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是布袋和尚坐化紀(jì)念日。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時明州奉化僧人,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后梁高僧。 他身寬體胖,面容含笑,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cè)?;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無論給他什么,即裝大布袋,永遠(yuǎn)也裝不滿;有時茬稠人廣眾面前,將袋中之物傾倒于地,叫道:看、看、看。隨即哈哈一笑,把那些東西又收回袋內(nèi)。 布袋和尚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愛游化雪竇,在雪竇寺弘法,雪竇山由此被尊為“彌勒圣地”。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常見到的大肚彌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xué)習(xí)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為臉帶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氣生財、累積財富的意味,而受民間信仰者視為財神供奉。 更為神奇的是,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為七福神之一。 據(jù)說,布袋和尚出身農(nóng)家,插秧自是本行。 關(guān)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 據(jù)說有趙、錢、孫、李四家同時請他幫忙插秧,他全都答應(yīng)。 到了晚上,各家來請吃飯,他亦分身赴席。這時候,各家的田均已插好,眾人才知道他他身具神通,法力無邊。 有人問插秧感想,他隨口吟出一詩,即此題插秧歌。此歌看似淺白平易,卻富含哲理,飽蘊禪機,生動活潑,饒有情趣?!笆帜笄嗝绶N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成稻(道),后退原來是向前?!?/p> 梁貞明二年(916),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闭f完安然坐化。 至此,眾人才知道行履瘋顛的布袋和尚,原來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不久,有人在別州看見和尚仍背著布袋到處走,于是世人競相描繪他的圖像供奉在家中。 據(jù)說,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東堂上。 所以,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千萬化身之一,他身材矮胖、滿臉歡喜,平日以杖肩荷布袋云游四方,以禪機點化世人。他樂善好施、身懷絕技、除暴安良、讓眾生離苦得樂。 現(xiàn)在問題來了:高僧去世,大多用“圓寂”這個詞,而布袋和尚卻用的“坐化”。圓寂和坐化有什么異同? 圓寂本意是指圓滿一切功德,寂滅一切煩惱,現(xiàn)在則一般用于高僧大德之死。 坐化謂修行有素的人,以打坐的姿勢端坐安然而命終。通常指在寺院修行的高僧。 圓寂和坐化都是佛教用語,兩者用詞不同,意思一致,都是代指死亡。 兩者的用法區(qū)別是:坐化側(cè)重指出臨終時的姿勢乃端坐而亡,而圓寂的姿勢則不定,或坐或臥或立。 也就是說,坐化也屬于圓寂,而圓寂不一定是坐化。 聰明的讀者,您認(rèn)為我解釋的對嗎?歡迎留言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