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張錫純用藥總結(jié),106條,干貨

 孤鴻66 2024-12-14

張錫純,字壽甫(1860~1933),河北鹽山人。舉業(yè)未達,轉(zhuǎn)而攻醫(yī)。以濟世活人為宏愿,遂廣求方書,孜孜研究有年,自是臨證幾無虛日。晚年懸壺于天津,術(shù)精驗宏,極著盛譽。

張氏治學(xué)極為嚴謹,每以“學(xué)問之道,貴與年進”而自強不息。臨床家所憑借者,方藥也。故張氏“不惜腦力心血,以精研藥性于居恒,更審機察變于臨證”。在藥物學(xué)的認識和研究上多有獨到見解,而且非常可貴的是,他對藥物的性味和功效的認識,非常重視實踐體察和實際經(jīng)驗,或取法于先哲,或博采于民間,或體驗于自己的親身實踐,如對甘遂、巴豆等藥性峻猛之藥,皆親口嘗驗以試其毒性。

郭靄春教授認為,張氏在藥物的配伍、應(yīng)用方面確實具有獨到的經(jīng)驗,其對前賢既定者,多能探奧索隱,而對古人所未發(fā)者,又多有增補創(chuàng)新。故結(jié)合個人的學(xué)習(xí)體會,從《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中總結(jié)、歸納出張氏的用藥配伍方法百余則,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于臨床治療,每每收到良好效果。今節(jié)錄于下,以資同道臨證參考。

1 生石膏佐芍藥,可解陽明之熱。石膏性寒而能散,芍藥味苦寒,且能通利小便,治腹疼,故石膏佐芍藥更宜于治療熱痢。

2 生石膏佐薄荷,治牙痛有內(nèi)熱者。

3 石膏配蟬蛻,用于溫病氣分有熱。

4 石膏、半夏、麥冬并用,能滋陰而不戀邪。麥冬能滋陰,但又能導(dǎo)致留邪不散。若與生石膏、半夏合并使用,則無此忌,誠以生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滯也。

5 生石膏、三七、蒲黃并用,治闌尾炎。

6 生石膏、龍骨、山萸肉配伍,可用于傷寒、溫病之熱實而脈虛、心中怔忡、精神躁擾者。

7 赭石與石膏并用,最善通熱結(jié)之大便。且又用治肝氣、肝火相并上沖引起胃氣上逆之嘔吐。蓋用石膏能清陽明大熱,用赭石善平上逆之沖氣故也。

8 赭石能降胃以止吐衄。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熱者,宜佐以瓜蔞仁、白芍;其熱而兼虛者,可佐以人參;有因涼者,一可佐以干姜、白芍(因涼猶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熱侵肝膽);其涼而兼虛者,可佐以白術(shù);有因下焦虛損,沖氣不攝而上沖,胃氣不降者,宜以山藥、芡實佐之;有因胃氣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證久不愈者,宜以龍骨、牡蠣、三七諸藥佐之。

9 人參配赭石,人參可以救氣分之脫,但有助氣上升之弊,與赭石并用,方能引氣歸原,更能引人參補益之力下行。且參、赭并用,不但能納氣歸原,設(shè)于逆氣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嘔吐,其證上盛下虛者,皆可以參、赭并用而治之。又參、赭并用,其補益之力直達涌泉,能導(dǎo)引肺氣歸腎。且能助心氣下降。又人參配赭石,可使人參之補力專于下達,故治吐衄方中凡用參者,必重用赭石以輔之。二藥配伍,又用于火不歸原等證。

10 人參、當(dāng)歸得赭石則力能下行,有催生、開交骨之功。且當(dāng)歸與赭石同用,其滑潤之力愈增。

11 赭石、牛膝與黃芪并用,能監(jiān)制黃芪上升之性,而防止血之上升,用于腦充血證。

12 蓯蓉、當(dāng)歸與赭石并用,潤便通結(jié)甚效。

13 赭石、芒硝并用,能降逆、止吐、通便、下痰涎。又常用于癲狂。

14 赭石與山藥并用,能和胃、降胃,義同于半夏秫米湯而力實優(yōu)之。

15 赭石、干姜佐甘遂,使藥力下趨。甘遂去燥結(jié),力甚猛悍,以攻決為用,能下行,亦能上達,若無以駕馭,服后常致吐瀉交作,因而氣機不能下行,轉(zhuǎn)而上逆,未得施其攻決之力,既而吐出。故以赭石之鎮(zhèn)逆、干姜之降逆協(xié)力下行,以參贊甘遂成功也。

16 赭石、麥芽并用,降胃升肝。

17 赭石、黃芩、瓜蔞仁、三七配伍,功近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而較之緩和。

18 赭石、磁石二者同用,相得益彰,能維系元氣,入于補藥之中,使補益之力直趨下焦,以治上盛下虛之證。

19 赭石、滑石并用,治吐衄之因熱者甚效。

20 滑石、茅根配伍,治溫病肺胃有熱伴津傷證。

21 滑石與土狗并用,可通利小便而消水腫。用治內(nèi)蘊濕熱,周身漫腫,心腹膨脹,小便不利者。

22 白芍善利小便,阿膠能滑大便,二藥并用又大能滋補真陰,而用治陰虛,小便不利,水腫之證。

23 白芍、牛蒡子同用,以瀉寒火之凝結(jié)。其中白芍善利小便,自小便以瀉寒火之凝結(jié);牛蒡子能通大便,自大便以瀉寒火之凝結(jié)。

24 芍藥、干姜、生姜同用,治因涼而胃氣不降所致的吐衄。用芍藥以防干姜之熱力入肝,肝為藏血之臟,得芍藥之涼潤以養(yǎng)之,則寧謐收斂,而血不妄行。芍藥與生姜同用,且能和營衛(wèi),調(diào)經(jīng)絡(luò),引血循經(jīng),使周身之氣化流通。

25 芍藥與附子并用,能收斂元陽,歸根于陰,且能分利小便而療泄瀉。

26 芍藥配熟地。芍藥善利小便,故能行熟地之膩。再加龜板、地膚子,主治陰虛之小便不利。

27 熟地、茯苓,能止下焦不固之滑瀉。

28 熟地與茅根同煎,治平素陰虛,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者。

29 熟地佐炒薏苡仁,治勞疾咳嗽。熟地以其大滋真陰,恐其多用泥胃,故佐以薏苡仁,健胃利濕,以行熟地之滯。

30 生地黃與竹茹配伍,可涼血、止血,蓋生地黃有涼血之力,雖能止血,然恐止后血瘀經(jīng)絡(luò),致生他病,輔以竹茹宣通、消瘀,且其性亦能涼血、止血,是以有益無弊也。

31 生地、硼砂并用,治咽喉腫痛。

32 玄參與柏子仁、枸杞并用,治肝腎虛而生熱,視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

33 山藥、牛蒡子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

34 山藥、薏苡仁并用,皆為清補脾肺之藥。然單用山藥,久則失于黏膩;單用薏苡仁,久則失于淡滲。唯等分并用,乃可久服無弊。若再合以甘涼潤肺健脾之柿霜,可用治脾肺陰虧、飲食懶進、虛熱勞嗽,并治一切陰虛之證。

35 山藥佐附子,可于補陰之中扶陽。若再與苦降之芍藥同用,自能引浮越之元陽下歸其宅,故可用于大病后陰陽不相維系,陽欲上脫之證。

36 山藥與滑石同用,一利小便,一固大便,一滋陰以退虛熱,一瀉火以除實熱,瀉熱補虛,一舉兩得。故可用治上焦有燥熱而下焦滑泄之證。更可合芍藥甘草湯同用。蓋芍藥甘草復(fù)真陰,補益氣化之虛損。而芍藥又善滋肝腎以利小便,甘草又善調(diào)脾胃以固大便,是可匯集一方,故治陰虛滑泄之證,功效卓著。

37 山藥、滑石、甘草同用,治暑濕泄瀉?;?、甘草能清陰虛之熱。又重用山藥之大滋真陰、大固元氣以贊之。真陰足則小便自利,元氣固則泄瀉自止。山藥、甘草能逗留滑石,不至速于淡滲,使其清涼之性,得以轉(zhuǎn)輸而宜于治暑。

38 山藥、車前子同用,治陰虛小便不利、大便滑瀉,兼治虛勞有痰作嗽。蓋山藥能固大便,而陰虛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車前子能利小便,而性兼滋陰,可為補腎藥之佐使,又能助山藥以止大便。二藥同用做粥服之,大能留戀腸胃。

39 半夏配山藥,以止嘔吐。半夏為降胃安沖之主藥,山藥在上大能補肺生津,則多用半夏,不慮其燥;在下大能補腎斂沖,則沖氣得養(yǎng),自安其位。且與半夏皆無藥味,故用于嘔吐甚劇、不能服藥者尤宜。二者配伍為粥,食粥則借其黏稠留滯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藥力之施行。若上焦有熱者伍柿霜、涼者伍干姜。

40 山藥配酸石榴,可寧嗽定喘。

41 山藥、水蛭并用。山藥饒有補益之力,水蛭善通瘀。水蛭稍有刺激性,屢服恐于胃不宜,用山藥能防其開破傷正,且又善于調(diào)胃腑。

42 懷山藥配雞內(nèi)金,久服治虛勞。

43 懷山藥、山楂、雞內(nèi)金、蔗糖配伍,功似大黃蟲丸而補虛化瘀。

44 白術(shù)、雞內(nèi)金,治脾虛生痰。白術(shù)補脾胃,然土性壅滯,故白術(shù)多服久服,亦有壅滯之弊,有雞內(nèi)金之善消瘀積者以佐之,則補益與宣通并用。又能開胃增食,久服可消融腹中積聚。

45 炒白術(shù)、雞內(nèi)金、天冬、山楂配伍,以治癥瘕堅結(jié)及月事不通。

46 生雞內(nèi)金、生于術(shù)、鮮茅根、生姜并用,治水臌、氣臌并病。茅根善利水,又善理氣,故能佐雞內(nèi)金以奏殊功。加生姜,恐鮮茅根性微寒,且其味辛,能理氣,其皮又善利水。

47 雞內(nèi)金與生酒曲并用,可消積,治胃脘有硬物堵塞。

48 雞內(nèi)金與芡實并用,治老人氣虛痰盛。雞內(nèi)金能補脾胃、化飲食、消積滯,芡實大能斂沖固氣,統(tǒng)攝下焦氣化。脾胃強健,痰涎自除。

49 黃芪配知母,可退虛熱。黃芪溫升補氣,知母寒潤滋陰,二藥并用,大具陽升陰應(yīng),云行雨施之妙。勞瘵者多損腎,黃芪能大補肺氣,以益腎水之源,使氣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陰陽不至偏勝,即肺臟調(diào)和而生水之功益善也。然遇陰虛、熱甚者,又必須加生地黃同服。又黃芪佐知母,補氣而不熱。黃芪既善補氣,又善升氣,唯其性稍熱,故以知母之涼潤者濟之。若用黃芪補氣之方,恐其有熱不受者,恒輔以知母。

50 黃芪與桑寄生并用,為填補大氣之要藥。

51 黃芪、桑寄生、續(xù)斷,可補肝氣。

52 黃芪與赭石、蟲并用,可治肢體痿廢。

53 黃芪與桂枝相助,為理則善逐風(fēng)。黃芪能逐入臟之風(fēng)外出,且善補氣。桂枝亦逐風(fēng)要藥,因其善平肝,故尤善平肝家之風(fēng),二藥并用則逐風(fēng)之力愈大。

54 黃芪、桂枝、干姜同用,能助心肺之陽。

55 桂枝、干姜并用,善補少陰君火,而桂枝、黃芪并用,又善補少陽相火(即膽中寄主之相火)。又桂枝、干姜能助心肺之陽而宣通之。

56 桂枝、龍膽草并用,治肝熱,脅下兼胃口疼痛。桂枝能舒肝氣之郁結(jié)而止脅疼,更能平肝木橫逆恣行,則胃疼亦可愈。唯其性偏溫,肝膽有熱者不宜,故加龍膽草以調(diào)劑之,俾其性歸和平而后用之,有益無損也。

57 桂枝、川芎,以舒肝氣。

58 桂枝、柴胡,皆為舒肝之妙品,合用能助脾氣之升,陳皮、厚樸能助胃氣之降。四藥并用,能使清升濁降,滿悶自去。

59 人參、威靈仙并用,治氣虛小便不利甚效。靈仙可行參之滯。

60 蘇子、瓜蔞仁、赭石、芒硝配伍,治傷寒、溫病結(jié)胸。

61 芒硝、鮮萊菔同煎,可治腸結(jié)。萊菔味甘性微溫,煨熟食之,善治勞嗽短氣,其性能補益可知。與樸硝同用,可化樸硝之咸寒,其補益也可緩樸硝之攻破。脈虛不任通下者,可輔以人參以扶持保護。

62 樸硝、白礬、炒麥面三藥配伍,可治心火熾盛、熱痰凝郁上焦而為胸滿惡逆之證。樸硝味咸寒,稟寒水之氣,水能勝火,寒能治熱,為心家對宮之藥,為治心有實熱者之要品。白礬能助樸硝以消熱痰也。調(diào)以炒麥面者,誠以麥為心谷,以防樸硝、白礬之過瀉傷心,且炒之則氣香歸脾,又能防硝、礬之不宜于脾胃也。

63 干姜、樸硝并用。干姜性熱,樸硝性寒,二藥并用,善開寒火之凝滯。寒火凝滯于腸間者開,宿食停滯于腸間者亦易開也。

64 大黃、赤石脂并用,可治吐衄有熱象者。

65 大黃、肉桂并用,亦治吐衄有熱象者。

66 肉桂、大黃、代赭石配伍,平肝之藥,以桂為最要,單用之則失于熱;降胃之藥,以大黃為最要,單用之則失于寒,若二藥并用,則寒熱相濟,性歸和平,降胃平肝,兼顧無遺。再加入代赭石之降逆鎮(zhèn)肝、力專下行,故可用于肝郁多怒、胃郁氣逆,致吐衄之證,屢用他藥不效者。

67 肉桂、黃連等分并用,能交陰陽于頃刻,以化其互爭,實為燮理陰陽之主藥,即為解寒火凝滯之要品。況肉桂原善平肝,黃連原善厚腸,二藥相助為理,則平肝不失于熱,厚腸不失于涼。如佐以芍藥、甘草則善愈腹疼,亦即善解寒火凝滯而用于痢疾遷延不愈。

68 干姜與厚樸同用,治寒飲堵塞胃脘,飲食不化。與桂枝同用,治寒飲積于胸中,呼吸短氣;與黃芪同用,治寒飲漬于肺中,肺痿咳嗽;與五味子同用,治感寒肺氣不降,喘逆迫促;與赭石同用,治因寒胃氣不降,吐血、衄血。

69 厚樸與桔梗、半夏并用,善除濕滿。

70 厚樸與姜、術(shù)并用,善開寒痰凝結(jié)。

71 厚樸與烏藥并用,善治小便因寒而白濁。

72 治沖氣上沖,并夾痰涎上逆之證,必于龍骨、牡蠣、半夏、赭石等降鎮(zhèn)藥中少佐厚樸以宣通之,則沖氣、痰涎下降,而中氣仍然升降自若,無滯礙。

73 金銀花、牛蒡子并用,善解瘡瘍熱毒,又可預(yù)防腸中潰爛而用于痢疾。

74 牛蒡子、三七合用,治臟腑內(nèi)癰。

75 三七與大黃并用,外敷治瘡瘍初起腫疼。

76 三七、土鱉蟲并用,治瘀血腰痛。

77 三七、赭石配伍,治咳血難愈者。其有熱者,加鮮生地。

78 重用生地黃止血,必用三七輔之,因生地黃最善涼血,以治血熱妄行,猶恐妄行之血因寒而凝,瘀塞于經(jīng)絡(luò)中也。三七善化瘀血,與生地黃并用,血止后無他虞。

79 三七、花蕊石、血余炭配伍,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三七、花蕊石為止血之圣藥,且又化瘀血而不傷新血,以治吐衄,愈后必?zé)o他患。至血余炭,其化瘀血之力不如花蕊石、三七,而其補血之功則過之。

80 三七、鴉膽子并用,能化腸中腐爛而止痢。蓋久痢腸中或有腐爛也,若加山藥做粥,治久痢,腸中欲腐,下虛滑脫。又,三七、鴉膽子合用治力小任重,血瘀膈上,常覺短氣之證。

81 鴉膽子、三七、鮮小薊根并用,治血淋。

82 鴉膽子、硫黃并用者,因鴉膽子善治下血,而又恐單用失于寒涼,故少加硫黃輔之,況其腸中脂膜,因下血日久,易致腐敗釀毒,二藥之性皆善消除毒邪。

83 鹿角膠輔以生硫黃,治相火衰微之下焦覺冷及陽痿。

84 硫黃、赤石脂配伍,治下焦寒涼泄瀉及五更瀉。若加炒小茴香,可引其溫暖之力以入奇經(jīng),用治女子血海虛寒不孕。又,因硫黃為溫補下焦第一良藥,唯其性能潤大便,于大便滑瀉者不宜,故輔以赤石脂之黏膩收澀,自有益無弊也。

85 花椒、硫黃同用,能大補元陽。可配合四神丸以治五更瀉?;ń纺颗渖螯S,治因涼成水臌者。

86 椒目、小茴香、威靈仙三藥配伍,治下焦受寒、小便不通。椒目之滑而溫,茴香之香而熱,散其凝寒,即以通其竅絡(luò)。更佐以威靈仙溫竄之力,化三焦之凝滯,以達膀胱,即化膀胱之凝滯,以利尿也。

87 核桃仁、柿霜并用。核桃仁性善補腎,柿霜甘涼滑潤,甘能益肺氣,涼能清肺熱,滑能利肺痰,潤能滋肺燥。二者同用,肺腎同補,金水相生,宜于肺腎兩虛之喘咳,或腰膝酸疼,或四肢無力。

88 續(xù)斷、菟絲子并用,可代鹿角膠、虎骨膠治骨痿。

89 若治陡然腹脅疼痛,由于氣血凝滯者,可但用三棱、莪術(shù),不必以補藥佐之。若治瘀血積久,過堅硬者,原非數(shù)劑所能愈,必以補藥佐之,方能久服無弊?;蛴命S芪,或用參、芪,使補、破之力相匹敵,不但氣血不受損,瘀血之化亦較速,蓋人之氣血壯旺,愈能駕馭藥力以勝病也。又,參、芪得三棱、莪術(shù)以流通,則補而不滯,而元氣愈旺。元氣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術(shù)以消瘀血。

90 乳香、沒藥、丹參同用,可使肺癰內(nèi)消。丹參能上達于肺,以宣通臟腑之毒血郁熱而消融之。乳香、沒藥同為瘡家要藥,故用之則參贊丹參,而癰瘡可以內(nèi)消。乳香、沒藥二藥并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jīng)絡(luò)之要藥。配當(dāng)歸、丹參,于流通氣血之中,大具融化氣血之力。內(nèi)外瘡瘍,心腹、肢體疼痛,凡病之由于氣血凝滯者,恒多奇效。

91 山楂配紅糖,甘酸相合,治血虛經(jīng)閉。

92 山楂、茶葉、紅白糖并用,治痢疾初起。

93 山楂、艾葉配伍,治腸風(fēng)下血。

94 山楂、紫草,煎酒調(diào)服,治痘疹干黑。

95 鮮萊菔汁、鮮藕汁并服,善止血,可用于吐衄不止。

96 半夏配萊菔,仿半夏秫米湯意,通陰陽、和脾胃而安眠。

97 生麥芽、生雞內(nèi)金配伍,升肝降胃。治肝不升胃不降之證。并可伍山藥以培養(yǎng)臟腑之氣,以防升之降之而有所損傷。

98 生麥芽、鮮茅根并用,善達肝木之郁以調(diào)氣分。

99 麥芽、茵陳、川楝子三味加入鎮(zhèn)肝藥中,可防止單服鎮(zhèn)肝之品,初用時反覺氣血上攻而病情加劇。肝為將軍之官,其性剛。若但用藥強制,或轉(zhuǎn)激其反動之力,而此三味能順肝木之性,故能引而抑之。

100 蟬蛻、連翹,表散濕疹之妙藥。

101 蟬蛻與蛇蛻并用,善治周身癩癬瘙癢。

102 蜈蚣、薄荷、鉤藤,入于白虎湯中,治高熱驚厥。

103 防風(fēng)引以麝香,能深入臟腑以搜風(fēng)。

104 地龍輔以蟲,可治中風(fēng)偏枯,肢體痿廢。

105 朱砂、薄荷冰配伍,可掃除毒邪以治心臟之麻痹。而樟腦所升之冰片,有興奮心臟以除其麻痹之作用。故三者合用,可治霍亂證,六脈皆痹者。

106 硼砂、兒茶配伍,硼砂性涼而滑,能通利肺竅;兒茶之性涼而澀,能安斂肺葉。

以上是郭靄春先生對張錫純用藥配伍方法所做總結(jié)、歸納的一些具體內(nèi)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