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母音練習不僅對聲樂初學者的聲音訓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具有相當程度的歌唱者的音質改善,其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用“u”母音練習,有利于歌唱者兼顧打開喉嚨與咬字,且對高位置聲區(qū)的統(tǒng)一,常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知道,“a”“e”“i”“o”“u”是發(fā)音最基本的五個母音。就我們平時說話時咬字的位置狀態(tài)看,各個母音的發(fā)音在口腔里的位置都不同。發(fā)“o”音時最靠近舌根部,“i”在舌尖部,“e”在舌頭的中部略偏前,“a”在舌部中央稍偏后,“u”在舌尖前面的嘴唇部位。換句話說,將這五個母音按橫向排列,則位置最靠前的是“u”,其后按前后順序排列依次為“i”“e”“a”“o”“u”。若按口腔喉嚨縱向打開程度的大小排列,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為“i”“e”“a”“o”“u”。我們知道,唱歌是說話的“放大狀態(tài)”,換句話說,唱歌是說話的一種“特殊形式”,這種形式在于它的音量比普通說話要擴大幾倍,甚至幾十倍。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唱歌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準確地傳達信息,即咬字清晰;第二,將信息傳達得盡可能遠,即聲音宏亮,穿透力強。從生理解剖學上看,人要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這兩個條件是相互矛盾的。除非他經過了特殊、正確、細致的訓練。 “u”母音練習就是解決這對矛盾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們知道,咬字清晰是嘴皮上的功夫,而聲音洪亮,穿透力強則需要打開喉嚨。從上述分析“a”“e”“i”“o”“u”,這五個母音的位置可見,“u”母音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換句話說,做“u”母音練習,既練了喉嚨打開,又兼顧了后面。為什么這樣說呢?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得出了結論,從橫向看,“u”母音在五個母音中位置最靠前,從縱向看,“u”母音在五個母音中位置最靠后,因此,用“u”母音訓練,并不是排斥其他四個母音練習,而是認為用“u”母音練習能更容易地掌握咬字清晰與喉嚨打開。 所謂的高位置通常指頭腔共鳴或頭聲。教唱者掌握了正確的發(fā)音方法后,發(fā)出的聲音特別是高音具有明亮、集中、穿透力強的特征,這是我們聲樂教師、學者努力追求的境界,即高位置?!皍”母音有利于盡快獲得頭腔共鳴即高位置。 眾所周知,聲音有高、中、底三個聲區(qū),自然狀態(tài)下這三個聲區(qū)的音色音量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聲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低音弱,中音白,高音喊或虛的現象。這現象的出現,勢必造成聲區(qū)不統(tǒng)一。 用“u”母音練習,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三個聲區(qū)音色統(tǒng)一。為什么這樣說呢?從上述可知“u”母音的練習有助于唱歌者獲得頭腔共鳴,即高位置。如果我們把高位置始終貫穿在整個歌唱過程中,換句話說,不僅在高音區(qū)要用頭腔共鳴,中低音區(qū)也要用頭腔共鳴的位置,這樣便使歌唱者在高、中、低三個音區(qū)中始終在同一個位置上發(fā)出聲音來,則音色必定統(tǒng)一,從而解決了高、中、低三聲區(qū)不統(tǒng)一的問題。 在練習“u”母音時,首先要做好氣息的支持與控制。眾所周知,正確的呼吸對歌唱是十分重要的,氣息既是歌唱的原動力,又是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發(fā)“u”母音時,口腔要形成一個膛大口小的共鳴箱,兩唇形成“撮口狀”,唇尖適當用力攏住氣息,喉嚨打開放松,上下成管道狀。氣息不要僵,想象形成一個上下垂直的氣柱子,聲音托在氣息上,隨后開始起音。起音時感覺聲音從下腹部涌出,通過胸腔、口腔到頭腔。感覺聲音放在鼻腔上部的兩眉中間,又感覺聲音仿佛不在自己的頭部,而是在頭部的前上方處的一個管道中發(fā)出。練習時可用五度上、下行音階,也可用八度下行音階,做五度練習時,注意要把聲嘆在氣上,音越高嘆氣的感覺越強烈。氣息要支持住,腰間體會汽車加油門的感覺。在做八度下行練習時,聲音好象從很遠處漂來。同時注意用心體會,及時調整管道狀態(tài),唱任何高度的音都要將其保持在同一位置上。 在練習“u”母音時,會出現一類聲音位置偏里偏后的學習者,針對這種現象,練習時可在“u”母音前加“m”“n”“l(fā)”等字音,也就是說將“u”音練習變?yōu)椤癿u”“nu”“l(fā)u”音練習,這樣即可調整聲音的平衡問題,使之歌唱位置處于比較合理的地方。 “u”母音練好了,不僅能使聲音豎立起來,上下貫通,而且能使聲音豐滿、明亮、松弛、圓潤。由此可見,練好“u”母音是打開喉嚨、獲得高位置、聲區(qū)統(tǒng)一、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也是發(fā)生練習的“敲門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