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倍賢 原始佛法禪修的技巧,最主要在培養(yǎng)起更高度的樂趣,再透過心在這種更高 度的樂趣之中,怡然自得、安住、得定。佛陀在解釋「定力~三摩地 (samādhi)」,跟其他的宗教是不太一樣的。其他宗教講的定力,主要是 在講究,好比說專注力的培養(yǎng),如何透過念誦咒語,觀想、系心在身體的某 個部分,來達到定力。 但是,后代流行的佛教中的教法,包括大乘和南傳的禪修,幾乎已經(jīng)完全不了解,這個原始經(jīng)典中的關鍵了。 佛陀所教的「定力」,是透過讓心能夠打開來,心能夠變得清新、歡喜。脫離開那些會產(chǎn)生負擔、壓力的活動方式,身體變得放松、安適。在這樣的身心條件之下,自然而然,就能夠體會得到更高的樂趣。在這種更高的樂趣之中,心慢慢地祥和、安定。這樣的祥和、安定,直接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活動跟痛苦之間的關連。這就是佛法的「定力」,完全是與智慧、正知正念相結合的。 什么是造成內(nèi)心負擔的活動方式?如何具體地分別它們?以便得到初步的安詳、安樂的感覺?佛經(jīng)里提到「五蓋」,它會令我們的智慧變得薄弱,讓心變得沒有力量。 第一,「欲愛蓋」 為什么欲蓋是負擔? 欲蓋是負擔,主要不是指欲帶來的樂受,而是其中的「渴望感」與「焦躁感」。當心追求快樂的方式,是停留在欲的追求時,往往會令人會覺得很饑 渴、很匱乏。在追逐的過程中,心神很容易會疲勞、渙散、不安定。 因此,佛陀才會特別對「欲」做訶斥,而不是否定對樂的受用。 佛陀說,在整個修行的過程,目標應該要訂在:盡量充分地開發(fā)更高的快樂。用更善巧的快樂,來取代粗糙的快樂,而不是一味地講放下。 在佛陀的教法里,所有跟欲相關的快樂,都是相對不善巧的、幾乎沒有例外。所有跟禪那、跟色界禪有關的快樂,基本上都可以是善巧的。 「禪那」的快樂,簡單來講,就是心脫離開饑渴、焦躁的感覺,不再透過暫時解除焦躁感,而獲得快樂。而是透過停止饑渴感、焦躁感,不再耗費那么多的體力、心力,在欲愛的追逐和吞食的動作上。 所以,心變得輕松、清新。這時,敏感度會提升,能夠覺察到:當心不仰賴外在的刺激,內(nèi)在會有一種飽足跟寧靜的滋味。隨著愈去體會、品嘗、欣賞,這種滋味會愈獲得開發(fā),這就是禪定主要的原理。 一個簡單的體驗離欲的方法,就是刻意地觀察和體會:心沒有欲求、沒有渴望、沒有焦躁感時,那種清涼的感覺。這種清涼的感覺,大部分的人都曾經(jīng)有過,只是沒有將這樣的經(jīng)驗當做一回事,沒有刻意地觀察、品嘗、開發(fā)。 因為沒有刻意地開發(fā),所以陷入無聊、不耐煩、疑惑等蓋障。這些蓋障會阻礙,且扼殺更高快樂的開發(fā)。 第二個蓋障叫「瞋恚蓋」。 不耐煩、懊惱,想到某個人事物就覺得不舒服,都是屬于瞋恚蓋。留意一下,眼前的心,有沒有被瞋恚蓋所壓制著?有沒有在扛著這樣的擔子?不原諒、不耐煩、不高興、不滿意、對事情吹毛求疵,是一種疲勞的事,讓自己從中釋放出來,暫時地度假。 如果有瞋恚蓋,就立刻去調(diào)整它、放下它。提醒自己,不要跟它為伍!不要參與其中!擱置它、不要追逐它、不要理會它,抽離。 如果當下沒有瞋恚蓋,去體會心脫離不耐煩而生的舒適感。只是單純、知足的愉快,不管這樣的愉快,是多么的微細都沒有關系。目標不在于要制造出很大的快樂,而在于不管多么微薄的舒暢、清新,都很由衷、很認真地去品味它、欣賞它、珍惜它。不要害怕會變成執(zhí)著。 佛陀的教法里,禪那的喜樂愈多愈好。如果沒有學會,如何用這樣的快樂,來取代欲界的快樂,心就會繼續(xù)地去找垃圾吃。 如果感覺到:我怎么做不到、怎么做不好、怎么不懂這個、怎么沒有感覺、怎么做得那么爛...。記得,那就是瞋恚蓋。目標不是要做得多么完美、多么好,而是不管當下身心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都很有耐心、很知足地去感受它、品嘗它。這叫放下瞋恚蓋。 第三個蓋障叫「散亂蓋」。散亂不等于想事情,人是可以在沒有散亂的情況下想事情。不要誤以為只要起念頭,就是散亂。散亂的意思是:坐立不安、想事情的方法亂哄哄的,它的特質(zhì)是會破壞安定感。如果察覺到,眼前有鬧哄哄、坐立不安,立刻做調(diào)整。發(fā)現(xiàn)散亂就擱置它,不要讓心去沾染它。 試著去品味內(nèi)在的寧靜,而不是習慣性地把注意力放在瞬息萬變、令人疲于奔命的,沒有營養(yǎng)的資訊上。當覺知安住在內(nèi)在的寧靜感時,去觀察、品味、欣賞那種扎實感、踏實感。具體地感覺:那種不需要復雜的東西,簡單之中得到的滿足感。記得整個過程,不要讓心變得硬梆梆。 常常提醒自己,吸氣中,品味;吐氣中,品味。允許膨脹收縮的波浪,貫穿、滋潤自己的身心。 第四個蓋障叫做「昏沉蓋」。面對昏沉,不要去看它、不要去理會它,而是立刻去做調(diào)整的工作。好比說,去體會光明磊落的覺知,寂靜耀眼的覺知,那種清醒真好、充分覺知真好的愉悅感和清新感。感覺到身體之中豐沛的能量,可以伴隨著高昂的斗志。 憶念:「佛陀是天上人間無以倫比的老師,是天神與人類的卓絕導師。做為佛陀的弟子,再怎么不濟也不會差到哪。在佛陀的法中訓練自己,世界上還有什么比這更幸運的事情!」 用類似這樣的想鼓舞自己,讓自己充滿斗志,感覺體內(nèi)充滿正面的能量。去體會、珍惜、尊重這樣的正面能量。用光明、亮眼的覺知來感受,會發(fā)現(xiàn):沒有昏沉的當下,有無窮的滋味。 如果感覺這樣的想太復雜了、做不到,就簡單地練習:用什么樣的呼吸,才能讓自己更清醒?吸氣,好像是貫穿身體的能量;吐氣,感覺得到覺知隱隱約約更亮眼,精神更飽滿。去留意呼吸的動作,帶給心神具體的撞擊力跟提升力。 第五個蓋障叫做「疑蓋」。心里有著不果決、沒有建設性的躊躇跟彷徨,對 治的方法,必須要偷用 Nike 鞋廠的口號:“Just do it!”不要把時間精 力,浪費在猶豫不決上,認真地做就是了。就算沒有做得非常好,肯去嘗 試、去實驗,這樣就對了。很果敢、很決斷、很認真地去感受、品味、欣 賞、珍惜,內(nèi)在這種果敢的,充滿斗志的決斷力的能量。 |
|
來自: walk_alone >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