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與小腸辨證: 心主血脈,主神明,小腸主分泌清濁。心和小腸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血脈不和、心神不寧、小便異常”等癥狀。 2、肺與大腸辨證: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大腸主傳導糟粕。肺和大腸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氣喘、便秘”等癥狀。 3、脾胃辨證: 脾胃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和水濕。脾胃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癥狀。 4、肝膽辨證: 肝主疏泄,主藏血,膽主貯藏膽汁。肝膽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煩躁易怒、脅痛、口苦”等癥狀。 5、腎與膀胱辨證: 腎主藏精,主生長發(fā)育和生殖,膀胱主貯尿和排尿。腎和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腰膝酸軟、小便異?!钡劝Y狀。 6、臟腑兼病辨證: 在臨床中,常常出現(xiàn)多個臟腑的病變同時存在的情況,需要進行綜合辨證分析。 中醫(yī)臟腑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辯證: 1、心氣虛: ①、心血虛:心悸、失眠、多夢+血虛。 ②、心陰虛:心悸、失眠、心煩+陰虛。 ③、心氣虛:心悸+氣虛。 ④、心陽虛:心悸怔忡+陽虛。 ⑤、心陽虛脫:心悸、胸痛+亡陽(冷汗肢厥、脈微欲絕)。 2、心脈痹阻(胸痛): ①、瘀阻心脈:刺痛,舌質(zhì)紫暗,脈澀。 ②、痰阻心脈:悶痛,苔白膩、脈滑。 ③、寒凝心脈:痛劇,遇寒加重、得溫痛減,脈遲/緊。 ④、氣滯心脈:脹痛。 3、痰: ①、痰蒙心神:神志抑郁、癡呆、昏迷,苔白膩、脈滑/濡。 ②、痰火擾神:(熱)狂躁、神昏、痰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③、瘀阻腦絡(luò):頭痛頭暈、血瘀。 4、心火亢盛和小腸實熱: 1)、心火亢盛: ①、心火上炎:口舌生瘡。 ②、心火下移小腸:小便短赤、灼熱澀痛。 ③、熱擾心神:心煩失眠、狂躁譫語,熱迫血行:出血。 2)、小腸實熱: ①、心火下移小腸:小便淋漓澀痛,口舌生瘡。 ②、如只有小便淋漓澀痛,而沒有口舌生瘡:膀胱濕熱證。 二、肺與大腸病辯證: 1、肺氣虛: ①、肺氣虛:咳嗽無力+氣虛(氣短而喘,自汗)。 ②、肺陰虛:干咳,痰少難咯+陰虛(潮熱盜汗)。 2、肺實: ①、風寒犯肺:咳嗽,咯稀白痰,風寒表證(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②、寒痰阻肺:咳喘,痰白量多易咯。 ③、飲停胸脅(懸飲):胸脅飽滿,胸脅脹悶或痛,脈沉弦。 3、肺熱: ①、風熱犯肺:咳嗽,痰少色黃,風熱表證(發(fā)熱重、惡寒輕,有汗,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②、肺熱熾盛(實熱):咳喘氣粗,火熱,舌紅苔黃(黃燥/厚)、脈數(shù)(洪數(shù)/滑數(shù))。——脈滑數(shù):實熱(苔黃燥/厚)、痰/濕熱(苔黃膩)。——滑脈主?。禾怠⑹撤e、實熱,孕婦、青壯年。 ③、痰熱雍肺:發(fā)熱咳喘,痰多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濡數(shù)。 ④、燥邪犯肺:干咳無痰。 4、風水相搏:水腫+表證。 5、大腸熱: ①、腸道濕熱:腹痛、腹瀉,濕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濡數(shù))。 ②、腸熱腑實:腹?jié)M硬痛、便秘,里熱熾盛。 ③、腸燥津虧:大便燥結(jié)難下,津虧。 ④、腸虛滑瀉:大便滑脫不禁,陽虛。 三、脾胃病辯證: 1、脾氣虛,脾虛氣陷,脾陽虛,脾不統(tǒng)血。 2、脾濕: ①、濕熱蘊脾:腹脹、納呆、便溏不爽,濕熱(身重,身熱不揚,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②、寒濕困脾:腹悶、納呆、便溏,寒濕(身重,浮腫,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或沉細)。 3、胃虛(氣虛、陽虛、陰虛)。 4、胃實: ①、寒滯胃脘(實寒):胃脘冷痛劇烈、得溫痛減,惡心嘔吐、吐后痛緩,口泛清水、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潤、脈弦/沉緊。 ②、胃熱熾盛(實熱):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饑,渴喜冷飲,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5、食滯胃脘:胃脘脹滿疼痛、拒按,苔膩、脈滑。 四、肝膽病辯證: 1、肝虛(血虛、陰虛)。 2、肝郁氣滯:胸脅、少腹脹滿疼痛,走竄不定,情志抑郁。 3、肝火熾盛:頭、脅痛,煩躁耳鳴+實熱(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4、寒凝肝脈:少腹、前陰、顛頂冷痛+實寒。 5、肝陽上亢:(本虛標實/上實下虛/頭重腳輕)上有肝火、下有腎陰虛。 6、肝風內(nèi)動:共同點為眩暈、麻木、抽搐、震顫等“動搖”。 ①、肝陽化風。 ②、熱極生風。 ③、陰虛動風。 ④、血虛生風。 7、膽郁痰擾:膽怯易驚+痰熱,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 五、腎與膀胱病辯證: 1、腎虛: ①、腎陽虛:腰膝酸軟冷痛。 ②、腎陰虛:腰膝酸軟+陰虛。 ③、腎虛水泛:腰氣酸軟冷痛,浮腫,腰以下為甚。 2、腎精不足:生長發(fā)育遲緩、生育機能低下、成人早衰。 3、腎氣不固:腰膝酸軟+小便、精液、經(jīng)帶、胎元不固。 4、膀胱濕熱:尿頻、尿急,小便淋漓澀痛。 六、臟腑兼病辯證: 1、心腎不交、心腎陽虛。 2、心肺氣虛,脾肺氣虛。 3、心脾氣血兩虛(脾氣虛+心血虛)。 4、心肝血虛。 5、肺腎陰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 6、肝火犯肺:胸脅灼痛、急躁易怒,咳嗽、痰黃、咯血,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7、肝胃不和,肝郁脾虛,肝膽濕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