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中美合作研究浙江上山遺址陶器殘留物,發(fā)現(xiàn)中國在萬年之前已能釀酒,原料是稻米、薏苡、稗草、小麥族、橡子、百合等,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釀酒證據(jù)。 西漢時期,中國已有先進的蒸餾器,海昏侯墓中的青銅蒸餾器就是證據(jù)。不久之前,考古專家用黃銅材質(zhì)1∶1仿制了這套器物,最終蒸餾出平均酒精濃度為22度的白酒。同時,如果使用50度回糟酒蒸餾,可提純至70度。專家認為,此次實驗證明在西漢就已存在相對高超的蒸餾技術。 唐宋之后,文獻上記錄了很多著名“燒酒”,同時民間也大量售賣酒水,比如李白醉酒詩百篇與武松連喝18碗后上山打虎。 總之,中國人愛喝酒,還偏愛喝高度酒,這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 但與中國不同,除了威士忌、伏特加等,歐洲沒有什么烈性酒,日常主要還是各類果酒。其中,威士忌稍早一些,大概是中世紀之后,但流行是在工業(yè)革命后;伏特加15世紀之后出現(xiàn),起初非常稀少,主要用于醫(yī)療和宗教儀式?,后來貴族使用,17世紀后才逐漸走向民間。 問題在于:歐洲與中國差不多大,為何古代沒有什么烈酒或白酒,背后到底有何原因?其實,不是歐洲人不愛喝烈酒,通過上文可知他們烈酒歷史短暫,沒有形成相關文化,所以至今不盛行喝烈酒。那么,歐洲為何沒有形成喝烈酒的文化呢?這個原因被隱藏的很深,接下來從技術與原料兩個方面談談這個話題。 首先,技術 想要釀造烈酒,首先要有蒸餾技術。 關于蒸餾技術,包括李約瑟在內(nèi)的西方學者論斷存在很多錯誤。其中,李約瑟將蒸餾器分為AB兩型,A被西方命名為“希臘式”或“地中海式”,B被命名為“蒙古式”或“中國式”,認為A型演化出了B型,同時A型在中國還演化出了“云南汽鍋”,但李約瑟出現(xiàn)錯判。之所以錯判,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他沒有看到后來的中國考古。后來,殷墟婦好墓出土與云南汽鍋近乎一樣的商代“青銅汽柱甑”,說明汽鍋最晚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就已經(jīng)成熟,比之更早的是鬲甑等陶制蒸食器;2011年,?;韬钅怪谐鐾?/span>B型蒸餾器,也是現(xiàn)代蒸餾器的原型。總之,AB兩型蒸餾器在中國有著非常完整的證據(jù)鏈,可以認定為中國本土起源。 其二,李約瑟將A型命名為“希臘式”,認為這是西方原創(chuàng)技術,其實是沒有考古證據(jù)支持的,所依據(jù)的是西方一份十四世紀的抄本,其中有相當發(fā)達的蒸餾器插圖,據(jù)說這本書的原本為11世紀的作品,保留有公元前后的資料。由此,李約瑟等西方學者認為,公元1、2世紀猶太人瑪麗等人發(fā)明了蒸餾器(即便如此,還是比中國?;韬钫麴s器晚)。 就算11世紀原本上有蒸餾器插圖,那也只是“孤證”,并不足以證明公元1、2世紀歐洲已有蒸餾器、已有蒸餾酒技術基礎。西方類似考證層出不窮,以此構建的歷史焉能不讓人質(zhì)疑? 其實,依據(jù)西方文獻記載,大約8世紀后,伊斯蘭人最先發(fā)明了蒸餾香水,大約12世紀后,意大利薩勒諾發(fā)明了蒸餾酒技術。阿拉伯文獻記載,8世紀后伊斯蘭人發(fā)明了蒸餾酒技術。 結合?;韬钺劸普麴s器來看,顯然應是中國釀酒蒸餾技術西傳,大約8世紀時先傳到阿拉伯世界,再傳到意大利,所以歐洲在11世紀后才可能有先進的蒸餾器插圖,所以12世紀時才有意大利蒸餾酒。反過來說,在漫長的古代,歐洲連蒸餾酒技術都沒有,如何形成喝烈酒的文化? 其次,原料 釀造烈酒的第二基礎是原料,通常是谷物,包括水稻小麥。至于水果,也能釀造高度酒,但要求相對比較高,在古代很難做到。對古代歐洲來說,想要釀造烈酒,就要有相對富余的小麥,但歐洲卻缺乏這一條件。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更多的收成,必要的農(nóng)具不可忽缺。古羅馬使用的是“羅馬輕犁”,只能淺耕,所以只能耕種“薄地”,很多土地耕不動,沒辦法種田,故而當時歐洲沒什么人煙。既然淺耕,收成自然不會太高,古羅馬時種收比是1:2或1:4。因此,西方學者估算羅馬帝國人口為4600萬—1.2億,是違反糧食基礎的。 以羅馬輕犁反推,古埃及也不可能掌握深耕犁,所謂古埃及是古希臘、古羅馬糧倉的敘事存在嚴重問題。如果古埃及掌握深耕犁,古羅馬不可能不學習,因為這是吃飯的家伙,其他天文物理可以失傳,這種提升糧食產(chǎn)量的農(nóng)具不可能失傳。 在這種農(nóng)業(yè)條件下,還要考慮到不時出現(xiàn)的天災,由此歐洲糧食就非常緊張,很難拿出多余的糧食釀酒,這也是古代歐洲多用水果釀酒的重要原因,也是后來西方盛行果酒的原因。 中世紀后,歐洲引進“重犁”,可以開墾更多的土地,收成也大幅度提升,于是歐洲人口開始大幅增長,此后也出現(xiàn)了以大麥小麥為主要原料的威士忌(初期并非蒸餾酒),意大利出現(xiàn)谷物蒸餾酒。但歐洲重犁缺陷很多,比如需要三四個人操作,每使用幾分鐘就要停下來清除泥塊等,遠不能與中國犁的效率相比。況且,糧食增加,但人口也增加。 因此,這一階段歐洲糧食總體并不富裕,決定了糧食酒依然不多,至于更消耗糧食的蒸餾酒就更少。 十七世紀之后,歐洲引入中國犁,在英國引發(fā)“農(nóng)業(yè)革命”,由此才有“工業(yè)革命”。坦率的說,英國工業(yè)革命是建立在引進中國農(nóng)具促成的歐洲農(nóng)業(yè)革命基礎上的觀點,反而是諸多西方學者提出的,國內(nèi)不少人拼命吹噓英國貢獻,而貶低中國古代成就,這一點顯然值得思考。 總之,這一階段歐洲解決了糧食問題,更解決了大規(guī)模蒸餾酒的技術問題,但歐洲酒文化已經(jīng)成型,已經(jīng)很難再盛行烈酒了。 所謂歷史即現(xiàn)實、現(xiàn)實即歷史,因為長期缺乏蒸餾技術與足夠谷物的客觀原因,造成了如今歐洲人不盛行喝烈酒;反之,如今歐洲人沒有喝熱水、吃炒菜等生活習慣,顯然與這種習慣是否“健康”無關,背后也都有深刻的不得已的歷史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將如今歐洲生活習俗背后的原因一一探究出來,將之拼圖,也能一窺歐洲古代真貌。而以本文探究的原因來看,歐洲顯然粉飾優(yōu)化過古代史,由此導致很多歷史敘事不符合邏輯,故而被質(zhì)疑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參考資料:《孟暉:?;韬畹恼麴s器,如果李約瑟爵士能夠得知這一劃時代的考古發(fā)現(xiàn)》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