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袁宏道《虎丘記》的逐字賞析

 秋山紅樹多 2024-12-18

大家好,本期我們說袁宏道的《虎丘記》。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1〕(點題并標(biāo)明虎丘方位,其山無高巖邃壑〔2〕(輕輕一筆,貶抑虎丘作為自然對象的觀賞價值,為下文游樂場景的展開張目,獨以(強調(diào))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總括游覽的聲勢和頻繁;狀時間密度)。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3〕(狀空間密度),而中秋為尤勝。

〔1〕虎丘:又名海涌山,在今江蘇蘇州西北閶門外山塘街,距蘇州城約七里。春秋晚期吳王闔閭葬于此。相傳葬后三天,“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說為“丘如蹲虎,以形名”。城:蘇州城。

〔2〕巖:山崖。壑:深溝,山谷。

〔3〕紛錯如織:紛紛錯雜像織布穿梭一般。

虎丘離蘇州城大約七八里。這座山?jīng)]有高峻的山崖和深險的峽谷。因為它離城較近,所以簫鼓樓船,沒有一天不到此喧囂。凡是月明的夜晚,花開的早晨,雪后的傍晚,你都能看到游人在此來往,紛繁錯雜如同織布穿梭一樣。而在八月中秋這天,尤為熱鬧。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一句,點題并標(biāo)明虎丘方位,看似如尋常游記般的起筆,卻頗有機心在為下一句設(shè)伏。緊接著“其山無高巖邃壑”輕輕一筆,貶抑其作為自然對象的觀賞價值,暗示筆墨的重點將不傾注于作為自然存在的虎丘,從而為下文游樂場景的展開張目。但既然無足觀者,何以游人趨之若鶩,而作者又專為之記呢?“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薄蔼氁浴眱勺謴娬{(diào),一“故”字接應(yīng),回答了上句暗含的疑問?!敖恰眱勺钟帜娼邮拙洌姵鑫睦砑?xì)密。“簫鼓樓船,無日無之”總括游覽的聲勢和頻繁。再下“凡”字領(lǐng)起三個排比,文意承上跟進(jìn)一層,說明“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對游人更具魅力?!盁o日無之”與“紛錯如織”分狀時間和空間的密度,前后互補。但這些都還不是最典型的。接下以“而”字作為提頓轉(zhuǎn)折,最后推出本文選擇的中心時序:“中秋為尤勝”。一篇游記不可能對“無日無之”的游況逐一描述,這就要求作者進(jìn)行典型選擇,以“一斑”而窺虎丘游樂之盛的“全豹”。于是作者先從外圍著筆,依時序步步縮進(jìn),由總體情況的概括到具體指陳,進(jìn)而將觀照的焦點聚于“中秋”。文理清晰,有如層層剝筍?;⑶鹗⒂危爸星铩北疽选坝葎佟?,而作者所記又并非特指某個具體的中秋。從自然時序中逐次篩選出具體的典型時序,再從每個這樣的典型時序中綜合提煉,乃至融入其他經(jīng)歷的共同感受,最后“創(chuàng)造”出的描寫中心“中秋”,既是具體的,又是概括的,因而帶有充分反映虎丘盛游之風(fēng)的普遍性。這一段從“無日無之”到月夜、花晨、雪夕,相對“中秋”來說,同時是鋪墊與烘托。其他時序如此,“尤勝”的“中秋”該是怎樣一番盛況?下面我們繼續(xù)欣賞。

每至是日(緊承上文意脈,指出但凡中秋都是如此),傾城闔戶〔4〕,連臂而至(總括盛況)。衣冠士女〔5〕,下迨蔀( bù)屋 〔6〕,莫不靚(jìng)妝麗服  ,重茵累席〔8〕,置酒交衢間〔9〕(渲染盛況,吳地民俗氣息濃郁) 。從千人石上至山門〔10〕,櫛比如鱗 〔11〕 ,檀板丘積 〔12〕(遙啟下文“唱者千百”) ,樽罍(léi )云瀉 〔13〕,(兼關(guān)上文“置酒交衢”)(三個排比加上夸張性的比喻渲染出人密、歌喧、酒酣交雜并出的忘情游樂的聲勢)遠(yuǎn)而望之,(由實景入虛景,連下三重形象比喻極盡形容)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gǔn)電霍 〔14〕 ,無得而狀。[此段為空間描寫、全景式鳥瞰]

〔4〕傾:盡。闔:門板。此處為關(guān)閉,用作動詞。

〔5〕衣冠:古代士以上身份的人的服裝,后成為士大夫階層的代稱。

 士女:舊謂男女或未婚男女。

〔6〕迨:音dài,及,至。蔀:覆蓋于棚架上以遮蔽陽光的草席。

 蔀屋:草席蓋頂之屋。泛指貧家幽暗簡陋之屋。此處指窮居人家。

〔7〕靚:妝飾,打扮。音jìng。靚妝:用脂粉修飾容貌。

〔8〕茵:席子、墊子、褥子、毯子的通稱。席:用竹葦編織的鋪墊用具。

〔9〕交衢:大道的交叉路口。衢:四通八達(dá)的道路。

〔10〕千人石:虎丘半山上的一塊像刀削過的大盤石,石面平坦,可坐多人,故名。相傳梁代高僧竺道生曾于此說佛法。

  山門:佛寺的大門。因佛寺多在山間,故稱。

〔11〕櫛比:像梳齒那樣密密地排列著。

〔12〕檀板:用檀木制成的在演奏音樂或歌唱時用來打拍子的拍板。

  丘積:堆積起來可以成為小山。

〔13〕樽罍:樽:酒杯。罍: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或陶制成。

〔14〕輥:車轂勻整齊;像車輪般很快地轉(zhuǎn)動;車輪轉(zhuǎn)動聲;此處指雷聲滾滾?;簦壶B疾飛的聲音,此處指閃電疾速。

每年的這一天,蘇州城便空曠起來了,家家戶戶關(guān)門閉戶,大家都互相挽臂拉手而至。從官宦人家的公子小姐,到住在席棚小屋里的貧寒人家,無不涂脂抹粉地妝扮起來,穿著華美的衣裳,坐在重迭相壓的席墊上,將酒食放置在交叉路口上。從千人石往上到佛寺的大門,游人像梳齒魚鱗一般密密地排列著。各處都有檀板聲響起,游人傾聽聚如山丘;游人開懷暢飲,杯中之酒如流云般傾瀉。遠(yuǎn)遠(yuǎn)望去,像雁群落在平坦沙洲上,五色的霞錦鋪在江面上,又像車輪滾動的雷鳴,疾迅飛馳的閃電,這種情狀實在是難以描摹。

這一段“每至是日”一句正緊承上文意脈,指出但凡中秋都是如此,籠括年年中秋而并非實指哪一年中秋,從而又強調(diào)了本篇是以“中秋”為焦點來表現(xiàn)“登虎丘者六”的綜合體驗。接著作者從空間角度展開視野,縱橫筆墨,揮灑出一幅中秋時節(jié)盛游虎丘的鳥瞰圖?!皟A城闔戶,連臂而至”總括盛況?!耙鹿谑颗洛噬炍荨笔巧暇涞木唧w化。從官紳淑媛到下層百姓莫不如此,作者把他們都當(dāng)作市民這一整體對象,放在同一層次上加以強調(diào),顯然烙印著明代中后期江南城市經(jīng)濟繁榮,市民階層崛起的時代特點。

而“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也不僅僅是盛況的渲染,從衣飾到游樂形式都帶有濃郁的吳地民俗氣息?!皬那耸现辽介T”以下三句具體鋪排總體場面,構(gòu)成鳥瞰式的縱向空間。三個排比間以夸張性的比喻充實于這一空間內(nèi),渲染出一派人密、歌喧、酒酣交雜并出的忘情游樂的聲勢?!伴桌溤茷a”兼關(guān)上文“置酒交衢”,“檀板丘積”遙啟下文“唱者千百”,筆致飛動而意脈密合。行文至此,盛況場面已然畢現(xiàn),但作者尤嫌不夠?!斑h(yuǎn)而望之”一句明確視角,稍緩文氣,然后變換手法,由實景入虛景,連下三重形象比喻極盡形容:“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場面之盛,色彩之麗,聲勢之大,震聳視聽,搖動神魄。然而,實際景觀反復(fù)訴諸于感覺鏤刻下的印象實在太強烈、太豐富了,再高明的比喻也只能道出有限的側(cè)面,故作者仍嫌筆墨貧乏,索性徑以“無得而狀”來否定上面的具體比喻,啟發(fā)讀者展開想象去體味。從實到虛,從有限到無限的騰挪變化,才顯出那游樂場景的美不勝狀。整整一段多用整飭的四字句,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渲染同一對象,有大賦鋪張揚厲的風(fēng)致;筆勢則略無滯礙,文氣流注,緊密拍合了場面的聲容氣勢,而作者作為觀照主體的贊美傾羨之意亦挾帶而出。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15〕,競以歌喉相斗。雅俗既〔16〕,妍媸(chī)自別〔17〕 。未幾而搖手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 〔18〕 ,寂然停聲,屬而和者 〔19〕,才三四輩 〔20〕 。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fā)〔21〕,清聲亮徹 〔22〕 ,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23〕 ,則蕭板亦不復(fù)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xì)發(fā),響徹云際。每度一字 〔24〕 ,幾盡一刻 〔25〕 。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15〕曹:指集體游戲的分組或分伙。

〔16〕陳:演奏。

〔17〕妍:貌美。媸:相貌丑陋。

〔18〕瓦釜:瓦釜即瓦缶,一種小口大腹的瓦器,也是原始的樂器。

屈原《卜居》載:“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边@里比喻低級的音樂。

有的在唱歌時敲擊瓦釜打拍子。此處指粗劣的歌調(diào)。

〔19〕屬:音zhǔ,連接。和:音hè,以聲相應(yīng)

〔20〕輩:同一類,用以指人。

〔21〕《世說新語·識鑒》劉孝標(biāo)注引(孟)嘉別傳:“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曰:漸近自然?!苯z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肉指人的歌喉。

〔22〕徹:貫通,深透。

〔23〕荇藻:兩種水生植物。此處喻月光下之婆娑樹影。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span>

〔24〕度:按曲唱歌。

〔25〕刻:古代用漏壺計時的單位,一晝夜分為一百刻,每一刻大約十五分鐘。

人們剛聚集到山上鋪席坐下時,演唱的人已成百上千,聲音嘈雜得像一團團蚊子似地嗡嗡叫,無法分辨出他們的唱功的高低。稍過一會兒,演唱者開始按科別部署,以歌喉互相競賽。高雅的和粗俗的都表現(xiàn)出來了,美丑好壞自然區(qū)分開來了。沒多久,能夠手舞足蹈,按節(jié)拍歌舞的,也只有數(shù)十個人而已。不久,明月浮升到空中,映在石上的月光如同白色的薄絹。一切瓦釜敲擊聲似的粗俗歌樂都停止了。隨著歌聲而唱和的,也只剩下了三四個人。其后,一只竹簫,一只寸管,一人輕慢擊板歌唱,簫笛之聲伴隨著歌聲一起發(fā)出,聲音清徹嘹亮,使聽歌者神思茫然,仿佛迷失了魂魄。等到夜深之時,月兒西斜,樹木枝影橫斜,仿佛水中的荇藻葉蔓凌亂,演奏者于是連簫、板也不再使用了。他獨自登臺,四周的聽眾都屏住了呼吸。只聽得他歌聲尖細(xì)如同發(fā)絲,卻能響徹云霄。每唱一個字,幾乎要用一刻鐘的時間。飛鳥聽見他的歌聲則低徊盤旋,壯士聽見他的歌聲則落下眼淚。

空間場面的渲染鋪排后,作者將視聽凝聚到最富市井情調(diào)和民俗意味的演唱上面,鏡頭由全景式鳥瞰轉(zhuǎn)向依時間推進(jìn)的特寫,用墨隨之由疏闊而變?yōu)樯罴?xì)。從“布席之初”到“比至夜深”,四組鏡頭,兩重境界?!俺咔О佟蓖皳u頭頓足”兩者重在以白描手法刻畫演唱的生動場景?!皳u頭頓足”不只是頭腳擊應(yīng)節(jié)拍的動作,更活畫出“歌喉相斗”中獲勝的“數(shù)十人”的得意神態(tài)。但這種“雅俗”、“妍媸”“不可辨識”的場景顯然不是作者的屬意所在,他所欣賞的是經(jīng)過自然淘汰篩選,“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后的“雅”者“妍”者入景入情的“緩板”慢唱。因此,與上面的場景白描不同,當(dāng)這兩幅畫面由筆底緩緩流出時,首先是“明月浮空,石光如練”,隨后“月影橫斜,荇藻凌亂”的月色渲染,似乎那月亮也懂得該去鐘情怎樣的對象;其次是從演唱者到演唱方式、狀態(tài)、音色等啜茗品醪般的細(xì)膩刻畫;最后以對演唱效果、魅力的側(cè)面烘托為收煞。月色溶溶下的悠悠慢唱,那境界,那韻致,那情味,再配以作者行云流水般的舒緩筆調(diào),都美得令人要溶化進(jìn)去。兩組鏡頭雖屬作者欣賞的同一境界,但受審美趣味制約的審美感覺,又敏銳地辨析出程度的差別。既然“一夫登場,四座屏息”是整個自然篩選的最后結(jié)果,那便以連“簫板亦不復(fù)用”從而有別于“三四輩”者的“緩板而歌”來突出主體。“竹肉相發(fā),清聲亮徹”的演唱效果固然令“聽者魂銷”,而“音若細(xì)發(fā),響徹云際”則直欲與明月對話,再加上“每度一字,幾盡一刻”的技法描摹所構(gòu)成的景、聲、態(tài)統(tǒng)一和諧的魅力,竟使“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這后者是作者最為神馳的,所以寫起來才如此的細(xì)微入妙。這一大段是全文記寫的主體部分,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幾”、“已而”、“比至”幾個標(biāo)明時間推移的詞聯(lián)帶出一幅幅場景畫面,整個過程既有鮮明的層次感,又自然流走,場面由喧雜而導(dǎo)向幽靜,境界由單一唱的描述,過渡到聲、色、景、情的渾融一體。如果說,唯有那歌聲才配得上虎丘中秋的明月,那么,也唯有作者這副筆墨才配得上為這歌聲去傳神寫照。

劍泉深不可測 〔26〕 ,飛巖如削。千頃云得天池諸山作案 〔27〕 ,巒壑競秀,最可觴客〔28〕 。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面北為平遠(yuǎn)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 〔29〕 。堂廢已久,余與江進(jìn)之謀所以復(fù)之 〔30〕 ,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 〔31〕,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jìn)之之興亦闌矣〔32〕。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26〕劍泉:相傳為吳王洗劍處,又名劍池,在千人石北邊,水深一丈多,終年清碧。兩側(cè)山崖高數(shù)十尺,形如劍削,傳說是秦始皇用劍劈山而成此狀。是虎丘奇景之一。

〔27〕千頃云:山名,在虎丘山上。天池:虎丘附近的山,在蘇州閶門外三十里,山石峭拔,巖壑深秀,相傳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故又名華山。案:桌幾。此句說千頃云得天池等山作為它的幾案。

〔28〕觴:向人進(jìn)酒或自飲。

〔29〕平遠(yuǎn)堂:初建于宋代,至元代改建。虞山:在今江蘇常熟西北。山的東端伸入縣城,舊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說。

〔30〕江進(jìn)之:名盈科,字進(jìn)之,桃源(今屬湖南)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jìn)士,時任長洲(與吳縣同治蘇州)知縣。與作者友善。

江進(jìn)之:名盈科,字進(jìn)之,常德桃源(今屬湖南)人。明萬歷年間進(jìn)士。曾任長洲縣令。

〔31〕韋蘇州:即韋應(yīng)物,唐代詩人,曾作過蘇州刺史。白樂天:白居易,字樂天,唐代詩人,曾作過蘇州刺史。

〔32〕闌:盡。

虎丘的劍泉,幾乎幽深得不可測量。兩岸突起的峭巖,陡峭的像刀劍削成的一樣。千頃云有天池等諸多山峰作幾案,山巒峽谷競展秀美,是請客飲酒的最好場所。但一到中午則日光照人,此處便不可久坐了。文昌閣也很有佳妙之處,特別是它的晚樹飄煙很是招人憐愛。從這里往北看,則是平遠(yuǎn)堂的舊址。如今那里是空曠無邊,僅有虞山像一個小點,還可以眺望得到。平遠(yuǎn)堂傾覆的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我和江進(jìn)之商量過,怎樣把它再修建起來,同時還要在其中紀(jì)念韋蘇州和白樂天諸位詩人。但是不久我就病倒了。如今我已經(jīng)請求解官歸田了,恐怕江進(jìn)之對此事也沒有興致了。山川的興廢,看來確是有它的時運??!

劍泉之深,飛巖之削,“文昌閣”、“晚樹”等都是隨筆觸及,點到輒止。“千頃云”五句化景物形象為日常生活形象,再依這形象的指向引發(fā)聯(lián)想,回復(fù)到數(shù)游虎丘的實際經(jīng)驗的敘述。接著從“平遠(yuǎn)堂舊址”遠(yuǎn)眺,順目力所及繼之以輕毫淡墨,然后又從“堂廢已久”說到與江進(jìn)之修復(fù)的打算,以及未能如愿的原因,引出山川興廢的感慨。筆意輕松、靈動、親切,仿佛繁務(wù)后小憩的松弛,透出對虎丘的深情。

吏吳兩載 〔33〕 ,登虎丘者六。最后與江進(jìn)之、方子公同登 〔58〕 ,遲月生公石上〔59〕 。歌者聞令來 〔60〕 ,皆避匿去。余因渭進(jìn)之曰:“甚矣,烏紗之橫, 〔61〕 皂隸之俗哉 〔62〕 !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 〔63〕 !”今余幸得解官〔64〕 稱“吳客”矣?;⑶鹬?,不知尚識余言否耶 〔65〕 ?

〔57〕吏吳:在吳縣做官。古代蘇州稱吳地。

〔58〕方子公:方文僎,字子公,袁宏道的門客,其生平不詳。

〔59〕遲:等待。生公石:在千人石的北面,為竺道生說佛法處。

〔60〕令:縣令。

〔61〕烏紗:烏紗帽,此處指官吏。橫:驕橫。

〔62〕皂隸:衙門里的差役。

〔63〕如月:向月發(fā)誓,以月為證。如……,誓詞的一種格式。

〔64〕解:脫去,卸掉。

〔65〕識:通“志”,記住。

我在吳縣做官兩年,登臨虎丘共有六次。最后一次是跟江進(jìn)之、方子公一起登游的,那天我們一起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出。當(dāng)時山上有一些歌者,聽說縣令來了,都遠(yuǎn)遠(yuǎn)地躲開了。我對江進(jìn)之說:官吏的強橫,衙役的粗俗,實在是太過分了!以后我們解官歸民了,如果不在此石上暢聽歌曲,任憑月神懲罰你我?!爆F(xiàn)在我很幸運地得以辭掉官職,是客居吳縣的百姓了。虎丘上的明月,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我所發(fā)的誓言?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總束自己與虎丘的關(guān)系。作者特別提到最后一次與江、方同登,在生公石上待月的情況,這是為了引出后面的話,而且前面也已申足中秋月夜,所以也只點到即止,不展開描述。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三月至二十五年初任吳縣令。外標(biāo)明六登虎丘,說明他對虎丘的喜愛,也由此透露出他寫《虎丘記》是綜合概括再加審美選擇的構(gòu)思特點。“遲月生公石上”,不但等待玩賞虎丘月夜,而且是要“聽曲此石上”,品味市民們在月光籠罩下不分賢愚、無論貴賤的歌吹游樂。但“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官身與民眾的隔膜使他發(fā)出無限感喟:“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吏吳兩載”,對官場的厭煩與棄官的打算是早就萌生了的。到任不過兩三個月,他就在《與丘長孺書》里描述了為官的“備極丑態(tài)”,大嘆“苦哉,毒哉”!這一個性與地位、感性與理性的矛盾在這次登虎丘的遭遇中進(jìn)一步被強化,加深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自然也就堅定了原本就有的棄官決心。因而,作者才會發(fā)出“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的誓詞,才有“解官稱吳客”的欣幸,也才要回過頭來,對“虎丘之月,尚識余言否耶”致俏皮的一問。正是帶著解脫后的輕松愉悅的心境,寫了這篇《虎丘記》,將為官時于隔膜狀態(tài)下的實境感受,再以“吳客”的身分在筆墨神思間,重新體驗、咀嚼、品味一番。無論作者是否再去“聽曲此石上”,但他那片對市井百姓歌者的知賞之心,“虎丘之月”當(dāng)會作證。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