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可可詩詞網(wǎng) 原文地址:https://www./niandaishici/hanweishige/77311.html,轉(zhuǎn)載請保留。 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觸文帝諱改焉。匈奴盛,請婚于漢,元帝以后宮良家子昭君配焉。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聲,故敘之于紙云爾。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辭訣未及終,前驅(qū)已抗旌。仆御涕流離,轅馬悲且鳴。哀郁傷五內(nèi),泣淚濕朱纓。行行日已遠(yuǎn),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愿假飛鴻翼,乘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并。傳語后世人,遠(yuǎn)嫁難為情! ……《王昭君辭》在《樂府詩集》中屬于《相和歌辭·吟嘆曲》一類。這種歌辭,本來是漢代的舊曲,據(jù)說西漢元帝時,王昭君遠(yuǎn)嫁匈奴呼韓邪單于,漢人憐其遠(yuǎn)嫁,作了《王昭君》歌。但現(xiàn)存的歌辭,卻以石崇此首為最早。從石崇所作的序言來看,這個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與原來的史實不很一致。……后人筆下的昭君,大抵以石崇此詩和《西京雜記》中故事為藍(lán)本,而益加附會?!颜丫团寐?lián)系起來,始于石崇?!?/p> 石崇這首詩,據(jù)《樂府詩集》說是“晉樂所奏”。據(jù)說,此詩原是石崇根據(jù)昭君故事所譜的新曲,曾叫綠珠演唱過。這樂曲大約是到東晉時才被樂官采入于帝王所用的樂曲之列。詩的內(nèi)容,全是假托昭君本人的口吻,正如石崇所說, “多哀怨之聲”。 “哀怨”這是歷來詩人詠昭君作品的共同基調(diào)。這很可以看出石崇之作對后人的巨大影響。 …… 這首詩的風(fēng)格比較質(zhì)樸,幾乎很少用典,也不追求對仗工整,比起隋薛道衡那首仿作來,在辭藻、對仗等方面,似乎都不如薛詩工整。然而歷來的讀者似乎都愛讀此首,而很少注意薛作。這是因為此詩雖不重雕繪,而自然平易,令人感到真實。薛詩則處處注意對仗工整,反而顯得板滯。尤其詩的末段,薛作一味追求文采,卻對昭君的心情較少細(xì)致刻畫。因此感人程度就遠(yuǎn)不如石崇之作。這也是石詩所以長期被人注意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