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幾天,熱搜上掛著這樣一個視頻,看得人氣憤不已。 廈門一家賣雪花酥的特產(chǎn)店,有兩位女生進去挑了十塊雪花酥。 結(jié)賬的時候卻被告知:就這么點雪花酥,要付104元。 其中一個女生覺得有點不值這個價,因為以前她們買的都是一大盒才四五十元左右的。 她就跟店員說,她們要考慮一下,先不用了,謝謝。 結(jié)果店員就當著她們的面來了一句:“買不起就不要稱。” 兩位女生出了店門后,越想越氣,就回到這家店里拍了這段視頻: “我們買個東西她看不起我們,她跟我們說買不起你稱什么呀。 我們難道不能考慮嗎?這是買不買得起的問題嗎?她是不是應該給我們道歉?” 她們要求那位用言語羞辱她們的店員道歉,但那位店員只顧著躲閃。 另一位店員還幫著她說話: “我告訴你,如果這樣子我就要生氣了。你什么意思?你是來鬧場的嗎?” 之后甚至用臟話辱罵起了顧客,囂張且毫無反省之意的態(tài)度,看得人心塞不已。 后續(xù)這個視頻火了之后,有網(wǎng)友挖出了這家店的黑歷史: “價格宰人、服務態(tài)度差、試吃完硬拉著客人買”...... 評論區(qū)里,有人覺得10塊雪花酥賣104元,屬實太貴了: “棉花糖、黃油、奶粉、堅果、凍干水果、餅干,成本沒多少而且不壓秤,賣這個價確實貴啊?!?/span> 有人覺得店員說話確實過分了: “顧客只是有錢又不是傻,可以選擇買什么?!?/span> “不是買不起,是價格遠遠高于價值,別人不想當冤大頭?!?/span> 而事件目前的進展是,這兩位女生的訴求僅僅是店員公開道歉,但仍未得到負責人的回復。 02你會發(fā)現(xiàn)當下社會,有個很奇怪的風氣: 商家正在用一種新型鄙視鏈,來PUA消費者。 一般可以分成以下3種類型: ①價格刺客型:明明是看上去平平無奇的東西,結(jié)賬時卻能狠狠地刺你一刀,想反悔卻已經(jīng)晚了。 比如有人在上海一家特產(chǎn)店,看到了標價為“160元/50g”的話梅。 想嘗嘗鮮,讓店主給稱2顆,結(jié)果結(jié)賬時發(fā)現(xiàn):才2顆居然就要價64元。 而價格昂貴的原因是:“一種特級的羅光梅,不外傳的古法工藝炮制的?!?/span> 好家伙,勞斯萊斯幻影折合1500元一斤,這話梅1600元一斤。 還有在各大熱門旅游城市都有賣、堪稱冤大頭重災區(qū)的雪花酥。 店員往往會端著切成小塊的雪花酥到街上,遞給路過的行人試吃。 有人在武漢一家點心店買了5塊雪花酥,問價格時店員含糊其辭,讓人以為是5塊錢一塊。 買了5塊后,付款時竟然付了681元。 有人在商場負一層一家普普通通的豬肉脯店,買了2小片豬肉脯。 結(jié)賬時被告知,就這么2小片要46元。 ②看不起顧客型:店員喜歡看人下菜碟,高高在上地用言語或眼神、肢體語言羞辱顧客。 比如前幾天,深圳一家萬象城,有人在逛LV的時候,不小心把手機落在里面了。 后續(xù)和男朋友進去找手機的時候,門口的一個店員居然沖著他們翻白眼。 他們氣憤不已:自己已經(jīng)是萬象城年消費百萬的黑金卡客戶了,都能被奢侈品店員暗戳戳地冒犯。 更不用說普通人了,后續(xù)很多人私信這位博主,發(fā)出了自己被這家銷售看不起的類似經(jīng)歷。 比如,有人帶著媽媽在女裝店試衣服,相中了一件裙子,付錢之后來了一位新店員。 這時候博主讓媽媽再試穿一件黃色的短袖,試了一下覺得不太合適就沒打算要。 結(jié)果那位新進來的店員居然直接說:“你不買別試行嗎?” 這類事情在實體服裝店簡直不要太常見,之前就有位服裝店主直接懟顧客: “你不要你讓我拿干什么?腦子有問題嗎?” ③PUA顧客型:明明是開店靠消費者養(yǎng)活,卻把自己當大爺,把顧客當孫子。 動不動就罵顧客,給客人立規(guī)矩,簡直是倒反天罡。 比如廣州一家網(wǎng)紅茶餐廳,吃飯規(guī)則比考試還多: “絕不向該店提供改正意見,不動聲色”、“沒事少講話”。 杭州一家家常菜館,墻上、柱子上也是貼滿了手寫的告示: “本餐廳廁所不對外開放、拒絕催菜、自己倒茶”。 成都一家脆哨面館,更是因老板脾氣差而出名,老板對客宣稱: “你來吃我的東西,不按照我的要求來整,就馬上趕出去?!?/span> “吃面不能玩手機,你要弄清楚,我才是上帝?!?/span> 偏偏這些喜歡臭臉、立規(guī)矩、服務態(tài)度奇差無比的店,生意還奇好。 總有人趨之若鶩,專程去看自己會不會挨罵。 03說到底,這些商家這么囂張,正是因為深諳心理學上的一些套路,刺激消費者掉入陷阱之中。 消費者不光花了錢,還受了一肚子氣,商家卻在那賺得盆滿缽滿。 比如,有個很惡毒的PUA套路,叫“自證陷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逼人自證”的本質(zhì)是一種心理控制。 對方以審判的姿態(tài),強行貼一個錯誤的標簽給你。 就像說你“買不起就別稱”、“買不起就別試穿”,硬生生地給你貼上一個“窮鬼”的標簽。 包括一些奢侈品店員,經(jīng)常用一種趾高氣昂、愛答不理的態(tài)度對你,也是為了逼你證明你買得起。 當你落入圈套,努力證明自己:“我不是!我沒有!不信我可以找出證據(jù)來證明?!?/span> 你被刺激得頭腦發(fā)熱,花大價錢買下自己本不需要、或覺得太貴了的東西。 你越是自證,PUA你的店員就越得意洋洋,享受看到你暴怒、為了面子不理性消費的模樣。 唯一的破解方法,也許就像查理·麥克西在《男孩、鼴鼠、狐貍和馬》中所說: “不要根據(jù)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你把對方的話放在了心上,并努力去證明自己,其實就在無形中賦予了對方霸凌你的資格。 你不進入別人的評價體系,別人就定義不了你。 04看過網(wǎng)友分享的真實經(jīng)歷: 有一次去卡地亞,銷售姐姐特別熱情,網(wǎng)友說她就看看,買不起。 銷售姐姐說:“我也買不起,咱倆一起看?!?/span> 還給她介紹最貴的款、給她試戴,說平時店長不讓動,今天店長休息,咱倆一起長長見識。 另一個網(wǎng)友說,她在樓下便利店拿了一支潤唇膏,掃出來25元。 她說太貴了不要了,店員小姐姐回了她一句:“是吧,我也覺得好貴啊,我給它放回去?!?/span> 陌生人之間本應如此溫暖,雖然做著不一樣的工作,拿著相差無幾的工資。 但仍可以一起吐槽25元的潤唇膏,然后互道再見。 希望能有更多的商家們,能夠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 也希望身為消費者的你,能夠跳出自證陷阱。 “惡意會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你的自愛本身就是自己筑起的高墻,會令一些試圖拿捏你的人感到恐懼。” 共勉。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lǐng)域作家,全網(wǎng)粉絲量破200萬。關(guān)注我,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認知升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