思想主張、觀念各異的新老派人物如李大釗、胡適、錢玄同、劉半農(nóng)、梁漱溟、徐悲鴻、魯迅、辜鴻銘等到北大任教,一時風云際會。這些被蔡元培提攜的人物,無論是在文學、哲學抑或歷史領域,都對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蔡元培的開放包容和對人才的重視,使他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主政北大時,對北大采取了一系列革新。主持修改大學規(guī)程,規(guī)劃課系設計,更大膽提出了他自己辦學理念和卓見:“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yǎng)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yǎng)成學問家之人格?!彼枷虢夥哦?,勇于打破舊習和桎梏,曾下令允許王蘭、奚湞、查曉園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聽,并于當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開中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

1920年初,蔡元培與李石曾、吳敬恒,利用庚子賠款,創(chuàng)辦中法大學于北京。

1933年,蔡元培倡議創(chuàng)建南京博物院,并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抗戰(zhàn)爆發(fā)初期,蔡元培與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聯(lián)合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積極組織發(fā)動文化界人士及民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在學術主張上,倡導五育并舉教育方針,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教育。并力主美育對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性。

蔡元培以其開放的教育思想和寬厚的性格著稱,他主張學術上的包容與自由,不拘泥于任何一種思想或觀點。這種思想不僅影響了北京大學,也對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

書聯(lián)者

謝冰巖(1909—2006)江蘇淮陰人。長期從事新聞行業(yè),一位老革命者,曾是新華社總社秘書長、國務院新聞總署辦公廳副主任。

幼年就讀于私塾。因生于戰(zhàn)亂和激變時代,從小就有激憤和反抗精神。抗日前,受過七年“鐵窗之苦”。后就職業(yè)關系,勤握筆管,練就了一手無師自通的書法本領。任過《中國書法》雜志主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

早年就顯露出他作詩的才華。1928 年春,不滿十九歲時,他即在徐志摩、聞一多和梁實秋等人創(chuàng)辦的《新月》雜志上,發(fā)表了名為《春來了》的新體詩,展現(xiàn)出才氣和憂國憂民的情懷。于舊體詩也有精湛的造詣,如七絕“翠微緊抱一波平,兩葉扁舟鏡上行。山口層巒煙樹緲,云天小語聽蟲鳴。”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幼年在家鄉(xiāng)私塾讀書十載,曾師從當?shù)孛逯茗櫴?,周學識淵博,使其受益匪淺。十五六歲,他即能為鄰里書寫春聯(lián)和店鋪的招牌了。其書法信筆而為,快而不飄,有迅雷擊石之勢,灑脫、自然馳騁于規(guī)矩之外。

此聯(lián)簡明多姿,平和瀟灑,流暢自然。用筆剛柔并濟,結字俯仰生姿;善用中鋒,不浮不躁,不激不厲,于凝重之外洋溢著靈健流美的風采。其美中不足,其中某些字筆劃過于隨意,太隨詩人之性。

圖片
圖片

更側門聯(lián),郭鳳誥撰聯(lián),北京張原書。行書

釋  文

吾鄉(xiāng)文物以南宋為最隆憶今日橫塘煙鎖潛室塵封世歷幾滄桑欲訪八百年前哲故居僅留浮沚林泉去斯不遠;

別墅經(jīng)營承先生之素志況是閑潭繞落霞峯臨積谷天然好山水偶共三五輩游人閑眺試問頤園風月比此如何。

注釋:橫塘,有二種說法,一是地名,二是池塘。此聯(lián)中橫塘指池塘。如放生池、九山河、落霞潭。潛室,幽居潛隱之宅所。浮沚,浮沚書院、位于松臺山麓。小雁池東,乃周行已所建。周行之,北宋元祐六年進士。崇寧六年任太學博士,列“元豐太學九先生之首”。后改任溫州州學教授。在溫興學講學,

使吾州始知“伊川之學”。后任齊州教授。太觀三年(1109)罷歸。爾后創(chuàng)建系列書院、講學授徒。浮沚書院,乃當時我地八大名園之一。故聯(lián)中有“浮沚林泉”之說。

書聯(lián)者

張源(原),號金石道人,1931年生于通州。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書畫家。系中書協(xié)、中美協(xié)會員。

在鑒石賞石方面獨具慧眼。童年就讀私塾,熟習道家文化和民間美術,通讀唐楷、魏碑、漢隸、金石等經(jīng)典之作。四十年代初曾拜張懷山為師。中學期間與劉紹唐是同窗。

曾做過書畫策展,多次參與中日書法交流。書畫創(chuàng)作以傳統(tǒng)為依歸。書畫作品樸拙古雅,沉雄敦莊。年近期頤,寶刀不老,不時有寫書法短視頻播出,人稱“德藝雙馨”。

此幅聯(lián)寫得溫雅敦厚,剛健俊拔,不失超邁,有王逸少之風。用筆精妙,襯托聯(lián)意,更是相得益彰,趣味無窮。

圖片

“籀園”大門石刻門楣上六字為:“舊溫屬圖書館”  青田書法家杜師預篆字。額“籀園”兩字 由張謇題寫 楷書。

注釋:籀園,因孫詒讓號籀庼,故名籀園?!棒Α保ㄒ糁妫┳?,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行于秦國的一種字體,與石鼓文皆為大篆的典型代表。在《說文》中記載,籀,讀書也。如“籀讀”,就是誦讀的意思。

書額者

杜師預(1867—1924),字左園,青田縣北山村人。

詩人、書家。杜氏是北山望族,父林和,名蘅,字芷香,增廣生候補訓導,誥命封奉政大夫。杜師預與其兄長杜師甫、四弟杜師業(yè)、族弟杜持,譽稱“北山四杜”,名聞遐邇。

甲午優(yōu)貢朝考一等,曾任黑龍江道員、撫署秘書,國務院咨議;授予四等嘉禾章。在黑龍江龍沙道策劃邊務期間,為北國風雪所襲,傷足而南歸。歸里后始終關注著國運時勢以及民間疾苦。

雖為晚清官員,卻與辛亥志士相從甚密。他在安徽榷務任上與徐錫麟相識之后,引為知己。杜左園擢升黑龍江道尹,徐錫麟與之依依話別,直至天明方揮淚而別。沒想到別后不久,徐錫麟刺安徽巡撫恩銘失敗,舍身成仁。左園有一詩哭徐??梢妰扇饲檎x之深。

民國初年,群雄逐鹿中原,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左園雖隱于鄉(xiāng),孤居青田一隅,卻依然為時局憂慽,祈望南北和平,為民眾帶來安寧。然而,先生卻沒能等到這一天。從他在世時所書詩句“南風苦熱北風寒”,“空有寸心無寸力”,就可得知他那感懷傷時,壯志未酬的一腔悵惋情懷。

詩、書具佳。詩關注國計民生,有杜工部風。行書學米元章,寫得俊健跳脫,但沒有米之放達、瀟灑。

此篆額“舊溫屬圖書館”六字,筆劃均稱,結構工整,走兩李篆書風格,但融入金文筆意,更具鼎銘之氣宇,讓人仰視。

張謇(1853-1926)祖籍江蘇南通,生于江蘇海門長樂鎮(zhèn)。字季直、號嗇庵。中國近代實業(yè)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江蘇五才子(指張謇、范當世、周家祿、顧錫爵和朱銘盤)之首。

祖上幾代都是以農(nóng)商為生。為轉變命運,張謇從小被送入私塾,其父希望他步讀書至仕之路。光緒十一年中舉后,先后掌贛榆、崇明書院。光緒二十年(1894)中狀元,此時已41歲(此前十年每試未中)翰林院修撰。而后他卻做出了令世人和家人震驚決定,棄仕為商,打破了相沿千年陳規(guī)舊習,也為中國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先是興辦實業(yè),而后傾資興學、以商養(yǎng)學,謇為南通教育總計投資257萬兩白銀,獨自創(chuàng)辦或參與創(chuàng)辦師范、紡織、醫(yī)學、農(nóng)業(yè)等高等學校和職業(yè)、??茖W校近400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近代教育體系。創(chuàng)辦通州師范學校,是我國第一所近代師范學校。尤其是主張“實業(yè)和教育迭相為用”理念,為孫詒讓后期更為重視興辦實業(yè)的探索,顯然有著明顯的影響。1906年,溫州師范學校建成,張應孫邀題寫了橫額,題寫中將原定校名“溫州初級師范學堂”,改為“溫州師范學?!?,“堂”、“?!币蛔种模w現(xiàn)出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改革和創(chuàng)新精神,頓使時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孫去世后,張謇為籀公紀念祠“籀園”書額。民國9年為撰《孫征君墓表》??梢妰扇私徽x之契。

書法近似翁同龢。平時臨池為日課,于唐碑用力最勤。除喜習歐、褚外,沉潛顏法,如《郭家廟》廟、《麻姑仙壇》及《告身》、《爭座位帖》等,雖能形似,而自作則嫌力弱未逮。約是陷身臺閣體太久,難以自拔。晚年退守蘇黃,尚有意趣。

“籀園”兩字,沿襲顏字體勢,只是筆劃收斂了些,融入圓筆使轉,外柔內(nèi)剛,舉止安和,沉雄曠達,類似其師翁同龢楷書風范;氣息淳厚,字體敦樸、筆力遒勁。

圖片
圖片

園院外墻門聯(lián),王毓英撰,馬范書。隸書

釋  文

樓臺依舊,風月無邊,潭水繞名園,對嵐景山光,輝映后先同入畫;

世界翻新,圖書自古,滄桑經(jīng)浩劫,嘆文殘獻替,搜羅中外待傳人。

注釋:獻替,“獻可替否”的略語、言勸人規(guī)過,諍言直諫。

撰聯(lián)者

王毓英(1852~1924),字學訓,號俊卿,又號羅東、憤俗子,繼述堂主人,晚年號雋庼。永嘉永強(今屬甌海區(qū))人。

24歲進縣學,后讀書于杭州詁經(jīng)精舍。光緒末年,任廣州兩廣方言學堂監(jiān)學(相當于教務長或教導主任),佐理校務,同人譽為老成持重。光緒三十一年(1905)受孫詒讓之聘,協(xié)辦溫處學務。宣統(tǒng)三年(1911)教育界公推他為永嘉縣教育會會長。

1919年任籀園圖書館第一任館長。同年8月為館撰寫了《溫屬圖書舘碑記》(現(xiàn)青石碑嵌立在籀園東南磚墻內(nèi)),碑由青田(縣)杜師預書。他處事精細,事必躬親。為館的正常運轉和壯大,艱苦卓著,克盡己任。面對經(jīng)費(當時主要來源是府學田租和戲捐)不足,會同呂渭英等一眾鄉(xiāng)紳大佬,絞盡腦汁向政府部門申請經(jīng)費;同時為力盡節(jié)約,減少日常的開支,而作為館長放棄領任何薪水,以義務勞動為己任。經(jīng)費嚴重不足時,在崗員工減到用一人兼任會計、文牘、庶務、司書等職。

為謀劃圖書館管理和擴充圖書數(shù)量、人員配備提升規(guī)模,他殫精竭慮。其付出熱心和期望也得到眾鄉(xiāng)賢和士紳的鼎力相助,如鄉(xiāng)紳呂渭英將其“于園”藏書的經(jīng)史、子、集、叢詞、曲部3289冊寄存,后全部捐贈;瑞安黃氏蔘綏閣藏書寄放圖書館等。圖書館才初具規(guī)模。

在職五載,病故在館長任上,生前他寫有一絕句,充分透露出自己對圖書館建設事業(yè)的全身心投入、及無私奉獻和堅守,如:“鳥飛兔逝走雙輪,三載圖書伴此身。坐到天明防漏泄,一年又是一年春”。

著有《繼述堂文鈔》四卷《詩鈔》二卷,《繼述堂中西教育合纂》,《大羅山人生前辭別詩》等,后人輯有《王毓英集》留世。

書聯(lián)者

馬公愚(1893-1969),本名范,初字公馭,后改公禺,因“禺”較為生僻,便在其下加“心”為“愚”,改字公愚,以字行,晚號冷翁,齋名畊石簃,別署畊石簃主,浙江永嘉人,著名金石書畫家。

西泠印社早期社員,以詩書畫印文五絕馳譽于世。馬家素有“書畫傳家二百年”之稱。

幼承庭訓,從父學書,耳濡目染,加之自小聰慧過人、性格開朗又好學,十五六歲便以能書聞名。稍長,曾師承瑞安孫詒讓,究心周鼎秦權、石刻奇字,而后被家人送入新式的溫州府學堂(今浙江省溫州中學),后又憑借自己的學識考入浙江高等學堂就讀,為海寧學者張宗祥賞識,得其指誨。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畢業(yè)后返里,民國初年創(chuàng)辦永嘉啟明女學。

五四運動暴發(fā),與鄭振鐸等發(fā)起組織永嘉新學會,提出“改革舊思想,創(chuàng)立新思想”的主張,次年出版《新學報》。1914年創(chuàng)設東甌美術會。1929年與鄭曼青、馬孟容等創(chuàng)辦中國藝術??茖W校,并任書法教授。中年居滬遇淪陷之變,曾辭職蓄須以鬻字為生。建國后兼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

擅詩文。著有《書法史》《書法講話》《應用圖案》《公愚印譜》《畊石簃墨痕》《畊石簃雜著》等。

其書法,推崇“中和、典雅”,講求淵源。篆、隸、真、草兼能,真草取法鐘、王,筆力渾厚,氣息醇雅。篆隸更具功力,尤善榜書,系滬上“題額寫匾四大高手”(與沈尹默、唐駝、劉山農(nóng)齊名)之一。篆書宗法《秦詔版》《石鼓文》,古樸厚重,典麗儒雅;隸書取自《石門》《華山》《曹全》等漢代諸碑,結字疏朗,波挑舒展,柔中寓剛。也有評者稱,馬書法為傳統(tǒng)所縛,少個性。晚年書風趨于老辣凝練,嚴謹之外,略帶灑脫奇肆。

繪畫擅長山水、花卉、鳥魚,且素有“畫蟹圣手”美譽;篆刻取法秦漢,探本求源,無絲毫近人習氣,但均為書名所掩。

此聯(lián)融《張遷》、《史晨》兩碑之筆意,兼取《石門頌》浪漫恣肆,形態(tài)結體新奇,用筆跳躍,波挑舒緩,柔中寓剛,雍容古雅。有“掘舊翻新,風月無邊”之感,一洗時人所評“囿于傳統(tǒng)”無新意、無靈性的戲評和譏嘲。

圖片
圖片

教育史館(當代)大堂聯(lián),署名采南,章鋆。行書

釋  文

萬卷書藏宜子弟

十年樹木長風煙

書聯(lián)者

章鋆(1820-1875)字酡芝、號采南。今浙江寧波西河人。室名雙橋草堂、望云山館。

 自幼穎異好學,為人勤勉醇厚。服膺宋五子。工詩文。道光二十四年(1844)22歲優(yōu)貢中式順天府鄉(xiāng)試中舉。咸豐恩科進士,欽點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撰有《望云山館詩稿》,《望云山館文稿》,《治平寶鑒》,《閩儒學則》等詩文集。尤其是出任福建學政期間,為教育士子集先儒事跡為《閩儒學則》一書,流布尤廣。章鋆的祖父輩克勤克儉,以詩書裕后,培植起優(yōu)良的家風。他的父親以所學課教子孫,誨人不倦。

廣東歷來有考試賭猜之風,勝者贏錢至巨,歷任視學多受賄舞弊,章鋆出任廣東提督學政,一到任就嚴禁行賄受賄之風,遏制其本源,杜絕其弊端。他又建義學10余所,以廣教化而導民俗。最后,章鋆卒于廣東學政任上。

書法精于楷行。其書法用筆爽利,點畫瘦勁清秀,結字精巧,方峭與圓暢水乳交融,骨格俊朗,風神儒雅,意態(tài)秀逸清麗,富書卷氣。

此聯(lián)錄自黃庭堅詩句,字有蘇東坡的遺風,線質圓潤而姿豐艷,結構巧妙,清麗秀雅;與軾比稍少豪邁和爽快。

附  錄

疏周禮研契文,閑詁墨經(jīng),續(xù)二千年之絕學;

搜佚篇羅新籍,藏書玉海,照今后世似明燈。

(玉海樓建樓一百週年紀念   趙樸初敬撰并書)原聯(lián)在玉海樓。

撰書聯(lián)者

趙樸初(1907-2000),原名趙普,以字行。安徽太湖縣人。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社會活動家。

長期致力于抗日救亡、社會救濟和慈善事業(yè)。曾出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及多年名譽社長。

出身于四代翰林之家,自幼飽讀詩書,父親趙恩彤是清末著名的教育家,師從嚴復。其母也文學素養(yǎng)深厚,會作詩詞,篤信佛教。少年時代應母親的義姐關靜之之邀赴上海求學,此后一生多受關靜之及弟關絅之的照顧。受關絅之和母親的影響結緣佛法,精通佛教典籍“經(jīng)、律、論”,整理過《乾隆版大藏經(jīng)》經(jīng)版。

 畢生致力于促進國家間友好和世界和平事業(yè),尤其是晚年為促進中日友好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幼接受良好的書法啟蒙 ,13歲離鄉(xiāng)在滬求學期間接受系統(tǒng)書法訓練,摹習柳公權、李北海等大家的風格。至中年,進而鉆研宋人書法,尤其是蘇東坡、米南宮等人的作品,蘇字對他影響尤多。

其書法崇尚貼學,以楷書見長,作品端莊儒雅,俊朗大度;用筆認真, 結體穩(wěn)健,充滿金石氣和書卷氣。字里行間,一筆一劃充溢著佛家氣象。作品遍布祖國名山大川、名寺古剎。

浙東西學校,大師著述重千秋,榮耀如公名自在;

江南北故鄉(xiāng),后進聞喪同一哭,感恩惟我淚尤多。

(陳琪撰聯(lián),甲申年冬)

脩詞立誠躬行君子;

頌詩讀書尚友故人。

(籀? 孫詒讓)

額為:好學深思

(落款為吳某某)

多少遠山近水環(huán)繞西城,問當年別墅誰家?曾有小樓名人畫;

安排凈幾明窗大開東壁,幸劫后歸舟海外,猶留老眼共觀書。

呂渭英撰聯(lián)

呂渭英(1855—1927),字永年,號文起,永嘉城區(qū)(現(xiàn)溫州鹿城區(qū))人,祖籍永嘉縣羅溪(今甌北)。是清末民初一位業(yè)績顯赫的名士和實業(yè)家。是溫州近代實業(yè)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曾在福建洋務局任職,并于光緒十九年(1893)赴任惠安、閩縣、浦城等縣知縣。因政績卓著,升任福州知府,后官至道臺。在閩期間,他積極參與規(guī)劃新政,因清正剛直,被譽為“呂青天”。還曾擔任廣東銀錢局總理,并創(chuàng)辦廣東地方實業(yè)銀行。

他是實業(yè)救國的踐行者,先后與虞恰卿、蔣佰器等眾多實業(yè)家經(jīng)營合作辦廠,先后在福州、廣州、上海、北京等地興辦銀號、錢莊、制革廠、電車有限公司等。

他對家鄉(xiāng)浙江和溫州的公益事業(yè)貢獻尤巨,創(chuàng)辦了甌海醫(yī)院(今溫州附屬第一醫(yī)院),并擴建了普安施醫(yī)局(溫州中醫(yī)院)等。還曾參與浙江拒款保路運動,為家鄉(xiāng)籌集路款;在溫處兩地遭受強臺風襲擊時,他攜帶銀米賑災,并設立甌括籌賑事務所分發(fā)賑款。

他對溫州文化教育事業(yè)可謂不遺余力,全身心投注心血。光緒二十八年(1902),他配合溫州政界和學界人士徐定超、孫詒讓、童芙初、王雪廬、程子良、朱眉山等人籌備、恢復永嘉東山書院,開辦永嘉圖書社。1912年,他陳介石聘陳懷創(chuàng)辦《東甌日報》,這是目前溫州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一份報紙。1920年,他資助鄭振鐸、高覺敷、姜琦、馬公愚等人創(chuàng)辦《新學報》?!缎聦W報》是國內(nèi)最早直接介紹馬克思、列寧和俄國十月革命的進步刊物之一。還捐助了籀園圖書館。并參與溫州多所學校的創(chuàng)辦和捐助:在他中舉后的第三年,創(chuàng)辦“羅溪塾”,還為學塾置辦德式風琴,這即是溫州最早創(chuàng)建的現(xiàn)代教育模式的雛形;宣統(tǒng)元年(1909)10月,呂渭英興私資與余朝紳共同發(fā)起開辦永嘉自治研究所(址設周宅祠堂),培養(yǎng)執(zhí)法人才。

晚清末期至民國初期,他捐資助建的還有溫州府中學堂(今溫州中學)、溫州府官立中等農(nóng)業(yè)學堂(溫二中前身)、楠溪學堂(今楓林小學)、城南小學、明德小學、永嘉第二高等小學校(今永興小學)。

因其在實業(yè)和教育方面的突出貢獻,被北洋政府授予五等嘉禾勛章和三等嘉禾勛章。他被稱為“浙江大儒”,在溫州的社會事務中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祠枕西城,長馨俎豆,憶當年新學開基,杜廈庇歡顏,兩校門墻崇報祀;

書分東壁,高矗樓臺,竊自幸殘齡抱甕,籀園勤供職,三生香火結結因緣。(“香”又本作“煙”)

王毓英撰聯(lián)

注釋:東壁,星名,即壁宿。天文志,說此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俎,俎豆,兩種祭祀宴飲的禮器。祭禮。杜,斷絕、杜,樹名,甘棠。舊說以甘棠稱頌追思先賢之德、績。竊,謙稱。抱,杜詩:“慨抱勉”

籀園,是文化的殿堂,精神的圣殿;有那么多人抱薪蹈火、踐行使命,

從聯(lián)跡的巡禮中,不論撰聯(lián)者、書聯(lián)者,及籀園本身,供奉其一路成就的人和事,他們的人格,他們的靈魂,和鑄就的一切——

熠熠生輝,交暉相映;

她映照歷史的長河,燭照未來!

家國盛衰事,賦形歷史中,有形的是歷史,歷史文脈的延展;無形的是圈套,被久已禁箇的頭腦,國家的興盛,從歷史揭示:只有走出中世紀,開放思想、境界、胸襟,擁抱世界上一切文明,文德在先,注重教育、科技,文化,才有容乃大。

 對聯(lián),是歷史慎重的印記,不只是才子佳人及文人的雅玩,它展現(xiàn)更廣闊更深沉的時空世界…

甌越小學分會

王鴻彬

圖片
圖片

圖片

110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