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越女事務(wù)所公眾號看到她近期在看的一本書《素錦的香港往事》,很感興趣,一搜,坪山圖書館就有,于是昨天就帶著孩子去圖書館找書,書在書柜的最后一層,僅此一本,拿完就走人。 一看不可收拾, 它完全是真實(shí)的個人命運(yùn),不帶虛構(gòu)。 書信是收藏家在上海文廟書店淘來的,總計八冊,攤主要價1500元,收藏家以900元的價格收入囊中,后轉(zhuǎn)給作家百合來編寫。 故事背景挺簡單的, 素錦和素美是姐妹,家里還有2個弟弟, 父親去世早,母親帶4個孩子很艱難,隨著弟弟妹妹越長越大,口糧越來越不夠吃,決定把3個弟妹都要送走,妹妹素美被媽媽送給別人當(dāng)童養(yǎng)媳,大弟元陵送到孤兒院,小弟幼陵過繼給本家,素錦不忍心家人分離,十四歲的年紀(jì),決定去當(dāng)舞女養(yǎng)家。素美永遠(yuǎn)都記得姐姐素錦接她回家的那一幕,正是這一幕,定格了素美的一輩子。 父親去世那一年, 素錦12歲,大弟元陵8歲, 妹妹素美4歲,最小的弟弟幼陵只有6個月大的嬰兒。 想象一下,這樣的家庭,嗷嗷待哺,毫無收入來源,媽媽太弱小,能站立起來的唯有14歲的素錦,也是父親臨終交代素錦要照顧家人。14歲的孩子啊。 素錦能做的就是一份抄寫員的工作,月薪30元的工作,但因為住得遠(yuǎn),每天來回的路費(fèi)反倒需要四角錢,奔波一個月,才賺得18元,不夠養(yǎng)家,去渡紗廠做工,一天能掙一元七角,還是不夠養(yǎng)家。 素錦想到“出路”,就是去做舞女,她聽說有個拉包車的女兒去做舞女,到人家家里一看,餐桌上有肉有蛋,回來便跟母親商量。 那時候的舞女,五千多名舞女背后,是兩萬多的從業(yè)人員,包括侍應(yīng)生,職員,廚師,經(jīng)理,舞女大班,洋琴鬼,而在這個行業(yè)群體的背后,是二十萬個嗷嗷待哺的家庭成員,是他們的老父老母,兄弟姐妹。 她的想法簡單,就是找到一個男人,愿意答應(yīng)她一家生活,就這么巧,遇見了大她十二三歲的商人章文勛,章文勛剛好做成一單生意,做到了錢頭腦一熱就答應(yīng)了。從此就做了他的妾,生了三個孩子,第三個孩子兩個月大的時候,章文勛害怕老婆,帶著妻兒去了香港,開始每個月還寄來生活費(fèi),不久他又遇見新歡田竹青女士,便把母子四人拋諸腦后,錢也就不寄了。 素錦1956年坐船到香港,目的就兩個: 1)要到錢,迅速返回上海撫養(yǎng)孩子; 2)討回男人的歡心,把孩子接到香港團(tuán)聚。 原以為這一去也就幾個月,誰知整整兩年都住在親戚小姑姑家, “不過話說回來,替小姑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親戚在自己家里一住就是一兩年,而且還不知道要住到什么時間,因“請神容易送神難””而流露不耐煩的情緒也是人之常情。更差點(diǎn)的,莫說兩年,兩個月都可能要臉色難看。”這段是作者備注的。確實(shí)也是如此,想想一個親戚就一直住家里,還不知道住到什么時候。 素錦來港第三年,章終于給她租了個小房間。每月給她250港元,作為生活費(fèi)。素錦小心計算著,要把錢用在刀刃上;把更多的錢寄回上海。 素錦的三個孩子怎么處理? 走得匆忙,姐姐和弟弟讓上海的鄰居家照看,后來是妹妹素美接手過來,小女兒放在蘇州老家,素美的老公臨軒真的沒話說,跑到蘇州去看看小女兒,一看孩子面黃肌瘦,營養(yǎng)不良,還得了肝炎,啥也沒說,接回去上海。 妹妹素美和妹夫之所以幫素錦帶三個孩子,也有原因是妹妹素美宮外孕后失去生育能力,把姐姐的孩子當(dāng)做自己的孩子來撫養(yǎng)。甚至妹夫想過把最小的女兒過繼給他們,但還是沒有這么做,甚至在家庭宴席上對著家里人宣布,臨軒和素美的遺產(chǎn)全都留給素錦的兒子小慶。 就這樣,三個孩子一直在素美身邊長大,長達(dá)20年。 臨軒和素美是怎么窮自己都不窮孩子,三個孩子吃飽穿好,甚至后面還養(yǎng)成很不好的習(xí)慣,三個孩子中途一度有讓人挺不省心的地方?;ㄥX大手大腳,總喜歡穿新衣服,喜歡買名牌手表、自行車…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很容易代入,素錦在香港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好,經(jīng)常是吃過期的面包,咸菜,所有的錢省吃儉用寄給孩子,結(jié)果孩子卻培養(yǎng)成這樣,連素錦自己都感嘆:“我們都在為下一代受苦,有時候我在疑問,究竟三個孩子是否懂呢?我看他們都糊里糊涂。自己的省吃儉用,妹妹的含辛茹苦,到底有什么價值?”她斬釘截鐵地說,今后他們?nèi)齻€做衣服就在家用中,自己用自己的,我不再另外寄衣服錢了?!币I高級衣服的,就從自己的婚嫁錢里面拿,自己不會另外補(bǔ)。 好在長大了,慢慢好些了,也各自有了工作,結(jié)了婚。 素錦的自救之路 素錦也積極自救,靠打工自謀生路。 一開始通過報紙找工作,女傭,結(jié)果跑過去,根本沒這個地方。 第一份工作,在李嘉誠的塑膠花廠做女工,李嘉誠正是靠這個廠賺到了第一桶金。后來素錦又輾轉(zhuǎn)進(jìn)了一家高檔餐廳當(dāng)收銀員。每月薪資加小費(fèi)一共200元港元左右。但香港當(dāng)時房租漲得兇,光房租就要花掉115港元。為啥香港房租漲這么猛?因為大量的人進(jìn)入香港。僅1962一年,就有大約15萬人涌入香港。人口激增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包括物價飛漲,失業(yè)率高企... 但最終還是因為工資低,等靠章的救濟(jì)。 房租暴漲 這里面還提到一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沒有小費(fèi),素錦的月薪是120元,房租115元,交完房租只剩5元,幾乎等于白干,不如找個更便宜的房子住,反正自己白天在外工作,只有晚上回來睡覺而已,這樣就能多省一點(diǎn)給孩子們,她這樣安慰自己:“寧可心寬,不可屋寬?!?/span> 當(dāng)時人口暴漲,香港正在鬧房荒,折騰一番下來,白花了八九十元的冤枉錢,中介費(fèi)20元,軒尼詩大廈新房子8樓A座房租120元,比原來反貴了5元,而且搬個家一進(jìn)一出,需要購置物品,又是六十元不見了。 這個很值得我們普通人借鑒,為了省房租,搬家,會不會越省花錢越多,還不如原地不動,起碼省錢省時間。 這也是連岳經(jīng)常勸人說的,不要亂變動。 文章的最后,20年后,1976年,素錦終于買房了,巧合的是,還是在這棟樓,軒尼詩大廈16樓D座。 眼看著自己心儀的房子從兩萬一路漲到了五萬,還在漲,再也不買,這輩子恐怕都買不起了。 根據(jù)目前可查到的最早數(shù)據(jù),軒尼詩大廈16樓D座于1996年進(jìn)行過一次交易,售價196萬元。也就是說,至少在1996年之前,素錦就已經(jīng)將這套房子出售。而1976年至1996年間,香港樓市經(jīng)歷多輪上漲,價格翻了好幾番。如無意外,她在這筆理財中賺到了錢。資料來自網(wǎng)上。 5萬買來的房子,住了20年,素錦賣了,賺了191萬。 下次去香港,就往這里去走走看看。 導(dǎo)致章文勛負(fù)擔(dān)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妻妾成群,大太太給他生了8個孩子,素錦3個,田竹青女士帶來一個給他生了一個,他至少同時有12個子女要養(yǎng),負(fù)擔(dān)不重才怪。 不完全統(tǒng)計—— 從1956年到1966年,這前10年,她一共給上海寄回了2632元港幣。(約人民幣1千出頭) 這個階段素錦生活艱難,手頭上捉襟見肘。 但從1967年到1976年,后面這10年,她共寄回33900元港幣+1000元人民幣。(總計約人民幣1.3萬左右) 當(dāng)時,內(nèi)陸城市居民的月工資收入不到100塊。又加上內(nèi)陸物質(zhì)極度短缺,除了金錢之外,素錦還在香港買了大量東西寄回上海。營養(yǎng)品,醬油,豬油,布料等... 書中對金錢的描寫很多。普通人不斷被時代的巨浪顛撲摔打,令人心驚。比如進(jìn)入70年代,香港經(jīng)濟(jì)開始騰飛。房地產(chǎn)行業(yè)十分繁榮。素錦動過買房的心思,可惜有心無力。 “那些做房地產(chǎn)的人是舒服了,一層樓要賣到六七萬到十幾萬,房地產(chǎn)漲價,比前二年漲一半… 素錦的最大理財智慧是節(jié)儉。 普通人無法左右世事變幻,唯有攢錢傍身。 素錦說的最多的幾句話,大富靠命運(yùn),小富靠勤儉,菜根香,布衣暖,知足常樂。 書中對金錢的描寫很多。普通人不斷被時代的巨浪顛撲摔打,令人心驚。 還有關(guān)于房子,小弟幼陵霸占素錦在上海的房子,后來素美強(qiáng)制換鎖拿回來,為了留給小慶當(dāng)婚房,這里面可以說,孩子就是自家的,結(jié)了婚有了老婆孩子的弟弟還是外家的。素美阿姨還是幫孩子的,而不是幫兄弟的。 這本書很短,一天的時間就可以看完了,節(jié)儉節(jié)儉是我們普通人能做的,還有就是一定要買房,頻繁的搬家累死人,“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房子不用太大,不用搬家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