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介紹過,八段錦如果只練一式那么“雙手托天理三焦”特別有代表性。但是呢,如果要說隨時可以練,而且不尷尬的話,那么八段錦最后一式“背后七顛百病消”才是最適合。
而且,這一式看起來最簡單,但實際上最難練,練不好就成了簡單顛腳尖了,除了活動腳腿外,很難有其他功效。
且聽我慢慢聊。
一、八段錦“背后七顛”有很多種練法選哪一種?
首先得先明確具體的練法。
因為八段錦這一式練法很多,甚至有不少差別。
如體育總局版練法:是兩腳并攏,兩手下垂身體兩側(cè),然后背后起顛。
少林版練法最多,復(fù)雜的練法除了腳跟顛地外,還有雙手上托,俯身等動作,即便是最簡單的釋行宇版本少林八段錦,也是肩寬站立,背手腳跟上下顛動。
這種練法和鄧鐵濤先生練習(xí)版本類似,都是站立,背手腳跟上下。不同在于,鄧鐵濤兩腳站立非并攏也非肩寬,比并攏略開,屬于相對自然的站立。
胡海牙版八段錦這一式?jīng)]有強(qiáng)調(diào)手部動作,自然即可,我一般建議兩手按掌。但是胡海牙版本則強(qiáng)調(diào)兩腳跟離地需支撐到不能支撐為止,然后慢慢落地。
張至順先生“八部金剛功”最后一式其實也是“背后起顛”,只不過名字叫“兩足頓頓飲嗜消”,練法則是差別較大。
金剛功兩手是交叉按腹前,兩腳并攏,牙咬,然后腳跟慢慢抬起,提頓則是5次為一遍,相對比較復(fù)雜,而且節(jié)奏是“1——2——3-4-5”。后三次是連貫動作。
有這么多版本如何選擇?
如果你有探索精神,我建議從體育總局版到胡海牙版,再到張至順版。
如果你不想那么復(fù)雜,那就只練體育總局版即可。
但是,即便只練這個版本,這里面還是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內(nèi)容。
二.“背后七顛百病消”練功的疑問
這一式初學(xué),就會以為是立正姿勢,抬腳根,落腳跟,連續(xù)七次一起一落。
這看起來好簡單,簡直不用學(xué),看一眼就會。
那你先不要急,回答一些小問題:
手應(yīng)該放兩側(cè)還是背后?
是雙腳并攏還是雙腳與肩同寬?
腳跟抬起時如何用力?
身體升起,是腳先動,還是頭先動?
腳跟落地是震動好,還是不震動好,幅度如何掌握?
等等。
三、“背后起顛”有大學(xué)問
1. 兩手應(yīng)如何放?
體育總局版最簡單,直接自然下垂到兩邊。這種方式,最放松,最自然,也最適合初學(xué)者掌握,并有舒緩之前七式之氣血升降,有促使氣下行意味。
但是,背手腰部呢。則增強(qiáng)了額外功效,一上一下可摩擦腰部命門穴。
張至順金剛功兩手交叉呢,雖不夠放松,但是容易使得身體拉伸,促進(jìn)氣血調(diào)整。
所以,兩手放不同位置是有不同作用的。
2. 兩腳并攏還是肩寬?
初學(xué)者建議肩寬,這樣更容易站立,穩(wěn)定感更強(qiáng)。即便并攏也建議兩腳不要完全靠緊,有一些空間。隨著練習(xí)深入,可以逐步收攏兩腳。
3. 身體上升過程應(yīng)如何完成?
這里面就包含了,頭和腳哪個先動,腳如何用力的問題。
體育總局版提出幾個關(guān)鍵詞:肩下沉、百會上頂、腳跟盡力抬起。
雖然這幾個動作可以同時運(yùn)行,但實際上,身體放松,肩部下沉為發(fā)動,同時即能頭部上頂,引身體上行,而腳根離地。
在傳承口訣中有一句:
“足尖用力足跟懸,吸氣上頂手下按?!?/span>
這是通過足尖即五個腳趾頭抓地來幫助腳跟提起,同時呢,頭上頂時,有兩手微微下按動作。
由此可見,這個動作是非常細(xì)微的,不是隨便完成的。
4. 落地的完成
“背后起顛”落地動作也是很多版本差別很大的。體育總局版最簡單,但也要保證腳根盡量上提,這意味,腳根在空中是有一定時間支撐的。落地時,呼氣,身體放松,因此,這個落地不是使勁的砸地,相對比較輕微。這是特別需要注意的。
所以,胡海牙先生強(qiáng)調(diào),支撐一會,再慢慢落地。張至順則采取節(jié)奏起落方式。
這里面其實有一個身體平衡,且利用重力的作用。其中有非常精微巧妙之處,需練習(xí)者仔細(xì)體味。
你看,朋友們。
這一式并不簡單,想要練好,真的仔細(xì)琢磨,不停試驗,才會有真功夫。
說實在的,這一式練好了,不但可以隨時練習(xí),而且只練習(xí)這一式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效哦。
當(dāng)然,這些技巧如果有“名師”指點(diǎn),更容易掌握。
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加今天發(fā)布的李易峰老師的課程。相信收獲很大。
衛(wèi)昌國學(xué)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