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文獻檢索 獲取更多精彩 來源作者:米琨 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是青壯年膝關節(jié)最常見的運動損傷,損傷后膝關節(jié)腫痛,活動困難;腫脹消退后絕大多數(shù)人行走都正常,但膝關節(jié)有不穩(wěn)感,不能進行急停、急轉等動作。受傷后核磁共振(MRI)是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盡管我國MRI已經(jīng)基本普及,但診斷的準確性還不夠高,因此,如何提高MRI的閱片水平是相關學科的醫(yī)生特別是剛剛進入運動醫(yī)學領域的醫(yī)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要提高ACL損傷MRI診斷的準確性,解剖永遠是基礎!同時,還需要充分了解ACL的受傷機制,針對性的閱片;MRI的矢狀位、冠狀位及軸位三者結合,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與全面性! ACL的正常MRI表現(xiàn)—— 1.各序列均為低信號。 2.韌帶平直,邊界清楚,有較好的張力。 3.韌帶內(nèi)可有脂肪及滑膜條紋影。 ACL損傷的MRI分級—— Grade1:韌帶內(nèi)損傷,無長度改變。 Grade2:韌帶內(nèi)損傷并長度延長。 Grade3:完全性韌帶撕裂。 Grade1、2級為韌帶的部分損傷,Grade3級為韌帶的完全斷裂。 ACL最好的觀察層面:最好的觀察層面是斜矢狀面,同時需要結合橫斷面和冠狀面。 ACL最常見的撕裂部位:韌帶實質部>韌帶股骨髁附著部>韌帶脛骨附著部。由于脛骨附著部多為撕脫骨折,DR及CT均能夠清晰的顯示,因此很多臨床醫(yī)生誤認為脛骨附著部的發(fā)病率更高。 ACL損傷的直接征象:指ACL本身的形態(tài)和信號異常。一旦有了明確的直接征象就可以確定ACL損傷。 1.不連續(xù):有韌帶的低信號,但中斷不連續(xù)。一般見于新鮮損傷。 2.方向異常(ACL 下垂征):有較完整的韌帶低信號,但方向異常,呈下垂狀。一般見于股骨附著部的陳舊損傷,損傷的ACL下垂并粘附在PCL上。 3.ACL 消失:髁間窩空虛,無韌帶信號。見于較久的損傷,損傷的ACL撕裂較重呈馬尾狀,無滑膜包裹,逐漸被關節(jié)內(nèi)的酶腐蝕而消失。 4.撕脫骨折:一般為ACL脛骨附著部的撕脫,韌帶完整,信號多正常。 5.假瘤:韌帶損傷后斷端較整齊,殘端組織增生并被滑膜包裹呈'瘤狀',如果突出于前方為'獨眼征',多見于韌帶股骨附著部撕裂及部分撕裂。 6.扭曲和空虛:髁間窩內(nèi)似隱隱約約有低信號,邊緣明顯,中央空虛;或者中央有低信號,但扭曲如麻花狀。多為陳舊損傷,僅存ACL的滑膜,里面可有少量的韌帶纖維,粘附在后方,隨著膝關節(jié)的長時間屈伸逐漸呈扭曲狀。 ACL損傷的間接征象:指ACL斷裂后脛骨前移位出現(xiàn)的一系列改變。間接征象只能考慮可能有ACL損傷。 1.骨挫傷(軸移征):一旦ACL撕裂,脛骨就相對于股骨前移,使股骨外側髁和脛骨外后方撞擊,雙方均出現(xiàn)水腫,而且膝關節(jié)屈曲的程度決定股骨髁挫傷的部位。 2.溝槽征:當股骨外髁骨因撞擊造成的凹陷深度>2mm時稱為溝槽征,代表受到撞擊的暴力更大。 3.接吻征:膝關節(jié)過伸受傷時,脛骨前部撞擊股骨髁前部,形成對稱性骨挫傷;如果同時有一外翻力的話,膝關節(jié)外側可出現(xiàn)對稱性挫傷,這種對稱性骨挫傷稱為接吻征。也有人把軸移造成的股骨外側髁和脛骨外后方水腫稱為接吻征。 4.Segond骨折:脛骨平臺前外側撕脫骨折(脛骨平臺腓骨尖上方,關節(jié)線下方的撕脫骨折),多因為下肢過度內(nèi)翻加內(nèi)旋暴力所致。骨折本身無特殊治療。但其強烈提示ACL損傷(75–100%)。 5.前抽屜征:脛骨前移,外側半月板后角裸露,由于MRI檢查時病人為平臥位,脛骨應該因重力而后沉,因此前抽屜征往往暗示膝關節(jié)處于交鎖狀態(tài)。 6.ACL出現(xiàn)高信號:ACL信號紊亂,中央夾雜有較多高信號。不一定就是ACL損傷,需要與粘液性變、痛風結晶沉積等鑒別。 7.急性血關節(jié):如果為急性ACL損傷,必然存在著大量的關節(jié)內(nèi)積液(血),否則就不是。 8.脛骨后內(nèi)側平臺骨折:因為半膜肌的牽拉造成其附著點的撕脫骨折,是ACL損傷中一種比較少見的間接征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