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功,得償所愿,就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指的是時機;地利,指的是環(huán)境、背景;人和,指的是貴人、自我的能力。 時機,這是變數(shù)極大的,誰都無法把握;環(huán)境、背景,這跟時代有關,也不是我們能夠把握的。唯獨貴人,以及自我的能力,還能爭取一下。 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這個世界上,最缺乏的,并不是千里馬,而是伯樂。千里馬到處都有,唯獨伯樂,少之又少。 千里馬得不到伯樂的賞識,英雄無用武之地。一旦千里馬得到了伯樂的賞識,基本都可以一鳴驚人。 命中的貴人,會不會來到你的身邊,要看這四個條件。 一、是否有利用的價值。 有名人提出過一個觀點:別人利用你,給你一點機會,說明你還有一定的價值。反之,別人連利用你都不愿意,說明你毫無價值。 韓信跟劉邦,明顯不是一路人,為什么劉邦還是選擇拜韓信為大將軍,把一切的軍事資源交給他管理呢? 因為韓信的軍事才能,比肩項羽,甚至超過了項羽,可以幫助劉邦開疆拓土。韓信有價值,劉邦才大膽任用韓信。 價值這種東西,并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韓信有帶兵打仗的價值,劉邦也就任用了韓信。而劉邦有資源,可以幫助韓信實現(xiàn)理想,有價值,韓信也就跟著劉邦。 在名利場上,不怕別人利用我們,最怕我們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有。就跟投資一樣,人們只會投資潛力股,而不會投資垃圾股。 貴人會不會幫助我們,取決于我們是否存在被幫助的價值??梢?,努力提高自己的本事,這是吸引貴人的前提。
二、是否志同道合。 常言道:“道相同,可為謀;道不同,不相為謀?!?/span> 大家所走的道路相同,那就可以成為知己、朋友。反之,所走的道路不一樣,基本上,就只會成為陌生人,甚至是仇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備和諸葛亮。劉備的夢想,就是匡扶漢室,為天下伸張正義。而諸葛亮的夢想,也是復興大漢,重回大漢盛世。 所以,這兩人就走一塊了。見面時,諸葛亮對劉備提出《隆中對》,恰恰就印證了這一點。 曹操乃是篡漢的逆賊,孫權(quán)乃是割據(jù)的軍閥,唯獨劉皇叔是漢室后裔,只要占據(jù)荊州、川蜀之地,就有跟他們一爭天下的資格。 劉備是諸葛亮的伯樂,成就了諸葛亮。諸葛亮也是劉備的伯樂,成就了劉備。這兩人,就是互為貴人,互相成就。 三、是否有一定的緣分。 人與人之間,始終要講“緣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合眼緣”。 你合別人的眼緣,別人就會對你上心,從而幫助你。你不合別人的眼緣,別人就有可能無視你,甚至討厭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備跟龐統(tǒng)。按道理說,龐統(tǒng)此人號稱鳳雛,跟臥龍諸葛亮是不分上下的。但是,龐統(tǒng)不合劉備的眼緣。 見到龐統(tǒng)的時候,劉備第一時間并不是喜歡,而是有點嫌棄,就打發(fā)他到了一個縣城當縣令。這讓龐統(tǒng)很生氣。 后來,張飛巡查各縣,才認識了龐統(tǒng),對龐統(tǒng)的才華大加贊賞,推薦給了劉備。這時候,劉備才任用龐統(tǒng)為軍師??墒?,在入川的時候,劉備還是感覺龐統(tǒng)不好使,因為雙方的性格,差距有點大。 這就導致龐統(tǒng)渴望立功,爭取劉備的信任,而劍走偏鋒,不幸被飛箭射死??梢?,有才華,是一回事,而有沒有緣分,這是另外一回事。 四、是否有共同的利益追求。 春秋時期,齊國公子姜小白被對頭管仲射了一箭,差點就死了。年輕的姜小白,對于管仲,可謂是特別憎恨。 幸好姜小白福大命大,沒有死,還快速跑回了齊國,繼承了大位。這姜小白,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齊桓公”。 齊桓公上位之初,就問心腹鮑叔牙,我想稱霸天下,先生您認為我該怎么做?鮑叔牙回應,如果您想爭霸天下,就得用管仲。如果你想平平淡淡,用我就夠了。 對此,齊桓公有點猶豫,畢竟管仲曾經(jīng)差點要了他的命。可是,齊桓公還是任用了管仲,管仲得知齊桓公的大志后,心甘情愿跟隨齊桓公。 結(jié)果,我們都知道,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了第一任的春秋五霸。 是什么,讓齊桓公不計前嫌?兩個字,利益。雙方的利益追求一致,哪怕之前是仇人,現(xiàn)在也可以成為合作伙伴。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如此。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