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舊時以家族為中心,按血統(tǒng)遠近區(qū)別親疏的法則。它包括封建社會按嫡庶、血統(tǒng)形成的法則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慶吊、送終等事務的家法。?宗子,指大宗的嫡長子。依宗法,嫡長子要繼承大宗,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要繼承始祖的爵位,有祭祀始祖的特權(quán),應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主,地位特別高貴,故又叫“宗主”。?嫡子,指封建宗法社會中正妻所生的兒子。有時也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即“嫡長子”。?庶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妾生的兒子。亦指正妻所生除嫡長子以外其他兒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襲,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法社會以“殺嫡立庶”為非法。?立嗣,可指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又可指確立王位繼承人。[2020·全國卷Ⅲ]?親戚,“親”與“戚”連用時,有時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親屬,有時指內(nèi)外親屬,包括本宗與外姻,即同姓本族與異姓外族。?七廟,歷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設(shè)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廟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廟”為王朝的代稱。如:“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太廟,天子的祖廟。如:“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span>?廟社,廟指宗廟,社指社稷,廟社在古代常用來借指國家朝廷。[2021·全國甲卷]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來就以“社稷”代指國家。如《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span>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的一種制度。[2020·全國卷Ⅲ]封禪,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禮叫作“封禪”。一般都是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的。古時認為泰山是五岳之首,稱其為岱宗。泰山高,離天近,所以先要到泰山頂上舉行祭天的儀式,以報天之功,叫作“封”。然后再到泰山南部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舉行祭地的儀式,以報地之功,叫作“禪”。齋戒,舊時祭祀鬼神、行大禮時,穿整潔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葷、不妄行動、不狂言戲笑等),以表示虔誠。如:“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nèi)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饌。[2021·全國乙卷]犧牲,古代祭祀時把宰殺的牛、羊、豬等牲畜叫“犧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純一的牲畜叫“犧”,體全的叫“牲”。古代又有“三牲”之說,指祭祀用的牛、羊、豬。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span>釁鼓,指古代戰(zhàn)爭時殺人或殺牲取血涂在鼓上以舉行祭祀儀式。[2021·全國甲卷]少牢,古代祭品,指豬、羊。如:“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span>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時宰殺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稱為血食。[2023·全國乙卷]①國諱,指詩文中不直書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親屬的名。《治平篇》中“自此而元焉”,因避康熙玄燁諱,改“玄”為“元”。②家諱,或稱為私諱,即說話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祖名。例如:司馬遷祖父名僖,所以《史記》中“僖”字皆寫作“釐”。古人諱言“死”,《禮記·曲禮下》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殉葬,指古代用活人或器物從葬的一種風俗。即人死以后,逼迫死者的妻妾、奴隸等陪葬。周代以后多用“俑”代替活人,有時也把死者生前用的飲食器、兵器、樂器、裝飾品等作為隨葬物品。七七,舊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為忌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為止。廬冢,也稱“廬墓”。指古人在服喪期間,為守護父母或師長的墳墓而蓋的房舍。“廬”,房屋;“冢”,墳墓。如:“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span>坐、跪,以兩膝著席,臀部貼在腳跟上,稱為“坐”。兩膝著地,直身,臀不著腳跟,稱為“跪”。“跪”與“坐”不同,往往有急事或表示謝罪之時,兩膝著地,腰和大腿伸直。所以前人指出“跪”與“坐”兩者的區(qū)別是“跪危而坐安”。跪又表示對長者的尊敬。長跪、跽,指挺直上身而跪,表恭敬。如“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跽,即跪直。兩膝著地,挺身直腰。這樣,身體似乎加長,因而也叫“長跪”。箕踞,坐在地上,兩腿張開,形似箕,叫作“箕踞”。這種姿勢是表示輕慢傲視對方的意思。如《荊軻刺秦王》:“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span>拜,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jié)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拜禮。《周禮·春官宗伯·大?!?“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span>其中,古文中最常見的是“稽首”“頓首”,“稽首”是臣拜君之拜,后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等也都用此大禮,是拜禮中最恭敬的禮節(jié)。“頓首”是下對上及平輩之間的拜禮。九賓,也稱“九儀”,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種禮儀,由九名儐相(迎賓贊禮人員)立于殿廷,接引賓客上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span>室內(nèi)座位尊卑,古時座次、坐向規(guī)定嚴格,一般坐西朝東為尊位。車座的尊卑,古時車座分左、中、右,一般車座以左為尊。例如:“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信陵君竊符救趙》)官位的尊卑,秦漢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如:古時把貴族稱為右族或豪右,貧賤者居住之地稱“閭左”,被貶官稱“左遷”。三綱、五常,三綱是封建時代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合稱。意思是臣要絕對服從君,子要絕對服從父,妻要絕對服從夫。五常,封建禮教所規(guī)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倫理關(guān)系,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這些人倫關(guān)系,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