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推開通往世界的門 微信公眾號:一界oneworld 動蕩的中東 01 巴以沖突再次爆發(fā)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向以色列發(fā)動大規(guī)模火箭彈襲擊,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以色列于次日向哈馬斯宣戰(zhàn),聚集了30萬兵力,對加沙地帶進行封鎖和空襲,實行報復性打擊。至11月29日,本輪沖突已造成1.64萬人死亡。 02 歷史追溯 在巴以沖突日益激烈、中東局勢日益動蕩的今天,你可曾想過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 “四千年前是一家”?同根同源的他們?yōu)楹嗡鸩蝗菽??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塵封的歷史畫卷,追溯巴以問題的根源。 在舊約中,諾亞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閃、含和雅弗。閃族后代繁盛,其中有一支部族收到了上帝的指示,在亞伯拉罕的帶領下,前往傳說中遍地流淌著牛奶與蜜之地,即迦南地,也是當今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所在的地區(qū)。“希伯來人”是當?shù)赝林鴮Χ珊佣鴣淼膩啿孔宓姆Q呼,意思是“從河對岸過來的人”,即現(xiàn)代猶太人的祖先。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同屬閃米特人,又同為亞伯拉罕的后代,雖然現(xiàn)在兩者劍拔弩張,但是在遙遠的過去,他們是親密的兄弟。 巴勒斯坦在希臘語中意為“腓力斯丁人之地”,是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丁人在巴勒斯坦沿海地區(qū)居住時所起,意思是“游牧人居住的地方”。公元前1020年,猶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來王國。公元前923年,希伯來王國一分為二,北部為以色列王國,而南部為猶大王國。它們后來分別為亞述帝國和巴比倫帝國所征服。公元前6世紀,新巴比倫王國國王攻陷耶路撒冷城,將貴族、祭司、工匠等數(shù)萬名猶太人押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自此猶太人開始了第一次大流散。 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占領。羅馬帝國征服巴勒斯坦后,對當?shù)氐莫q太人實施高壓統(tǒng)治,多次鎮(zhèn)壓猶太人起義,因此,猶太人再一次開啟了大流散,其猶太民族意識和宗教意識也在分裂中逐漸凝聚。此時,基督教興起,教徒們將耶穌奉為救世主,并宣稱耶穌受難是因為猶大的出賣,這位猶太人門徒由此成為叛徒的代名詞。中世紀的羅馬教皇為了反猶排猶,更是大力渲染此說。 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在新月的旗幟下,阿拉伯帝國迅速崛起。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zhàn)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的一支在此世代居住。自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新航路開辟后,民族國家的概念日漸清晰。19世紀末,回到《圣經(jīng)》中的“應許之地”,在故土巴勒斯坦建立家園的迫切愿望,喚醒了流浪千年的猶太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購買和開墾土地,與當?shù)匕⒗吮l(fā)沖突。1917年,英國發(fā)表“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建國,埋下了近現(xiàn)代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沖突的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奧斯曼帝國戰(zhàn)敗,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tǒng)治地。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將其一分為二,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包括現(xiàn)在的以色列全境、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躲避納粹德國的屠殺,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希望建立自己的主權國家。宗教信仰與現(xiàn)實需要使猶太人對 “應許之地”的執(zhí)念愈加深重。但這也是阿拉伯人世代生活的地方。一方土地,兩個民族;一座圣城,兩種宗教。對于兩者,巴勒斯坦及耶路撒冷都神圣不可分割,凝固的血塊又淋上鮮血,歷史彌漫著血火情仇。 1947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第181號決議,規(guī)定在該地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家和猶太國家,耶路撒冷市為國際城市。根據(jù)決議,猶太人分得土地1.4942萬平方公里,而阿拉伯人得到1.1203萬平方公里,這一明顯偏袒以色列的決議遭到了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國家的反對。 1948年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就爆發(fā)了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七國出兵,但由于美國對以色列的大力援助,阿拉伯國家最終戰(zhàn)敗,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80%。 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zhàn)爭,由英法聯(lián)合以色列向埃及發(fā)起,目的是爭奪蘇伊士運河的通行權。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建立后,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占領巴勒斯坦,消滅巴解組織,進而削弱阿拉伯聯(lián)盟,成為以色列發(fā)動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的重要原因。 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后,以色列將數(shù)百萬巴勒斯坦人民趕出家園。埃及和敘利亞為收復失地,在1973年發(fā)動了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即贖罪日戰(zhàn)爭,最終收回了部分失地。1978年美國、 埃及、 以色列在戴維營就和平解決中東問題舉行會談,阿拉伯國家主力軍埃及深切地意識到,憑借武力手段已不可能達到收復巴勒斯坦失地的目的,于是從主戰(zhàn)派向主和派轉變。但是中東地區(qū)的矛盾已非一日之寒,仗不是沒了埃及就打不了的。 第五次中東戰(zhàn)爭即黎巴嫩戰(zhàn)爭,由以色列發(fā)起,目的是消滅黎巴嫩境內的巴解組織,其實質是巴以問題的延續(xù)。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其駐英大使遇刺為借口,出兵進攻黎巴嫩,6天內占領其四分之一的領土,攻陷了巴解組織的大部分基地。以軍此次襲擊有組織有策劃,蓄謀許久且誓不罷休,甚至支持黎巴嫩的基督教民兵組織發(fā)動了驚人的貝魯特大屠殺。它充斥著悲劇和暴力,給黎巴嫩帶來了深刻的創(chuàng)傷,為巴以兩國再增一筆歷史積怨。 縱觀五次中東戰(zhàn)爭,以色列人盡管開疆擴土,但始終沒能帶來安全與和平;阿拉伯人盡管曾經(jīng)粉碎了以軍的不可戰(zhàn)勝神話,但卻為此付出了慘重損失,數(shù)百萬人無家可歸。因此,自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后,巴以問題、阿以矛盾逐步朝著“政治解決”的方向發(fā)展。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國終于建立,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組織宣布,接受1947年聯(lián)大通過的第181號“巴以分治”決議。同時,一些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這體現(xiàn)出在中東問題的變局下,巴勒斯坦收復失地及阿拉伯世界的整體利益不再是阿拉伯各國制定外交政策的出發(fā)點,各自的國家利益成為更受關注的重點。阿拉伯世界不再固若金湯,在中東問題上表現(xiàn)出更多樣的態(tài)度。 在巴勒斯坦內部,哈馬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并為兩大政治實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兩者一同舉義,但由于缺乏信任,加上利益訴求不同,合作逐漸破裂。2007年,二者爆發(fā)了武裝沖突,最終哈馬斯控制加沙地帶,而法塔赫控制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從此分裂。 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地區(qū),以敘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為代表的“激進派”,堅決反對和平解決,誓與以色列血戰(zhàn)到底;而以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斯等國為代表的“溫和派”,盡管反對單獨媾和,但卻極力主張與以色列進行談判,公正合理地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在近些年的巴以沖突中,沙特等多國表現(xiàn)出觀望態(tài)度,甚至將哈馬斯視為恐怖組織。 回到本輪巴以沖突,哈馬斯展開名為“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以色列隨即宣布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目標發(fā)起代號“鐵劍”的行動。目前,哈馬斯和以色列都沒有停火休戰(zhàn)的打算,戰(zhàn)事呈燎原之勢,漫長深刻的歷史積怨和難以割舍的現(xiàn)實利益都是燃料,不知何時能有燃盡的一天。 03 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啊,耶路撒冷! 要是我忘了你, 愿我的雙手枯萎,不再彈琴; 要是我忘了你, 愿我的舌頭僵硬,不再歌吟!” 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圣地,巴以沖突的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歷史上,耶路撒冷曾數(shù)易其手,世界上沒有另一座城市遭受過這么多磨難。它建了又毀,毀了又建,在時光的注視下,綿延不斷地進行著盛衰的輪回,將古老與現(xiàn)代同時顯現(xiàn)。 前10世紀,大衛(wèi)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羅門在該城建造圣殿。此后,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民族的精神歸宿。在舊約中,耶路撒冷被提到過700多次。相傳羅馬人占領此城時,猶太人每逢安息日常來西墻哭泣哀悼,以寄托對故國的哀思。此后,各地猶太人常來此嚎哭,故得名“哭墻”。耶路撒冷對猶太人起著向心作用,以色列也多次占領耶路撒冷。 從7世紀起到1917年,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后主宰耶路撒冷。作為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地,耶路撒冷被穆斯林認為是伊斯蘭教第三圣地。耶路撒冷最顯著的建筑物,就是圣殿山上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穆斯林國家為耶路撒冷賦予了特別的宗教和歷史意義,絕不愿意放棄。 三大宗教都視其為精神寄托,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極端主義趁虛而入,又把它架在了是非之間,這座神圣的古城實在累得喘不過氣了。世界的麻煩在中東,中東的麻煩在巴以,巴以的麻煩在耶路撒冷。 可耶路撒冷歸屬問題一直懸而未決。1947年第二屆聯(lián)大的第181號決議規(guī)定耶路撒冷市為國際城市,由聯(lián)合國管轄,歸屬待定。但次年以色列就占領其西部并建立新市區(qū),約旦則占領城東舊區(qū)。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后,以色列占領了整個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宣布耶路撒冷為首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也宣布定都于此。 如今,以色列實際控制著耶路撒冷全境,并試圖征用周圍土地、遷入猶太人,潛移默化地加大控制,巴勒斯坦人又怎能不怒火中燒呢?宗教差異并不是沖突的充分條件,披著宗教外皮的極端民族主義才是戰(zhàn)爭的導火索、和平的絆腳石。 04 遙遙無期的和平 以史鑒今,巴以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的可能。有人呼吁不死不休,也有人呼吁化解矛盾和平共存,即 “兩國方案”?,F(xiàn)時國際主流意見是支持兩國方案,盡快重啟和談,早日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從根本上實現(xiàn)巴以的和平共存,實現(xiàn)阿拉伯和猶太的和諧相處,實現(xiàn)中東地區(qū)的持久和平。 但和平的必經(jīng)之路上,仍是荊棘叢生。兩個民族對同一土地的主權要求具有排他性,成為無法撼動的巨石,猶太移民定居點問題和耶路撒冷地位問題更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巴以沖突的解決,恐怕遙遙無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