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蘭室秘藏 卷上

 劉傳開先生 2024-10-15

蘭室秘藏

《蘭室秘藏》是元朝李杲所著的一部綜合性醫(yī)學(xué)著作,刊于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1]。

該書共三卷,分二十一門,包括內(nèi)科、外科、婦科、兒科等臨床各科。卷上共六門,首列飲食勞倦、中滿腹脹、心腹痞、胃脘痛,以突出其脾胃學(xué)說;卷中自頭痛至婦人門,共六門;卷下自大便燥結(jié)門至小兒門,共九門。每門之下,先有總論,其內(nèi)容以癥候為主,詳論各癥候的病源和治療原則,然后根據(jù)治療原則載列各種處方。其中不少處方為李杲創(chuàng)制,藥味雖偏多,但配伍精當(dāng),療效頗高[1]??此膸焯嵋涊d


該書書名“蘭室”,取《素問·靈蘭秘典論》“藏靈蘭之室”一語,表示所載方論有珍藏的價值[1]??垂偶喗?/p>


反饋

2有用

基本信息

書名

《蘭室秘藏》


作者

李杲


類別

中醫(yī)


頁數(shù)

共三卷


出版時間

約公元1276年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記載

1

古籍簡介

書中分述飲食勞倦、中滿腹脹、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內(nèi)障眼、口齒咽喉、婦人、瘡瘍等21門病證。其中對脾胃病證的論述尤為后世所重。李氏以“土為萬物之母,脾胃為生化之源”的醫(yī)學(xué)理論,強調(diào)在治療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或增強脾胃的功能。本書的治療方劑,多屬李氏創(chuàng)制,藥味雖較多,配伍卻精當(dāng),合于方藥之理,切于臨床實用,對后世有較大的影響?,F(xiàn)存元、明、清等多種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2

四庫提要記載

《蘭室秘藏》·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金李杲撰。其曰《蘭室秘藏》者,蓋取《黃帝素問》藏諸靈蘭之室語。前有至元丙子羅天益序,在杲歿后二十五年,疑即硯堅所謂臨終以付天益者也。其治病分二十一門,以飲食勞倦居首。他如中滿腹脹,如心腹痞,如胃脘痛諸門,皆諄諄於脾胃,蓋其所獨重也。東垣發(fā)明內(nèi)傷之類外感,實有至理。而以土為萬物之母,脾胃為生化之源。脾虛損論一篇,極言寒涼峻利之害,尤深切著明。蓋預(yù)睹劉、張兩家末流攻伐之弊,而早防其漸也。至於前代醫(yī)方,自《金匱要略》以下,大抵藥味無多。故《唐書·許允宗傳》紀(jì)允宗之言曰,病之於藥有正相當(dāng),惟須單用一味,直攻彼病,藥力既專,病即立愈。今人不能別脈,莫識病證,以情臆度,多安藥味。譬之於獵,未知兔所,多發(fā)人馬著《辨惑論》,恐世俗不悟,復(fù)為此書。其說以土為萬物之母,故獨重脾胃。引經(jīng)立論,精鑿不磨。明孫一奎《醫(yī)旨緒馀》云,東垣生當(dāng)金、元之交,中原擾攘,士失其所,人疲奔命,或以勞倦傷脾,或以憂思傷脾,或以饑飽傷脾,病有緩急,不得不以急者為先務(wù)。此真知杲者也。前有元好問序??肌哆z山文集》有杲所著《傷寒會要引》一篇,備載其所治驗?!对贰し郊紓鳌啡≈诵颡毑灰娂?,意其偶有散佚歟。又有羅天益后序一篇。天益字謙父,杲晚年弟子,盡得其傳。元硯堅《東垣老人傳》稱,杲臨終,取平日所著書,檢勘卷帙,以次相從,列於幾前,囑謙,空地遮圍,或冀一人偶然逢也。如此療病,不亦疏乎?其言歷代醫(yī)家傳為名論。惟杲此書載所自制諸方,動至一二十味,而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條理井然,他人罕能效之者。斯則事由神解,不涉言詮。讀是書者能喻法外之意則善矣。


蘭室秘藏 卷上

飲食勞倦門

飲食所傷論

陰陽應(yīng)象大論云: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痹論云: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乃混言之也,分之為二,飲也食也。飲者,水也,無形之氣也。因而大飲則氣逆,形寒飲冷則傷肺,病則為喘咳,為腫滿,為水瀉。輕則當(dāng)發(fā)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解酲湯、五苓散,生姜、半夏、枳實、白術(shù)之類是也;如重而蓄積為滿者,芫花、戟、甘遂、牽牛之屬利下之,此其治法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氣通天論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又云,食傷太陰厥陰。寸口大于人迎兩倍三倍者,或嘔吐、或痞滿、或下痢腸澼,當(dāng)分寒熱輕重而治之。輕則內(nèi)消,重則除下。如傷寒物者,半夏、神曲、干姜、三棱、廣術(shù)、巴豆之類主之;如傷熱物者,枳實、白術(shù)、青皮、陳皮、麥蘗、黃連、大黃之類主之;亦有宜吐者,陰陽應(yīng)象大論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之屬主之。然而不可過劑,過劑則反傷腸胃。蓋先因飲食自傷,又加之以藥過,故腸胃復(fù)傷,而氣不能化,食愈難消矣,漸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論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凡毒治病,不可過之,此圣人之深戒也。

勞倦所傷論

調(diào)經(jīng)論篇云:陰虛生內(nèi)熱。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熱氣薰胸中,故內(nèi)熱。舉痛論云:勞則氣耗。勞則喘且汗出,內(nèi)外皆越,故氣耗矣。夫喜怒不節(jié),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熱,無氣以動,懶于語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當(dāng)病之時,宜安心靜坐,以養(yǎng)其氣,以甘寒瀉其熱火,以酸味收其散氣,以甘溫補其中氣,經(jīng)言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者是也?!督饏T要略》云:平人脈大為勞,脈極虛亦為勞矣。夫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熱,春夏劇,秋冬差。脈大者,熱邪也;極虛者,氣損也。春夏劇者,時助邪也;秋冬差者,時勝邪也。以黃芪建中湯治之,此亦溫之之意也。夫上古圣人,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百歲乃去,此謂治未病也。今時之人,去圣人久遠則不然,飲食失節(jié),起居失宜,妄作勞役,形氣俱傷,故病而后藥之,是治其已病也。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飲食勞倦,而胃氣、元氣散解,不能滋榮百脈,灌溉臟腑,衛(wèi)護周身之所致也。故蒼天之氣貴清靜,陽氣惡煩勞。噫!飲食喜怒之間,寒暑起居之際,可不慎歟。

調(diào)中益氣湯

治因饑飽勞役,損傷脾胃,元氣不足,其脈弦,洪緩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時一澀。其證四肢滿悶,肢節(jié)疼痛,難以屈伸,身體沉重,煩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懶倦,口失滋味,腹難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數(shù),或上飲下便,或大便澀滯,或夏月飧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見血,或便見白膿,胸滿短氣,咽膈不通,痰唾稠黏,口中沃沫,食入反出,耳鳴耳聾,目中流火,視物昏花,努肉紅絲,熱壅頭目,不得安臥,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橘皮如腹中氣不轉(zhuǎn)運,加木香一分,如無此證不加黃柏酒洗,已上各二分 升麻此一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流,乃補上氣,從陰引陽 柴胡已上各三分 人參有嗽者去 炙甘草 蒼術(shù)已上各五分 黃芪一錢

如時顯熱躁,是下元陰火蒸蒸然發(fā)也,加生地黃二分、黃柏三分。

如大便虛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中常常逼迫,皆是血虛血澀,加當(dāng)歸身三分,無此證則去之。

如身體沉重,雖小便數(shù)多,亦加茯苓二分、黃柏三分、澤瀉五分、蒼術(shù)一錢,時暫從權(quán)而去濕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陰已病,其脈亦絡(luò)于心中,故顯濕熱相合而生煩亂。

如胃氣不和,加湯洗半夏五分、生姜三片。有嗽者,加生姜、生地黃二分,以制半夏之毒。

如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太陰脾邪所作也。

如兼躁熱,加黃柏、生地黃各二分。

如無已上證,只服前藥。

上件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去柤,稍熱食遠服之。寧心絕慮,靜坐少語,藥必為效耳。

如夏月,須加白芍藥三分。

如春月腹中痛,尤宜加。

如惡熱而渴,或腹痛者,更加芍藥五分、生黃芩二分。

如惡寒腹痛,加中桂三分,去黃芩,謂之桂枝芍藥湯,亦于前藥中加之。

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藥,蓋大寒之藥也,只加干姜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姜少許制之。

如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沖脈所逆,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逆。其證,氣上沖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加吳茱萸五分至一錢,湯洗去苦,觀厥氣多少而用之,亦于前藥中作一服服之。

如夏月有此證,為大熱也。此病隨四時為寒熱溫涼,宜以:

黃連酒洗 黃柏酒浸 知母酒浸,已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熟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白湯送下,空心服,仍多飲熱湯,服畢少時,便以美食壓之,使不令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瀉沖脈之邪也。大抵治飲食勞倦所得之病,乃虛勞七損證也,常宜以甘溫平之,甘多辛少,是其治也。

寬中喜食無厭丸一名寬中進食丸

資形氣,喜飲食。

木香五分 青皮 人參 干生姜已上各一錢 炙甘草一錢五分 白茯苓 澤瀉 檳榔 橘皮 白術(shù)已上各二錢

縮砂仁 豬苓已上各二錢五分 枳實四錢 草豆蔻仁五錢 神曲五錢五分,炒 半夏七錢 大麥蘗面一兩,炒

上為細末,湯浸餅1 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湯下,食遠。

1 餅:亦作“蒸餅”。

交泰丸

升陽氣,瀉陰火,調(diào)榮氣,進飲食,助精神,寬腹脅,除怠惰嗜臥,四肢沉困不收。

干姜炮制,三分 巴豆霜五分 人參去蘆 肉桂去皮,已上各一錢 柴胡去苗 小椒炒去汗,并閉目及子 白術(shù)已上各一錢五分 厚樸去皮炒,三錢,秋冬加七錢 白茯苓 苦楝酒煮 縮砂仁已上各三錢 知母四錢,一半酒炒,一半酒洗,春夏用,秋冬去之 川烏炮制,去皮臍,四錢五分 吳茱萸湯洗七次,五錢 皂角水洗,煨,去皮弦 紫菀去苗,已上各六錢 黃連去須,七錢,秋冬減一錢五分

上除巴豆霜別研外,同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水送下,食遠。虛實加減。

木香人參生姜枳術(shù)丸

開胃進飲食。

干生姜二錢五分 木香三錢 人參三錢五分 陳皮四錢 枳實一兩,炒 白術(shù)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下,食前。

木香干姜枳術(shù)丸

破除寒滯氣,消寒飲食。

木香三錢 干姜五錢,炮 枳實一兩,炒 白術(shù)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送下,食前。

扶脾丸

治脾胃虛寒,腹中痛,溏瀉無度,飲食不化。

干生姜 肉桂已上各五分 干姜 藿香 紅豆已上各一錢 白術(shù) 茯苓 橘皮 半夏 訶子皮 炙甘草 烏梅肉已上各二錢 大麥蘗炒 神曲炒,已上各四錢

上為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食前。

和中丸

補胃進食。

人參 干生姜 陳皮已上各一錢 干木瓜二錢 炙甘草三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食前。

檳榔丸

破滯氣,消飲食。

炙甘草一錢 木香 人參 檳榔已上各二錢 陳皮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食前。

消積滯集香丸

治傷生冷硬物不消。

京三棱 廣青皮 陳皮 丁香皮 益智 川楝子 茴香已上各一兩 巴豆和皮,米炒焦,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溫水,生姜湯任下,食前服。

黃芪湯

補胃除濕,和血益血,滋養(yǎng)元氣。

木香氣通去之 藿香葉已上各一錢 當(dāng)歸酒洗 陳皮已上各二錢 人參 澤瀉已上各五錢 黃芪一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如欲汗,加生姜煎,食遠,熱服之。

黃芪當(dāng)歸湯

治熱上攻頭目,沿身胸背發(fā)熱。

當(dāng)歸身一錢,酒洗 黃芪五錢

上?咀,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

參術(shù)湯

治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悶。

黃柏酒浸 當(dāng)歸已上各二分 柴胡 升麻已上各三分人參 陳皮 青皮已上各五分 神曲末七分 炙甘草 蒼術(shù)已上各一錢 黃芪二錢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遠服。

益智和中丸季秋合

木香 黃連 生地黃已上各二分 黃芪 人參 麥門冬 神曲末 當(dāng)歸身 干生姜 陳皮 姜黃已上各五分 縮砂仁七分 桂花一錢 桂枝一錢五分 益智仁二錢二分 炙甘草二錢五分 麥蘗曲三錢 草豆蔻仁四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細嚼亦得。

益胃散

治因服寒藥過多,以致脾胃虛損,胃脘疼痛。

人參 甘草 縮砂仁 厚樸已上各二錢 白豆蔻 姜黃 干生姜 澤瀉已上各三錢 益智仁六錢 黃芪 陳皮已上各七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柤,食前溫服。

脾胃虛損論

易水張先生常戒不可用峻利食藥,下咽,未至藥丸施化,其標(biāo)皮之力始開,便言空快也,所傷之物已去,若更待一兩時辰許,藥盡化開,其藥峻利,必有情性,病去之后,脾胃安得不損乎?脾胃既損,是真氣、元氣敗壞,促人之壽。當(dāng)時說下一藥,枳實一兩,麩炒黃色為度,白術(shù)二兩,只此二味,荷葉裹燒飯為丸。以白術(shù)苦甘溫,甘溫補脾胃之元氣,其苦味,除胃中之濕熱,利腰臍間血。故先補脾胃之弱,過于枳實克化之藥一倍;枳實味苦寒,泄心下之痞悶,消化胃中所傷。此一藥下胃,其所傷不能即去,須待一兩時辰許,食則消化。是先補其虛,而后化其所傷,則不峻利矣。當(dāng)是之時,未悟用荷葉燒飯為丸之理,老年味之始得,可謂奇矣。荷葉之物,中央空虛,象震卦之體。震者、動也,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也。甲膽者,風(fēng)也。先化萬物之根蒂也。《內(nèi)經(jīng)》云:立端于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jīng),人之元氣也,手足經(jīng)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發(fā)也。胃氣、谷氣、元氣、甲膽上升之氣,一也,異名雖多,止是胃氣上升者也。荷葉之體,生于水土之下,出于污滅之中,非污中所染,挺然獨立,其色青,形乃空,青而象風(fēng)木者也。食藥感此氣之化,胃氣何由不上升乎?其主意用此一味為引用,可謂遠識深慮,合于道者也。更以燒飯和藥,與白術(shù)協(xié)力,滋養(yǎng)谷氣而補令胃厚,再不至內(nèi)傷,其利廣矣大矣。

若內(nèi)傷脾胃以熱之物,酒肉之類,自覺不快,覓藥于醫(yī),醫(yī)者亦不問所傷,付之集香丸、小丁香丸、巴豆大熱藥之類下之。大便下則物去,遺留食之熱性,藥之熱性,重傷元氣,則七神不熾。經(jīng)云:熱傷氣,正謂此也。其人必?zé)o氣以動而熱困,四肢不舉,傳變諸疾,不可勝數(shù),使人真氣自此衰矣。若傷生冷硬物,世醫(yī)或用大黃、牽牛二味,大寒藥投之,物隨藥下,所傷去矣,遺留食之寒性,藥之寒性,重瀉其陽,陽去則皮膚筋肉血脈無所依倚,便為虛損之證,論言及此,令人寒心。

夫辛辣薄味之藥,無故不可亂服,非此牽牛而已。至真要大論云:五味入口,各先逐其所喜攻。攻者,克伐瀉也。辛味下咽,先攻瀉肺之五氣。氣者,真氣、元氣也。其牽牛之辛辣猛烈,傷人尤甚。飲食所傷,腸胃受邪,當(dāng)以苦味泄其腸胃可也,肺與元氣,何罪之有?用牽牛大罪有五,此其一也。況胃主血所生病,為物所傷,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血病瀉其氣,其罪二也。且飲食傷之于中焦,止合克化消導(dǎo)其食,重瀉上焦肺中已虛之氣,其罪三也。食傷腸胃,當(dāng)塞因塞用,又曰寒因寒用,枳實、大黃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牽牛散瀉真氣,大禁四也。殊不知《針經(jīng)》有云,外來客邪,風(fēng)寒傷人五臟,若誤瀉胃氣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若內(nèi)傷腸胃,而反瀉五臟,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陰氣有余,故躁。今內(nèi)傷腸胃,是謂六腑不足之病,反瀉上焦虛無肺氣;肺者,五臟之一數(shù)也,雖不即死,若更旬日之間,必暗損人壽數(shù),謂如人壽應(yīng)百歲,為牽牛之類朝損暮損,其元氣消耗,不得終其天年,但人不覺耳,將為天年已盡,此乃暗里折人壽數(shù),犯大禁五也,良可哀嘆,故特著此論并方,庶令四海聞而行之,不至夭橫耳,老夫之用心也。

胃氣不可不養(yǎng),復(fù)明養(yǎng)胃之理?!秲?nèi)經(jīng)》云:安谷者昌,絕谷者亡,水去則榮散,谷消則衛(wèi)亡,榮散衛(wèi)亡,神無所依。仲景云:水入于經(jīng),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脈乃大行。故血不可不養(yǎng),胃不可不溫,血溫胃和,榮衛(wèi)將行,常有天命。谷者,身之大柄也,《書》與《周禮》皆云:金、木、水、火、土、谷、惟修以奉養(yǎng)五臟者也。內(nèi)傷飲食,固非細事,茍妄服食藥,而輕生殞命,其可乎哉!《黃帝針經(jīng)》有說:胃惡熱而喜清冷,大腸惡清冷而喜熱,兩者不和,何以調(diào)之?岐伯曰:“調(diào)此者,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凄愴,暑無出汗。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笔潜赜幸蛴?,豈可用俱寒俱熱之藥,倉卒致?lián)p,與以刃傷人者何異。

《內(nèi)經(jīng)》說內(nèi)傷者,其氣口脈反大于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分經(jīng)用藥。又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dāng)吐,不吐者死。如但食不納,惡心欲吐者,不問一部二部,不當(dāng)正與瓜蒂散吐之,但以指或以物探去之,若所傷之物去不盡者,更診其脈,問其所傷,以食藥去之,以應(yīng)塞因塞用。又謂之寒因寒用。泄而下降,乃應(yīng)太陰之用,其中更加升發(fā)之藥,令其元氣上升,塞因通用,因曲而為直。何為曲?內(nèi)傷胃氣是也,何為直?因而升發(fā)胃氣是也。因治其飲食之內(nèi)傷,而使生氣增益,胃氣完復(fù),此乃因曲而為之直也。

若依分經(jīng)用藥,其所傷之物,寒熱溫涼,生硬柔軟,所傷不一,難立定一法,只隨所傷之物不同,各立治法,臨時加減用之。其用藥,又當(dāng)問病人從來稟氣盛衰,所傷寒物熱物,是喜食之邪,不可服破氣藥;若乘饑?yán)Ф鴤?,?dāng)益胃氣;或為人所勉勸強食之,宜損血而益氣也。診其脈候,傷在何臟,可與對病之藥,豈可妄瀉天真生氣,以輕喪身寶乎。且如先食熱物而不傷,繼之以寒物,因后食致前食亦不消化而傷者,當(dāng)問熱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與藥,無不當(dāng)矣。喻如傷熱物二分,寒物一分,則當(dāng)用寒藥二分,熱藥一分,相合而與之,則榮衛(wèi)之氣必得周流。更有或先飲酒,而后傷寒冷之食,及傷熱食、冷水與水,如此不等,皆當(dāng)驗其節(jié)次所傷之物,約量寒熱之劑分?jǐn)?shù),各各對證與之,無不取效。自忖所定藥方,未敢便謂能盡藥性之理,姑用指迷辯惑耳!

三黃枳術(shù)丸

治傷肉濕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快。

枳實麩炒,五錢 黃連去須,酒洗 大黃濕紙裹煨神曲炒 橘皮 白術(shù)已上各一兩 黃芩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臨時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巴豆三棱丸一名木香見丸

治傷風(fēng)冷硬物,心腹?jié)M悶疼痛。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錢 升麻 柴胡已上各三錢 草豆蔻面裹煨熱,用仁 香附子炒,以上各五錢 神曲炒黃色 石三棱去皮,煨 京三稜煨,已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溫白湯下。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白術(shù)丸

治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

白礬枯,三錢 黃芩五錢 橘皮七錢 神曲炒黃色 半夏湯洗七次 白術(shù)已上各一兩 枳實麩炒黃色,一兩一錢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黃芩以瀉之。

草豆蔻丸

治秋冬傷寒冷物,胃脘當(dāng)心而痛,上支1兩脅,咽膈不通。

1 上支 支撐上逆,撐逆作脹。支,支撐?!段闹凶印な戮罚骸按髲B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炒鹽五分 干生姜 青皮 橘皮已上各二錢 麥蘗面炒黃色 生黃芩冬月不用 半夏湯洗七次 神曲炒,已上各五錢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 白術(shù)已上各一兩 枳實麩炒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中滿腹脹門

中滿腹脹論

六元政紀(jì)大論云:太陰所至為中滿。太陰所至為畜滿。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論云:脾乃陰中之太陰,同濕土之化,脾濕有余,腹?jié)M食不化。天為陽為熱,主運化也;地為陰為濕,主長養(yǎng)也。無陽則陰不能生化,故云臟寒生滿病。調(diào)經(jīng)論篇云: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始受熱中,末傳寒中,皆由脾胃之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而制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脹滿?!督?jīng)》云:腹?jié)M?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乃寒濕郁遏也?!睹}經(jīng)》所謂胃中寒則脹滿者是也?!夺樈?jīng)》三卷雜病第八:腹?jié)M,大便不利,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又云:脹取三陽。三陽者,足太陽寒水為脹,與通評虛實論說: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jīng)絡(luò),胃之募也正同。取者,瀉也。經(jīng)云:中滿者,瀉之于內(nèi)者是也。宜以辛熱散之,以苦瀉之,淡滲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濕,正如開鬼門,潔凈府,溫衣繆刺其處,是先瀉其血絡(luò),后調(diào)其真經(jīng),氣血平,陽布神清,此治之正也?;蛟唬骸爸T脹腹大,皆屬于熱者何也?此乃病機總辭。假令外傷風(fēng)寒有余之邪,自表傳里,寒變?yōu)闊?,而作胃實腹?jié)M,仲景以大承氣湯治之;亦有膏粱之人,濕熱郁于內(nèi),而成脹滿者,此熱脹之謂也。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治之者宜詳辨之。

諸脹腹大皆屬于熱論

諸脹腹大,皆屬于熱。此乃八益之邪,有余之證,自天外而入,是感風(fēng)寒之邪,傳里,寒變?yōu)闊?,作胃實,日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是太陽陽明并,大實大滿者,大承氣下之;少陽陽明,微滿實者,小承氣下之,泄之則脹已,此之謂也。假令痎瘧為脹滿,亦有寒脹、熱脹,是天之邪氣,傷暑而得之,不即時發(fā),至秋暑氣衰絕,而瘧病作矣。知其寒也,《局方》用交解飲子者是也。

內(nèi)虛不足,寒濕令人中滿,及五臟六腑,俱有脹滿,更以脈家寒熱多少較之:胃中寒,則脹滿。濁氣在上,則生?脹。脹取三陽,三陽者,足太陽膀胱寒水為脹。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jīng)絡(luò)者,胃之募也正同。腹?jié)M?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胃中寒濕郁遏也。太陰?脹后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按所說寒脹之多如此。

中滿治法,當(dāng)開鬼門,潔凈府。開鬼門者,謂發(fā)汗也;潔凈府者,利小便也。中滿者,瀉之于內(nèi),謂脾胃有病,當(dāng)令上下分消其氣。下焦如瀆,氣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穢,如或大實大滿,大小便不利,從權(quán)以寒熱藥下之。或傷酒濕面及味厚之物,膏粱之人,或食已便臥,使?jié)駸嶂畾?,不得施化,致令腹脹滿,此脹亦是熱脹。治熱脹,分消丸主之。

如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或臟寒生滿病,以治寒脹,中滿分消湯主之。

中滿分消丸

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水脹,此非寒脹類。

白術(shù) 人參 炙甘草 豬苓去黑皮 姜黃已上各一錢白茯苓去皮 干生姜 砂仁已上各二錢 澤瀉 橘皮已上各三錢 知母炒,四錢 黃芩去腐,炒,夏用一兩二錢 黃連凈,炒 半夏湯洗七次 枳實炒,已上各五錢 厚樸姜制一兩

上除茯苓、澤瀉、生姜各另為末外,共為極細末,入上三味和勻,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熱,白湯下,食遠服。量病人大小加減。

中滿分消湯

治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陰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虛中滿,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

川烏 澤瀉 黃連 人參 青皮 當(dāng)歸 生姜 麻黃 柴胡 干姜 蓽澄茄已上各二分 益智仁 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已上各三分 黃芪 吳茱萸 厚樸 草豆蔻仁 黃柏已上各五分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忌房室、酒濕面、生冷及油膩等物。

廣潰堅湯

治中滿腹脹,內(nèi)有積聚,堅硬如石,其形如盤,令人不能坐臥,大小便澀滯,上喘氣促,面色痿黃,通身虛腫。

廣紅花 升麻 吳茱萸已上各二分 生甘草 柴胡 澤瀉 神曲 青皮 陳皮已上各三分 厚樸生用 黃芩 黃連 益智仁 草豆蔻仁 當(dāng)歸梢已上各五分 半夏七分 如渴加葛根四分。

上剉如麻豆大,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稍熱服,食遠。忌酒、醋、濕面。服二服之后,中滿減半,其有積不消,再服后藥。

半夏厚樸湯

紅花 蘇木已上各半分 吳茱萸 干生姜 黃連已上各一分 木香 青皮已上各二分 肉桂 蒼術(shù) 白茯苓澤瀉 柴胡 陳皮 生黃芩 草豆蔻仁 生甘草已上各三分 京三稜 當(dāng)歸梢 豬苓 升麻已上各四分 神曲六分 厚樸八分 半夏一錢 桃仁七個 昆布少許

如渴,加葛根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此藥二服之后,前證又減一半,卻于前藥中加減服之。

破滯氣湯一名木香化滯散

破滯氣,治心腹?jié)M悶。

炙甘草四分 白檀 藿香 陳皮 大腹子 白豆蔻仁 白茯苓 桔梗已上各五分 砂仁 人參 青皮 檳榔 木香 姜黃 白術(shù)已上各二錢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溫服不拘時。

草豆蔻湯

治腹中虛脹。

澤瀉一分 木香三分 神曲四分 半夏制 枳實 草豆蔻仁 黃芪春夏去之 益智 甘草已上各五分 青皮陳皮已上各六分 茯苓 當(dāng)歸已上各七分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柤,溫服。冬月加黃芪五七分,春夏止服正藥,食遠。

心腹痞門

消痞丸

治心下痞悶,一切所傷,及積年不愈者。

干生姜 神曲炒 炙甘草已上各二錢 豬苓二錢五分澤瀉 厚樸 砂仁已上各三錢 半夏湯洗七次 陳皮 人參已上各四錢 枳實五錢,炒 黃連凈,炒 黃芩已上各六錢 姜黃 白術(shù)已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白湯送下,食遠服。

失笑丸一名枳實消痞丸

治右關(guān)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飲食。

干生姜一錢 炙甘草 麥檗面 白茯苓 白術(shù)已上各二錢 半夏曲 人參已上各三錢 厚樸四錢,炙 枳實 黃連已上各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食遠服。

黃連消痞丸

治心下痞滿,壅滯不散,煩熱,喘促不安。

澤瀉 姜黃已上各一錢 干生姜二錢 炙甘草 茯苓 白術(shù)已上各三錢 陳皮五錢 豬苓五錢 枳實七錢,炒 半夏九錢 黃連一兩 黃芩二兩,炒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湯下,食遠。

消痞湯一名木香化滯湯

治因憂氣郁結(jié)中脘,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枳實炒 當(dāng)歸梢已上各二分 陳皮 生姜 木香已上各三錢 柴胡四錢 草豆蔻 炙甘草已上各五錢 半夏一錢 紅花少許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一盞,食遠服。忌酒濕面。

葶塵丸一名人參順氣飲子

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半夏洗 厚樸炙 石膏 青皮已上各五分 當(dāng)歸身七分 白豆蔻仁 縮砂 茵陳酒制 干葛已上各一錢 炙甘草 羌活 黃芩一半灑洗,一半炒 苦葶塵酒洗,炒 人參 柴胡 獨活已上各三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和勻,篩子內(nèi)擦如米大。每服二錢,臨臥用一口湯下。

胃脘痛門

草豆蔻丸

治脾胃虛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榮上焦元氣,遇冬腎與膀胱寒水旺時,子能令母實,以致肺金大腸相輔而來克心乘脾胃,此大復(fù)仇也。經(jīng)云:大勝必大復(fù),理之常也。故皮毛血脈分肉之間,元氣已絕于外,又大寒大燥二氣并乘之,則苦惡風(fēng)寒,耳鳴及腰背相引胸中而痛。鼻息不通,不聞香臭,額寒腦痛,大惡風(fēng)寒。目時眩,不欲開。腹中為寒水反乘,痰唾沃沫,食則反出,腹中常痛,心胃作痛,脅下縮急,有時而痛。腹不能努,大便多瀉而少秘,下氣不絕,或腹中鳴,此脾胃虛之至極也。胸中氣亂,心煩不安,而為霍亂之漸。膈咽不通,極則噎塞有聲,喘喝閉塞?;蛴谌贞柼?,或于暖室中少緩,口吸風(fēng)寒之氣則復(fù)作。四肢厥逆,身體沉重,不能轉(zhuǎn)側(cè),頭不可以回顧,小便溲而時躁。此藥主之,秋冬寒涼大復(fù)氣之藥也。

神曲末 柴胡詳脅下痛多少用之 姜黃已上各四分 當(dāng)歸身 青皮已上各六分 黃芪 人參 益智仁 吳茱萸湯洗焙干 陳皮 白僵蠶已上各八分 澤瀉小便數(shù)減半 半夏已上各一錢,洗 甘草生六分,熟六分 麥蘗面一錢五分,炒 草豆蔻仁面裹燒熟為度,一錢四分 桃仁七個,湯浸去皮尖

上除桃仁別研如泥,余為細末,同研勻,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食遠服。

神圣復(fù)氣湯

治復(fù)氣乘冬,足太陽寒水、足少陰腎水之旺,子能令母實,手太陰肺實,反來克土,火木受邪,腰背胸膈閉塞疼痛,善嚏,口中涎,目中泣,鼻中流濁涕不止,或如息肉,不聞香臭,咳嗽痰沫,上熱如火,下寒如水。頭作陣痛,目中溜火,視物,耳聾耳鳴,頭并口鼻大惡風(fēng)寒,喜日晴暖,夜臥不安。常覺痰塞,膈咽不通,口不知味,兩脅縮急而痛,牙齒動搖,不能嚼物。臍腹之間,及尻臀足膝,不時寒冷,前陰冷而多汗,行步欹側(cè),起居艱難,麻木風(fēng)痹。小便數(shù),氣短喘喝,少氣不足以息,遺失無度。及婦人白帶,陰戶中大痛牽心,面色黧黑。男子控睪,痛牽心腹,或面色如赭,食少,大小便不調(diào),煩心霍亂,逆氣裏急,腹不能努,或腸鳴,膝下筋急,肩胛大痛。此皆寒水來復(fù),火土之仇也。

干姜炮 黑附子炮,已上各三分 防風(fēng) 人參 郁李仁另研,已上五分 當(dāng)歸身六分,酒洗 半夏湯洗 升麻已上各七分 藁本 甘草已上各八分 柴胡 羌活已上各一錢 白葵花五朵,去心剪碎

上件藥都作一服,水五大盞,煎至二盞,入黃芪一錢、橘紅五分、草豆蔻仁一錢,面裹煨熟去皮,同煎至一盞。再入下項藥,黃柏三分、酒浸,黃連三分、酒浸,枳殼三分,生地黃三分、酒洗。此四味,預(yù)一日 另用新水浸,又以華細辛二分,川芎細末三分,蔓荊子三分,作一處浸。此三味并黃柏等煎正藥,作一大盞,不去柤,入此所浸之藥,再上火同煎至一大盞,去柤,稍熱服,空心。

又能治嚙頰嚙唇嚙舌,舌根強硬等證,如神。忌肉湯,宜食肉,不助經(jīng)絡(luò)中火邪也。大抵腎與膀胱經(jīng)中有寒,元氣不足者,并宜服之。于月生月滿時食,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時候。

麻黃豆蔻丸

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

木香 青皮 紅花 厚樸已上各二分 蘇木三分 蓽澄茄四分 升麻 半夏湯洗 麥蘗面 縮砂仁 黃芪 白術(shù) 陳皮去白 柴胡 炙甘草 吳茱萸 當(dāng)歸已上各五分 益智仁八分 神曲二錢,炒 麻黃不去節(jié),三錢草豆蔻仁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或細嚼湯下亦可。

酒傷病論

論酒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則止當(dāng)發(fā)散,汗出則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癥丸,大熱之藥下之,又有用牽牛、大黃下之,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陰血,乖誤甚矣!酒性大熱,已傷元氣,而復(fù)重瀉之,況亦損腎水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謂元氣消亡,七神何依,折人長命,雖不即死,而虛損之病成矣。《金匱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濕,當(dāng)以葛花解酲湯主之。

葛花解酲湯

木香五分 人參去蘆 豬苓去黑皮 白茯苓 橘皮已上各一錢五分 白術(shù) 干生姜 神曲炒 澤瀉已上各二錢蓮花青皮三錢 縮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已上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和勻,每服三錢匕,白湯調(diào)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蓋不得已而用,豈可恃賴日日飲酒。

此藥氣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則不損元氣,何者?敵酒病故也,若頻服之,損人天命。

枳術(shù)丸

治痞,消食,強胃。

枳實麩炒黃色,一兩 白術(shù)二兩

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不拘時候。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半夏枳術(shù)丸

治因冷物內(nèi)傷。

半夏湯洗七次,一兩 枳實麩炒黃色 白術(shù)已上各二兩

上三味,為極細末,荷葉裹燒炊飲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橘皮枳術(shù)丸

治元氣虛弱,飲食不消,或臟腑不調(diào),心下痞悶。

橘皮 枳實麩炒黃色,各一兩 白術(shù)二兩

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除濕益氣丸

治傷濕面,心腹?jié)M悶,肢體沉重。

紅花三分 蘿卜子炒熟,五錢 枳實麩炒黃色 黃芩生用 神面炒黃色 白術(shù)已上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除濕散

治傷馬奶子并牛羊酪水,一切冷物。

甘草炙 紅花已上各二錢 半夏湯洗七次 干生姜已上各三錢 車前子 澤瀉已上各五錢 茯苓七錢 神面炒黃色,一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匕,白湯調(diào)下,食前。

升麻黃連丸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氣,使左右不得近。

白檀二錢 生甘草三錢 生姜取自然汁 蓮花青皮升麻已上各五錢 黃連去須,一兩 黃芩去腐,酒洗,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白湯下,食后。

上二黃丸

治傷熱,食痞悶,兀兀欲吐,煩亂不安。

甘草二錢 升麻 柴胡已上各三錢 黃連酒洗,一兩黃芩二兩

一方加枳實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食遠。

五苓散

治傷寒溫?zé)?,表里未解,頭痛發(fā)熱,口燥咽干,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濕在內(nèi),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宜服之。又治霍亂吐利,躁渴引飲。太陽證入本之下藥也。

澤瀉二兩五錢 豬苓一兩五錢 茯苓一兩五錢 白術(shù)一兩五錢 桂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diào)服,不計時候,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治傷冷飲者,以五苓散每服二錢三錢匕,加生姜煎服之。

治傷食兼?zhèn)滹嬚撸逦遘呱⑺桶胂蔫仔g(shù)丸。

治傷冷飲不惡寒者,腹中亦不覺寒,惟覺夯悶身重,飲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煎去桂苓散,依前斟酌服之。

瓜蒂散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dāng)吐,不吐者死,何謂?下部無脈,此謂木郁也。飲食過飽,填塞胸中,胸中者,太陰之分野。經(jīng)曰:氣口反大于人迎三倍,食傷太陰,故曰木郁則達之,吐者是也。

瓜蒂 赤小豆已上各等分

上二味,為極細末,每服二錢匕,溫漿酒調(diào)下,取吐為度。若不至兩手尺脈絕無,不宜便用此藥,恐損元氣,令人胃氣不復(fù)。若止是胸中窒塞,悶亂不通,以指探去之;如不得吐者,以物探去之,得吐則已;如食不去,用此藥吐之。

解云:盛食填塞于胸中,胸中為之窒塞,兩寸脈當(dāng)主事,兩尺脈不見,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陰之號也。胸中者,肺也;為物所填。肺者,手太陰金也;金主殺伐也,與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發(fā)之氣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郁結(jié)去矣。

食塞于上,脈絕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無有達此之至理。水火者,陰陽之征兆、天地之別名也。故曰獨陽不生,獨陰不長。天之用在于地下,則萬物生長矣;地之用在于天上,則萬物收藏矣,此乃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陽火之根本于地下,陰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臟主有形之物,物者陰也,右三部脈主之,偏見于寸口,食塞其上,是絕五臟之源,源絕則水不下流,兩尺竭絕,此其理也,何疑之有?

假令所傷前后不同,以三分為率,傷熱物二分,傷生冷硬物一分,用寒藥三黃丸二停,熱藥巴豆三棱丸一停,合而服之。如熱物傷少而寒物傷多,則寒藥少而熱藥多也。假令夏月大熱之時,傷生冷硬物,當(dāng)用熱藥巴豆三棱丸治之,須加三黃丸,謂天時不可伐,故加寒藥以順時令。若傷熱物,只用三黃丸,何謂?此三黃丸時藥也。假令冬天大寒之時,傷羊肉濕面等熱物,當(dāng)用三黃丸治之,須加熱藥少許,草豆蔻丸之類是也,為引用,又為時藥?!督?jīng)》云: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此之謂也。余皆仿此。

消渴門

消渴論

陰陽別論云:二陽結(jié),謂之消。脈要精微論云:癉成為消中。夫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病消則目黃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熱則消谷善饑,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結(jié)者,津液不足,結(jié)而不潤,皆燥熱為病也。此因數(shù)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氣上溢,轉(zhuǎn)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其氣慓悍,能助燥熱也。越人云: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陽脈大盛,則陰氣不得營也。故皮膚肌肉消削是也。經(jīng)云: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fā)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弦小堅,病久不可治。

后分為三消,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飲。氣厥論云:心移熱于肺,傳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shù)。叔和云:口干饒飲水,多食亦肌虛,癉成消中者是也。以調(diào)胃承氣、三黃丸治之。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輪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以六味地黃丸治之。

《總錄》所謂未傳能食者,必發(fā)腦疽背瘡,不能食者,必傳中滿臌脹,皆謂不治之證。潔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不能食而渴者,錢氏方白術(shù)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復(fù)傳下消矣。前人用藥,厥有旨哉。

或曰:末傳瘡疽者何也?此火邪勝也。其瘡?fù)瓷醵粷ⅲ虺嗨呤且?。?jīng)云:有形而不痛,陽之類也,急攻其陽,無攻其陰,治在下焦,元氣得強者生,失強者死。末傳中滿者何也?以寒治熱,雖方士不能廢其繩墨而更其道也。然臟腑有遠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腎肝位遠,宜制大其服,皆適其至所為故。如過與不及,皆誅罰無過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太急,速過病所,久而成中滿之病,正謂上熱未除,中寒復(fù)生者也。非藥之罪,失其緩急之制也,處方之制,宜加意焉。

和血益氣湯

治口干舌干,小便數(shù),舌上赤脈。此藥生津液,除干燥,生肌肉。

柴胡 炙甘草 生甘草此味治口干、舌干也 麻黃根已上各三分 酒當(dāng)歸梢四分 酒知母 酒漢防己羌活已上各五分 石膏六分,治小便赤色 酒生地黃七分 酒黃連八分,治舌上赤脈也 酒黃柏 升麻已上各一錢 杏仁 桃仁已上各六個 紅花少許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溫服。忌熱濕面、酒、醋等物。

當(dāng)歸潤燥湯

治消渴大便閉澀,干燥結(jié)硬,兼喜溫飲,陰頭退縮,舌燥口干,眼澀難開,及于黑處見浮云。

細辛一分 生甘草 炙甘草 熟地黃以上各三分 柴胡七分 黃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子 當(dāng)歸身 麻子仁 防風(fēng) 荊芥穗已上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三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熱服,食遠。忌辛熱物。

生津甘露湯一名清涼飲子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結(jié)燥,小便頻數(shù)。

升麻四分 防風(fēng) 生甘草 漢防己 生地黃已上各五分 當(dāng)歸身六分 柴胡 羌活 炙甘草 黃芪 酒知母 酒黃芩已上各一錢 酒龍膽草 石膏 黃柏已上各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桃仁五個 杏仁十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酒一匙,煎至一盞,稍熱服,食遠。

辛潤緩肌湯一名清神補氣湯

前消渴證才愈,止有口干,腹不能努,此藥主之。

生地黃 細辛已上各一分 熟地黃三分 石膏四分黃柏酒制 黃連酒制 生甘草 知母已上各五分 柴胡七分 當(dāng)歸身 荊芥穗 桃仁 防風(fēng)已上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二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遠,稍熱服之。

甘草石膏湯

渴病久愈,又添舌白滑微腫,咽喉咽津覺痛,嗌腫,時時有渴,喜冷飲,口中白沫如膠。

生地黃 細辛已上各一分 熟地黃 黃連已上各三分 甘草五分 石膏六分 柴胡七分 黃柏 知母 當(dāng)歸身 桃仁炒,去皮尖 荊芥穗 防風(fēng)已上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二個

上為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溫服。

甘露膏一名蘭香飲子

治消渴飲水極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結(jié)燥,小便頻數(shù)。

半夏二分,湯洗 熟甘草 白豆蔻仁 人參 蘭香升麻 連翹 桔梗已上各五分 生甘草 防風(fēng)已上各一錢酒 知母一錢五分 石膏三錢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和勻成劑,捻作薄片子,日中曬半干,擦碎如米大,每服二錢,淡生姜湯送下,食后。

生津甘露飲子

治消渴,上下齒皆麻,舌根強硬腫痛,食不能下,時有腹脹,或瀉黃如糜,名曰飧泄。渾身色黃,目睛黃甚,四肢痿弱,前陰如水,尻臀腰背寒,面生黧色,脅下急痛,善嚏,喜怒健忘。

藿香二分 柴胡 黃連 木香已上各三分 白葵花 麥門冬 當(dāng)歸身 蘭香已上各五分 蓽澄茄 生甘草 山梔子 白豆蔻仁 白芷 連翹 姜黃已上各一錢 石膏一錢二分 杏仁去皮 酒黃柏已上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酒知母 升麻 人參已上各二錢 桔梗三錢 全蝎二個,去毒

上為細末,湯浸餅和勻成劑,捻作片子,日中曬半干,擦碎如黃米大,每服二錢,津唾下,或白湯送下,食遠服。

眼耳鼻門

諸脈者皆屬于目論

五臟生成篇云:諸脈者,皆屬于目。目得血而能視。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luò),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則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故邪中于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即隨眼系入于腦,則腦轉(zhuǎn),腦轉(zhuǎn)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zhuǎn)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 故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wèi)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陰,白眼赤脈法于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為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zhuǎn),卒然見非常之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夫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luò),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清陽氣上散于目而為精,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

因心事煩冗,飲食失節(jié),勞役過度,致脾胃虛弱,心火大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空竅,天明則日月不明矣。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上貫于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包絡(luò)也,主百脈,皆榮于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并,而損血脈,故諸病生焉。凡醫(yī)者,不理脾胃,及養(yǎng)血安神,治標(biāo)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內(nèi)障眼論

凡心包絡(luò)之脈,出于心中,以代心君之行事也。與少陽為表里。瞳子散大者,少陰心之脈挾目系,厥陰肝之脈連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勢盛也。其味則宜苦、宜酸、宜涼,大忌辛辣熱物,是瀉木火之邪也,飲食中常知此理可也。夫辛主散,熱則助火,故不可食。諸酸主收心氣,瀉木火也;諸苦瀉火熱,則益水也。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此則能損胃氣,胃氣不行,則元氣不生,元氣不生,胃氣下流,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于肺,上入腦灼髓。火主散溢,瞳子開大,大熱之物,又助火邪,此蓋不可食驗也。藥中云茺蔚子一味辛,及主益睛,辛者,是助火也,故去之;乃加黃芩、黃連,黃連瀉中焦之火,芩能瀉上焦肺中之火,以酒洗之,乃寒因熱用也。又去青葙子,為助陽火也。加五味子,以收瞳人開大。且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內(nèi)經(jīng)》曰: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少火生氣,壯火散氣。諸酸之物,能助元氣,孫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助五臟氣,以補西方肺金。法云: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辛瀉氣則明矣?;蛟唬核幹杏挟?dāng)歸,其味亦辛而甘,其不去者何?此辛甘一味,以其和血之勝藥,況有甘味,又欲以為鄉(xiāng)導(dǎo),為諸藥之使耳。

芎辛湯

治兩眼晝夜隱澀難開,羞明惡日,視物昏暗,赤腫而痛。

細辛二分 芎? 蔓荊子已上各五分 甘草 白芷已上各一錢 防風(fēng)一錢五分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臨臥溫服。

碧天丸一名井珠丸

治目疾累服寒涼藥不愈,兩眼蒸熱,如火之熏,赤而不痛,滿目紅絲,血脈貫睛,瞀悶昏暗,羞明畏日;或上下瞼赤爛,或冒風(fēng)沙而內(nèi)外眥皆破,洗之神效。

枯白礬二分 銅綠七分,研 瓦粉炒黑一兩

上先研白礬、銅綠令細,旋旋入粉同研勻,熟水和之,共為一百丸。每用一丸,熱湯半盞,浸一二個時辰,洗至覺微澀為度,少合眼半時辰許,臨臥更洗之,瞑目便睡。一丸可洗十遍,如再用,湯內(nèi)坐令熱。此藥治其標(biāo),若里實者不宜用。

廣大重明湯

治兩目瞼赤爛,熱腫疼痛,并稍赤,及眼瞼癢痛,抓之至破;眼弦生瘡,目多眵淚,隱澀難開。

龍膽草 防風(fēng) 生甘草 細辛已上各一錢

上剉如咀,內(nèi)甘草不剉,只作一錠,先以水一大碗半,煎龍膽一味,至一半,再入余三味,煎至少半碗,濾去柤,用清帶熱洗;以重湯坐令熱,日用五七次,但洗畢合眼一時。去努肉泛長及癢亦驗。

百點膏

張濟氏眼病瞖六年,以至遮障瞳人,視物不明,有云氣之狀,因用此藥而效。

蕤仁去皮尖,三分 當(dāng)歸身 甘草已上各六分 防風(fēng)八分 黃連揀治,二錢,剉如麻豆大,水一大碗,煎至一半,入藥

上件剉如麻豆大,蕤仁別研如泥,同熬至滴在水中不散,去沫,入蜜少許,再熬少時為度。令病人心靜點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臨臥點尤疾效。名之曰百點膏,但欲多點,使藥力相繼也。

選奇湯

治眉骨痛不可忍。

炙甘草夏月生用 羌活 防風(fēng)已上各一錢 酒黃芩一錢,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熱痛,倍加之。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后服之。

神效明目湯

治眼楞緊急,致倒睫拳毛,及上下瞼皆赤爛,睛疼昏暗,晝則冷淚常流,夜則眼澀難開。

細辛二分 蔓荊子五分 防風(fēng)一錢 葛根一錢五分 甘草二錢

一方加黃芪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臨臥服。

羌活退瞖膏一名復(fù)明膏

治足太陽寒水膜子遮睛,白瞖在上,視物不明。

椒樹東南根二分,西北根二分 藁本 漢防己已上各二分 黃連 防風(fēng) 麻黃去根節(jié) 柴胡 升麻 生地黃已上各三分

生甘草四分 當(dāng)歸身六分 羌活七分 蕤仁六個

上用凈水一大碗,先煎漢防己、黃連、生甘草、當(dāng)歸、生地黃,煎至一半,下余藥,再煎至一盞,去柤,入銀石器中再熬之,有力為度。

明目細辛湯

治兩目發(fā)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風(fēng)寒,怕火,眼睫成紐,眵糊多,隱澀難開,眉攢腫悶,鼻塞涕唾稠黏,大便微硬。

川芎五分 生地黃酒制 蔓荊子已上各六分 當(dāng)歸梢 白茯苓 藁本已上各一錢 荊芥一錢二分 防風(fēng)二錢

麻黃根

羌活已上各三錢 細辛少許 紅花少許 椒八個 桃仁二十個

上?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臨臥服之。忌酒醋濕面。

復(fù)明散

治內(nèi)障。

青皮三分 橘皮 川芎 蒼術(shù)已上各五分 炙甘草 生地黃 連翹 柴胡已上各一錢 黃芪一錢五分 當(dāng)歸身二錢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之,食后。忌酒、醋、濕面、辛熱大料物之類。

助陽和血湯

治眼發(fā)之后,微有上熱,白睛紅,隱澀難開,睡多眵淚。

蔓荊子二分 香白芷三分 柴胡 黃芪 炙甘草 當(dāng)歸身酒洗 防風(fēng)已上各五分 升麻七分

上?咀,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柤,稍熱服,臨臥。避風(fēng)寒處睡。

吹云膏

治目中淚下,及迎風(fēng)寒泣,羞明畏日,常欲閉目,喜在暗室,塞其戶牖,瞖瘼歲久遮睛,此藥多點神驗。

細辛一分 升麻 蕤仁已上各三分 青皮 連翹 防風(fēng)已上各四分 柴胡五分 生甘草 當(dāng)歸身已上各六分 荊芥穗一錢,微取濃汁 生地黃一錢五分 揀黃連三錢

上?咀,除連翹外,用澄清凈水二碗,先熬余藥至半碗,入連翹同熬,至一大盞許,去柤,入銀石器內(nèi)文武火熬,滴入水成珠不散為度,入煉去沫,熟蜜少許,熬勻用之。

防風(fēng)飲子

治倒睫拳毛。

細辛 蔓荊子已上各三分 葛根 防風(fēng)已上各五分 當(dāng)歸身七分半 炙甘草 黃連 人參已上各一錢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遠服。避風(fēng)寒。

撥云湯

戊申六月,徐總管患眼疾,于上眼皮下出黑白瞖兩個,隱澀難開,兩目緊縮,而無疼痛。兩手寸脈細緊,按之洪大無力,知足太陽膀胱為命門相火煎熬,逆行作寒水瞖,及寒瘼遮睛證。呵欠,善悲,健忘,嚏噴,眵淚,時自淚下,面赤而白,能食,不大便,小便數(shù)而欠,氣上而喘。

黃芪一分 細辛 生姜 葛根 川芎已上各五分 柴胡七分 荊芥穗 藁本 生甘草 升麻 當(dāng)歸身 知母已上各五錢。羌活 防風(fēng) 黃柏已上各一錢五分

上?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熱服,食后。

神效黃芪湯

治渾身麻木不仁,或頭面手足肘背,或腿腳麻木不仁,并皆治之。如兩目緊急縮小,及羞明畏日,隱澀難開,或視物無力,睛痛昏花,手不得近,或目少精光,或目中熱如火,服五六次可效。

蔓荊子一錢 陳皮去白,五錢 人參八錢 炙甘草 白芍藥已上各一兩 黃芪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臨臥稍熱服。

如小便淋澀,加澤瀉五分,一服去則止。

如有大熱證,每服加酒洗黃柏三分。

如麻木不仁,雖有熱,不用黃柏,止加黃芪一兩,通三兩也。

如眼縮急,去芍藥,忌酒、醋、面、大料物、蔥韮蒜辛物。

如麻木甚者,加芍藥一兩,通用二兩。

圓明內(nèi)障升麻湯一名沖和養(yǎng)胃湯

治內(nèi)障眼,得之脾胃元氣衰弱,心火與三焦俱盛,飲食不節(jié),形體勞役,心不得休息,故上為此疾。

干姜一錢 五味子二錢 白茯苓三錢 防風(fēng)五錢 白芍藥六錢 柴胡七錢 人參 炙甘草 當(dāng)歸身酒洗 白術(shù) 升麻 葛根已上各一兩 黃芪 羌活已上各一兩五錢

上?咀,每服五七錢,水三大盞,煎至二大盞,入黃芩,黃連二錢,同煎數(shù)沸,去柤,煎至一盞,熱服,食遠。

黃芩黃連湯

黃芩酒洗炒 黃連酒洗炒 草龍膽酒洗四次,炒四次 生地黃酒洗,已上各一兩

上?咀,每服二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熱服。

蔓荊子湯

治勞役飲食不節(jié),內(nèi)障眼病,此方如神效。

蔓荊子二錢五分 黃柏酒拌炒四遍 白芍藥已上各三錢 炙甘草八錢 黃芪 人參已上各一兩

上?咀,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臨臥溫服。

歸葵湯一名連翹飲子

治目中溜火,惡日與火,隱澀難開,小角緊,視物昏花,迎風(fēng)有淚。

柴胡二分 生甘草 蔓荊子 連翹 生地黃 當(dāng)歸身 紅葵花 人參已上各三分 黃芪 酒黃芩 防風(fēng) 羌活已上各五分 升麻二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后溫服。

救苦湯

治眼暴發(fā),赤腫瞼高,苦疼不任者。

桔梗 連翹 紅花 細辛已上各一分 當(dāng)歸身夏月減半 炙甘草已上各五分 蒼術(shù) 草龍膽已上各七分 羌活太陽 升麻陽明 柴胡少陽 防風(fēng) 藁本 黃連已上各一錢 生地黃 黃柏 黃芩 知母已上各一錢五分 川芎三錢

上?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后溫服。

若苦疼,則多用苦寒者,兼治本經(jīng)之藥,再行加減。如睛昏,加知母、黃柏一倍。

熟干地黃丸

治血弱陰虛,不能養(yǎng)心,致心火旺,陽太甚,瞳子散大。少陰為火,君主無為,不行其令,相火代之,兼心包絡(luò)之脈出心系,分為三道,少陽相火之體無形,其用在其中矣?;鹗t令母實,乙木肝旺是也。心之脈挾于目系,肝之脈連目系,況手足少陽之脈同出耳中,至耳上角,斜起于目外眥,風(fēng)熱之盛,亦從此道而來。上攻頭目,致偏頭腫悶,瞳子散大,視物則花,此目血虛陰弱故也。法當(dāng)養(yǎng)血、涼血、益血,收火之散大,除風(fēng)之熱則愈矣

人參二錢 炙甘草 天門冬湯洗去心 地骨皮 五味子 枳殼炒 黃連已上各三錢 當(dāng)歸身酒洗焙干 黃芩已上各五錢 生地黃酒洗,七錢五分 柴胡八錢 熟干地黃一兩

上件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茶湯送下,食后,日進二服。

益陰腎氣丸

此壯水之主,以鎮(zhèn)陽光。

澤瀉 茯苓已上各二錢五分 生地黃酒洗,干 牡丹皮 山茱萸 當(dāng)歸梢酒洗 五味子 干山藥 柴胡已上各五錢 熟地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淡鹽湯下,空心。

羌活退瞖丸

治內(nèi)障,右眼小眥青白瞖,大眥微顯白瞖,腦痛,瞳子散大,上熱惡熱,大便秘澀,小便如常,遇天氣暄熱,頭痛睛脹,可服此藥。瞖在大眥,加葛根、升麻;瞖在小眥、加柴胡、羌活是也。

黑附子炮 寒水石已上各一錢 酒防己二錢 知母酒炒 牡丹皮 羌活 川芎已上各三錢 酒黃柏 生地黃酒洗,炒 丹參 茺蔚子 酒當(dāng)歸身 柴胡已上各五錢 熟地黃八錢 芍藥一兩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空心;宿食未消,待饑則服之。藥后省語言,以食壓之。

當(dāng)歸龍膽湯

治眼中白瞖。

防風(fēng) 石膏已上各一錢五分 柴胡 羌活 五味子 升麻已上各二錢 甘草 酒黃連 黃芪已上各三錢 酒黃芩炒

酒黃柏炒 當(dāng)歸身酒洗 草龍膽酒洗 芍藥已上各五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入酒少許,臨臥熱服。忌言語。

補陽湯

治陽不勝其陰,乃陰盛陽虛,則九竅不通,令青白瞖見于大眥,乃足太陽少陰經(jīng)中郁遏足厥陰肝經(jīng)氣,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白瞖內(nèi)阻也。當(dāng)于太陽少陰經(jīng)中九原之下,以益肝中陽氣,沖天上行,此乃先補其陽,后于足太陽太陰標(biāo)中標(biāo)者頭也,瀉足厥陰肝經(jīng)火,下伏于陽中,乃次治也。《內(nèi)經(jīng)》云:陰盛陽虛,則當(dāng)先補其陽,后瀉其陰。此治法是也。每日清晨,以腹中無宿食,服補陽湯,臨臥服瀉陰丸。若天色變經(jīng),大寒大風(fēng),并勞役,預(yù)日飲食不調(diào),精神不足,或氣弱,俱不可服;待體氣和平,天氣如常,服之。先補其陽,使陽氣上升,通于肝經(jīng)之末,利空竅于目矣。

肉桂一錢,去皮 知母炒 當(dāng)歸身酒洗 生地黃酒炒 白茯苓 澤瀉 陳皮已上各三錢 白芍藥 防風(fēng)已上各五錢 黃芪 人參 白術(shù) 羌活 獨活 熟地黃 甘草已上各一兩 柴胡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大盞,去柤,空心服之。

瀉陰火丸一名連柏益陰丸。

石決明三錢,炒存性 羌活 獨活 甘草 當(dāng)歸梢 五味子 防風(fēng)已上各五錢 草決明 細黃芩 黃連酒炒 黃柏 知母已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臨臥茶清下。常多服補陽湯,少服此藥,多則妨飲食。

升陽柴胡湯

肉桂五分 柴胡去苗,一錢五分 知母酒炒,如大暑加五錢 防風(fēng) 白茯苓 澤瀉 陳皮已上各三錢 生地黃酒炒 楮實酒炒微潤 黃芪 人參 白術(shù)

已上各五錢 甘草梢 當(dāng)歸身 羌活 熟地黃 獨活 白芍藥已上各一兩

上剉,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食遠服。

別合一料,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清下,每日與前藥各一服,食遠,不可飽服。

如天氣熱甚,加五味子三錢,天門冬去心、芍藥、楮實已上各五錢。

圓明膏

治勞心過度,飲食失節(jié),乃生內(nèi)障,及瞳子散大,此方收睛圓明。

訶子皮濕紙里煨 甘草已上各二錢 當(dāng)歸身三錢 柴胡 生地黃 麻黃去節(jié),搗開 黃連已上各五錢

上七味,先以水二碗,煎麻黃至一碗,掠去沫,外六味各?咀如豆大,篩去末,入在內(nèi),同熬,滴水中不散為度,入熟蜜少許再熬,勤點眼。

藥麻黃散

治內(nèi)外障眼。

麻黃一兩 當(dāng)歸身一錢

上二味,同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許,共為細末,含水鼻內(nèi)?之。

療本滋腎丸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已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至一百五十丸,空心鹽白湯下。

加味滋腎丸

肉桂三分 黃連一錢 姜黃一錢 苦參三錢 苦葶歷酒洗,炒 石膏覺肚冷勿用 黃柏酒炒 知母炒,已上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打薄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湯下,食壓之。

退瞖膏

治黑白瞖。

仁 升麻已上各三分 連翹 防風(fēng) 青皮已上各四分 甘草 柴胡已上各五分 當(dāng)歸身六分 荊芥穗一錢,水半盞別浸 生地黃一錢五分 黃連三錢

上用水一碗,入前藥煎至半碗,去柤,更上火煎至半盞,入荊芥水兩匙,入蜜少許,再上火熬勻點之。

龍膽飲子

治疳眼流膿,生疳瞖,濕熱為病。

谷精草 川郁金 蛇退皮 炙甘草已上各五分 麻黃一錢五分 升麻二錢 青蛤粉 草龍膽 黃芩炒 羌活已上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溫茶清調(diào)服之。

羌活退瞖湯

治太陽寒水瞖膜遮睛,不能視物。

羌活一兩五錢 防風(fēng)一兩 荊芥穗煎成藥加之 薄荷葉 藁本已上各七錢 酒知母五錢 黃柏四錢 川芎 當(dāng)歸身已上各三錢 酒生地黃一錢 小椒五分 細辛少許 麻黃二錢,用根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入荊芥穗,再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食遠。忌酒、醋、濕面等物。

還睛紫金丹

治目眶歲久赤爛,俗呼為赤瞎是也。當(dāng)以三棱針刺目眶外,以瀉濕熱。如眼生倒睫拳毛,兩目緊,蓋內(nèi)伏火熱而攻陰氣,法當(dāng)去其內(nèi)熱火邪,眼皮緩則毛立出,瞖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內(nèi)瞼向外,以針刺之出血。

白沙蜜二拾兩 甘石十兩,燒七遍,碎,連水浸拌之 黃丹六兩,水飛 揀連三兩,小便浸,碎為末 南乳香 當(dāng)歸已上各三錢 烏魚骨二錢 硇砂小盞內(nèi)放于瓶口上熏干 麝香已上各一錢 白丁香直者五分 輕粉一字

上將白沙蜜于砂石器內(nèi)慢火去沫,下甘石,次下丹,以柳枝攪,次下余藥,以粘手為度,作丸如雞頭大,每用一丸,溫水化開洗。

柴胡聰耳湯

治耳中干結(jié),耳鳴耳聾。

連翹四錢 柴胡三錢 炙甘草 當(dāng)歸身 人參已上各一錢 水蛭五分,炒,別研 麝香少許,別研 虻蟲三個,去翅足,炒,別研

上除三味別研外,生姜三片,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再下三味,上火煎一二沸,稍熱服,食遠。

溫衛(wèi)湯

治鼻不聞香臭,目中流火,氣寒血熱,冷淚多,臍下冷,陰汗,足痿弱。

陳皮 青皮 黃連 木香已上各三分 人參 甘草炙 白芷 防風(fēng) 黃柏 澤瀉已上各五分 黃芪 蒼術(shù) 升麻 知母 柴胡 羌活已上各一錢 當(dāng)歸身一錢五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遠服之。

麗澤通氣湯

治鼻不聞香臭。

黃芪四錢 蒼術(shù) 羌活 獨活 防風(fēng) 升麻 葛根已上各三錢 炙甘草二錢 麻黃不去節(jié),冬月加 川椒 白芷已上各一錢

上?咀,每服五錢,生姜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一盞,去柤,溫服,食遠。忌一切冷物,及風(fēng)寒涼處坐臥行立。

溫肺湯

治鼻不聞香臭,眼多眵淚。

丁香二分 防風(fēng)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已上各一錢 升麻,黃芪已上各二錢 麻黃不去節(jié),四錢

上為粗末,水二盞,蔥白三根,煎至一盞,去柤,食后服。

御寒湯

治寒氣風(fēng)邪傷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之證。

黃連 黃柏 羌活已上各二分 炙甘草 佛耳草 款冬花 白芷 防風(fēng)已上各三分 升麻 人參 陳皮已上各五分 蒼術(shù)七分 黃芪一錢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后熱服。

蘭室秘藏 卷中

頭痛門

頭痛論

金匱真言論云:東風(fēng)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故春氣者病在頭。又諸陽會于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起于目內(nèi)眥,上額交巔,上入絡(luò)腦,還出別下項,病沖頭痛。又足少陽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病則頭角額痛。夫風(fēng)從上受之,風(fēng)寒傷上,邪從外入,客于經(jīng)絡(luò),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fēng)池、風(fēng)府,調(diào)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如氣上不下,頭痛癲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如頭半邊痛者,先取手少陽、陽明,后取足少陽、陽明,此偏頭痛也。有真頭痛者,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jié),死不治。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nèi)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

凡頭痛皆以風(fēng)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高顛之上,惟風(fēng)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乃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故太陽頭痛,惡風(fēng)寒、脈浮緊,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主。少陽經(jīng)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為主。陽明頭痛,自汗,發(fā)熱不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主。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蒼術(shù)、半夏、南星為主。少陰經(jīng)頭痛,三陰三陽經(jīng)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為主。厥陰頭疼項強,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血虛頭痛,當(dāng)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人參、黃芪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diào)中益氣湯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其效如神。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治痰厥頭痛藥也。青空膏,乃風(fēng)濕熱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治厥陰頭痛藥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zhí)方而治。先師嘗病頭痛,發(fā)時兩頰青黃,暈眩,目不欲開,懶言,身體沉重,兀兀欲吐。潔古曰:此厥陰、太陰合病,名曰風(fēng)痰,以《局方》玉壺丸治之,更灸俠溪穴即愈。是知方者,體也,法者,用也,徒執(zhí)體而不知用者弊,體用不失,可謂上工矣。

清空膏

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者。善療風(fēng)濕熱頭痛,上壅損目,及腦痛不止。

川芎五錢 柴胡七錢 黃連炒 防風(fēng)去蘆 羌活已上各一兩 炙甘草一兩五錢 細挺子黃芩三兩,去皮,剉,一半酒制,一半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熱盞內(nèi)入茶少許,湯調(diào)如膏,抹在口內(nèi),少用白湯送下,臨臥。

如苦頭痛,每服加細辛二分。

如太陰脈緩有痰,名曰痰厥頭痛,減羌活、防風(fēng)、川芎、甘草,加半夏一兩五錢。

如偏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fēng)、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

如發(fā)熱惡熱而渴,此陽明頭痛,只與白虎湯加好吳白芷。

徹清膏

蔓荊子 細辛已上各一分 薄荷葉 川芎已上各三分 生甘草 熟甘草已上五分 蒿本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diào)下。

川芎散

治頭目不清利。

川芎三分 柴胡七分 羌活 防風(fēng) 藁本 生甘草 升麻已上各一錢 熟甘草 酒生地黃各二錢 酒黃連炒 酒黃芩已上各四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三錢,食后茶清調(diào)下,忌酒濕面。

白芷散

一名郁金散 治頭痛。

郁金一錢 香白芷 石膏已上各二錢 薄荷葉 芒硝已上各三錢

上為極細末,口含水,鼻內(nèi)?之。

碧云散

治頭痛。

細辛 郁金 芒硝已上各一錢 蔓荊子 川芎已上各一錢二分 石膏一錢三分 青黛一錢五分 薄荷葉二錢 紅豆一個

上為極細末,口噙水,鼻內(nèi)?之。

羌活清空膏

蔓荊子一錢 黃連三錢 羌活 防風(fēng) 甘草已上各四錢 黃芩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茶清調(diào)下,食后,臨臥。

清上瀉火湯

昔有人年少時氣弱,常于氣海三里灸之,節(jié)次約五七十壯,至年老添熱厥頭痛,雖冬天大寒,猶喜寒風(fēng),其頭痛則愈,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復(fù)作,五七年不愈,皆灸之過也。

荊芥穗 川芎已上各二分 蔓荊子 當(dāng)歸身 蒼術(shù)已上各三分 酒黃連 生地黃 藁本 甘草已上各五分 升麻 防風(fēng)已上各七分 酒黃柏 炙甘草 黃芪已上各一錢 酒黃芩 酒知母已上各一錢五分 羌活三錢 柴胡五錢 細辛少許 紅花少許

上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食后。

補氣湯

服前藥之后服此藥。

柴胡二分 升麻三分 黃芪八分 當(dāng)歸身二錢 炙甘草四錢 紅花少許

上?咀,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食后。

細辛散

治偏正頭痛。

細辛 瓦粉已上各二分 生黃芩 芍藥已上各五分 酒黃連 川芎已上各七分 炒黃芩 酒黃芩已上各一錢 炙甘草一錢五分 柴胡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取清,食后服之。

羌活湯

治風(fēng)熱壅盛,上攻頭目昏眩。

炙甘草七分 澤瀉三錢 酒洗瓜蔞根 白茯苓 酒黃柏已上各五錢 柴胡七錢 防風(fēng) 細黃芩酒洗 酒黃連 羌活已上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重水二中盞,煎至一盞,取清,食后、臨臥、通口熱服之。

養(yǎng)神湯

治精神短,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禁甘溫,宜苦味

木香 橘皮 柴胡已上各一分 酒黃芩二分 人參 黃柏 白術(shù) 川芎已上各三分 升麻四分 蒼術(shù) 麥蘗面 當(dāng)歸身 黃連已上各五分 甘草 半夏已上各七分 黃芪一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不拘時候。

安神湯

治頭痛,頭旋眼黑。

生甘草 炙甘草已上各二錢 防風(fēng)二錢五分 柴胡 升麻 酒生地黃 酒知母已上各五錢 酒黃柏 羌活已上各一兩 黃芪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加蔓荊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盞,去柤,臨臥熱服。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范天之內(nèi)有脾胃證,時顯煩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而又為寒氣怫郁,悶亂大作,火不伸故也。疑其有熱,服疏風(fēng)丸,大便行,其病不減,恐其藥少,再服七八十丸,大便復(fù)見兩行,元證不瘳,增以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黏,涌出不止,眼黑頭旋,惡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以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fēng)云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余料前證是胃氣已損,復(fù)下兩次,則重虛其胃,而痰厥頭痛作矣,與此藥而治之。

黃柏二分,酒洗 干姜三分 澤瀉 白茯苓 天麻 黃芪 人參 蒼術(shù)已上各五分 炒神曲 白術(shù)已上各一錢 麥蘗面 半夏湯洗 橘皮已上各一錢五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熱服,食前,一服而愈。

此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fēng)虛內(nèi)作,非天麻不能除。黃芪甘溫,瀉火補元氣,實表虛,止自汗。人參甘溫,瀉火補中益氣。二術(shù)俱苦甘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dǎo)濕,橘皮苦溫,益氣調(diào)中升陽。神曲消食,蕩胃中滯氣;大麥面寬中助胃氣。干姜辛熱,以滌中寒。黃柏大苦寒,酒洗,以療冬天少火在泉發(fā)躁也。

口齒咽喉門

口齒論

論曰:夫齒者腎之標(biāo),口者脾之竅,諸經(jīng)多有會于口者。其牙齒,是手、足陽明之所過,上齦隸于坤土,乃足陽明胃之脈貫絡(luò)也,止而不動;下齦嚼物,動而不休,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luò)也。手陽明惡寒飲而喜熱,足陽明喜寒飲而惡熱,其病不一。牙者,腎之標(biāo),亦喜寒,寒者堅牢,為病不同。熱甚則齒動,齦斷袒脫,作痛不已,故所治療不同也。有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而作痛者,有惡寒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者,有惡熱飲少寒飲多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有齒齦腫起為痛者。有脾胃中有風(fēng)邪,但覺風(fēng)而作痛者。又有牙上多為蟲所蝕,其齒缺少而色變,為蟲牙痛者。有胃中氣少,不能于寒袒露其齒作痛者。有牙齒疼痛,而穢臭之氣不可近者。痛既不一,豈可一藥而盡之哉。

羌活散

治客寒犯腦,風(fēng)寒濕腦痛,項筋急,牙齒動搖,肉齦袒脫疼痛。

藁本 香白芷 桂枝已上各三分 蒼術(shù) 升麻已上各五分 當(dāng)歸身六分 草豆蔻仁一錢 羌活一錢五分 羊脛骨灰二錢 麻黃去根節(jié) 防風(fēng)已上各三錢 柴胡五錢 細辛少許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口凈,擦之,其痛立止也。

草豆蔻散

治寒多熱少,牙齒疼痛。

細辛葉 防風(fēng)已上各二分 羊脛骨灰 熟地黃已上各五分 當(dāng)歸六分 草豆蔻仁 黃連已上各一錢三分 升麻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同前,牙痛處擦之。

麻黃散

治冬寒時分,寒濕腦痛,項筋急,牙齒動搖疼痛。

防風(fēng) 藁本已上各三分 羊脛骨灰 當(dāng)歸身 熟地黃已上各六分 草豆蔻仁 升麻 黃連已上各一錢 羌活一錢五分 麻黃不去節(jié) 草龍膽酒洗 生地黃已上各二錢 細辛少許

上為細末,依前藥法擦之。

熱牙散

一名麝香散 治大熱,牙齒瘴露,根肉齦脫血出,齒動欲落,疼痛,妨食物肴,反杵熱多。

熟地黃二分 益智仁二分半 當(dāng)歸身 生地黃 麻黃根 酒漢防己 人參已上各三分 升麻一錢 草豆蔻 黃連以上各一錢五分 羊脛骨灰二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如前藥擦之。

治蟲散

一名白芷散 治大寒犯腦,牙齒疼痛,及蟲痛,胃經(jīng)濕熱腫痛。

桂枝一分 熟地黃二分 藁本 白芷已上各三分 當(dāng)歸身 益智仁 黃連已上各四分 羌活五分 吳茱萸八分草豆蔻 黃芪 升麻已上各一錢 羊脛骨灰二錢 麻黃不去節(jié),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同前擦之。

益智木律散

治寒熱牙痛。

木律二分 當(dāng)歸 黃連已上各四分 羊脛骨灰 益智皮 熟地黃已上各五分 草豆蔻皮一錢二分 升麻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用度如前擦之。

如寒牙痛,不用木律。

蝎梢散

治大寒風(fēng)犯腦,牙痛。

白芷 當(dāng)歸身 柴胡已上各二分 桂枝 升麻 防風(fēng) 藁本 黃芪已上各三分 羌活五分 草豆蔻皮一錢 麻黃去節(jié),一錢五分 羊脛骨灰二錢五分 蝎梢少許

上為細末,如前法用之。

白牙散

白芷七分 升麻一錢 石膏一錢五分 羊脛骨灰二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口,擦之妙。

刷牙散

麝香一分 生地黃 酒防己 熟地黃已上各二分 當(dāng)歸身 人參已上各三分 草豆蔻皮五分 升麻一錢 羊脛骨灰 黃連已上各二錢 白豆蔻 草豆蔻已上各三錢 沒石子三個 五倍子一個

上為極細末,如前法擦之妙。

獨圣散

治一切牙痛風(fēng)疳。

北地蒺藜不以多少,陰干

上為細末,每用刷牙。以熱漿水漱牙外,粗末熬漿水刷牙,大有神效,不可俱述。

當(dāng)歸龍膽散

治寒熱停牙痛。

香白芷 當(dāng)歸梢 羊脛骨灰 生地黃已上各五分 麻黃 草豆蔻皮 草龍膽 升麻 黃連已上各一錢

上為細末,如前法擦之,神效。

牢牙地黃散

治腦寒痛及牙痛。

藁本二分 生地黃 熟地黃 羌活 防己 人參已上各三分 當(dāng)歸身 益智仁已上各四分 香白芷 黃芪已上各五分 羊脛骨灰 吳茱萸 黃連 麻黃已上各一錢 草豆蔻皮一錢二分 升麻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如前法擦之。

細辛散

治寒邪風(fēng)邪腦疼,牙齒痛。

柴胡 防風(fēng) 升麻 白芷已上各二分 桂枝二分半 麻黃去節(jié) 藁本 蒼術(shù)已上各三分 當(dāng)歸身四分 草豆蔻五分 羊脛骨灰 羌活已上各一錢五分 細辛少許

上為細末,先漱后擦之佳。

立效散

治牙齒痛不可忍,痛及頭腦項背,微惡寒飲,大惡熱飲。其脈上中下三部陽虛陰盛,是五臟內(nèi)盛,六腑陽道脈微小,小便滑數(shù)。

細辛二分 炙甘草三分 升麻七分 防風(fēng)一錢 草龍膽酒洗四錢

上?咀,都作一服,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柤,以匙抄在口中,煠痛處,待少時則止。

如多惡熱飲,更加草龍膽一錢,此法不定,隨寒熱多少,臨時加減。

若更惡風(fēng)作痛,加草豆蔻、黃連,已上各五分,勿加草龍膽。

牢牙散

治牙齦肉綻有根,牙疳腫痛,牙動搖欲落,牙齒不長,牙黃口臭。

羌活一兩 草龍膽酒洗,一兩五錢 羊脛骨灰二兩 升麻四兩

上為細末,以紗羅子羅骨灰,作微塵末,和勻,臥時貼在牙齦上。

清胃散

治因服補胃熱藥,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fā)熱,大痛。足陽明之別絡(luò)入腦,喜寒惡熱,乃是手足陽明經(jīng)中熱盛而作也。其齒喜冷惡熱。

當(dāng)歸身 擇細黃連如連不好,更加二分,夏月倍之 生地黃酒制,已上各三分 牡丹皮五分 升麻一錢

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柤,帶冷服之。

神功丸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齒疳蝕,牙齦肉將脫,牙齒落,血不止。

蘭香葉如無,藿香代之 當(dāng)歸身 藿香用葉 木香已上各一錢 升麻二錢 生地黃酒洗 生甘草已上各三錢 黃連去須擇凈,酒洗秤 縮砂仁已上各五錢

上同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或加至二百丸止,白湯下,食遠服。

兼治血痢及血崩,及血下不止,血下褐色,或紫色、黑色,及腸澼下血。空心服,米湯下。其脈洪大而緩者,及治麻木,厥氣上沖,逆氣上行,妄聞妄見者。

桔梗湯

治咽腫微覺痛,聲破。

當(dāng)歸身 馬勃已上各一分 白僵蠶 黃芩已上各三分 麻黃五分,不去節(jié) 桔梗 甘草已上各一錢 桂枝少許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之,食后。

又方 治口瘡久不愈者。

黃柏不計多少,真者,蜜涂其上,炙黃色

上為細末,干糝瘡上,臨臥。忌醋醬鹽。

神驗法

治口瘡,無問久新。

夜間將二丸以歷緊,左右交手揉三五十次,但遇睡覺行之,如此三五度。因濕而生者,一夜愈;久病諸般口瘡,三二夜愈。如鼻流清涕者,歷之二丸揉之,數(shù)夜可愈。

《內(nèi)經(jīng)》云:膀胱移熱于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易老五苓散與導(dǎo)赤散合而飲之。

嘔吐門

丁香茱萸湯

治嘔吐噦,胃虛寒所致。

黃柏三分 炙甘草 丁香 柴胡 橘皮已上各五分 升麻七分 吳茱萸 蒼術(shù) 人參已上各一錢 當(dāng)歸身一錢五分 草豆蔻仁 黃芪已上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食前。

白術(shù)湯

一名茯苓半夏湯 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是風(fēng)邪羈絆于脾胃之間,當(dāng)先實其脾胃。

炒神麯二錢 陳皮 天麻已上各三錢 白術(shù) 白茯苓 麥蘗面炒黃色 半夏已上各五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之。

補肝湯

一名柴胡半夏湯 治素有風(fēng)證,不敢見風(fēng),眼澀,頭痛眼黑,胸中有痰,惡心,兀兀欲吐,遇風(fēng)但覺皮肉緊,手足難舉重物,如居暖室,少出微汗,其證乃減,再或遇風(fēng),病即復(fù)。

柴胡 升麻 藁本已上各五分 白茯苓七分 炒神曲 蒼術(shù)已上各一錢 半夏二錢 生姜十片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柤,稍熱服。

吳茱萸丸

一名木香利膈丸 治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木香 青皮已上各二分 白僵蠶 姜黃 澤瀉 柴胡已上各四分 當(dāng)歸身 炙甘草已上各六分 益智仁 人參 橘皮 升麻 黃芪已上各八分 半夏一錢 草豆蔻仁 吳茱萸已上各一錢二分 麥蘗面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勿多飲湯,恐速下,細嚼亦得。

衄血吐血門

麥門冬飲子

治吐血久不愈,以三棱針于氣街上出血,立愈。更服:

黃芪一錢 麥門冬 當(dāng)歸身 生地黃 人參已上各五分 五味子十個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熱服,不拘時。

人參飲子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麥門冬二分 人參去蘆 當(dāng)歸身已上各三分 黃芪 白芍藥 甘草已上各一錢 五味子五個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

一貧者有前證,以前藥投之愈,繼而至冬天,居曠室中,臥大熱炕,而吐血數(shù)次,再來求治,料此病久虛弱,附臍有形,而有火熱在內(nèi),上氣不足,陽氣外虛,當(dāng)補表之陽氣,瀉其里之虛熱,是其法也。冬天居曠室,衣蓋單薄,是重虛其陽,表有大寒,壅遏里熱,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憶仲景《傷寒論》中一證,太陽傷寒,當(dāng)以麻黃湯發(fā)汗,而不與之,遂成衄,卻與麻黃湯立愈,此法相同,予遂用之。

麻黃桂枝湯

人參益上焦元氣不足,而實其表也 麥門冬保肺氣,已上各三分 桂枝以補表虛 當(dāng)歸身和血養(yǎng)血,各五分 麻黃去根節(jié) 甘草補其脾胃之虛 黃芪實表益衛(wèi) 白芍藥已上各一錢 五味子五個,安其脈氣

上以水三盞,先煮麻黃一味,令沸去沫,至二盞,入余藥,同煎至一盞,去柤,熱服,臨臥。只一服而愈,更不再作。

黃芪芍藥湯

治鼻衄血多,面黃,眼澀多眵,手麻木。

葛根 羌活已上各五錢 白芍藥 升麻已上各一兩 炙甘草二兩 黃芪三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溫服。

六脈弦細而澀,按之空虛,其色必白而夭不澤者,脫血也,此大寒證。以辛溫補血益血,以甘溫甘熱滑潤之劑以佐之,則愈,此亡血亦傷精氣。

三黃補血湯

治六脈俱大,按之空虛,心面赤,善驚,上熱,乃手少陰心脈也,此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鎮(zhèn)墜之劑,大瀉其氣,以墜氣??;以甘辛溫微苦,峻補其血。

牡丹皮 黃芪補之以防血溢五竭 升麻已上各一錢 當(dāng)歸 柴胡已上各一錢五分 熟地黃 川芎已上各二錢 生地黃三錢 白芍藥五錢

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柤,稍熱服,食前。

如兩寸脈芤,血在上焦,或衄血,或嘔血,與犀角地黃湯則愈。

救脈湯

一名人參救肺散 治吐血。

甘草 蘇木 陳皮已上各五分 升麻 柴胡 蒼術(shù)已上各一錢 當(dāng)歸梢 熟地黃 白芍藥 黃芪 人參已上各二錢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溫食前服。

止衄血法

治鼻血久不止,素有熱而暴作者,諸藥無驗,神法以大白紙一張作八摺或十摺,于極冷水內(nèi)浸濕,置頂中,以熱熨斗熨之,至一重或二重紙干,立止。

腰痛門

川羌肉桂湯

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來,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濕之地,腰痛不能轉(zhuǎn)側(cè),兩脇搐急作痛,已經(jīng)月余不愈矣。腰痛論中說,皆為足太陽、足少陰血絡(luò)中有凝血作痛,間有一二證屬少陽膽經(jīng)外絡(luò)脈病,皆宜去血絡(luò)之凝乃愈。其《內(nèi)經(jīng)》有云:冬三月禁不得用針,只宜服藥,通其經(jīng)絡(luò),破其血絡(luò)中敗血,以此藥主之。

酒漢防己 防風(fēng)已上各三分 炒神曲 獨活已上各五分 川芎 柴胡 肉桂 當(dāng)歸梢 炙甘草 蒼術(shù)已上各一錢 羌活一錢五分 桃仁五個,去皮尖,研如泥

上?咀,都作一服,好酒三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柤,稍熱食遠服。

獨活湯

治因勞役,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炙甘草二錢 羌活 防風(fēng) 獨活 大黃煨 澤瀉 肉桂已上各三錢 當(dāng)歸梢 連翹已上各五錢 酒漢防己 酒黃柏已上各一兩 桃仁三十個

上?咀,每服五錢,酒半盞,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柤,熱服。

破血散疼湯

治乘馬損傷,跌其脊骨,惡血流于脅下,其痛苦楚,不能轉(zhuǎn)側(cè),妨于飲食。

羌活 防風(fēng) 中桂已上各一錢 蘇木一錢五分 連翹 當(dāng)歸梢 柴胡已上各二錢 水蛭三錢,炒去煙盡,別研 麝香少許,別研

上件分作二服,每服酒二大盞,水一大盞,除水蛭、麝香另研如泥,煎余藥作一大盞,去柤,上火令稍熱,調(diào)二味空心服之,兩服立愈。

地龍散

治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jīng)中,令人腰脊痛,或脛、腨、臂、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通。

當(dāng)歸梢一分 中桂 地龍已上各四分 麻黃五分 蘇木六分 獨活 黃柏 甘草已上各一錢 羌活二錢 桃仁六個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溫服,食遠。

蒼術(shù)湯

治濕熱腰腿疼痛。

防風(fēng)風(fēng)能勝濕 黃柏已上各一錢,始得之時寒也,久不愈,寒化為熱,除濕止痛 柴胡二錢,行經(jīng) 蒼術(shù)三錢,去濕止痛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空心服。

麻黃復(fù)煎散

治陰室中汗出懶語,四肢困倦無力,走注疼痛,乃下焦伏火而不得伸,浮而躁熱,汗出,一身盡痛,蓋風(fēng)濕相搏也。以升陽發(fā)汗,漸漸發(fā)之;火郁,乃濕在經(jīng)者,亦宜發(fā)汗。況正值季春之月,脈緩而遲,尤宜發(fā)汗。令風(fēng)濕去而陽升,以此困倦乃退,氣血俱得生旺也。

白術(shù) 人參 生地黃 柴胡 防風(fēng)已上各五分 羌活 黃柏已上各一錢 麻黃去節(jié)微搗,不令作末,水五大盞,煎令沸,去沫,煎至三盞,入下項藥再煎 黃芪已上各二錢 甘草三錢 杏仁三個,去皮

上?咀,都作一服,入麻黃湯煎至一盞,臨臥服之。勿令食飽,取漸次有汗則效。

緩筋湯

一名羌活湯 治兩目如火,腫痛,兩足及伏兔筋骨痛,膝少力,身重腰痛,夜惡寒,痰嗽,頸項皆急痛,目外眵目系急,食不下。

熟地黃一分 生甘草 柴胡 紅花 炙甘草 蘇木

獨活已上各二分 藁本 升麻 黃芩 草豆蔻仁 酒黃柏 生地黃 當(dāng)歸身 麻黃已上各三分 羌活三錢 蒼術(shù)五分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食遠服之。

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肩背沉重,肢節(jié)疼痛,胸膈不利。

白術(shù)一錢五分 人參去蘆 苦參酒炒 升麻去蘆 葛根 蒼術(shù)已上各二錢 防風(fēng)去蘆 知母酒洗 澤瀉 黃芩炒 豬苓 當(dāng)歸身已上各三錢 炙甘草 黃芩酒洗 茵陳酒炒 羌活已上各五錢

上?咀,每服一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食遠服。

蒼術(shù)復(fù)煎散

治寒濕相合,腦戶痛,惡寒,項筋脊骨強,肩背胛眼痛,膝髕痛無力,行步沉重。

紅花一分 黃柏三分 柴胡 藁本 澤瀉 白術(shù) 升麻已上各五分 羌活一錢 蒼術(shù)四兩,水二椀,煎二盞,去柤,入藥

上?咀,先煎蒼術(shù)湯二大盞,復(fù)煎前項藥至一大盞,稍熱空心服,取微汗為效。忌酒濕面。

羌活蒼術(shù)湯

治腳膝無力沉重

炙甘草 黃柏 草豆蔻 生甘草 葛根已上各五分 橘皮六分 柴胡七分半 升麻 獨活 縮砂仁 蒼術(shù)已上各一錢 防風(fēng)一錢五分 黃芪二錢 知母二錢五分 羌活三錢

上?咀,分作二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空心服。

婦人門

經(jīng)閉不行有三論

陰陽別論云:二陽之病發(fā)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fēng)消,為息賁者,死不治。婦人脾胃久虛,或形羸,氣血俱衰,而致經(jīng)水?dāng)嘟^不行?;虿≈邢笩?,善食漸瘦,津液不生。夫經(jīng)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絕,為熱所爍,肌肉消瘦,時見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經(jīng)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經(jīng)自行矣。此證或經(jīng)適行而有子,子不安為胎病者有矣。

或心胞脈洪數(shù),躁作,時見大便秘澀,小便雖清不利,而經(jīng)水閉絕不行,此乃血海干枯。宜調(diào)血脈,除包絡(luò)中火邪,而經(jīng)自行矣?!秲?nèi)經(jīng)》所謂小腸移熱于大腸,為虙瘕、為沉。脈澀不利,則月事沉滯而不利,故云為虙瘕為沉也。

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安心和血瀉火,經(jīng)自行矣。故《內(nèi)經(jīng)》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luò)于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經(jīng)漏不止有二論

陰陽別論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婦人脾胃虛損,致命門脈沉細而數(shù)疾,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關(guān)脈亦然。皆由脾胃有虧,下陷于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經(jīng)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帶者,脈必弦細,寒作于中;中有赤帶者,其脈洪數(shù)疾,熱明矣。必腰痛,或臍下痛,臨經(jīng)欲行,先見寒熱往來, 兩脅急縮;兼脾胃證出現(xiàn),或四肢困熱,心煩不得眠臥,心下急。宜大補脾胃而升舉血氣,可一服而愈。

或人故貴脫勢,人事疎少,或先富后貧,病名脫營者,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于血脈之中;又致脾胃飲食失節(jié),火乘其中。形質(zhì)肌肉容顏,似不病者,此心病也,不形于診,故脾胃飲食不調(diào),其證顯矣。而經(jīng)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治當(dāng)先說惡死之言勸諭,令拒死而心不動,以大補氣血之藥,舉養(yǎng)脾胃,微加鎮(zhèn)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瀉陽,經(jīng)自止矣。痿論云:悲哀太甚則胞絡(luò)絕也,陽氣內(nèi)動,發(fā)則心下崩,數(shù)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jīng)空虛,發(fā)則肌痺,傳為脈痿,此之謂也。

升陽除濕湯一名調(diào)經(jīng)升陽除濕湯

治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diào),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由飲食不節(jié),或勞傷形體;或素有心氣不足,因飲食勞倦,致令心火乘脾。其人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因倦乏力,無氣以動,氣短上氣,逆急上沖。其脈緩而弦急,按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也。脾主滋榮周身者也;心主血,血主脈,二者受邪,病皆在脈。脈者,血之府也;脈者,人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絡(luò)代之。故曰心之脈主屬心系,心系者,包絡(luò)命門之脈也,主月事。因脾胃虛而心包乘之,故漏下月水不調(diào)也。況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也。當(dāng)除濕去熱,益風(fēng)氣上伸,以勝其濕。又云:火郁則發(fā)之。

當(dāng)歸酒洗 獨活已上各五分 蔓荊子七分 防風(fēng) 炙甘草 升麻 藁本已上各一錢 柴胡 羌活 蒼術(shù) 黃芪已上各一錢五分

上剉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以潔凈新汲水五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柤,空心熱服,待少時,以早飯壓之,可一服而已。如灸足太陰脾經(jīng)中血海穴二七壯,亦已。

此藥乃從權(quán)之法,用風(fēng)勝濕,為胃下陷,而氣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并血惡之物住后,必須黃芪、人參、炙甘草、當(dāng)歸之類數(shù)服以補之,于補氣升陽湯中加以和血藥便是也。若經(jīng)血惡物下之不絕,尤宜究其根源,治其本經(jīng),只益脾胃,退心火之亢,乃治其根蒂也。若遇夏月,白帶下脫漏不止,宜用此湯,一服立止。

涼血地黃湯

治婦人血崩,是腎水陰虛,不能鎮(zhèn)守包絡(luò)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黃芩 荊芥穗 蔓荊子已上各一分 黃柏 知母 藁本 細辛 川芎己上各二分 黃連 羌活 柴胡 升麻 防風(fēng)已上各三分 生地黃 當(dāng)歸已上各五分 甘草一錢 紅花少許

上?咀,都作一服,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空心服之。

足太陰脾之經(jīng)中血海二穴,在膝髕上內(nèi)廉白肉際二寸中。治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diào),逆氣腹脹,其脈緩者是也,灸三壯。

足少陰腎之經(jīng)中陰谷二穴,在膝內(nèi)輔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yīng)手,屈膝取之。治膝如錐,不得屈伸,舌縱涎下,煩逆溺難,少腹急,引陰痛,股內(nèi)廉痛。婦人漏血不止,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如蠱;女子如妊身,可灸二壯。

酒煮當(dāng)歸丸

治疝,白帶下疰,腳氣,腰已下如在冰雪中,以火焙炕,重重厚綿衣蓋其上,猶寒冷不任,陰寒之極也。面白如枯魚之象,肌肉如刀刮削,瘦峻之速也。小便不止,與白帶長流而不禁固,自不知覺,面白,目青藍如菜色,目無所見。身重如山,行步欹側(cè),不能安地,腿膝枯細,大便難秘,口不能言,無力之極。食不下,心下痞,煩心懊,不任其苦。面停垢,背惡寒,小便遺而不知。此上中下三陽真氣俱虛欲竭,噦嘔不止,胃虛之極也。脈沉厥、緊而澀,按之空虛。若脈洪大而澀,按之無力,猶為中寒之證,況按之空虛者乎?按之不鼓,是為陰寒,乃氣血俱虛之極也。

茴香五錢 黑附子炮制,去皮臍 良姜已上各七錢 當(dāng)歸一兩

上四味,剉如麻豆大,以上等好酒一盞半,同煮,至酒盡焙干。

炙甘草 苦楝生用 丁香已上各五錢 木香 升麻已上各一錢 柴胡二錢 炒黃鹽 全蝎已上各三錢 延胡索四錢

上與前四味藥同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湯下。忌油膩、冷物、酒、濕面。

固真丸

治白帶久下不止,臍腹冷痛,陰中亦然。目中溜火,上壅,視物然無所見。齒皆惡熱飲痛,須得黃連細末擦之乃止。惟喜干食,大惡湯飲。此病皆寒濕乘其胞內(nèi),故喜干而惡濕,肝經(jīng)陰火上溢走于標(biāo),故上壅而目中溜火;腎水侵肝而上溢,致目而無所見;齒惡熱飲者,是少陰陽明經(jīng)中伏火也。治法當(dāng)大瀉寒濕,以丸藥治之。故曰寒在下焦治宜緩,大忌湯散。以酒制白石脂、白龍骨以枯其濕;炮干姜大辛熱,瀉寒水。以黃柏之大寒,為因用,又為鄉(xiāng)導(dǎo)。治法云,古者雖有重罪,不絕人之后,亦為之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意,又瀉齒中惡熱飲也。以柴胡為本經(jīng)之使,以芍藥五分導(dǎo)之,恐辛熱之藥大甚,損其肝經(jīng),故微瀉之。以當(dāng)歸身之辛溫,大和其血脈,此用藥之法備矣。

黃柏酒洗 白芍藥已上各五分 柴胡 白石脂已上各一錢,火燒赤,水飛細研,日干  白龍骨酒煮,日干,水飛為末 當(dāng)歸酒洗,已上各二錢 干姜四錢,炮

上件除龍骨、白石脂水飛研外,同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雞頭仁大,日干,每服三十丸,空心多用白沸湯下,無令胃中停滯,待少時,以早飯壓之,是不令熱藥犯胃。忌生、冷、硬物、酒、濕面。

烏藥湯

治婦人血海疼痛。

當(dāng)歸 甘草 木香已上各五錢 烏藥一兩 香附子二兩炒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去柤,溫服,食前。

助陽湯一名升陽燥濕湯

治白帶下,陰戶中痛,空心而急痛,身黃皮緩,身重如山,陰中如冰。

生黃芩 橘皮已上各五分 防風(fēng) 高良姜 干姜 郁李仁 甘草已上各一錢 柴胡一錢三分 白葵花七朵

上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前稍熱服。

水府丹

治婦人久虛積冷,經(jīng)候不行,癥瘕癖塊,腹中暴痛,面有?黯,黎黑羸瘠。

硇砂紙隔沸湯淋熬取 紅豆已上各五錢 桂心另為末 木香 干姜已上各一兩 砂仁二兩 經(jīng)煅花蕊石研,一兩五錢 斑蝥壹佰個,去頭翅 生地黃汁 童子小便各一升 臘月狗膽七枚 芫蜻三佰個,去頭足,糯米一升炒,米黃,去米不用

上九味為細末,同三汁熬為膏,和丸如雞頭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溫酒細嚼,食前服,米飲亦可。孕婦不可服。

丁香膠艾湯

治崩漏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不節(jié)所得,經(jīng)隔少時。其脈二尺俱弦緊洪,按之無力。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厚衣被以御其寒。白帶白滑之物多,間有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右尺脈時微洪也。

熟地黃 白芍藥已上各三分 川芎 丁香已上各四分 阿膠六分 生艾葉一錢 當(dāng)歸一錢二分

上川芎為細末,當(dāng)歸酒洗剉,熟地黃、丁香為細末,艾亦剉,都作一服,水五大盞,先煎五味作一盞零二分,去柤,入膠,再上火,煎至一大盞,帶熱空心服之。

黃芪當(dāng)歸人參湯

丁未仲冬,郭大方來說,其妻經(jīng)水暴崩不止,先曾損身失血,自后一次縮一十日而來,今次不止,其人心窄,性急多驚。以予料之,必因心氣不足,飲食不節(jié)得之。大方曰無。到彼診得掌中寒,脈沉細而緩,間而沉數(shù),九竅微有不利,四肢無力,上喘氣短促,口鼻氣皆不調(diào),果有心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證。胃脘當(dāng)心而痛,左脅下縮急有積,當(dāng)臍有動氣,腹中鳴,下氣,大便難,虛證極多,不能盡錄。擬先治其本,余證可以皆去。安心定志,鎮(zhèn)墜其驚;調(diào)和脾胃,大益元氣;補其血脈,令養(yǎng)其神。以大熱之劑,去其冬寒凝在皮膚內(nèi);少加生地黃,去命門相火,不令四肢痿弱。

黃連一分 生地黃三分 炒神曲 橘皮 桂枝已上各五分 草豆蔻仁六分 黃芪 人參 麻黃不去節(jié),已上各一錢 當(dāng)歸身一錢五分 杏仁五個,另研如泥

上?咀,作二服,水二大盞半,煎麻黃令沸,去沫,煎至二盞,入諸藥同煎,至一大盞,于巳午之間,食消盡服之,一服立止。其胃脘痛,乃胃上有客寒,與大熱藥草豆蔻丸一十五丸,白湯送下,其痛立止。再與肝之積藥,除其積之根源而愈。

當(dāng)歸芍藥湯

治婦人經(jīng)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時值七月,處暑之間,先因勞役,脾胃虛弱,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熱悶亂,惡見飲食,非惟不入,亦不思食,沉懶困倦,四肢無力,大便時泄,后再因心氣不足,經(jīng)脈再下不止,惟覺氣下脫,其元氣逆上全無,惟覺心腹中氣下行,氣短少,不能言,是無力以言,非懶語也,此藥主之。

柴胡二分 炙甘草 生地黃已上各三分 橘皮不去白 熟地黃已上各五分 黃芪一錢五分 蒼術(shù)泔浸,去皮 當(dāng)歸身 白芍藥 白術(shù)已上各二錢

上十味,?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柤,稍熱空心服之。

柴胡調(diào)經(jīng)湯

治經(jīng)水不止,鮮紅,項筋急,腦痛,脊骨強痛。

炙甘草 當(dāng)歸身 葛根已上各三分 獨活 藁本 升麻已上各五分 柴胡七分 羌活 蒼術(shù)已上各一錢 紅花少許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四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空心稍熱服,取微汗立止。

一婦人經(jīng)候,黑血凝結(jié)成塊,左廂有血瘕,水泄不止,谷有時不化,后血塊暴下,并水注俱作,是前后二陰有形之血脫竭於下。既久,經(jīng)候猶不調(diào),水泄日見三兩行,食罷煩心,飲食減少,甚至瘦弱。東垣老人曰:夫圣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權(quán)變之宜,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勝無虛,遺人夭疾,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故仲景云: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陰盛陽虛,汗之即愈,下之即死。大抵圣人立法各自有義。且如升陽或發(fā)散之劑,是助春夏之陽氣,令其上升,乃瀉秋冬收藏殞殺寒涼之氣,此病是也,當(dāng)用此法治之,升降浮沉之至理也。天地之氣,以升降浮沉,乃從四時,如治病不可逆之。故經(jīng)云:順天則昌,逆天則亡,可不畏哉。

夫人之身,亦有四時,天地之氣,不可止認(rèn)在外,人亦體同天地也。今經(jīng)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脫下矣;水泄又?jǐn)?shù)年,是后陰之氣血下陷以脫矣。后陰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陰者,精氣之戶,下竭,是病人周身之血氣,常行秋冬之令,陰主殺,此等收藏之病是也。陽生陰長,春夏是也,在人之身,令氣升浮者,谷氣上行是也。既病人周身血氣皆不生長,谷氣又不勝,其肌肉消少,是兩儀之氣俱將絕矣。既下元二陰俱脫,血氣將竭。假令當(dāng)是熱證,今下焦久脫,化為寒矣。此病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dāng)急救之,瀉寒以熱,除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補養(yǎng)氣血,不致偏竭。圣人立治之法,既濕氣大勝,以所勝治之,助甲風(fēng)木上升是也,故經(jīng)云:風(fēng)勝濕,是以所勝平之也。當(dāng)先調(diào)和胃氣,次用白術(shù)之類,以燥其濕,而滋元氣;如其不止,后用風(fēng)藥以勝濕,此便是大舉大升,以助春夏二濕之久陷下之至治也。

益胃升陽湯

血脫益氣,古圣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發(fā)之氣,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wù),舉世皆以為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人之身內(nèi),胃氣為寶。

柴胡 升麻已上各五分 炙甘草 當(dāng)歸身酒洗 陳皮已上各一錢 人參去蘆,有嗽去之 炒神曲已上各一錢五分 黃芪二錢 白術(shù)三錢 生黃芩少許

上?咀,每服二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

如腹中痛,每服加白芍藥三分,中桂少許。

如渴或口干,加葛根二分,不拘時候。

升陽舉經(jīng)湯

治經(jīng)水不止,如右尺脈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之證。輕手其脈敷疾,舉指弦緊或澀,皆陽脫之證,陰火亦亡;見熱證于口、鼻、眼,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先去也。當(dāng)溫之,舉之,升之,浮之,燥之,此法大升浮血氣,切補命門之下脫也。

肉桂去皮,盛夏勿用,秋冬用 白芍藥 紅花已上各五分 細辛六分 人參去蘆 熟地黃 川芎已上各一錢 獨活根 黑附子炮制,去皮臍 炙甘草已上各一錢五分 羌活 藁本去土 防風(fēng)已上各二錢 白術(shù) 當(dāng)歸 黃芪 柴胡已上各三錢 桃仁十個,湯浸去皮尖,細研

上?咀,每服三錢,若病勢順,當(dāng)漸加至五錢,每服水三盞,煎至一盞,空心熱服。

半產(chǎn)誤用寒涼之藥論

婦人分娩及半產(chǎn)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所知覺,蓋因血暴亡,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yǎng)。心與包絡(luò)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鹕蠠?,故令人昏冒;火勝其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去,不能鎮(zhèn)撫也。血已虧損,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類,乃辛甘大寒之藥,能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乃陰虧瀉陽,使二者俱傷,反為不足,虛勞之病?;杳圆皇≌?,上焦心肺之熱也,此無形之熱,用寒涼之藥,驅(qū)令下行。豈不知上焦之病,悉屬于表,乃陰證也。汗之則愈,今反下之,幸而不死,暴虧氣血,生命豈能久活。又不知《內(nèi)經(jīng)》有說,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但瞑目之病,悉屬于陰,宜汗不宜下。又不知傷寒郁冒,得汗則愈,是禁用寒涼藥也。分娩半產(chǎn),本氣不病,是暴去其血,亡血補血,又何疑焉,補其血則神昌。常時血下降亡,今當(dāng)補而升舉之,心得血而養(yǎng),神不昏矣。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大旺,今舉而升之,以助其陽,則目張神不昏迷矣。今立一方,補血養(yǎng)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也。

全生活血湯

紅花三分 蔓荊子 細辛已上各五分 生地黃夏月多加之 熟地黃已上各一錢 藁本 川芎已上各一錢五分 防風(fēng)諸陽既陷,何以知之,血下脫故也 羌活 獨活 炙甘草 柴胡去苗 當(dāng)歸身酒洗 葛根已上各二錢 白芍藥 升麻已上各三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前稍熱服。

當(dāng)歸附子湯

治臍下冷痛,赤白帶下。

當(dāng)歸二分 炒鹽三分 蝎梢 升麻已上各五分 甘草六分 柴胡七分 黃柏少許為引用 附子 干姜 良姜各一錢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驗榧毮?,酒面糊為丸亦可。

調(diào)經(jīng)補真湯

冬后一月,微有地泥冰泮,其白帶再來,陰戶中寒,一服立止。

獨活 干姜炮 藁本 防風(fēng) 蒼術(shù)已上各二分 麻黃不去節(jié) 炙甘草 人參去蘆 當(dāng)歸身 白術(shù) 生黃芩 升麻已上各五分 黃芪七分 良姜 澤瀉 羌活已上各一錢 柴胡四錢 杏仁二個 桂枝少許 白葵花七朵,去萼

上?咀,除黃芩、麻黃各另外,都作一服,先以水三大盞半,煎麻黃一味令沸,掠去沫,入余藥同煎,至一盞零七分,再入生黃芩,煎至一盞,空心服之,候一時許,可食早飯。

坐藥龍鹽膏

茴香三分 枯礬五分 良姜 當(dāng)歸梢 酒防己 木通已上各一錢 丁香 木香 川烏炮,已上各一錢五分 龍骨 炒鹽 紅豆 肉桂已上各二錢 厚樸三錢 延胡索五錢 全蝎五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綿裹留系在外,內(nèi)丸藥陰戶內(nèi),日易之。

勝陰丹

為上藥力小,再取三錢,內(nèi)加行性熱藥,項下:

柴胡 羌活 枯白礬 甘松 升麻已上各二分 川烏頭 大椒 三柰子已上各五分 蒜七分 破故紙八分,與蒜同煮,焙干秤 全蝎三個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依前法用。

回陽丹

羌活 全蝎 升麻根 甘松已上各二分 草烏頭 水蛭炒,已上各三分 大椒 三柰子 蓽撥 枯礬已上各五分 柴胡 川烏已上各七分 炒黃鹽為必用之藥,去之則不效 破故紙 蒜已上各一錢 虻蟲三個,去翅足,炒

上為極細末,依前制用,臍下覺暖為效。

柴胡丁香湯

治婦人年三十歲,臨經(jīng)先腰臍痛,甚則腹中亦痛,經(jīng)縮三兩日。

生地黃二分 丁香四分 當(dāng)歸身 防風(fēng) 羌活已上各一錢 柴胡一錢五分 全蝎一個

上件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前稍熱服。

延胡苦楝湯

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白帶下。

黃柏一分為引用 延胡索 苦楝子已上各二分 附子炮 肉桂已上各三分 炙甘草五分 熟地黃一錢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前服。

桂附湯

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

黃柏為引用 知母已上各五分 肉桂一錢 附子三錢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遠熱服。

如少食常飽,有時似腹脹夯悶,加白芍藥五分。

如不思飲食,加五味子二十個。

如煩惱,面上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加黃芪一錢五分、人參七分、炙甘草、升麻已上各五分。

人參補氣湯

治四肢懶倦,自汗無力。

丁香末二分 生甘草梢 炙甘草已上各三分 生地黃 白芍藥已上各五分 熟地黃六分 人參 防風(fēng) 羌活 黃柏 知母 當(dāng)歸身 升麻已上各七分 柴胡一錢黃芪一錢五分 全蝎一個 五味子二十個

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空心稍熱服。

黃芪白術(shù)湯

治婦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頭,劑頸而還,惡風(fēng)頭痛,躁熱。

細辛三分 吳茱萸 川芎已上各五分 柴胡 升麻已上各一錢 當(dāng)歸身一錢五分 黃柏酒洗 炙甘草 羌活已上各二錢 五味子三十個 白術(shù) 人參已上各五錢 黃芪一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柤,食前熱服。

如腹中痛不快,加炙甘草一錢。

汗出不止,加黃柏一錢。

白術(shù)茯苓湯

治胃氣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是風(fēng)邪羈絆于脾胃之間,當(dāng)先實其脾胃。

白術(shù) 白茯苓 半夏已上各一兩 炒曲二錢 麥蘗曲五分,炒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柤,不拘時服。

增味四物湯

治婦人血積。

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京三棱 干漆炒燥煙盡 肉桂去皮 廣已上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前稍熱服。

補經(jīng)固真湯

白文舉正室,白帶常漏久矣,諸藥不效。診得心包尺脈極微,其白帶下流不止。叔和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亦枯。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則血少,復(fù)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經(jīng)血海將枯,津液復(fù)亡,枯干不能滋養(yǎng)筋骨。以本部行經(jīng)藥為引用,為使;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辛熱之氣味藥,補其陽道,生其血脈;以苦寒之藥,泄其肺而救上。熱傷氣,以人參補之;以微苦溫之藥為佐,而益元氣。

白葵花去萼研爛,四分 陳皮五分,去白 生黃芩細研,引入一錢 甘草炙 郁李仁去皮尖,研如泥 柴胡已上各一錢 干姜細末 人參已上各二錢

上件除黃芩外,以水三盞,煎至一盞七分,再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柤,空心熱服,少時,以早飯壓之。

溫衛(wèi)補血湯

治耳鳴,鼻不聞香臭,口不知谷味,氣不快,四肢困倦,行步欹側(cè),發(fā)脫落,食不下,膝冷,陰汗帶下,喉中吤吤,不得臥,口舌嗌干,太息,頭不可以回顧,項筋緊,脊強痛,頭旋眼黑,頭痛欠嚏。

生地黃 白術(shù) 藿香 黃柏已上各一分 牡丹皮 蒼術(shù) 王瓜根 橘皮 吳茱萸已上各二分 當(dāng)歸身二分半 柴胡 人參 熟甘草 地骨皮已上各三分 升麻四分 生甘草五分 黃芪一錢二分 丁香一個 桃仁三個 葵花七朵

上?咀,作一服,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前熱服。

立效散

治婦人血崩不止。

當(dāng)歸 蓮花心 白綿子 紅花 茅花已上各一兩

上剉如豆大,白紙裹定,泥固,炭火燒灰存性,為細末。

如干血氣,研血竭為引,好溫酒調(diào)服,加輕粉一錢。如血崩不止,加麝香為引,好溫酒調(diào)服。

四圣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

川烏炮制 生白礬已上各一錢 紅娘子三個 班蝥十個

煉蜜為丸,如皂子大,綿裹坐之。

溫經(jīng)除濕湯

十月霜冷后,四肢無力,乃痿厥,濕熱在下焦也。醋心者,是濁氣不下降,欲為滿也。合眼麻木作者,陽道不行也。惡風(fēng)寒者,上焦之分,皮膚中氣不行也。開目不麻者,目開助陽道,故陰寒之氣少退也。頭目眩運者,風(fēng)氣下陷于血分,不得伸越而作也,近火則有之。

黃連一分 柴胡 草豆蔻 神曲炒 木香已上各二分 麻黃不去節(jié) 獨活 當(dāng)歸身 黃柏已上各一分 升麻五分 羌活七分 炙甘草 人參 白術(shù) 豬苓 澤瀉已上各一錢 黃芪 橘皮 蒼術(shù)已上各二錢 白芍藥三錢

上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遠服。治支節(jié)沉重疼痛無力之勝藥也。

補氣升陽和中湯

李正臣夫人病,診得六脈俱中得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上,是風(fēng)熱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而夜甚,覺而開目,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常開其目,此證不作,懼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體皆重,時有痰嗽,覺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時煩躁,氣短促而喘。肌膚充盛,飲食不減,大小便如常,惟畏其麻木,不敢合眼為最苦。觀其色脈,形病相應(yīng)而不逆?!秲?nèi)經(jīng)》曰:陽盛瞋目而動輕,陰病閉目而靜重。又云:諸脈皆屬于目?!鹅`樞經(jīng)》云:開目則陽道行,陽氣遍布周身,閉目則陽道閉而不行。如晝夜之分,知其陽衰而陰旺也。且麻木為風(fēng),三尺之童,皆以為然,細校之,則有區(qū)別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為如繩縛之人釋之,覺麻作而不敢動,良久則自已。以此驗之,非有風(fēng)邪,乃氣不行也,治之當(dāng)補其肺中之氣,則麻木自去矣。如經(jīng)脈中陰火乘其陽分,火動于中,為麻木也,當(dāng)兼去其陰火則愈矣。時痰嗽者,秋涼在外,在上而作也,當(dāng)以溫劑實其皮毛。身重脈緩者,濕氣伏匿而作也。時見躁作,當(dāng)升陽助氣益血,微瀉陰火與濕,通行經(jīng)脈,調(diào)其陰陽則已矣,非五臟六腑之本有邪也。此藥主之。

生甘草去腎熱 酒黃柏瀉火除濕 白茯苓除濕導(dǎo)火 澤瀉除濕導(dǎo)火 升麻行陽助經(jīng) 柴胡已上各一錢 蒼術(shù)除濕補中 草豆 蔻仁益陽退外寒,已上各一錢五分 橘皮 當(dāng)歸身 白術(shù)已上各二錢 白芍藥 人參已上各三錢 佛耳草 炙甘草已上各四錢 黃芪五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遠服之。

麻黃桂枝升麻湯

治婦人先患渾身麻木,睡覺有少減,開目則已而痊愈。又證已痊,又因心中煩惱,遍身骨節(jié)疼,身體沉重,飲食減少,腹中氣不運轉(zhuǎn)。

木香 生姜已上各一分 桂枝 半夏 陳皮 草豆蔻仁 厚樸 黑附子 黃柏已上各二分 炙甘草 升麻 白術(shù) 茯苓 澤瀉已上各三分 黃芪 麻黃不去節(jié) 人參已上各五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遠服之。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