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宏宇 不是說零零后整頓職場嗎,怎么連職場都進不去呢…… 這是近來遭全網吐槽的一句“妄言”,據說出自一位零零后網紅小伙兒;雖狂遭吐槽,話說得也夠氣人,且多少帶點兒夸張,但也不能說不是近年來年輕人(尤其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寫照。好像,對于吐槽,該網紅小伙兒還專門發(fā)布了道歉微視頻,但流量跟之前“噴”的視頻相比,卻是云泥之別,跟批判其道歉毫無誠意的新的吐槽相比,也很不是“對手”。 可見,網紅小伙兒,大抵還是“擊中要害”了——零零后們,目前來看,想進入職場,像他們的父兄似的,畢業(yè)后比較便利地找到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確實有難度、很有難度! 于是,全社會,尤其包括筆者在內的零零后“家長”群體,就陷入了這一代年輕人就業(yè)難的焦慮;更糟的是,似乎,這份焦慮,很難分清到底是由于真正的困境還是僅為心理作用。 (一)焦慮中的“自然條件”差異因素 對于上面提到的“連職場都進不去”的網紅小伙兒的“妄言”,網上看到最激烈的批判式詰問,好像來自兩位頂級名校女碩士,她們(各自,不是一起)都說自己很不容易也很優(yōu)秀,卻因為缺乏(或者也可以說“沒有”)“資源”,畢業(yè)好一陣都求職無門,說她們的困境是那位北京籍網紅小伙兒完全沒有體驗也因而根本不可能理解的,指責對方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就涉及到了以零零后為符號特征的他們這代年輕人在就業(yè)問題上的“自然條件”或者說是“資源”的問題。在那兩位頂級名校女碩士的語境中,跟網紅小伙兒最根本的“資源”差異,在于戶籍——人家有北京戶口,從小就怎么怎么樣,所以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可她們是從別的地方(或者說“小地方”)來的,所以…… 不要說頂級名校,就是普通院校,只要是國家統(tǒng)招,都有戶籍遷移政策。過去是硬性的,不管原籍是哪兒,考到北京的院校,就必須“落戶”在所屬院校,雖說可能是“集體戶”,但也鐵定會是當地(比如北京)戶籍;現在,落戶是“自愿”,考入北京院校,愿意落戶在學校,校方就會出面給予辦理,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如果不愿意“入戶”,也可以。筆者家小孩一位河南同學(室友),就選擇不落戶北京,但大多數孩子,還是會“自愿”落戶噠。 不過,“落戶”政策,可能只涉及本科生,研究生就不一定。單就上述兩位頂級名校女碩士而言,具體情況不了解,所以也不敢說她們是否趕上并利用了“落戶”政策,也不敢說她們的“第一學歷”也就是本科時候還跟北京沒有關系;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她們出身頂級名校,但也不可能因而改變性別,她們在就業(yè)中的不幸遭遇,與其說根子在戶籍,倒不如說是觸了“性別歧視”的職場暗礁。 不管怎么排除,暗礁,終歸還是會存在;性別這個“自然條件”,雖然很不大可能劣勢轉優(yōu)勢,但并不意味著暗礁就鐵定繞不過去;前提是,得知道有這么個暗礁,以及,提早、充分、理性、智慧地去謀劃,如何繞過去。 當然,即便因為考學而獲得了院校所在城市的戶籍,也到底是“外來戶”,跟“坐地戶”相比,本地資源,存在差異,有些時候,差異還挺明顯——土生土長的本地孩子,可以利用上一輩甚至上兩輩在這個城市積累下的各種資源,以解決就業(yè)問題;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原生”或說“基礎”的“本地資源”,也是有限、很有限的。 總而言之,性別、戶籍、本地資源這些“自然條件”,的確存在,但真不見得那么那么地具有決定性意義?!白匀粭l件”的弱勢甚至缺失,的確構成困境,但實在不必要用焦慮將其放大;至少,這樣的“先天不足”,不應該是在畢業(yè)了要求職的時候才被察覺和重視。 (二)區(qū)別“努力”和“有效努力” 還是說前面那兩位各自駁斥、質問“說錯話”網紅小伙兒的頂級名校女碩士——在她們義憤填膺、振振有詞甚至可謂“字字璣珠”的討伐中,很強調了自己有多努力。 如果她們自報的“學業(yè)門第”沒水分的話,乍一聽,的確會覺得,她們很努力、足夠努力。不是嗎?能考上頂級名校,還能拿到高等學位,肯定不只是靠聰明和運氣,必須得努力、很努力,才行。從“學業(yè)門第”的角度論,她們已經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同齡人甩在身后了!甚至,連筆者都覺著,她們這樣的,并不在網紅小伙兒說的連職場都進不了的群體之列。 可是——世上太多事,就怕“可是”——可是,在她們的自我“標榜”中,筆者的的確確沒發(fā)現那么高的學位、從那么牛的學校畢業(yè),她們卻是“干”了什么——在什么領域有實踐性嘗試、在哪些地方實習過、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學術成績,等等,半個字兒信息都沒收到! 當然,沒收到信息,不等于人家“沒有”;就便“沒有”,也不能說人家不是努力學習的孩子??陕殘鍪菍嵱酶兄膶傩裕荒茏宼a“感知”到你的“現時價值”,ta就會很輕易地去放大你在“自然條件”上的不足;ta很可能不會明示與你在“現時價值”上的違和;這種隱晦,不僅礙于方方面面的“規(guī)則”,也暗含一條“鐵律”,就是——關于“現時價值”的ta的所需和你的不足,你,應該意識得到。 很多孩子,尤其其中靠努力刷題獲取好成績而“躍龍門”般考進名校的那些,都會明里暗里地自滿于“分數成就”;以至于躋身名校乃至頂級名校后,還兀自“沉迷”在對于課程學習成就的單線條追求當中。雖然“六十分萬歲”不夠積極,成績好也還能獲得諸如獎學金、“保研”之類的“實惠”,但一味追求“原始態(tài)”的學習成績,很難說不會遮蔽視野、過度消耗時間和精力,以至于貽誤對“其他方面”的“發(fā)現”及相應的“另類”的、擴展性的努力。而恰恰,認識并適應社會、習學生存本領、圍繞所學專業(yè)做實踐性嘗試、發(fā)現并嘗試性發(fā)展具有社會生存屬性的“自屬”興趣愛好等等這些“其他方面”,是需要甚至更需要去投以關注和“鋪展”的“有效努力”。 別說利用假期順著所學專業(yè)及其可能的延展領域參與實踐或者干脆就是短期工作,就連“不搭嘎”地跑跑網約車送送外賣,真在學生時代有過歷練,都不至于為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太過焦慮,都至少敢于或說“愿意”相信,困境,是暫時的。 這樣說,估計會被懟:都跑網約車送外賣了,還上什么大學?。〖壬狭舜髮W,就得學習;人家學的好,讀研、拿學位,難道就是為跑網約車送外賣?太可笑、太賤了吧! 不錯,上大學,得學習;但個人淺見認為,大學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學會如何學習以及該在什么時候、什么樣的境遇下,去學習什么。如果說,往學術里“鉆”,有機緣、有稟賦、有條件,能搞出成果,當然也很好甚至更好?。】傊且尅芭Α弊兊谩坝行А本蛯?! (三)正視“偏差”而力求適應 不說大學普遍的學科分類和教學水平跟社會對于專業(yè)技能的區(qū)分與需求存在怎樣的“公差”,因為說了也解決不了;也不評價“擴招”所導致的各種社會效應,因為那不是筆者這等草民有資格置喙的;就說咱普通老百姓的意識中挺普遍存在的“認知偏差”——關于年輕人就業(yè),由“基底”到“較高層面”,大抵有三大“偏差”: 偏差一,不上大學就沒法就業(yè)。 這觀念,以前是沒有噠。四十年前“改開”早期,初中畢業(yè)“分流”,即便在北京這樣的地方,比例也高到至少過半,大多數人都沒上高中,更別說考大學上大學了。 后來擴招了,更多、越來越多的后來者們,有了上大學的機會,就逐漸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上大學是人生必由之路的說法;隨著擴招不斷“進一步”,曾經紅火的中等職業(yè)教育或退縮或“升級”,形成領域性的“抽空效應”,以至于大多數地方,都彌漫起除了上大學別無選擇的氛圍。 表面看,似乎全民受教育水平“躍進”了;但這種躍進式提升之下,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有關就業(yè)的觀念,卻沒有相應的適應性變化;即便有所變化,也沒能“同步”、到位;擇業(yè)觀、就業(yè)觀,還停留在初中畢業(yè)就“大分流”的“上M代”,以至于形成這邊大把畢業(yè)生找不到工作,那邊大把崗位招不到年輕人的“怪相”。 偏差二,靠上大學改變人生命運。 不管怎么形成的以及可以怎樣、再怎樣地去改善,現實是,相當長一段時期,咱們國家的城鄉(xiāng)差異和地域差異,都不僅存在而且明顯。 隨著“普教”水平的提升,更多人有了參加高考并籍以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很不少的地方很不少的人口群體中,就生發(fā)了上大學改變人生命運的現實追求,由較早時期的“跳出農門”、進城,到后來的“做人上人”——在高等教育大幅度“增益”、幾近“普及”的形勢之下,期望過高以至于相當程度脫離了必須面對的現實。 結果是,就業(yè)狀態(tài)與期望的差距日益拉大,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兩頭不滿、相互擠壓,呈現“雙向極端化”趨勢——大學畢業(yè)生改變命運的意愿嚴重得不到滿足,用人單位則對其“價值”難以認可甚至產生懷疑。 偏差三,就業(yè)一定要專業(yè)對口。 說老實話,就便是在大學生還比較“寶貝”、很多畢業(yè)還“包分配”的三四十年前,專業(yè)對口,就已經不是百分百的必然了。筆者本人,畢業(yè)即就業(yè),但專業(yè)也不是完全對口,堪堪只能算“相關”。 隨著包括擴招在內的一系列較長期的改變(說“改革”也行),學科專業(yè)大大細化,類似的“相關”,也漸呈“模糊擴展”,除去諸如基礎教育(師范)、軍事、政工、司法、臨床醫(yī)學、高精尖科技等相對特別的具有較高針對性的領域,大多數學科專業(yè),都很難“恰當對接”社會范圍內廣義存在的崗位專業(yè)需求,本科及以下程度,這樣的特征就更加明顯。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為數頗巨的年輕人不止于本科畢業(yè)而仍要確立更明確方向繼續(xù)深造的緣由,所謂“讀研是延緩就業(yè)”,如果“延緩”是理性驅使,這話可謂不無道理。 這些認知偏差,不是說咱們老百姓怎么“沒活到位”、“不夠格”,而是面對就業(yè)難的困境和焦慮,一時間可以比較主動去認識到的,很大程度上,也是能夠主觀能動地去適應的。 總之,認清現實,努力適應,才是擺脫困境的“正招兒”;焦慮,只會把困境坐實、放大。困境越是嚴峻,越是要狠狠甩開焦慮! 很難!但不是、絕不是,不可能! 需要努力!有效的——努力??!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fā)和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