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親是不能通婚的。除此之外,中國還存在某些姓氏不能通婚的例子,而之所以不通婚,大都來源于歷史或小說中的國恨家仇,并演繹至今。
第一位:“岳”和“秦”不通婚
什么原因大家都明白。
岳飛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將領(lǐng),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從20歲起,岳飛曾先后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zhàn)斗數(shù)百次。他治軍賞罰分明,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
同時,岳飛重視人民的抗金力量,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fù)失地。他率師北伐,各地義軍紛紛響應(yīng),夾擊金軍。
但前方岳家軍大敗金軍,后方宋高宗趙構(gòu)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師。
1142年1月,時年39歲的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宋孝宗時岳飛才得以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
第二位:“武”和“潘”不通婚
源頭來自于《水滸傳》,武大郎娶了潘金蓮,可是潘金蓮卻和西門慶勾搭成奸,害死了武大郎。后來,武松又殺死了潘金蓮,自此以后,武、潘兩家勢不兩立,互不往來。
據(jù)說,在山東,家長從小對叮囑自己的孩子,不準和對方的孩子玩,不準和對方的孩子相好。私下里相好的,也架不住親朋的棍棒和眼淚,最后只好無奈分手。
第三位:“朱”和“李”不通婚。
李是當(dāng)今中國第一大姓,人口人口9530萬,約占中國全部人口的7.94%,如果要是算上旅居海外的,得超過一個億。
另外,李姓在歷史上建立的王朝最多,稱帝稱王者達60多人,所以李姓聲名顯赫。
至于李姓和朱姓不通婚,也有歷史的緣故。
唐朝末年,李姓做皇帝,當(dāng)時的地方節(jié)度使朱溫篡唐建立了后梁,大唐李姓王朝從此滅亡,李姓和朱姓開始為仇敵。
幾百年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末期,李自成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并最終攻入北京城,崇禎帝被迫自縊在萬歲山,明朝滅亡。李姓成功復(fù)仇,從此,朱李兩家的“仇恨”又加深了一層,世代不通婚。
以上的三對姓氏彼此不能通婚,大家或許知道的比較多,下面這對或許了解的比較少,我重點介紹一下:“施”和“鄭”不通婚。
“施”指的是施瑯,“鄭”指的是鄭成功,兩個人是同鄉(xiāng),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們的活動影響到臺灣的歷史進程,從而影響到了國家的統(tǒng)一大業(yè)。
那么,這兩人之間有著怎樣的嫌隙,以至于這兩個姓氏之間不通婚呢?
1650年,鄭成功又沒有糧食了,只好傾盡全力去潮州搶糧。彼時,施瑯是他手下的一員大將。
施瑯明確指出,傾盡全力去潮州搶糧,廈門就兵力薄弱了,希望鄭成功有所顧及。鄭成功聽來逆耳,認為施瑯有意阻礙自己的戰(zhàn)略部署。
躁怒之中,他解除了施瑯的兵權(quán),遣回廈門擔(dān)任防務(wù),卻只分給施瑯極少的人馬、船只。
后來的事證明了施瑯觀點的正確。
福建清兵主力利用廈門防務(wù)空虛的弱點,租用了鄭氏家族的其他船只,偷襲廈門,掠得了鄭氏集團兩代人做海外貿(mào)易積累下來的巨額財富。
施瑯趕回廈門后,不顧個人安危,奮勇同清兵作戰(zhàn),可惜寡不敵眾,被阻擋在廈門海域。他原以為鄭成功回來后,會根據(jù)他的表現(xiàn),恢復(fù)他“左先鋒”之職。不料,鄭成功僅僅賞銀二百兩了事。
施瑯失望之極,剃光了自己的頭發(fā),不愿再見鄭成功。
不久,“曾德事件” 爆發(fā)了。
曾德是鄭成功的舊將,后在施瑯手下做事。這次施瑯失勢,曾德找了關(guān)系,返回鄭成功軍營。暴怒的施瑯不顧一切,帶兵闖進鄭成功家中,將躲藏在那里的曾德殺害。
此舉大大惹怒了鄭成功,他下令殺死施瑯、施瑯胞弟施顯和他們的父親施大宣。施瑯僥幸逃過一劫,父親、胞弟卻都送了命。
走投無路的施瑯在鄭成功所派刺客的追殺下,只好倒戈相向,投降清廷。
1663年,被康熙提拔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水師提督的施瑯,上任后第一步就是攻打鄭氏集團經(jīng)營多年的廈門、金門二島。
彼時鄭成功已經(jīng)去世,施瑯帶著20多艘快艇突襲鄭家軍,造成200余人死傷,導(dǎo)致鄭家軍規(guī)模最大、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投降。甚至最后鄭氏殘余勢力的消滅,也是由施瑯帶兵完成。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施、鄭兩家的仇怨越結(jié)越深,甚至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兩大家族都嚴令后人不得與對方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