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亞當(dāng)獨自一人生活在美麗又富饒的伊甸園,渴飲甘露,餓食仙桃,應(yīng)有盡有,勝似活神仙,好不逍遙自在。 可有天上帝自作多情,認(rèn)為亞當(dāng)太孤單,就趁其沉睡之時,從其身中取出肋骨,幻化成一個名叫夏娃的女人,與他結(jié)為夫妻。 古人云:三界混起,同歸一心。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fēng)云便化龍!隨著夏娃的出現(xiàn),三界混起,群魔亂舞,變幻萬千,如同騰空的煙花,好不燦爛。 先是夏娃禁不起貪吃蛇的誘惑,偷吃了善惡樹的禁果,進而引誘亞當(dāng)也品嘗了一番,而后意識到裸體的羞恥與罪過后,開始東躲西藏,可最終還是沒逃過上帝的慧眼,被逐出了伊甸園。 就此,亞當(dāng)在夏娃的迷惑下,釀成大禍被趕出后,毫無安全感,甚是驚慌失措,就四方追逐,以便能找到個安心之所。 起初,兩人饑腸轆轆,像《投名狀》里的三兄弟一樣,想著能吃頓飽飯,過上溫飽的日子,就特心滿意足了。 可溫飽思淫欲,隨著溫飽不再是問題時,他們的需求也隨之增多,多到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多到新的未用,又添新來,多到想要、又要、還想要.... 由此,他們還給自己所追逐的東西貼上標(biāo)簽,蓋上大名,諸如尊貴、榮耀、面子、身份的象征等,進行著愛憎取舍,歇斯底里地?fù)寠Z著、慳貪著。 古人云:我見百十狗,個個毛猙獰。投之一塊骨,相與啀喍爭。良由為骨少,狗多分不平。 人常言,有求皆苦! 于是,他們越追逐越焦躁不安,并妄以為不安之因,像衣柜的衣服般,老是差那么一件,是匱乏引起的,就繼續(xù)加大力度,大勢鼓吹著吸引力法則,企圖妄想著,只要再多點,多多益善,就能安心了。 如此,直到如小狗撒尿一樣,進行的圈地運動,都跨越歐亞非了,都“賣天”了,都抑郁了,都精神分裂了,都五馬分尸了,他們依然像喂不飽的巨餓人一樣,還在妄想著更高、更強、更快,就差沒“biu”的一下了。 就這樣,他們再也停不下來了,一直都在火箭上,高速著,浮躁著,心怦怦跳著,事故多發(fā)著,再也坐不了慢悠悠的綠皮火車了。 就這樣,他們一生到死,死不瞑目之際,都認(rèn)為自己是匱乏的,是缺失的,必然是不斷地攀緣、抓取、寄托于更好的、更多的,并渴望著能快速的得到,以填補內(nèi)心的空虛之感,獲得妄以為的安全感、價值感與成就感。 就像某位國學(xué)大師,婚戀總是扯淡,就總怪罪是伴侶的問題,是伴侶不夠智慧,以至于換來換去,總想著找個智慧女神,卻不知是他自己心念出了問題,都是他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產(chǎn)生的貢高我慢在作祟。 其實,我們都是如此,一出嘴就愛怨天尤人,再加上社會上的種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的誤導(dǎo),什么你是折翼的天使、缺愛等,你就更認(rèn)為自己很是缺失,需要外在人事物的彌補,才能得以安心,并為此追逐的天花亂墜,甚是疲累。 可你有沒有想過,是生活給的壓力,還是你總是抗拒自身的因緣,而想要的太多造成的呢? 再說,你追求地那么快,高鐵都嫌慢,是要干嘛呢? 用老百姓的話說,你那么匆忙,到處沖撞路人,是想投胎嗎?是想親自證明“鳥為食亡,人為財死”嗎? 試問,君可曾見,跨越歐亞非,建立龐大帝國的亞歷山大,其棺材洞口處,伸出的那雙空空的手? 試問,君在坐禪中,可否清楚的意識到,一旦覺察不到自己心中稍有所求,就會被這一念帶走,念上加念,而心神不定,如坐針氈? 是不是如此?是不是一絲有所求的心念就能帶你離開當(dāng)下?何況你有那么多求,咋能不心累,咋能不苦呢? 如有人練習(xí)《憑欄夜聽雨,牧牛窗前坐》時,就反饋自己總是坐不下來,總想著有所抓取。 為什么會如此?因為你的心智沒訓(xùn)練過,識破不了快如閃電般地念頭的虛妄,自然被其任意玩弄擺布,無法活在當(dāng)下,恐慌于無處撈摸的空中,如同快要淹死的人,只能抓取。 反之,當(dāng)你經(jīng)過訓(xùn)練,覺察到這一念所求,并立馬識破它,那你立馬就會穩(wěn)如泰山,清涼自在,那坐禪就成了天下最大的享受,而你的工作也能輕松自在地完成。 否則,做好眼前,莫問前程,就成了自欺欺人的口頭禪,就成了總問前程,做不好手頭,進而活在未來心里,心亂如麻,苦苦掙扎,煎熬如火烤,翻來覆去,成為焦脆無比的鐵板燒。 所以無上甚深微妙法,認(rèn)識念頭,識破念頭,轉(zhuǎn)化念頭,便是佛法的微妙之處,也是如來真實義,人生解脫的關(guān)鍵之要害。 就是唯有你識破夏娃的伎倆,往回走,走到夏娃這根肋骨與亞當(dāng)重新合二為一,走到“渴飲甘露,餓食仙桃,應(yīng)有盡有,賽過活神仙,好不逍遙自在”的伊甸園,才能得以安心。 簡之,就是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不然,你看著擁有一切,被人稱為世界首富,其實是乞丐茫茫,四處流浪。 換句話說,亞當(dāng)本就圓滿具足,本就是雙翼俱全的天使,本就具備肋骨,不需跟著夏娃四處攀緣抓取,就能處處心安,逍遙自在,一切本然天成,不假外求。 至此,大家便清楚,上帝、伊甸園、亞當(dāng)說的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叫菩提自性,本來清凈,而夏娃則是我們的念頭、思想、觀念與想法,由亞當(dāng)而來,與亞當(dāng)不一不異。 那我們怎么才能識破夏娃,回歸亞當(dāng)常自在呢?先識得念頭,曉得一切都是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心生種種法生。 03 京中有善口技者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當(dāng)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大家注意看,你會毛骨悚然,開頭是“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后面還是“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請問中間的這些沒有的虛妄,是誰搞出來的?朕!爾等!諸位!是我們的妄想與迷信,是我們相信了自己的念頭,讓我們驚慌失措,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如此,可悲不?我們一生卻被自己心念產(chǎn)生的種種影像欺騙、侮辱的恐怖萬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你悟到了嗎? 偷著樂吧,別來騷擾我,我只需要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那了解了這些理后,接下來我們該怎么做呢? 深入佛理,實修實修再實修,練習(xí)練習(xí)再練習(xí),欲得忘形泯蹤跡,努力殷勤空里步! 可這樣練習(xí),有啥作用呢? 上天入地,駕云戲龍,七十二般變化,力能扛起九尊之鼎,拒千軍萬馬于門外,而且黑白無常動不了你,十八層地獄攔不住你,十方諸佛稱贊你。 就此,敬請觀看一個視頻。 此故事所傳達的,跟《佛陀不忠不孝,但光宗耀祖》說的悟達國師,因貪著沉香寶座,而被晁錯的鬼魂逮住機會報復(fù),生了“人面瘡”的道理一樣。 其都在譬喻,前面被抓,是因為和尚貪著不斷,讓小鬼有跡可循,自然煩惱涌起,落入地獄惡鬼,苦無窮盡。 后面抓不到,并不是說小鬼看不到和尚了,刀劍也殺不死和尚了,而是和尚迅速轉(zhuǎn)了貪念,你無法捕捉到他心行的痕跡,叫忘形泯蹤跡。 好比水中漣漪,剛起漣漪,就瞬間合攏了,毫無紋路,你怎么能捕捉到一個叫空的東西呢? 此在經(jīng)文里,以維摩詰經(jīng)來說,叫三界不現(xiàn)身意;以金剛經(jīng)來說,叫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以圓覺經(jīng)來說,叫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以壇經(jīng)來說,叫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但不管哪種說法,其都在說,你一旦看破念頭,及時轉(zhuǎn)念,那你就會如虛空,無有痕跡,無有掛礙,無有恐怖。 看啊,看那天空,你看天空會隨著世間的戰(zhàn)爭、風(fēng)暴、火災(zāi)等,而傷心哭泣嗎?它能被導(dǎo)彈炸毀嗎?它會隨著生起的早霞,而驚喜若狂嗎? 因為虛空沒有這些禍福的概念,自然也沒生死,或死亡跟小風(fēng)吹小草一樣,沒啥區(qū)別,無關(guān)痛癢。 想一想,如此這般的你,不自在嗎? 更進一步說,你比虛空還大,名曰摩訶,連虛空也只是你心上的一片云彩而已,叫片云點太清。 就此,鎖鏈連虛空都鎖不住,又怎能鎖住比虛空還大的你呢?又怎能動得了你?自然詩句響起: 這就是努力殷勤空里步的好處,唯有此,你才能忘形泯蹤跡,不被黑白無常抓,自然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十方極樂國,任你盡遨游。 想一想,此利益大不大?三千大千世界的財富不可與語,萬千世界都被征服的轉(zhuǎn)輪圣王與此換,俺也不稀罕! 正如龐蘊居士所言: 世上假名聞,超然總莫著。 親,你會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