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慶說陪你走過第2839天 喜歡是你的自由,干擾是你的缺德。 ——題記 昨晚進行的一場奧運會女子乒乓冠亞軍爭奪戰(zhàn),中國姑娘孫穎莎和陳夢比拼,誰贏了,冠軍都屬于中國,毫無懸念。 但是,這場比賽,挺有觀賞性。 最具觀賞性的,不是陳夢和孫穎莎在現(xiàn)場的激烈交鋒,而是看臺上觀眾的表現(xiàn),極其“精彩”。 前四局,我沒有看到。我在視頻號直播復(fù)盤谷里書院長沙研習(xí)營。 打開電視,激戰(zhàn)正酣。 觀眾席上,沒有人揮舞國旗,很多觀眾舉著手牌,上面大部分寫著孫穎莎的名字。我?guī)缀鯖]有看到寫有陳夢名字的手牌。 最有意思的是,不用看比分,只要聽觀眾的喝彩聲,就能判斷,誰贏球了,誰輸球了。 孫穎莎贏球,場內(nèi)喝彩聲熱烈異常;陳夢贏球,噓聲四起,倒彩陣陣。甚至,還有給陳夢比中指的。 最終,陳夢頂住了壓力,奪得了冠軍??磁_上不少觀眾,郁郁寡歡,神情黯然。 看球過程中,我有些恍惚。 難道,陳夢是外國運動員? 同樣的中國運動員,咋待遇如此不同? 有人也許會振振有詞地反駁: 我們多么希望莎莎贏啊,這樣,她就能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大滿貫得主; 在整個奧運周期,莎莎狀態(tài)良好,奮力阻擊外國運動,屢立戰(zhàn)功; 反觀陳夢,對外國強敵屢次失守,為什么內(nèi)戰(zhàn),反而神采奕奕了? 哈哈,意難平??! 眾所周知,競技比賽,講究的就是當(dāng)下、此刻的狀態(tài)。 狀態(tài)不如人,哪怕你過去如何戰(zhàn)功赫赫,拼不過人家,就是拼不過。陳夢過去曾經(jīng)輸給外國選手,就一定不能贏隊友? 這是什么鬼邏輯?! 在我看來,在那么多倒彩聲中,頂住壓力,沉著應(yīng)戰(zhàn),最終奪得勝利,陳夢這冠軍當(dāng)之無愧。 而且,以30歲即將退役的年齡,能夠堅持打到現(xiàn)在,其中艱辛,有誰能知? 尤其是當(dāng)初“擠掉”王曼昱(其實也是憑實力打進來的),已經(jīng)受過巨大的輿論圍剿。 種種壓力,誰能想象! 有一位朋友在我朋友圈留言:“我就只喜歡莎莎,不好意思!我不是因為熱愛乒乓球而喜歡莎莎的,是因為喜歡莎莎才熱愛乒乓球的,喜歡是不能被強迫的!我不做任何詆毀國家運動員的事,但不能強迫我喜歡!” 哈,這段話沒問題。面對自己喜愛的運動員,觀眾可以有傾向性的支持。這是人之常情。但看比賽,要講武德,要遵循賽場的基本規(guī)則。哪怕面對外國運動員,也不能喝倒彩。我這里所批評的,是喝倒彩和比中指的行為,而不是喜歡不喜歡誰。 喜歡是你的自由,干擾是你的缺德。 文明觀賽,為比賽運動員創(chuàng)造良好的比賽環(huán)境,這是基本素養(yǎng)和原則,這是文明的底線。 其實,這幫給陳夢喝倒彩甚至比中指的人,恰恰給孫穎莎幫了倒忙。這樣的非正常支持,孫穎莎壓力更大。 這不是捧莎,而是捧殺! 而且,這樣的看球,把中國人的臉丟到外國賽場上去了。本來是揚我國威的一次比賽,卻讓國外觀眾很是納悶:陳夢不是中國運動員? 丟人吶! (點擊看看陳夢的采訪視頻吧) 有人說,這是典型的“飯圈文化”。 要我說啊,這跟飯圈文化沒啥關(guān)系。 這些行為失常的觀眾,其本質(zhì)是:過度崇拜偶像,忘了自己。 人一旦自居為某某鐵桿粉絲,就會無限放大偶像的優(yōu)點,偶像說什么都是對的,偶像的光芒是最燦爛的,偶像的一言一行,都是值得追隨的。 如此這般,他便忘記自己存在的意義——不,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無條件地追隨偶像,奮不顧身地?zé)崃冶几啊?/p> 《諸神的面具》一書告訴我們,人要破除生命中被自己塑造的“假神”——偶像、名譽、金錢、地位……乃至更多我們苦苦追求的東西,過更真實的生活。 “為什么要實現(xiàn)心中最深的愿望,反而經(jīng)常會造成大災(zāi)難呢?”這是因為我們把心中的欲望塑造成了“偶像”——偶像,是心中欲望的幻影。 人,常?;钤谔摶玫摹霸竿辩R像中,不能自拔,愈走愈遠。 其實,人在滿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很多外在的東西,都是枷鎖。 正如盧梭說的:“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很多枷鎖,是我們自己套上的。 一旦你牢牢鎖定了某個偶像,你就被這枷鎖鎖住。被枷鎖鎖住,你的思想、你的行為,就會變形、走樣,卻不自知。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偶像的思想、地位、聲譽,你會為偶像兩肋插刀,甚至忘掉世俗的行為規(guī)范。 他們恰恰忘了一個真相,以為自己是某某鐵桿粉絲,你就有了偶像的水平。 那些把孫穎莎當(dāng)作了唯一偶像的觀眾,面對同樣的中國運動員陳夢,忘記了此刻陳夢也是一個冠軍的爭奪者,忘記了一個觀眾應(yīng)該遵守的規(guī)則:公平比賽。 過度迷戀偶像,讓人變態(tài)。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要破除的,不是“飯圈文化”,而是心中的“假神”——偶像情結(jié)。 一旦破除偶像情結(jié),我們就會正常地看世界、看旁人、看自己。 也有另外的一些有意思的論調(diào),值得關(guān)注: “我想說這種技巧性的運動又吃不了興奮劑,還有運氣成份,高手中誰拿冠都正常。我想說奧運精神也并不是在于金牌銀牌還是銅牌,而是超越自我,參與過程中的付出和成長。 “我還想說舉國體制弄出這么多冠軍的意義是在哪?是能給老百姓免費醫(yī)療了還是能提供老百姓更好的教育,普通大眾興奮到起飛是為了啥?” 第一段話,沒問題。 奧運精神,確實在于超越自我。但世俗的評判,歷來成王敗寇。得了冠軍,鮮花掌聲;失了冠軍,灰頭土臉。尤其是乒乓球項目,對中國運動員來說,不是冠軍,就是失敗。 也因此,那些孫穎莎的粉絲們,無法接受莎莎只得銀牌的事實。因為,他們只認金牌。 第二段,則需要辨證看待。相比冠軍,確實免費醫(yī)療和優(yōu)質(zhì)教育更重要。這是國家層面需要考慮的。作為老百姓,將體育運動當(dāng)作對人類向極限挑戰(zhàn)行為一種欽佩和欣賞,無可厚非。國家有無重視全面免費醫(yī)療和教育,并不妨礙我們對體育運動的欣賞。呼吁和欣賞,并非對立。 還有一位朋友在我朋友圈留言:“地主養(yǎng)的蛐蛐贏了或者輸了,長工高興或者悲傷。哈哈,沒有意思?!?/p> 這種想法的人,貌似高人,俯視眾生,洞穿本質(zhì),實則,偷換概念。照這么說,人類的一切競技與娛樂,都沒有了意義,都應(yīng)該取締? 萬事不可走極端。 原創(chuàng) | 張祖慶 編輯 | 夏天 主編 | 卓雅 終審 | 種豆南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