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廟、宗廟、祠堂、宗祠,在起源、功用、形態(tài)和制度管理上,一開始是不同的,經(jīng)過長時間歷史發(fā)展演進后,逐步趨同,現(xiàn)在的意思基本一樣了。 家廟祠堂是祖宗文化的載體,就是說以宗法規(guī)制為核心的祖宗文化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家廟祠堂實現(xiàn)的。中華文明幾千年一脈相承,綿延不絕,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祖宗文化是核心內(nèi)容之一。我們討論這個問題,供大家評述。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概念,中國文化的廟與和尚住的廟是完全不同性質(zhì)的兩回事。中國文化的廟即家廟,是供奉祖宗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和尚居住、作法、參拜的地方本來不叫廟,叫寺,寺是官方規(guī)范正統(tǒng)的名稱,如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蘇州寒山寺、鎮(zhèn)江金山寺、杭州靈隱寺、南京棲霞寺、拉薩大昭寺、寶雞法門寺等等。由于民眾到寺里也是朝拜祭拜的,所以民間將寺與廟混用了,通稱為寺廟。 還有,必須清楚,土地廟、城隍廟、關帝廟、觀音廟、娘娘廟、媽祖廟等等,都相當于漢文化的祠堂家廟,都與佛道無關。 北京的天壇,還有地壇、日壇、月壇,還有社稷壇,其實也是廟。社稷壇是皇家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天地日月壇是皇家祭祀天地日月的地方,實質(zhì)意義上都是廟。 1、關于家廟和宗廟 規(guī)范的家廟制度出現(xiàn)在西周。西周是典型的分封制社會構型,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大夫,大夫下面置士,天子、諸侯、大夫、士,構成基本的社會層級統(tǒng)治制度。與社會等級相對應,在祖宗祭祀制度上,天子建太廟,諸侯建宗廟,大夫和士建家廟。不同等級,在廟的數(shù)量、規(guī)制等方面都有區(qū)別。 可以肯定的是,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只有“士”以上的人家才有資格建廟,一般黎民庶民,沒資格建廟。各種禮儀,包括祭祀之禮、喪事之禮等等,以“士”為基本適用對象,一般庶民黎民沒資格有禮,也沒資格講禮。 秦漢至隋唐,家廟制度一直延續(xù),其廟享規(guī)制也一直沒變。除皇家以外,王侯將相,以及有爵有位的社會中高級人員,才有資格建家廟,而且必須經(jīng)過批準,否則為違制僭越,要治罪的。唐代規(guī)定,五品以上的人員可建家廟。五品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廳市級,起點是很高的。后世朝代宋元明清,在封賞建廟上雖有些出入,但其基本等級資格規(guī)制一直沒變。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諸侯、大夫、士都沒了。皇家有太廟,宗廟和家廟也就不做區(qū)分了。唐代有私廟的叫法,即太廟以外的廟都是私廟,之后統(tǒng)一稱為“家廟”。 2、關于祠堂和宗祠 祠堂起源于漢代。在漢代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流行墓祭,即到墓地祭祀父母先人。原因很簡單,一般居民家庭,沒資格建廟,祭祀只好到墳頭。從西漢開始,墓祭成為家庭和社會日常生活的一般事項。 祭祀是有程序的,首先要聚集人群,即等人;然后要具饌置饗,即供奉牲饗、食品、果品、水酒等;再然后要請祝,即安排人員禱告司禮唱禮;再再然后行禮;最后將能吃能喝的東西吃光喝光,走人。 由于風雨寒暑的影響以及人群聚集等的需要,人們在墓前建設一些屋龕和房舍,供臨時作息和儲物之用,這些屋龕和房舍就是最初的祠堂。后來,祖塋的范圍越來越大,祠堂的規(guī)模也越建越大,屋室越來越多,功能越來寬廣,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具有特定職能和功用的地方和場所。再后來,在家庭特定地方建立祠堂,供奉祖宗牌位,祭祀活動進祠堂,墓祭就逐步冷落了,宋元之后在民間就變成上墳了。 3、關于家廟與祠堂的分野與合流 宋代司馬光、朱熹等一大批知識階層人士,通過重新解釋經(jīng)典,將高高在上的古法禮儀下放到民間。司馬光作《書儀》,朱熹作《朱子家禮》,將適用于士大夫及王侯將相的禮儀,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推而廣之到一般居民百姓人家。 關于祭祀祖宗場所,朱熹反對用“家廟”的稱謂,堅持使用“祠堂”作為一般民眾的祭祖場所。《朱子家禮--祭禮》將祠堂作為舉行祭祀的場所,在“四時祭”中有:“主人盛服立於祠堂中門外,西向?!痹凇岸良朗甲妗敝杏校骸爸魅吮娬煞蛏钜拢瑤泩?zhí)事者灑掃祠堂”等。 南宋至元明清,大體上講,皇家、王侯將相、有爵有功人員、有品有位人員等,經(jīng)批準可建家廟,一般是公家出錢。一般居民百姓人家,聚族建立祠堂。即是說,家廟祠堂雖是一樣的祭祖,但適用對象和范圍不同。 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詔令允許民間連宗建祠,即同一地方,或家族,或村落等,同姓家庭連宗認祖,共同建立祠堂,這樣,整個社會人員都有了固定的祭祖的地方。祠堂遍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宗法規(guī)制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近代以來,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在新的世界環(huán)境中,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重新塑造,重新構建。家廟祠堂被作為同一事項范疇。新中國建立后,家廟祠堂文化被視為封建迷信。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到了新世紀,傳統(tǒng)文化有所恢復。各地家廟祠堂建了不少。此時家廟和祠堂的意義完全相同,沒有區(qū)別。 總的來說,現(xiàn)實生活中,家廟和宗廟的基本意思相同,祠堂和宗祠的基本意思也沒有大的區(qū)別。使用上不必太過糾結。 個人以為,一般居民家庭家族,沒有經(jīng)天緯地厲害人物的,祭祀場所叫“某氏祠堂”為宜;祭祀人員涵蓋范圍較大的,可以叫“某氏宗祠”。家庭家族有相當于五品以上人員的,可以叫“某氏家廟”,這也算遵守古禮。 |
|
來自: 昵稱29787755 > 《族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