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李可臨床方劑精選(孫其新)

 花無缺3myj1j3d 2024-08-05
圖片

聲明:霹靂大醫(yī)李可留下的臨床方劑精選,請在醫(yī)生指導下運用。眾所周知,李可用霹靂手段救治危機重癥無數(shù),他的方劑不是一般人能駕馭的,所以摘抄的筆記,必須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才能用,不能私自亂用,本人只是讀書筆記摘抄,不承擔任何后果。如有不適,請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本讀書筆記的目的,只是讀書分享,是讓中醫(yī)愛好者更好地了解李可大醫(yī)的遣方用藥。

一,太陽

太陽要領(lǐng):桂枝湯、麻黃湯;

桂位加減: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樸杏湯、桂枝去芍加苓術(shù)湯;

桂枝劇易:桂麻各半湯、桂二麻一湯、桂二越一湯;

麻位加減: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葛根芩連湯、麻黃湯;

麻黃劇易:大青龍湯、小青龍湯;

麻黃化熱:麻杏石甘湯、五苓散、茯苓甘草湯。

【編按】太陽主表,以桂枝湯、麻黃湯為綱;麻黃附子細辛湯當屬少陰方,但李可又說:“感冒,一切外感必夾內(nèi)傷,因此,麻黃湯、銀翹散、白虎湯絕不可用,惟麻附細加人參、烏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為它在開表閉的同時,以固本氣為主。”所以感冒之方麻辛梅參炙草湯也可從病論、從表論之。

1. 桂枝葛根止痙散
【組成】桂枝15g,白芍90g,葛根60g,止痙散12只~4條,生姜10片,大棗10枚,炙甘草30g。
【主治】頸椎病類風濕(《李可經(jīng)驗專輯》219頁)。

【方解】葛根專理頸項,疏通太陽經(jīng)輸;桂枝湯行氣血,調(diào)營衛(wèi);止痙散入絡搜剔,散結(jié)定痛;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而調(diào)衛(wèi),大棗助白芍以和營;甘草調(diào)藥和中,為使藥。
【用法】遵桂枝湯服法,啜粥助汗。

2. 桂枝附子參腎湯

【組成】制附片50g,桂林、杭白芍各45g,炙甘草60g,腎四味、曬參(另燉)各30g,龍牡、磁石各30g,生姜45g,大棗20枚。

【主治】自汗,為太陽虛化(《李可醫(yī)案處方集》)。

【方解】本方用桂枝湯以調(diào)和營衛(wèi),加附子以溫經(jīng)扶陽,是為桂枝湯證兼證見陽虛者設。凡誤服發(fā)汗藥,或發(fā)汗過當,或溫覆過當,致汗出過多者,不但傷其津液,且能損其陽氣。陽虛則惡寒肢冷,汗漏不止,小便難,脈搏無力。津傷則四肢拘攣,難以屈伸者,可用之。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500mL,2次分服。

3. 瓜丹桂枝葦莖湯
【組成】瓜蔞30g,薤白15g,白酒100mL,生半夏30g,桂枝、赤芍、炙甘草各15g,丹參30g,檀香、降香、砂仁、木香各10g,蘆根30g,冬瓜仁60g,桃仁、杏仁各12g,薏苡仁30g,茯苓15g,生姜10片,大棗10枚。
【主治】急性結(jié)核性胸膜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47頁)。
【方解】本方由《金匱要略》瓜蔞三方之瓜蔞薤白半夏桂枝湯合丹參飲、葦莖湯加味。瓜蔞薤白半夏桂枝湯加赤芍振胸陽、調(diào)營衛(wèi)、寬胸膈而化飲邪;丹參飲加降香、木香、砂仁行氣活血,氣行則水行;更合千金葦莖湯加杏仁、茯苓,清肺化痰排飲。諸藥相合,排飲甚速。
【用法】二煎混勻,日分3次服。

4. 烏蛇榮皮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生地黃、當歸各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桃仁、紅花各10g,牡丹皮、紫草各15g,定風丹(制何首烏、刺蒺藜)60g,白鮮皮30g,烏梢蛇(蜜丸先吞)30g,炙甘草10g,生姜10片,大棗10枚。
【主治】本方稍加化裁,可治諸風頑癬、風瘙癮疹、白癜風等15種皮膚病(《李可經(jīng)驗專輯》316頁)。
【方解】桃紅四物合桂枝湯,養(yǎng)血潤燥,活血化瘀,通調(diào)營衛(wèi);定風丹滋養(yǎng)肝腎,烏須發(fā),定眩暈,養(yǎng)血祛風止癢;牡丹皮、紫草涼血解毒;白鮮皮苦咸寒,清濕熱而療死肌,為風熱瘡毒、皮膚癢疹特效藥,尤對濕熱黃疸兼見全身瘙癢者,對癥方加入30g,1劑即解;烏梢蛇祛風通絡止痙,主諸風頑癬、風瘙癮疹、白癜風,是一切皮膚頑癥特效藥。諸藥相合,養(yǎng)血活血祛瘀,可通調(diào)營衛(wèi),旺盛血行,使病變局部氣血充盈,肌膚四末得養(yǎng)則病自愈。

【用法】二煎混勻,日分2次服。

5. 麻黃五虎湯
【組成】麻黃120g,生姜30g,大棗30枚,蔥白1尺,黑大豆30g,核桃6枚。
【主治】太陽無汗癥(《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71頁)。
【方解】《傷寒雜病論》麻黃最大量為90g,見于大青龍湯、越婢湯。李可在此獨用麻黃120g,有麻黃湯之意,用于玄府閉塞,太陽無汗癥;加彭子益之五虎湯(生姜30g,大棗30枚,蔥白1尺,黑大豆30g,核桃6枚)調(diào)和營衛(wèi)。彭子益的五虎湯,用于輕度感冒,類似于神仙粥(即糯米0.5~3合,生姜5片,帶須蔥白5~7根,米醋半盞)。
【用法】加水1500mL,煮開15分鐘去上沫,文火煮取150mL,日分3次服。


6. 麻辛梅參炙草湯

【組成】麻黃10g,制附片45g,遼細辛(后10分鐘下)45g,烏梅30g,高麗參(另燉)30g,生姜45g,蔥白4寸,炙甘草60g。

【主治】外感(《李可醫(yī)論專輯》141頁)。

【方解】麻黃附子細辛湯助陽散寒;人參扶正固本;烏梅斂肝退熱;炙甘草呵護胃氣;生姜、蔥白散寒通陽。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300mL,日分3次服。

7. 麻辛紅參脫敏湯

【主治】皮膚劃痕癥(《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03頁)。

8. 麻附細辛芎芷湯

【組成】麻黃10g,制附片45g,細辛(后下)45g,川芎90g,白芷(后下)30g,炙甘草60g。

【主治】寒邪偏頭痛(《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1頁)。

【方解】川芎、細辛、白芷為川芎茶調(diào)散之主藥,疏風止痛;麻黃附子細辛湯助陽透邪。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300mL,3次分服。

【編按】李老治偏頭痛,首當其沖用川芎90g,細辛45g,白芷30g。有伏邪,或風寒頭痛者,加麻黃附子細辛湯;項強甚者加葛根(《傷寒論》最大量125g)300g;鼻塞者加辛夷;過敏者加蟬蛻30g;頭痛如劈,面赤如醉,加引火湯;久痛者加止痙散6只~3條;正虛者加人參增強免疫力,或腎四味固守下元等。

9. 麻辛參腎通竅湯

【組成】麻黃10g,制附子30g,細辛30g,紅參(另燉)10g,腎四味120g,辛夷、蒼耳子、白芷(后下)10g,炙甘草30g,蔥白4寸,麝香(沖服)0.3g,生姜15g。

【主治】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281頁)。

【方解】方由麻黃附子細辛合腎四味、蒼耳子湯化裁。慢性鼻炎多由先天陽虛,衛(wèi)外失固,寒伏三陰,阻塞上竅所致。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扶正透邪;虛化加紅參、腎四味培元固本;蒼耳子湯(辛夷、蒼耳子、白芷)合蔥白、麝香通上竅。

【用法】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500mL,兌入?yún)⒅?,日?次服。

【編按】鼻炎久延,常見頭痛,正虛邪戀,玄府閉塞,故以蒼耳子散(蒼耳、辛夷、白芷、薄荷)通鼻竅;川芎茶調(diào)散(川芎、細辛、白芷、防風、荊芥、羌活、薄荷、甘草)、麻黃附子細辛湯助陽透邪;人參扶正;黃芩清熱;姜、蔥通陽散寒。

10. 葛根雙五止痙湯

【主治】頸椎病(《李可經(jīng)驗專輯》218頁)。

11. 姜夏細味小夏湯

【主治】咳嗽輕癥(《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77頁)。

12. 小青龍?zhí)摶瘻?

【主治】咳喘痼疾,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

(《李可醫(yī)論專輯》396頁)。

13. 連敗鮮苦三妙散

【主治】嬰兒濕疹(《李可經(jīng)驗專輯》88頁)。

二,陽明
陽明要領(lǐng):白虎湯、大承氣湯;

胃熱未結(jié):白虎湯、白虎人參湯;

胃熱已結(jié):調(diào)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


【編按】中醫(yī)慣常把腸胃病中實性、熱性的病變屬于胃,所以中醫(yī)之胃包括腸胃病中實性、熱性的病變,因胃主降、主化物,故嘔吐、胃脹、胃痛均屬于胃,西醫(yī)之急性胃炎、腸炎等亦屬于胃。


1. 止嘔湯
【組成】生半夏、茯苓、赭石、生姜各30g,姜汁(兌入)10mL,炙甘草10g。
【主治】胃氣上逆之嘔吐,用于胃腸痙攣、胃出血、妊娠惡阻劇吐(《李可經(jīng)驗專輯》45頁)。

【方解】本方由小半夏加茯苓湯合旋覆代赭湯化裁。胃為氣機升降之中樞,胃氣不降,則諸經(jīng)之氣皆逆。方以赭石、生半夏、生姜降胃,則氣機升降復常,輕癥服一兩口即止,重則服2~3次即愈。正是執(zhí)簡馭繁,以不變應萬變之法。
【用法】煎取濃汁300mL,小量多次緩緩呷服。標證一除,再緩圖治本。

2. 雙嘔湯

【組成】吳茱萸15~30g,紅參(另燉)15~30g,生半夏、茯苓、赭石、生姜各30g,炙甘草15g,姜汁20mL,大棗12枚。

【主治】嘔吐兼頭痛,或腦膜刺激征之噴射狀嘔吐

(《李可經(jīng)驗專輯》43頁)。

【方解】本方為吳茱萸湯合止嘔湯。吳茱萸湯證昭示: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止痛與止嘔,正是吳茱萸的兩大功效。吳茱萸湯暖肝和胃,降逆補虛,溫化寒飲;更加止嘔湯,則降逆止嘔之力倍增,故效如桴鼓。

【用法】冷水1000mL,浸泡1小時,文火煎取濃汁300mL,小量多次緩緩呷服,嘔止后每次100mL,3小時1次。

3. 蒼術(shù)白虎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蒼術(shù)15g,薏苡仁45g,黃柏30g,豨薟草50g,赤小豆、山藥、知母、炙甘草各30g,生石膏250g,赤白芍各45g,下肢加川牛膝30g,追風散9g或止痙散12只~4條。
【主治】急性風濕熱關(guān)節(jié)腫痛(《李可經(jīng)驗專輯》244頁)。

4. 攻毒承氣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金銀花120g,連翹30g,芙蓉葉30g,大黃30g,芒硝(分沖)30g,牡丹皮15g,冬瓜仁60g,桃仁15g,皂角刺、炮山甲各10g,檳榔30g,薏苡仁30g,甘草10g。
【主治】清熱解毒,通腑瀉熱,掃蕩血毒。治急性闌尾炎、急性子宮內(nèi)膜炎、肺癰、肝癰、外科創(chuàng)傷血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135頁)。
【方解】大黃牡丹湯瀉熱化瘀,消癰利氣;破格重用瘡毒圣藥金銀花,善治癰疽腫毒,芙蓉葉、連翹消腫排膿止痛;更加薏苡仁、透膿散解毒排膿,檳榔利水消腫。諸藥相合,通腑消癰,毒隨便瀉,危癥立解。90%以上的患者,不待1劑藥服完已基本痊愈。

【用法】加水過藥2寸,加白酒100mL,浸泡40分鐘,武火煮沸10分鐘,煎取1000mL,每隔2小時服300mL,連續(xù)服用,以通為度或得暢瀉去芒硝。

5. 辟穢解毒湯(李可自制方)

【主治】中毒型菌痢,癥見起病急,突然發(fā)熱,腹痛,便膿血,驚厥抽搐,昏迷,心衰或呼吸衰竭(《李可經(jīng)驗專輯》144頁)。

6. 銀翹犀軍普濟飲
【主治】秋季結(jié)膜炎及頭、耳部瘡毒(《李可經(jīng)驗專輯》267頁)。

7. 雙膿攻四葦莖湯

【主治】肺膿腫(《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95頁)。

8. 透膿芙薏清腸飲

【主治】急腹癥通便后清余毒(《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9頁)。

9. 大續(xù)虎承開竅湯

【主治】中風突發(fā)高熱,腦出血后繼發(fā)感染(《李可醫(yī)論專輯》108頁)。

10. 止嘔瀉心黃木湯

【主治】關(guān)格癥(《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45頁)。

【編按】上不得入則嘔吐,以止嘔湯;下出亦艱,便難或便閉,大黃瀉心湯加木香(大黃、木香為李可攻下對藥);半夏瀉心湯,當有心下痞、腸鳴、下利等。


11. 麻杏犀角虎承湯

【主治】熱毒閉肺、內(nèi)陷心肝之高熱、咳喘、神昏抽搐,多用于小兒肺炎、流腦、疹毒內(nèi)陷等(《李可經(jīng)驗專輯》77頁)。

12. 旋覆代赭枇杷湯

【主治】胃氣上逆之吐衄(《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5頁)。

13. 保合金靈黃木湯

【主治】胃結(jié)石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142頁)。

14. 疳積固本散
【組成】鹿茸30g,胎盤1具,紅參、三七、蛋殼粉、雞內(nèi)金、炒麥芽、炒谷芽各30g。
【主治】小兒疳積(《李可經(jīng)驗專輯》396頁)。
【方解】鹿茸補腎強督,生髓壯骨;胎盤溫腎補精,再造免疫;紅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三七通絡定痛,化瘀止血;蛋殼粉治骨軟、雞胸、抽筋;雞內(nèi)金消食化積;炒二芽開胃健脾。
【用法】日服2次,每次1.5g,溫開水調(diào)服。

三,少陽
少陽要領(lǐng):小柴胡湯;

少陽兼表:柴胡桂枝湯、柴胡桂干湯;

少陽陽明:大柴胡湯、柴胡芒硝湯、柴胡加龍牡湯。


【編按】小柴胡湯七證辨,頭痛耳聾目赤弦,嘔吐郁冒熱入血,身黃而嘔小便難,膽囊結(jié)石胰腺辨。


1. 改良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125g,黃芩45g,生半夏50g,生姜50g。
【主治】小柴胡湯證(《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47頁)。
【方解】少陽膽經(jīng),居榮衛(wèi)之內(nèi),臟腑之間。此經(jīng)一病,陰陽不和。陰郁則惡寒,陽郁則發(fā)熱。郁而不解,故寒熱往來。膽經(jīng)不降,相火上逆,故口苦、耳聾、目眩、咽干。膽經(jīng)自頭至足,循耳后,下胸,環(huán)胃,循脅。膽經(jīng)不降,故胸滿、脅痛、不食、心煩喜嘔。膽經(jīng)與三焦經(jīng)同屬少陽相火。膽經(jīng)相火既上逆不降,三焦經(jīng)相火必下陷不升,上逆下陷,經(jīng)氣結(jié)滯,故病有以上諸癥。此方柴胡升三焦經(jīng)之下陷,黃芩降膽經(jīng)之上逆。膽經(jīng)逆胃經(jīng)必逆,半夏、生姜降胃經(jīng)之逆。相火上逆,中氣與津液不虛者,減大棗、炙甘草、人參補中之品。
【用法】以水24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溫服200mL,日3服。

2. 柴胡細辛芎芷湯
【組成】柴胡63g,川芎90g,遼細辛(后下)45g,白芷(后下)30g。
【主治】少陽頭痛(《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頁)。

3. 柴芪葛人三仁湯

【主治】少陽發(fā)熱兼夾濕邪(《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41頁)。

【方解】少陽發(fā)熱兼夾濕邪,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三仁湯清化濕熱;全身肌肉酸痛,便溏,正虛邪伏,邪有外透之機,加葛根、黃芪、高麗參扶正托透。

4. 銀翹蚤牛三妙湯

【主治】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277頁)。

5. 攻毒大柴胡湯

【組成】柴胡125g,黃芩45g,生半夏60g,白芍45g,枳實、牡丹皮、大黃(酒浸,后下)、生檳榔、甘草各30g,桃仁15g,冬瓜仁60g,金銀花90g,連翹45g,芙蓉葉30g,芒硝(分沖)40g,生姜75g,大棗12枚。

【主治】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癥、膽絞痛、急性子宮內(nèi)膜炎、耳源性腦炎、臁瘡內(nèi)攻等多種疾病(《李可經(jīng)驗專輯》140頁)。

【李按】經(jīng)治急性胰腺炎6例,急性膽囊炎、膽石癥、膽絞痛70余例均愈。針刺與放血,在止痛、止嘔、退高熱方面起到了頓殺病勢的效果,為辨證用藥掃清了障礙。


6. 柴胡黃芩黃木湯

【組成】柴胡125g,黃芩30g,大黃10g,木香10g。
【主治】癌癥之中焦阻格所致嘔吐、腹痛、便閉等大柴胡湯證(《跟師李可抄方記·危重癥篇》75頁)。

7. 大柴金靈黃木湯

【主治】膽石癥(《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5頁)。

【方解】膽結(jié)石合并膽囊炎,多見寒熱往來、惡心嘔吐、口苦咽干、胸脅疼痛等少陽證兼胃家實,即大柴胡湯證。故以大柴胡湯兩解之;加紅參、五靈脂扶正攻積;三金(金錢草、雞內(nèi)金、郁金)化石;大黃通腑攻下,佐木香流氣。諸藥相合,相得益彰。

8. 大柴瓜薤丹參飲
【主治】胸脅痛(《李可醫(yī)案處方集》91頁)。

圖片

四,太陰

太陰要領(lǐng):理中湯、四逆湯;

表證誤下:桂枝湯、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

【編按】中醫(yī)慣常把腸胃病中虛性、寒性的歸于脾。所以中醫(yī)之脾包括腸胃病中虛性、寒性的病變,因脾司中氣、主濕、主肌肉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在唇。故發(fā)熱、痰濕、四肢、口唇病均屬于脾;又因足太陰脾與手太陰肺同名,故肺器質(zhì)病屬于脾;西醫(yī)之慢性胃炎、腸炎、潰瘍、糖尿病等亦屬于脾。

1. 參靈散

【組成】紅參、五靈脂各10g。

【主治】胃腸潰瘍(《李可經(jīng)驗專輯》178頁)。

【方解】李可經(jīng)驗:紅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五靈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二藥相配,一補一通,用于虛中夾瘀之癥,益氣活血,啟脾進食,化積消癥,化瘀定痛,化腐生肌。用于胃腸潰瘍當日痛止,可半月痊愈。

【用法】上藥研粉,日分2次服。

2. 參靈甲珠散
【組成】紅參、五靈脂各10g,炮甲珠6g。
【主治】肝脾大(《李可經(jīng)驗專輯》175頁)。

3. 三畏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紅參30g,五靈脂30g,郁金10g,丁香10g,肉桂10g,赤石脂30g。
【主治】化瘀定痛,寬胸除脹,溫腎止瀉。用于胃腸潰瘍,脘痞腹脹,潰瘍性結(jié)腸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178頁)。

4. 補中退潮湯
【組成】生黃芪45~60g,紅參(另燉)10g,白術(shù)、當歸各20g,柴胡、升麻各10g,陳皮3g,龍骨、牡蠣、山萸肉、烏梅各3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棗10枚。
【主治】小兒疳積、肺癆、癌癥化放療之潮熱(《李可經(jīng)驗專輯》363、396、399頁)。

5. 補中通竅湯

【組成】生黃芪60g,紅參(另燉)15g,白術(shù)、當歸各30g,柴胡、升麻、陳皮、炙甘草各10g,沉香、木香、油桂、砂仁各1.5g(研粉吞服),蔥白3節(jié),生姜5片,大棗10枚。

【主治】術(shù)后二便閉結(jié)或尿閉(《李可經(jīng)驗專輯》112頁)。

【方解】以補中益氣湯,重用生黃芪補大氣,佐小量木香、砂仁助大氣流轉(zhuǎn),油桂、沉香助下焦氣化而利下竅,蔥白通下竅。諸藥相合,大氣一轉(zhuǎn),二便自通。

【用法】二煎混勻,日分2次服。

6. 補中靈炭腎龍湯

【主治】脾氣不升之崩漏便血(《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6頁)。

7. 補木疏土湯

【主治】木不疏土證,食少便溏,消瘦乏力,左關(guān)脈特弱(《李可經(jīng)驗專輯》171頁)。

8. 粘連湯
【組成】生黃芪90g,紅參(另燉)20g,赭石50g,厚樸30g,沉香、木香(磨汁兌入)各5g,萊菔子(生炒各半)30g,姜汁(兌入)10mL。
【主治】術(shù)后腸粘連(《李可經(jīng)驗專輯》136頁)。

9. 硝菔梗阻湯
【主治】腸梗阻(《李可經(jīng)驗專輯》132頁)。

10. 三飲四石湯

【組成】澤瀉90g,白術(shù)36g,紅參(另燉)、吳茱萸各30g,炙甘草15g,生半夏、茯苓、煅紫石英、生龍牡、活磁石各30g,生姜30g,姜汁20mL,大棗20枚。

【主治】美尼埃綜合征(《李可經(jīng)驗專輯》272頁)。

11. 黃芪五苓三妙湯
【組成】生黃芪45g,桂枝10g,白術(shù)、茯苓各30g,豬苓、澤瀉各10g,生薏苡仁45g,蒼術(shù)15g,川牛膝30g,白芷、炙甘草各10g。
【主治】膝關(guān)節(jié)積液、腳氣(《李可經(jīng)驗專輯》250頁)。

12. 醒脾湯

【組成】紅參、五靈脂各10~30g,炒麥芽60g,炒谷芽30g,焦三仙各10~15g,藿香、佩蘭、砂仁、炙甘草各10g,生姜10片,大棗10枚。

【主治】食少納呆,面黃肌瘦(《李可經(jīng)驗專輯》357頁)。

【方解】李可醒脾常用以下對藥:紅參、五靈脂益氣化瘀,啟脾進食;炒麥芽、谷芽開胃醒脾;焦三仙消食化積;藿香、佩蘭、砂仁芳化醒脾。

【用法】二煎混勻,日分2次服。

13. 附桂理靈丸
【組成】制附子20g,油桂10g,干姜20g,炒白術(shù)20g,紅參20g,五靈脂20g,炙甘草20g。
【主治】脾腎陽虛之食少、自利、不渴、神疲、四肢不溫(《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36頁)。
【方解】本方由附子理中丸加油桂、五靈脂組成。理中丸溫中健脾,加附子為附子理中丸,補火生土。李可經(jīng)驗:紅參、五靈脂相配,寓補于通,益氣化瘀,啟脾進食。
【用法】上藥研粉,水泛為丸,每次6g,日分2次服。

14. 附桂理中救胃湯
【主治】慢性病晚期,由于人體本氣已虛到極點,脾陽先傷,食少便溏,化源先竭,急以附桂理中湯小劑先救胃氣(《李可醫(yī)論專輯》292頁)。
15. 五味回生飲

【組成】紅參(搗末同煎)、生半夏各30g,生山萸肉、山藥各100g,炙甘草15g,生姜10片,姜汁(兌入)20mL。

【主治】脫證兼嘔逆、瀉利(《李可經(jīng)驗專輯》305頁)。

16. 理君腎四肉辛湯

【組成】紅參(另燉)10g,焦白術(shù)、茯苓各30g,炙甘草、姜炭、細辛各10g,油桂(飯丸先吞)1.5g,腎四味各15g。

【主治】口腔潰瘍兼脾虛(《李可經(jīng)驗專輯》286頁)。

17. 引火砂參炮附湯

【組成】引火湯(熟地黃90g,砂仁15g,巴戟肉30g,天麥冬各30g,茯苓45g,五味子30g),油桂(米丸吞)3g,炮姜30g,砂仁(姜汁炒)30g,制附片45g,高麗參(沖)15g。

【主治】口腔潰瘍頻發(fā)(《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28頁)。

【方解】嗜食生冷,勞倦內(nèi)傷,龍火不藏,法宜從治,以引火湯藏火,油桂引火歸原;又因上有火,潰瘍易出血,故干姜易炮姜引火歸原;砂仁取潛陽丹之義納腎固下;紅參大補元氣。調(diào)和諸藥,緩中清上。

【用法】加水2500mL,文火煮取450mL,3次分服。

18. 附瀉枳術(shù)醒脾湯
【組成】藿香、佩蘭、大黃(酒浸15分鐘)各10g,炒枳實30g,白術(shù)45g,砂仁米(日取少許,細嚼咽下)30g,制附片45g,生姜45g。
【主治】口臭、心下痞、惡寒者(《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29頁)。
【方解】附子瀉心湯法,當有心下痞、惡寒、汗出;枳術(shù)丸法,為太陰運化不及而能食易饑;藿、佩、砂,為濕濁不化而口臭、胸滿悶。附子瀉心法合健脾和胃、醒脾化濕。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600mL,早5時、中午11時2次分服。

19. 三四湯(四君四逆腎四味)

【組成】炙甘草90g,干姜30g,制附片45g,淫羊藿、枸杞子、菟絲子(白酒浸15分鐘)、鹽補骨脂、紅參(另燉)各30g,白術(shù)45g,茯苓45g,生姜45g,大棗12枚,核桃(打)6枚。

【主治】四君子湯、四逆湯證、腎四味證(《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44頁)

【方解】四君子湯證,當有腹?jié)M,自利,手足溫,嘔吐,食不下;四逆湯證,當有神疲、但欲寐、脈微細;腎四味證,當有腰困氣怯,頭目昏眩,小便余瀝、尿頻,動則喘促。三證兼有,三四湯同治。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500mL,2次分服。

20. 附肉引火湯
【組成】附子45g,引火湯(熟地黃90g,砂仁15g,巴戟肉30g,天麥冬各30g,茯苓45g,五味子30g),油桂(米丸吞)3g。
【主治】陰陽兩虛之便秘(《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46頁)。
【方解】陰陽兩虛之便秘,老人多見,水淺不能載舟而大便難。引火湯加油桂滋陰斂陽,引火歸原;陽不生陰,腸動力不足,附子補陽培元。陰陽調(diào)和,大便通暢。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500mL,2次分服。

【編按】便燥8年,陰陽兩虛,陽不生陰,重用附子;水淺不能載舟,引火湯。

21. 薏附敗醬參止痙

【組成】制黃附片、生薏苡仁、敗醬草、曬參各100g,止痙散50只~100條。

【主治】慢性腸癰膿已成,腸癌創(chuàng)口久不愈合、滲出膿血(《跟師李可抄方記·腫瘤篇》99頁)。

22. 開道1號*
【主治】食管癌之食管梗阻(《跟師李可抄方記·腫瘤篇》110頁)。

23. 開道2號*
【主治】食管癌之食管梗阻(《跟師李可抄方記·腫瘤篇》117頁)。

24. 潰瘍固本散
【組成】胎盤100g,紅參、五靈脂、三七、血琥珀、魚鰾膠、大貝、海螵蛸、煅牡蠣、靈芝孢子粉、鳳凰衣各50g。腎虛者加鹿茸50g,消化遲滯加雞內(nèi)金50g,慢性出血加血竭50g,痛甚者加醋延胡索50g。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李可經(jīng)驗專輯》401頁)。

25. 肺系固本散

【組成】胎盤2具,坎炁(臍帶)100g,鹿茸、高麗參、五靈脂各50g,三七、血琥珀、冬蟲夏草、川貝母、沉香各30g,靈芝孢子粉100g,蛤蚧6對。

【主治】咳喘痼疾。用于慢性氣管炎、哮喘、肺心病(《李可經(jīng)驗專輯》398頁)

26. 肺癆固本散

【組成】鹿茸50g,胎盤2具,坎炁100g,龜鹿膠、紅參、五靈脂、三七、血琥珀、冬蟲夏草各50g,蛤蚧6對。咯血者加白及、川貝母、煅龍牡各50g。

【主治】肺結(jié)核(《李可經(jīng)驗專輯》399頁)。

27. 肺間固本散

【組成】①大三七100g,高麗參100g,血琥珀、五靈脂、靈芝孢子粉、川貝母、沉香、藏紅花、土鱉蟲、水蛭、冬蟲夏草、全蝎各30g,蜈蚣100條,蛤蚧10對。②炮甲珠60g,麝香2g。制粉,分作20包,早、晚各1包,熱黃酒送下。

【主治】肺間質(zhì)纖維化(《李可經(jīng)驗專輯》32頁)。

28. 陽和小青芪靈湯

【主治】肺結(jié)核夾寒飲(《李可經(jīng)驗專輯》309頁)。

29. 破格救肺升陷湯

【組成】制附子100g,紅參(粗粉吞)10g,山萸肉90g,生龍牡、生黃芪各30g,柴胡、升麻、桔梗各10g,麝香(分沖)0.2g。

【主治】大氣下陷之呼吸衰竭(《李可經(jīng)驗專輯》262頁)。

30. 肺間質(zhì)湯
【組成】制附子90g,炙甘草60g,瓜蔞30g,薤白15g,白酒100mL,丹參45g,檀香、降香、砂仁各10g,生半夏、茯苓、生姜各45g,桃杏仁、紅參(另燉)、五靈脂各15g,山萸肉60~90g,細辛20g,干姜、五味子、白芥子(炒研)各10g,百合、山藥各30g。
【主治】肺間質(zhì)纖維化(《李可經(jīng)驗專輯》29頁)。

31. 黃芪膏(李可自制方)
【主治】肺結(jié)核(《李可經(jīng)驗專輯》313頁)。

32. 引火附子理中湯

【組成】九制熟地黃90g,鹽巴戟肉、天冬、麥冬、砂仁(姜汁炒)、茯苓各30g,五味子30g,油桂(米丸吞)3g,黨參、干姜、炒白術(shù)各90g,炙甘草120g,曬參(另燉)30g,制附片100g。

【主治】脾虛型糖尿病(《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57頁)。

【方解】口渴,引火湯加油桂滋陰斂陽、引火歸原治標;尿頻、膝冷,助太陰,保少陰,以附子理中湯補火生土。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500mL,兌入?yún)⒅?次分服。

【編按】血糖高,夜尿頻,膝冷轉(zhuǎn)筋,助太陰,保少陰。以附子理中湯補火生土;引火湯加油桂滋陰斂陽,引火歸原。

33. 附理砂半芍萸湯

【主治】脾胃虛型或無明顯癥狀而有血糖高者(《李可醫(yī)論專輯》237頁)。

圖片

五,少陰

少陰要領(lǐng):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湯;

里證未具: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

寒化熱:黃連阿膠湯、豬苓湯、四逆散、大承氣湯;

里證已具:附子湯、真武湯、桃花湯、白通湯、白通豬膽汁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吳茱萸湯。

【編按】足少陰經(jīng)、命門,因腎主納氣、司二便、開竅于耳,故耳鳴、畏寒、肢冷、二便異常均屬于腎;因足少陰腎與手少陰心同名,故心病亦屬于腎;又西醫(yī)之泌尿系感染、尿毒癥、腎結(jié)石、再障從腎論。

1. 破格救心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制附子30~100~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麗參(另燉)10~30g,山萸肉60~120g,生龍牡、活磁石各30g,麝香(分沖)0.5g。

【主治】挽垂危之陽,救暴脫之陰。凡內(nèi)外婦兒各種重危急癥導致陰竭陽亡,元氣暴脫,心衰休克(《李可經(jīng)驗專輯》2頁)。

2. 培元固本散(李可自制方)

【組成】鹿茸50g,胎盤1具,紅參50g,五靈脂50g,三七100g,血琥珀50g。

【主治】補腎健脾,修復臟器,重建免疫,祛病延年。

治一切久損不復、反復發(fā)作之大虛證及虛中夾瘀、夾痰、夾積等證(《李可經(jīng)驗專輯》393頁)。

3. 滌痰清腦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生石膏200g,牡丹皮、紫草各15g,大黃、芒硝(沖)、黃芩、黃柏、煅礞石、生鐵落、首烏藤各30g,九節(jié)菖蒲、郁金各15g,生地黃45g,黃連10g,天竺黃、膽南星、甘草各10g,竹瀝(兌入)20mL,人工牛黃(沖)2g。
【主治】精神分裂癥狂躁型,癥見發(fā)狂、打鬧怒罵、不避親疏(《李可經(jīng)驗專輯》191頁)。

4. 犀四味

【組成】石膏200g,牡丹皮、紫草各15g,蚤休15g。

【主治】清熱涼血解毒,退高熱(《李可經(jīng)驗專輯》72頁)。

【方解】石膏辛寒,除三焦大熱,止消渴煩逆;牡丹皮清熱涼血散瘀;紫草涼血解毒消斑;蚤休清熱解毒,息風定驚,護心醒腦。諸藥相合,可代犀角,退高熱有奇效。
【用法】加冷水1500mL,浸泡1小時,武火煮沸10分鐘,取汁600~1000mL,3小時服1次,每次200mL,晝夜連服,中病即止。

5. 七味消毒飲

【組成】金銀花、蒲公英、地丁、蚤休、夏枯草各30g,皂角刺、白蘞各10g。

【主治】唇疔及各種疔瘡腫毒(《李可經(jīng)驗專輯》285頁)。

6. 腎四味(李可自制方)
【組成】枸杞子30g,酒菟絲子30g,鹽補骨脂30g,淫羊藿30g。
【主治】益腎精,鼓腎氣。凡腎氣、腎精虛引起的腰困如折、足膝酸軟等(《李可經(jīng)驗專輯》180頁)。

7. 腎十味(李可自制方)
【組成】枸杞子30g,酒菟絲子30g,鹽補骨脂30g,淫羊藿30g,巴戟肉15g,沙苑子30g,鹽杜仲15g,仙茅15g,骨碎補30g,狗脊15g。
【主治】強腰脊,壯筋骨。用于男女不育、骨質(zhì)增生、老人前列腺肥大、更年期綜合征(《李可經(jīng)驗專輯》91頁)。

8. 攻癌奪命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海藻、生甘草、木鱉子、醋鱉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殼、黃藥子、生半夏、生姜、玄參、牡蠣各30g,大貝15g,山慈菇、山豆根各10g,“止痙散12只~4條,雄黃1g”(研粉吞服)。

【主治】惡性腫瘤,尤對頭頸部、淋巴系統(tǒng)、消化道癌腫有效(《李可經(jīng)驗專輯》334頁)。

9. 攻癌2號五生飲
【組成】漂海藻45g,炙甘草45g,止痙散(沖)6只~3條,生附子30g,生南星60g,生半夏65~130g,生禹白附30g,白芥子(炒研)30g,生曬參(搗)45g,川尖貝(沖)6~10g,兩頭尖45g,干姜45g,紫油桂10g,麻黃5g,遼細辛45g,生姜75g,大棗25枚。疼痛劇烈,為三陰冰結(jié),加生川烏、黑小豆、防風各30g,蜂蜜150g。
【主治】陽虛寒凝型腫瘤(《李可醫(yī)論專輯》305頁)。

10. 攻癌奪命減味方
【組成】海藻、生甘草、木鱉子、夏枯草、生半夏、生姜、玄參、牡蠣、大貝各30g,白芥子(炒研)10g,止痙散(沖)12只~4條。
【主治】良性腫物,包括頸淋巴結(jié)核、甲狀腺囊性腺瘤、乳腺增生、脂肪瘤等(《李可經(jīng)驗專輯》117頁)。

11. 風心固本散

【組成】胎盤2具,三七、紅參、五靈脂、靈芝孢子粉、血琥珀、炮甲珠、鹿茸各100g,藏紅花、全蝎各30g,大蜈蚣100條。喘加蛤蚧6對,冬蟲夏草、沉香各30g。

【主治】風濕性心臟?。?/span>《李可經(jīng)驗專輯》399頁)

12. 冠心固本散
【組成】大三七、紅參、五靈脂、血琥珀、靈芝孢子粉各100g,胎盤2具,鹿茸、炮甲珠、血竭、水蛭、藏紅花、全蝎各50g,蜈蚣100條。
【主治】冠心病、心肌梗死(《李可經(jīng)驗專輯》400頁)。

13. 破格真五黃芪湯
【組成】制附子50g,干姜30g,炙甘草80g,紅參(另燉)30g,山萸肉30g,生龍牡、活磁石各30g,白術(shù)30g,茯苓、生姜、白芍各45g,豬苓、澤瀉各15g,油桂10g,生黃芪60g。
【主治】風心病水腫(《李可經(jīng)驗專輯》399頁)。

14. 三香丹參飲

【組成】丹參60g,檀香、降香、沉香、砂仁各10g,桃仁15g,蘇合香丸(代麝香)2丸。

【主治】冠心病、心肌梗死(《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00頁)。

15. 破格桂枝丹參飲

【組成】制附子10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麗參(另燉)、五靈脂各15g,山萸肉90g,生龍牡、活磁石各30g,桂枝、桃仁各15g,丹參60g,檀香、降香、沉香、砂仁各10g,蘇合香丸(代麝香)2丸。

【主治】冠心病、心肌梗死(《李可醫(yī)論專輯》149頁)。

16. 礞石滾痰開竅飲

【組成】礞石、大黃各30g,黃芩15g,沉香10g,九節(jié)菖蒲、郁金各10g,竹瀝(兌入)100mL,麝香(分沖)0.3g。

【主治】痰蒙心竅之狂躁、神昏(《李可經(jīng)驗專輯》189頁)。

17. 三生夏九麝沉香
【組成】生南星30g,生半夏45g,生川烏、黑小豆、九節(jié)菖蒲各30g,沉香10g,蜂蜜150g,竹瀝(兌入)60mL,姜汁(兌入)10mL,麝香(分沖)0.5g。
【主治】中風猝然昏迷,痰鳴轆轆(《李可醫(yī)論專輯》110頁)。

18. 來腎當補膠七湯

【組成】生黃芪60g,當歸20g,生山萸肉60~90g,紅參(另燉)10g,煅龍牡各30g,腎四味80g,阿膠(化入)30g,姜炭、炙甘草各10g,三七(分吞)3g。

【主治】腎不封藏,氣隨血脫之出血不止(《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7頁)。

19. 平格當補膠炭湯

【組成】附子、姜炭各30g,炙甘草60g,紅參(搗末同煎)30g,生山萸肉120g,煅龍牡各30g,生黃芪30g,當歸15g,阿膠30g,三仙炭各10g。

【主治】腎不封藏、陰損及陽之出血如注(《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7頁)。

20. 大格當補炮發(fā)湯
【組成】制附子100g,姜炭50g,炙甘草60g,紅參(搗末同煎)30g,生山萸肉120g,煅龍牡各30g,生黃芪60g,當歸30g,本人頭發(fā)炭(分沖)6g。
【主治】腎不封藏、血脫亡陽之出血如注(《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7頁)。

21. 固腎湯

【組成】紅參10~30g,山萸肉30~60g,腎四味、生龍牡各30g,“蛤蚧尾1對,冬蟲夏草4g,沉香3g”(研粉分吞),煅紫石英30g,油桂(粉吞)3g,胡桃(打)4枚,炙甘草10g。

【主治】腎不固守之喘汗、奔豚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14、16頁)。

22. 四逆參腎湯

【組成】制附子30g,干姜30g,紅參10g,腎四味各30g,炙甘草60g。

【主治】四逆湯證兼腰困氣怯(《李可經(jīng)驗專輯》289頁)。

23. 奔豚紫干湯

【組成】制附子30~100~200g,油桂、沉香、砂仁各10g,紅參(另燉)10~30g,山藥60g,茯苓45g,澤瀉30g,干姜30~90g,懷牛膝、煅紫石英各30g,炙甘草60~120g。

【主治】厥氣上攻之奔豚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372頁)。

24. 三復湯

【主治】厥脫,由于肝腎氣陰兩虛導致欲脫危癥,多見于腫瘤晚期、放療損傷、久病耗傷(《李可經(jīng)驗專輯》366頁)。

25. 調(diào)經(jīng)促孕湯
【組成】益母草45g,當歸50g,桂枝45g,白芍45g,細辛45g,通草30g,吳茱萸30g,炙甘草30g,生姜45g,大棗25g,生黃芪45g,決明子、老鸛草各30g。
【主治】虛寒型不孕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104頁)。
【方解】虛寒型不孕癥,由于月經(jīng)期攝養(yǎng)不慎,過食生冷,冷水洗腳,夏日喜用空調(diào),風冷乘襲胞宮,常伴痛經(jīng)、經(jīng)期錯后、腰困如折等。方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直入奇經(jīng),溫經(jīng)通脈,開冰解凍,主治手足厥寒,腰腹足痛;益母草為活血通經(jīng)、利水消腫要藥,經(jīng)現(xiàn)代藥理證實,可使子宮收縮頻率、幅度、緊張度增強,成為縮宮化瘀專藥,經(jīng)期服之可下穢濁血塊,痛經(jīng)、經(jīng)期錯后等隨之而愈。經(jīng)后服生黃芪、決明子、老鸛草,促進排卵,多有效驗。
【用法】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益母草,從月經(jīng)第1日起服至經(jīng)凈,加冷水1500mL,文火煮600mL,日分3次服;經(jīng)凈后3日,連服生黃芪、決明子、老鸛草15劑,二煎混勻,日分2次服。

【編按】方以當歸四逆吳茱萸生姜湯直入奇經(jīng),溫經(jīng)通脈;經(jīng)后服生黃芪、決明子、老鸛草,其中決明子、老鸛草為葉橘泉治不孕癥的驗方,加黃芪重在補虛,促進排卵,多有效驗。


26. 二本湯

【組成】紅參(另燉)、五靈脂各10g,炮姜10g,焦白術(shù)、茯苓各30g,腎四味各10g,紫河車(粉沖)3~5g,炙甘草10g。
【主治】脾腎兩虛,食少便溏,腰酸乏力(《李可經(jīng)驗專輯》176頁)。

27. 桂苓五苓芷甲湯

【組成】桂枝、白術(shù)各10g,茯苓、丹參各30g,赤芍、牡丹皮各15g,桃仁10g,豬苓、澤瀉各15g,肉桂、白芷各10g,炮甲珠(研粉分服)6g,益母草30g,澤蘭15g,海藻、甘草各15g,止痙散(沖)6只~2條。

【主治】腹腔囊腫,用于膽囊、胰腺、卵巢囊腫(《李可經(jīng)驗專輯》59、98、101頁)。

28. 夏米潛陽四逆湯
【組成】制附片100g,干姜90g,炙甘草120g,紅參(另燉)30g,生半夏45g,龜甲(搗)30g,砂仁米(姜汁炒)30g,秫米(高粱米)45g,生姜45g。
【主治】但欲寐(《李可醫(yī)案處方集》85頁)。
【方解】面色灰暗,神疲,但欲寐,脈沉細,少陰主證悉具。陽不入陰,輕者以潛陽丹引陽歸宅;半夏秫米湯健脾和胃;重者加四逆加人參湯回陽救逆。
【用法】加水3000mL,文火煮取500mL,兌入?yún)⒅?、午時各服1次。

29. 四逆參辛桂枝湯
【組成】制附片180g,干姜50g,遼細辛(后15分鐘下)30g,桂枝40g,白芍50g,炙甘草30g,紅參(搗碎入煎)30g。
【主治】腎虛骨冷(《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16頁)。
【方解】四逆湯回陽破陰;加細辛助陽透寒;加紅參補虛;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通調(diào)血脈。這方子構(gòu)思很巧,把四逆加人參湯和桂枝湯巧妙結(jié)合在一起,這兩個方是8味藥,卻只精選了6味藥,以四逆湯法駕馭桂枝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法,則桂枝、細辛可放手去解表散寒,而無辛散過度之虞,使之發(fā)揮到了極致。
【用法】加水2000mL,蜂蜜100g,童便150mL,文火煮取500mL,兌入?yún)⒅?次分服。

30. 奔豚靈車湯
【組成】制附片(日加10g,至200g為度)45g,油桂、上沉香、砂仁各(后5分鐘下)10g,山藥60g,茯苓45g,澤瀉30g,懷牛膝30g,生曬參(搗碎入煎)、五靈脂各30g,車前子(包)30g,炙甘草30g,生姜45g,大棗25枚。
【主治】厥氣上攻之奔豚癥、肥胖癥(《李可醫(yī)案處方集》151頁)。

31. 麻辛參葛腎八味

【組成】粉葛根300g,煎湯2500mL,煎下藥:麻黃10g,制附片、遼細辛(后下)各45g,曬參(另燉)、鹽巴戟天、腎四味各30g,炙甘草50g,川續(xù)斷30g,川杜仲15g,生姜45g,大棗20枚,核桃(打)6枚。

【主治】腰椎骨質(zhì)增生引起腰脫、坐骨神經(jīng)痛(《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24頁)。

【方解】腎四味益腎精、鼓腎氣,巴戟天補腎助陽,杜仲壯骨安胎,核桃補腎壯骨,川續(xù)斷接骨安胎,諸藥相合,強腰脊,壯筋骨,善治老年性退化性疾患;閃挫傷腰,必有伏邪,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助陽透邪;葛根獨重,有取葛根湯之義,專理頸項,疏通太陽經(jīng)輸。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至500mL,3次分服。

32. 潛陽參萸三石尿
【組成】制附片45g,龜甲10g,紅參、砂仁米各30g,炙甘草60g,生山萸肉60g,三石(生龍牡、活磁石)各30g,童便30mL。
【主治】自汗癥(《李可醫(yī)案處方集》79頁)。
【方解】自汗多龍火不藏,潛陽丹藏相火;腎不封藏則自汗,紅參、山萸肉為來復湯核心用藥,斂肝固腎救脫;腎不固守則自汗,龍牡、磁石固腎攝精,收斂元氣;童尿引火歸原。
【用法】二煎混勻,日分2~3次服。

33. 桔甘四逆湯

【組成】炙甘草120g,制附片60g,干姜45g,桔梗30g。

【主治】少陰咽痛(《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13頁)。

【方解】四逆湯溫少陰;桔梗湯利咽療痛。

【用法】加水1500mL,文火煮取600mL,冷藏,3次冷透服。熱藥冷服,為反佐法。

34. 小續(xù)破格潛陽丹

【組成】防己、曬參(另燉)、上肉桂(后下)、白芍、杏仁各30g,制附子、生山萸肉、炙甘草各120g,干姜90g,龜甲10g,生龍牡、活磁石、烏梅各30g,防風45g,生姜150g,大棗36枚,童便1杯。

【主治】用于目合口開、手撒尿遺等中風脫證(《李可醫(yī)論專輯》109頁)。

35. 癃閉散

【組成】大黃15g,海金沙、澤瀉、血琥珀各10g,蜈蚣10條,蛋清6枚,黃酒150g。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之二便閉結(jié)(《李可經(jīng)驗專輯》156頁)。

36. 開肺豬苓通淋散
【組成】麻黃10g,杏仁12g,桔梗10g,茯苓30g,澤瀉10g,阿膠(化入)20g,滑石18g,肉桂10g,川牛膝30g,乳香、甘草各3g。
【主治】尿路感染,用于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161頁)。

37. 大附夏苓醒脾湯
【組成】制附子30~100g,酒大黃15~30g,細辛15g,生半夏、茯苓各30g,豬苓、澤瀉、紅參(另燉)、五靈脂、焦三仙各15g,腎四味80g,芒硝(分沖)15~20g,炙甘草10g,生姜30g,姜汁(兌入)10mL,大棗10枚。
【主治】尿毒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163頁)。

38. 真金滑肉通淋散

【組成】滑石30g,油桂10g,川牛膝30g,乳香3g,制附片45g,白術(shù)30g,茯苓45g,白芍45g,生姜45g,大葉金錢草120g,雞內(nèi)金30g。

【主治】腎結(jié)石(《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46頁)。

【方解】李可經(jīng)驗:滑石化結(jié)石,油桂助氣化,通淋散通淋化石,二金為排石對藥,真武湯強腎助氣化。該方構(gòu)思巧妙,也很精煉,筆者稱為真金滑肉通淋散。

【用法】加水3000mL,文火煮取300mL,兌入?yún)⒅?次服。

39. 四逆潛陽參萸肉
【組成】制附片200g,紅參(另燉)30g,油桂(后下)20g,干姜60g,炙甘草70g,砂仁米(姜汁炒)30g,龜甲(打)6g,生山萸肉60g。
【主治】再障等血液病(《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51頁)。

圖片

六,厥陰

厥陰要領(lǐng):烏梅丸;臟厥: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吳茱萸湯、烏梅丸;寒化熱:干姜芩連人參湯、白頭翁湯、小柴胡湯、梔子豉湯、白虎湯、小承氣湯;

旁證: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瓜蒂散、茯苓甘草湯。

【編按】厥熱交替,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不欲食,食則吐蛔,又主久利;因厥陰主痛,故痹證屬于厥陰;又西醫(yī)肝炎、肝硬化、肝昏迷從肝論治。

1. 石脂炙草烏梅丸

【組成】赤石脂30g,烏梅30g,川椒10g,黃連10g,炮姜30g,遼細辛(后下)45g,黃柏炭15g,紅參(另燉)30g,制附片45g,當歸(酒浸)30g,炙甘草30g,紫油桂(后下)10g。

【主治】直腸癌里急后重,或便血不止(《跟師李可抄方記·危重癥篇》42頁)。

2. 梅連椒辛硝君湯

【主治】膽道蛔蟲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139頁)。

3. 烏梅承氣楝木萸
【主治】膽道蛔蟲重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139頁)。

4. 加味藥王續(xù)命散

【組成】麻黃、川芎、獨活、防己、甘草、杏仁各90g,紫油桂、(生附子)、茯苓、升麻、遼細辛、高麗參、防風各60g,透明生石膏150g,生白術(shù)120g,(全蝎90g,蜈蚣100條,僵蠶90g)(括號內(nèi)藥品為李可所增)。

【主治】中風急重癥;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出現(xiàn)中風先兆者;風痱癥之原因不明癱瘓(《李可醫(yī)論專輯》107頁)。

【李按】這個方主治什么呢?主治諸風無分輕重,交節(jié)病作,比大小續(xù)命湯更廣泛,可以治急中風、慢中風、中風后遺癥,都有很好的效果。

5. 定風丹(李可自制方)
【組成】制何首烏30g,炒白蒺藜30g。
【主治】滋養(yǎng)肝腎,烏須發(fā),定眩暈,養(yǎng)血祛風止癢(《李可經(jīng)驗專輯》316頁)。
【方解】制何首烏益精養(yǎng)血,烏須發(fā),定眩暈;白蒺藜善行善破,專入肺肝,宣肺之滯,疏肝之瘀,最善磨翳。二藥相配,為皮膚科常用藥。
【用法】二煎混勻,日分2次服。

6. 重訂追風散(李可自制方)
【主治】扶正氣,開表閉。用于全身各部突發(fā)性、神經(jīng)性疼痛、麻木、抽動(《李可經(jīng)驗專輯》243頁)。

7. 三芪人參湯

【組成】生黃芪250g,當歸、桂枝、杭白芍各45g,炙甘草30g,曬參(另燉)30g,白術(shù)125g,防風30g,生姜45g,大棗25枚。

【主治】中風后遺癥(《李可醫(yī)案處方集》313頁)。

8. 克白散(李可自制方)
【組成】沙苑子750g,九制豨薟草500g,烏梢蛇250g,定風丹(制何首烏、炒白蒺藜)300g,三七100g,藏紅花、海螵蛸、白藥子、蒼術(shù)、蚤休、降香、紫草、甘草各50g。
【主治】白癜風(《李可經(jīng)驗專輯》322頁)。

9. 血栓固本散

【組成】大三七、胎盤各100g,鹿茸、生曬參、血琥珀、藏紅花各50g,全蝎60g,蜈蚣100條,小白花蛇60條。

【主治】腦血栓后遺癥(《李可醫(yī)論專輯》110頁)。

10. 婦科培元固本散

【組成】大三七100g,紅參、五靈脂、血琥珀各50g,土鱉蟲、水蛭、全蝎、蜈蚣、川貝母、桂枝、茯苓、赤芍、牡丹皮、桃仁各30g,夏枯草、海藻、甘草各500g。腎虛寒者加油桂30g。

【主治】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李可經(jīng)驗專輯》401頁)。

【李按】四診方即婦科培元固本散加減,丸方緩攻,服藥過半,超聲探查,肌瘤基本消失。

11. 內(nèi)障培元固本散

【主治】老年性白內(nèi)障(《李可經(jīng)驗專輯》401頁)。

12. 還五桂枝芥蟲湯
【組成】生黃芪120g,當歸30g,桂枝15g,赤芍25g,川芎、桃仁、紅花、地龍、白芥子(炒研)、炙甘草各10g,止痙散(沖)12只~4條,生姜10片,大棗10枚。
【主治】中風后遺癥、頸椎病肢體麻木

(《李可經(jīng)驗專輯》42、218頁)。

13. 芪物當耳芥蛋湯
【組成】生黃芪45~250g,桂枝45g,白芍45~90g,當歸、炙甘草、黑木耳各30g,蛋殼粉(分沖)3g,生姜45~90g,大棗10枚。
【主治】雞爪風或肢體麻木(《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1、378頁)。

14. 芪物麻細滌桃蟲

【組成】北黃芪500g,麻黃15g,制附片100g,遼細辛(后5分鐘下)45g,桂枝、赤芍各45g,桃仁、杏仁各15g,高麗參(另研沖)15g,僵蠶10g,地龍30g,油桂(后5分鐘下)10g,生半夏45g,白芥子(炒研)10g,黑木耳30g,生姜45g,大棗12枚,蔥白4寸,止痙散(研沖)4.5g~3條,炙甘草120g。

【主治】中風急性期或中風先兆者。

15. 麝甲無敵散
【組成】麝香2g,炮甲珠60g。
【主治】消囊腫、破栓塞、攻腫瘤

(《李可經(jīng)驗專輯》65、104、344頁)。

16. 夏米引火參石湯

【組成】生半夏50g,秫米50g,九制熟地黃90g,鹽巴戟肉、天冬、麥冬、砂仁(姜汁炒)、茯苓各30g,五味子30g,油桂(米丸吞)3g,曬參(另燉)、三石(生龍牡、活磁石)各30g,生姜50g。

【主治】陰虛失眠(《李可醫(yī)案處方集》79頁)。

【方解】引火湯原治陰虛乳蛾,加油桂米丸吞服可治火不歸原之失眠,加半夏秫米湯交通陰陽,人參固攝元氣,三石固腎攝精。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500mL,兌入?yún)⒅?,子、午時各服1次。

17. 夏米交泰酸棗湯

【組成】生半夏50g,秫米50g,炒酸棗仁200g,黃連、油桂各3g,生姜50g。

【主治】虛煩失眠(《李可醫(yī)案處方集》79頁)。

【方解】陰虛失眠,以酸棗仁湯之意而獨用酸棗仁200g(《金匱要略》酸棗仁湯之酸棗仁最大量為2升,即120g),以解“虛勞,虛煩不得眠”;半夏秫米湯引陽入陰,兼祛痰濕;交泰丸交通心腎。

【用法】加水2000mL,文火煮取500mL,兌入?yún)⒅?、午時各服1次。

18. 引火阿膠牛膝湯
【組成】熟地黃90g,巴戟肉、天麥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阿膠(化入)、懷牛膝各30g,油桂(米丸先吞)、血余炭各3g。
【主治】火不歸原之目赤、舌衄、鼻衄等五官溢血

(《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7頁)。

19. 引火九柴三石湯

【組成】熟地黃90g,鹽巴戟肉、天冬、麥冬、砂仁(姜汁炒)、茯苓各30g,五味子30g,柴胡6g,活磁石、生龍牡各30g,九節(jié)菖蒲10g。

【主治】耳鳴(《李可經(jīng)驗專輯》38頁)。

【方解】腎虛耳鳴,以引火湯滋陰降火;三石(生龍牡、活磁石)潛陽歸宅;九節(jié)菖蒲通竅,柴胡疏泄。

【用法】加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

20. 加味生化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益母草、當歸各30g,川芎、桃仁、紅花、炙甘草各10g,澤蘭、炮甲珠各12g,胡桃肉4枚,紅糖30g,童便、黃酒(兌入)各1杯。

【主治】產(chǎn)后乳少,可預防產(chǎn)褥感染或乳腺發(fā)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95頁)。

【用法】二煎混勻,兌入童尿、黃酒,日分2次溫服。

21. 加減固沖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生黃芪、紅參、貫眾炭、棉子炭、煅龍牡、阿膠各30g,山萸肉120g,白芍30g,姜炭、三仙炭、棕櫚炭各10g,“三七6g,五倍子1.5g”(研粉吞服)。
【主治】宮頸癌之瘤體破裂暴崩、出血不止(《李可經(jīng)驗專輯》366頁)。

22. 明目退翳湯(李可自制方)

【主治】老年性白內(nèi)障(《李可經(jīng)驗專輯》270頁)。

23. 丹逍代赭枇杷湯
【主治】肝不藏血之血上溢或下出(《李可經(jīng)驗專輯》126頁)。

24. 貫眾石膏湯*
【組成】生石膏250g,貫眾、黑小豆各30g,蒼術(shù)15g,雄黃(研吞)0.3g,牡丹皮、紫草各15g,蚤休15g,青黛(包煎)、甘草各10g。
【主治】瘟疫,癥見大熱大渴、嘔逆咽痛、譫語神昏、發(fā)斑出血(《李可經(jīng)驗專輯》203頁)。

25. 羚麝止痙散(李可自制方)

【組成】羚羊角3g,麝香1g,蝎尾12只,蜈蚣2條。

【主治】醒腦開竅。治高熱驚風癥(《李可經(jīng)驗專輯》71頁)。

26. 類關(guān)固本散
【組成】胎盤1具,鹿茸、紅參、三七、血琥珀、血竭、炮甲珠各30g(日服2次,每次3g,熱黃酒調(diào)服);加九制豨薟草500g,研粉,蜜丸10g重,日服3次,每次1丸;合等量(3g)追風散。
【主治】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245頁)。

27. 引火芍甘止痙散

【組成】熟地黃90g,鹽巴戟肉、天麥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甘草30g,止痙散(沖)12只~2條,細辛15g。

【主治】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李可經(jīng)驗專輯》238頁)。

28. 芪物葛止麻辛湯
【組成】麻黃(另煎)45g,炮附子45g,細辛(后5分鐘下)60g,生黃芪500g,桂枝45g,杭白芍45g,炙甘草90g,葛根120g,止痙散(沖粉)6只~3條,生姜45g,大棗12枚。附子逐日疊加5g,至90g。
【主治】肩周炎、痹證(《李可醫(yī)案處方集》43頁)。

29. 改良烏頭湯(李可自制方)

【組成】生黃芪120g,制附子45g,川烏、防風、黑小豆各30g,麻黃(先煎去沫)15g,細辛(后7分鐘下)30g,桂枝、白芍各45g,炙甘草60g,止痙散12只~4條,蜂蜜150g,生姜45g,大棗20枚。

【主治】歷節(jié)病不可屈伸,疼痛,對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有卓效(《李可經(jīng)驗專輯》245頁)。

30. 烏頭桂枝豨鸛湯

【組成】生黃芪120g,當歸、附子、川烏、防風、黑小豆、老鸛草、豨薟草各30g,麻黃(先煎,去沫)15g,細辛(后7分鐘下)30g,桂枝、杭白芍各45g,止痙散(沖)12只~4條,炙甘草60g,蜂蜜150g,生姜45g,大棗20枚。

【主治】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腰椎間盤突出(《李可經(jīng)驗專輯》244頁)。

31. 芪物烏靈效麻辛
【組成】生黃芪250g,制附片100g,干姜90g,川烏30g,穞豆30g,防風30g,麻黃5g,細辛(后7分鐘下)45g,桂枝45g,杭白芍45g,炙甘草120g,止痙散(沖)3只~4條,當歸、丹參各30g,乳沒各10g,曬參(另燉)、五靈脂各30g,蜂蜜150g,生姜50g,大棗30枚。
【主治】風寒濕痹(《跟師李可抄方記·危重癥篇》129頁)。

32. 芪物麻辛理烏湯

【組成】生黃芪500g,當歸45g,麻黃5g,桂枝、杭白芍、遼細辛各45g,炙甘草60g,制附片45g,制川烏、黑小豆、防風各30g,止痙散(沖)12只~4條,白術(shù)、干姜各90g,生曬參(另燉)30g,生姜45g,大棗25枚,蜂蜜150g。

【主治】治紅斑狼瘡、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脊髓空洞癥、股骨頭壞死、硬皮病等免疫缺陷病皆有卓效(《李可醫(yī)論專輯》294頁)。

33. 烏頭芪物效靈酒

【主治】一切關(guān)節(jié)腫痛、肩凝癥、骨質(zhì)增生痛(《李可經(jīng)驗專輯》209頁)。

34. 烏頭外洗方

【組成】沙苑子、川草烏、紅藤、荊芥、防風、當歸、雞血藤、海桐皮、乳沒、透骨草、川續(xù)斷、紅花、細辛、花椒、伸筋草、威靈仙各30g,烏梢蛇50g,95%酒精600mL,陳醋3000g。

【主治】一切關(guān)節(jié)腫痛、肩凝癥、骨質(zhì)增生痛(《李可經(jīng)驗專輯》209頁)。

35. 脫疽烏頭湯

【主治】寒凝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65頁)。

36. 黃芪四妙勇安湯

【主治】熱毒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66頁)。

37. 陰陽藿樸夏苓湯

【主治】黃疸型肝炎(《李可經(jīng)驗專輯》166頁)。

38. 茵陳四逆三苓散

【組成】茵陳30g,制附子、干姜、紅參(另燉)、五靈脂、藿香、佩蘭、炙甘草各5g,茯苓10g,豬苓、澤瀉、炮甲珠、桃仁、紅花各5g。

【主治】嬰兒陰黃(《李可經(jīng)驗專輯》84頁)。

39. 四逆參靈夏雞湯
【主治】乙型肝炎腎虛型(《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7頁)。

40. 附桂理中雞藤湯

【組成】制附片45g,油桂(后下)10g,白術(shù)、干姜、紅參(搗末)各90g,雞矢藤60g,炙甘草120g。

【主治】乙型肝炎脾虛型(《李可醫(yī)案處方集》28頁)。

41. 肝硬培元固本散

【組成】鹿茸50g,胎盤1具,紅參、五靈脂各50g,三七100g,血琥珀、土鱉蟲、生水蛭、炮甲珠、全蝎、蜈蚣各50g。

【主治】肝硬化(《李可經(jīng)驗專輯》400頁)。

42. 真武麻靈蟄蟲丸
【組成】制附子45g,白術(shù)30g,茯苓、白芍、生姜各45g,麻黃、紅參、五靈脂各10g,大黃螫蟲丸(包煎)2丸。
【主治】肝硬化腹水(《李可經(jīng)驗專輯》401頁)。

43. 犀角承氣開竅湯
【主治】急性肝炎合并肝昏迷(《李可經(jīng)驗專輯》177頁)。

圖片

本文為孫其新《李可臨證要旨:李可學術(shù)經(jīng)驗》讀書筆記摘抄,內(nèi)容僅供養(yǎng)生參考,有病請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