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作家韓江的作品《素食者》獲得了202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素食者》這本書中主人公英惠原本是一個相貌平平,沒有什么特點,也沒有什么缺點,溫順、文靜的普通人。 結婚后的英惠,像千千萬萬的傳統(tǒng)婦女一樣,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打理家務,伺候老公。然而,就在她做了一個血肉模糊的惡夢后,她開始變了,她通過拒絕吃肉來抵抗家庭、婚姻,甚至是傳統(tǒng)的束縛,并由此開啟了內在覺醒之路。《周國平散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種內在力量,就是覺醒。所謂覺醒,就是要打破外在虛相,提升內在境界。只有當一個人提升內在境界,開始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并且成為自己時,才屬于真正的覺醒。 作家周國平說: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認識你自己”理解為認識你的內在自我,那個使你之所以成為你的核心和根源。每個人身上都有著豐富的素材,你可以通過認知自己,來認識人性。每個人身上也藏著世界的秘密,你可以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世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可以通過認識自己獨特的稟賦和價值,來實現(xiàn)自我,成為自我。英惠老公眼中的英惠,是一個沒有特別魅力,沒有特別缺點的女人,這也是他與英惠結婚的理由。他認為,英惠沒有令人眼前一亮、善于察言觀色和成熟穩(wěn)重的一面。因此他也不必為了討英惠的芳心,而假裝博學多才;也無須為了約會遲到,而手忙腳亂。他認為英惠太過平凡,跟世上最平凡的女子結婚,他可以心安理得的領取微薄的薪水。他滿意英惠作為一個平凡妻子的角色,因為英惠每天可以為他準備豐盛的早餐。他認可英惠的少言寡語,因為她可以不向他提出要求;也不像其他女人一樣,追蹤他的行蹤,或者向他發(fā)牢騷、找茬、吵架等。然而,他又認為,跟這樣的女人生活,一點意思都沒有。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所享受的這些,卻是因為英惠的隱忍、壓抑和默默付出。然而,英惠的這種隱忍和壓抑,在英惠做了一個惡夢后,發(fā)生了改變。英惠夢到自己在森林深處的倉庫里,吃生肉。她看到自己吃生肉時,映射在血泊上的,那張自己見過無數(shù)次的,自己的臉,卻是一張陌生的臉。她感到恐懼,她意識到原來的自己,并不是真實的自己。于是,英惠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認識自己。我們懵懂無知的來到世上,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加,我們的天賦逐漸顯露,便不自覺的對生活產生了一種態(tài)度。然而,正是在這種態(tài)度中,使自己忘記了我們原本的面目。然而,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只有你認識了自己,過去的一切才都有了解釋,未來的一切也都有了方向。楊絳先生曾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里感慨: “人生實苦,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地修煉靈魂,完善自我。”人的一生,就是一個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過程;就是不斷向前,修煉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英惠其實在夢見自己吃肉的前一天凌晨就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丈夫著急出門時,氣急敗壞地催促她的樣子。她在丈夫的催促中,手忙腳亂地準備著早餐,切到了手指,菜刀刀刃掉了一塊喳。丈夫在吃第二塊烤肉時發(fā)現(xiàn)了菜刀的刀喳,并暴跳如雷,責備英惠是想害死他。英惠后來的日子,還夢見了殺人、毀尸滅跡的場景。盡管分不清夢中的兇手和死者是誰。然而,夢醒后的她,當看到母親和姐姐時,就感覺她們與夢中那種令人毛骨悚然的、骯臟的、殘忍的感覺很像。夢醒后,英惠開始反思,她意識到自己在丈夫眼中,只不過是一個被隨意吼叫、任勞任怨的保姆而已。她意識到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她也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她感覺到自己仿佛從一開始,就被關在了一扇沒有門把手的門后,她感覺到了一種壓抑感。她開始醒悟了,她決定改變自己,不再迎合他人。她開始拒絕吃肉。她清空了冰箱里面的肉類食物,甚至連牛奶、雞蛋等全都扔了。盡管英惠丈夫的勸阻,也沒有讓她改變拒絕吃肉的想法。她甚至感覺丈夫的毛孔中都充滿了肉味,并拒絕與丈夫發(fā)生身體接觸。英惠的丈夫對英惠無計可施,遂請英惠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協(xié)助,來逼迫英惠重新吃肉。盡管大家的極力勸阻,甚至在父親的暴力逼迫下,英惠寧愿選擇割腕自殺,也誓死去抵抗這種無形的壓迫。人活著最有趣的事,是能不斷地改變自己,不斷地讓自己慢慢變好。盡管改變不是輕而易舉的,盡管改變有時甚至是不被理解的。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自己真的愿意改變,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阻止你不去改變的。作家林清玄曾說: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人最美的時候,不是努力成為別人的樣子,而是成為自己本該的樣子。真正的強大,就是讓自己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后盾,讓自己成為自己。英惠有一個特點:不喜歡穿內衣。這或許早在她的意識里面就有種想擺脫束縛、擺脫壓抑的感覺。英惠感覺自己活在了一個不被人理解的環(huán)境中。比如,被父親逼迫吃肉,并割腕自殺被送進醫(yī)院后,她的母親也只會關心她的手怎么樣,而不懂關心她的心是怎樣的。于是,她的壓抑感越來越強。她想沖破這種黑暗,但沒有人能夠幫她,也沒有人能夠救她。割腕自殺的傷情得到緩解后,她為了擺脫這些束縛,甚至不顧世俗的眼光,甚至被周遭的人當做精神病人,她也要脫去自己的上衣,裸露自己的胸懷,來緩解自己內心被壓抑的感覺。英惠實際想做的是一棵植物,就像自己臀部象征著植物屬性的那塊胎記一樣,她生來本應該是成為植物的,應該像植物一樣接受陽光、雨露,自由呼吸、生長。而她卻活在了一個充滿束縛的動物的世界里。因此,她為了成為她想要的樣子,拒絕吃肉。英惠認為自己就是一棵植物。當姐夫要在她的裸體身上畫花朵時,她同意了。她甚至能夠接受,與同樣在身上畫滿花朵的,裸體J、裸體姐夫發(fā)生關系。因為英惠認為他們都是植物,而植物是自由的。當英惠與裸體姐夫發(fā)生關系后,英惠仿佛得到了自由。她不再恐懼。哪怕是自己與姐夫的事情,被姐姐撞見了。她的眼睛中透露出來的也是“只有孩子才可能擁有的、蘊含著一切,但同時又清空了所有的眼睛”。這一刻英惠擺脫了世俗的束縛。盡管,英惠的行為,仍然不被世人所理解,人們還把她送進了精神病院。但,她仍然去做自己,認為自己就是一棵植物,像樹一樣只需雨水、陽光的滋潤。比如,三月的一個下午,英惠就跟一棵被雨淋濕的大樹一樣,一動不動地站在上坡上。她拒絕進食,學著樹的樣子倒立在病區(qū)的走廊盡頭。英惠的姐姐看到倒立后站起來的英惠,容光煥發(fā),仿佛剛從美夢中醒來似的。這也是英惠實現(xiàn)了她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盡管最后,英惠生命垂危。但她為了成為自己想要的自己,不惜用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來抵抗命運的束縛,哪怕最后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復旦教授陳果說:“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些,這才是對自己的真誠與善待?!?/span>除了自己,沒人能定義我們的人生,沒人能決定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盡管成為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們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是非對錯,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堅持走自己的路。盡管在成為自己的過程中,或許會遇到挫折,或許會受到傷害。但你要相信,只有你經歷了這些,你才能夠真正的成長,才能夠真正地成為自己。德國著名作家黑塞說:覺醒的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成為自己。這世間,有很多人,他們會用傳統(tǒng)規(guī)訓你,企圖將你塑造成他們期待的樣子,會阻礙你成為自己。然而,也有人會告訴你,你可以擺脫你不喜歡的東西,擺脫束縛你的東西,你可以成為你自己。而這個成為了你自己的人,就是一個認識了自己,改變了自己,也是一個真正覺醒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