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期《教育學(二),應用教育學,公眾觀點和集體主義觀點的教育等》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諸如教育本質、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都是教育學所要探討的問題。 教學原則主要是以下七個:科學性和思想性統(tǒng)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學校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談話、演示、讀書指導、參觀、實驗、實習作業(yè)、練習等。這些教學方法,有的王要是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有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技巧,有的是為了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有的則是為了印證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這些教學方法,只要我們運用恰當,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不同特點,運用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特定要求。 德育的內容:一、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指人們對自己祖國的熱愛。愛國主義是具有階性和歷史性的,它在社會發(fā)展的各個不同歷史階段上具有不同性質和內容。新中國的愛國主義,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對自己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深切熱愛,為祖國的獨立富強貢都自己一切的崇高精神。 國際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不分民族和國家,在為共同的共產主義事業(yè)而斗爭時所表現出來的團結一致、互相支持的精神。 新中國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是緊密結合的。這是因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各國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都是休戚相關、互相支持的。我們熱愛自己的社會主義祖國,就要建設和保衛(wèi)祖國,同時也要發(fā)揚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支持全世界各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 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一)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使他們懂得,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在我們的國家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我們的社會制度具有無比的優(yōu)越性; 使他們了解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山河壯麗,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和珍貴的文化遺產,從而使他們感到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里無比自豪。要引導他們關心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貢獻青春。 (二) 教育學生熱愛人民。使學生了解我國人民 是勤勞、勇敢、智慧的偉大的人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對世界文化科學的發(fā)展曾作出過巨大的貢獻;認識我國人民今天又為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忘我勞動,英勇斗爭,以培養(yǎng)學生和我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感情。 (三)教育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使他們了解舊中國勞動人民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下過著怎樣悲慘的生活和他們所經歷的艱苦曲折的斗爭,切實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懂得我們黨和人民的革命領袖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劉少奇同志、朱德同志以及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解放全中國,為了把中國建設成為偉大的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所建樹的豐功偉績。要使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的黨,跟著黨中央,繼線前進。 (四) 教育學生憎恨祖國和人民的敵人。使學生懂得國內外反動派不甘心于他們的失敗,還會伺機進行各種破壞和搗亂,妄圖傾覆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因此,每個青年都要提高警惕,防止階級敵人的破壞,英勇保衛(wèi)祖國,堅決打擊一切來犯的侵略者。 (五)教育學生支持世界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反對霸權主義。使他們關心世界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提高對霸權主義的認識,堅決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 二、革命理想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青少年富于理想。理想是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們的奮斗目標。特別是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的理想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它給青少年以前進的力量,引導和鼓舞他們去學習、工作和斗爭。青少年不可以沒有正確的理想。資產階級以及一切剝削階級是以損人利已、升官發(fā)財為理想的,這對青少年有很大的腐蝕作用。青少年往往對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不很清楚。因此,需要對他們加強革命理想教育,使他們樹立為實現人類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偉大理想。 對青少年進行革命理想教育,要與革命傳統(tǒng)教育結合起來。因為,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老一輩革命家早已帶領我國人民進行過英勇頑強的斗爭,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無產階級的革命傳統(tǒng)。今天,年輕一代樹立遠大的理想,實際上就是去繼續(xù)完成老一輩尚未完成的革命事業(yè)。所以,應當以老一輩革命家為榜樣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奔向共產主義美好的明天。 革命理想教育與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一)教育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樹立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的革命理想。要使學生分清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資本主義,懂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樹立共產主義必然實現的信念。要使他們理解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包含著共產主義,都是為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那種認為共產主義是渺茫的幻想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應當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 (二)教育學生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革命傳統(tǒng)是老一輩革命家留給年輕一代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年輕一代繼續(xù)完成革命事業(yè)的巨大的力量源泉。要使學生懂得只有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才能接好革命的班,做到承先啟后,繼往開來,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chuàng)的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 (三)教育學生把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個人當前的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引導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立志當工人、農民、解放軍,當科學家、理論家、藝術家和教育家等,站在時代的前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艱苦奮斗,為勇攀科學和文化藝術高峰、創(chuàng)造光輝燦爛的社會主義新文化而忘我勞動。 三、無產階級的階級觀點教育 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史,在階級社會里,許多復雜的社會現象都與階級斗爭有關。在我國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青少年沒有受過舊社會的苦,不懂得階級的剝削和壓迫,不善于把新中國和舊中國作比較,他們不會用階級觀點看問題,往往容易受社會上的封建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的不良影響,甚至受到階級敵人的腐蝕和利用。因此,進行階級觀點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階級觀點教育的具體內容是:(一) 教育學生懂得什么是剝削,什么是壓迫,什么是階級和階級斗爭,什么是革命。使他們懂得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使命就是要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建立人類最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二) 教育學生站穩(wěn)階級立場,具有深厚的階級感情。使他們從小就同情和熱愛勞動人民,反對剝削和壓迫,痛恨那些不勞而食的寄生蟲,逐步做到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敢于向階級敵人作殊死的斗爭。 (三)引導學生正確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要教育他們注意正確運用階級觀點分析國內外的階級斗爭,使他們逐步懂得什么是敵人,什么是同志和朋友,什么是無產階級的思想,什么是資產階級的思想,從而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和分辨敵我、是非的能力。 (四)教育學生正確區(qū)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使他們懂得首先要嚴格區(qū)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不能把同志當做敵人。還要使他們懂得,對不同性質的矛盾問題,要采取不同性質的方法來解決。對人民內部的問題,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 四、公眾群眾觀點和集體主義觀點的教育 無產階級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世界上沒有什么救世主,全靠人民群眾自己起來團結斗爭,求解放,救自己。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代表群眾利益堅持群眾路線,支持人民群眾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而人民群眾則必須在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組成為堅強的革命大軍,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堅持歷史前進的方向,作有組織有紀律的斗爭,才能推動歷史的發(fā)展。青少年是未來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保衛(wèi)者,他們必須從小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具有群眾觀點和集體主義觀點,成為建立和發(fā)展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型社會關系的積極成員。 公眾群眾觀點和集體主義觀點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一)教育學生處處維護集體和群眾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認識無產階級的利益、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革命的根本利益,從而自覺地保護人民的利益,保護集體的利益。認識個人利益要服從群眾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革命集體服務,反對個人主義。 (二)教育學生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使他們逐步懂得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道理,虛心向群眾學習,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引導他們與群眾打成一片,逐步形成聯系群眾的好作風,逐步了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 (三) 要教育學生熱愛集體。要引導學生經常關心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養(yǎng)成喜愛過集體生活的好習慣,善于和同學和睦相處,互相幫助; 培養(yǎng)他們熱愛集體,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做集體這個機器上的螺絲釘,在集體中發(fā)揮自己的積極作用,使所在集體成為團結戰(zhàn)斗的堅強堡壘。 五、勞動觀點的教育 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但是,剝削階級把體力勞動作為剝削和壓迫體力勞動者的手段,造成了幾千年來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的惡習。這種舊的習慣勢力,至今還嚴重影響一些青少年的思想。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人民已成了社會的主人,勞動也成了一件光榮豪邁的事情,黨要求把年輕一代培養(yǎng)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因此,我們要批判資產階級形形色色的好逸惡勞的思想,對青少年學生加強勞動觀點的教育,使他們逐步把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起來。 勞動觀點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一) 教育學生認識勞動的偉大意義。使學生逐步認識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fā)展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史;生產力是歷史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使他們懂得極大地發(fā)展生產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戰(zhàn)勝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條件。 (二)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yǎng)成艱苦奮斗的作風,要組織他們參加必要的生產勞動和公益勞動,使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尊重勞動人民; 樹立以勞動為光榮,以好逸惡勞、不勞而獲、貪圖享受、奢侈浪費為恥辱的觀點,能自覺抵制各種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的思想,決心艱苦奮斗,用自己的勞動來建設社會主義。 (三) 教育學生勤奮學習,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新風。學生的勞動主要是學習。學習是一種緊張而又復雜的腦力勞動,學生主要是通過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掌握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本領。要使學生認識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對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偉大意義,從小勤奮學習,為建設社會主義作準備。 (四)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yè)。要引導他們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勞動分工,做到一顆紅心,兩種準備,聽憑祖國挑選; 無論是升學或就業(yè),都是光榮的,在任何工作崗位上都要為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祖國貢獻力量。 六、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給人們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方針和政策的理論基礎。青少年處在逐步形成世界觀的時期,使他們懂得一點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引導他們克服主觀片面性,這不僅有利于他們搞好學習和工作,而且能夠促進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 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一) 教育學生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要使他們懂得物質第一、意識第二的哲學基本問題,尊重客觀事實,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按事物的本來面目認識世界,按照事物本身的規(guī)律改造世界,敢于同一切弄虛作假的行為和主觀主義的態(tài)度作斗爭。(二) 教育學生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敢于堅持真理,敢于修正錯誤。要使他們懂得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掌握客觀真理,提高思想覺悟。要使他們知道,掌握前人的經驗對認識世界是極其重要的,但是,還應把它運用于實際,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fā)展。要啟發(fā)他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研究新情況,探討新問題,得出新認識。 (三) 教育學生堅持辯證的觀點,學會全面地看問題。要使他們懂得認識事物就是要分析事物的矛盾,對具體的問題要作具體分析,注意找出哪是主要矛盾,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逐步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克服片面地、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 七、自覺紀律教育 紀律是指人們嚴格遵守社會或集體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領導人下達的命令、任務的行為表現。在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紀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實行的是棍棒紀律,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的是饑餓紀律。這些紀律,反映了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是一種強迫執(zhí)行的紀律。社會主義社會的紀律是自覺紀律,它反映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同志式平等互助關系,是建立在它的成員對紀律的重要意義有認識的基礎上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和自由,但是仍然需要有紀律。毛澤東同志指出:這種民主和集中的統(tǒng)一,自由和紀律的統(tǒng)一,就是我們的民主集中制。在這個制度下,人民享受著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時又必須用社會主義的紀律約束自己。 學校紀律是順利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的保證。學校不可以沒有紀律。十年內亂的破壞,使學校一度毫無紀律,對青少年危害極深,有的學生甚至目無法紀,破壞社會治安,違法犯罪。為了根本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紀律教育與法制教育,從小學起,各級學校都要設置有關法律制教育的課程,務必使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習慣。 自覺紀律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一)教育學生堅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執(zhí)行紀律的自覺性。要使他們懂得,在一個革命集體內,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不可以沒有民主,也不可以沒有集中正確處理好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自覺做到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堅決抵制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 (二) 教育學生嚴格執(zhí)行紀律,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習慣和作風要使學生聽從教師的教導,履行學校和教師向他提出的要求,完成集體交給他的任務,遵守學校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和好作風,使他們具有高度的紀律性,能自覺與無紀律的不良現象作斗爭。 (三)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結合紀律教育要進行法制教育,使學生深刻理解維護法制對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認識違法亂紀應承擔的嚴重后果。不僅要用模范遵守紀律的正面材料教育學生,而且還要用違法亂紀的各種反面材料教育學生,使他們切實懂得社會主義紀律既是自覺的,又是有嚴格的約束力的;為了維護集體的利益,對違法亂紀的人必須加以處分和制裁;每個人都要自覺地遵守法紀,并敢于向各種違法亂紀的現象作斗爭。 八、社會公德教育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調節(jié)行為的規(guī)范和良好的風尚,如尊敬師長、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講禮貌、講衛(wèi)生等,內容很廣泛,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看起來似乎是日常小事,但是極為重要。如果不講公德,就會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破壞安定團結,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應當從小就對青少年進行社會公德教育。 社會公德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一) 教育學生尊敬長者。使他們切實做到在家尊敬父母兄長,在校尊敬老師,在公共場所尊重長者,扶老攜幼。這是青少年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德。(二)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財物、拾金不昧,不拿人家一針一線,要敢于同破壞公共財物的不良現象和偷盜扒竊等違法行為作堅決的斗爭。(三) 教育學生遵守公共秩序。如遵守交通秩序,公共場所的秩序,以及遵守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的規(guī)章制度等。(四)養(yǎng)成學生的文明行為。使他們有禮貌,愛整潔,講衛(wèi)生,不隨地吐痰,不打架罵人,不欺侮幼小。(五)教育學生養(yǎng)成謙虛、熱情、誠懇、正直、老老實實和不慕虛榮等優(yōu)秀品質。 此外,中學生守則是黨和國家規(guī)定的中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因而也是中學德育的基本內容。學校應當把學生守則的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堅持不懈地要求學生切實遵循。這對于在學生中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風尚,促進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德育的內容是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在不同的時期上,根據社會的需要將會增添新的內容,或提出新的重點。但是,德育的基本內容是穩(wěn)定的。它的各個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整體。這些內容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都是必需的,絕不可偏廢。不過,在實際工作中,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里,向學生進行什么樣的教育,應當根據各個年級的特點,學生的具體思想狀況和社會生活的需要來選擇內容,以便使德育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思想品德。 德育的原則:德育原則是教師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要求。是根據德育的任務和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提出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正確理解和貫徹德育原則,對提高教育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德育中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革命理論的灌輸,又要重視引導他們從事社會實踐的鍛煉,把理論教育和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行為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言行一致的人。二、積極引導,正面教育:積極引導,正面教育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向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使他們不斷進步。三、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是指對學生進行德育要啟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fā)揚學生思想品德中積極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他們思想品德中消極落后的一面,長善救失,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四、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教師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的嚴格的堅持不渝的要求與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愛護結合起來,使教師提出的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五、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的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看對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他們的思想品德沿著社會主義所要求的方向發(fā)展。 只縱向比、不橫向比。六、在集體中進行教育:在集體中進行教育,是指對學生進行德育,要注重培養(yǎng)集體主義,依靠集體通過集體進行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集體在教育中的作用。七、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是指來自各方面的對學生的教育影響,要步調一致,前后一貫,堅持到底,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按照統(tǒng)一的方向發(fā)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的途徑和方法: 德育的基本途徑有:政治課和各科教學;社會活動和生產勞動; 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 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的活動、班主任工作等。 德育常用的主要方法有:說服、榜樣、參觀、鍛煉、陶冶、修養(yǎng)評比、表揚和批評、獎勵和處分、操行評定等。 一、說服 說服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方法。 說服是德育的基本方法,因為向學生進行德育,首先要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啟發(fā)他們的自覺性,這就需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二、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青少年學生最肯學習,常以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激勵自己,以最尊敬的人的一言一行為榜樣。因而,榜樣對學生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不僅影響他們的思想認識,具體告訴他們應如何做,而且熏陶他們的情感,從內心產生巨大力量,推動他們下決心去做,這樣就能促使他們形成優(yōu)秀的品質。榜樣的運用極其廣泛,許多方法都借助于榜樣的作用。 三、參觀 參觀是組織學生深入社會,通過了解典型的實際事例,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方法。 參觀不僅以典型的事例補充口頭說理之不足,而且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吸取豐富的思想營養(yǎng),使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極大的教育。 四、鍛煉 鍛煉是組織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方法。 鍛煉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方法。在思想教育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思想觀點轉化為堅定的信念,落實在他的行動上,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組織他們進行實際的鍛煉是不可缺少的。 五、陶冶 陶冶是通過創(chuàng)設有教育意義的情境和組織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我國古代很早就注意用陶冶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性情。孔子注重用詩歌和音樂陶冶學生的品德。 六、修養(yǎng) 修養(yǎng),即思想品德的修養(yǎng),是主動吸取思想營養(yǎng),進行自我嚴格要求和自我反省,不斷克服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以提高思想品德的方法。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過程,實際上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 我國古代教育家在道德教育上很注重個人的主觀努力、自我反省和提高。 七、評比 評比是通過檢查評定和比較學生在思想行為等方面的表現,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種方法。 青少年朝氣蓬勃,要求進步,常常在同學中形成你追我趕的生動活潑的局面。如果對學生這種要求進步的表現,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評比,就有利于激勵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開展友誼竟賽,提高學生要求進步的自覺性,造成人人爭上游,個個當先進的好風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八、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 表揚、獎勵是對學生思想行為作出肯定的評價,用以鞏固和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良行為的方法。批評、處分是對學生思想行為作出否定的評價,用以克服和改正他們的錯誤的思想行為的方法。 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是思想教育的輔助方法,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因為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給以肯定或否定的評價采取相應的表揚或批評、獎勵或處分,可以幫助學生分清是非,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可以使他們產生榮譽感或羞恥感,從而激勵他們更好地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形成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為了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國中等以上的學校,都普遍建立共青團組織。 學校共青團的基本任務是,在黨的領導下,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團員,帶領好團的隊伍,配合學校行政,團結教育全體學生,以三好為目標,以學習為中心開展活動,使學生能認真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質量,在德、、體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學校共青團的工作,涉及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滲透到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它的基本內容是:教育青年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養(yǎng)成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引導青年學生為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勤奮學習,做到又紅又專;組織青年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和校外活動,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智力才能;關心青年學生的生活與休息,使他們健康地成長;作好團的組織建設等。 共青團是獨立的政治組織,它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而不直接受學校行政和教師的領導。但是,學校全部教導工作是在學校行政直接領導和具體安排下進行的,而教師又在整個教導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所以共青團對學生的教育是輔助性的;而且團是學生自己的組織,團的干部絕大部分是知識經驗不足的學生,因此,學校團的工作必須接受學校行政和教師的指導。 校學生會由全校學生大會或學生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校學生會設正、副主席和學習、宣傳、文體、生活等部,開展各方面的工作。 校學生會的任務是在學校黨組織、學校行政和上級學聯的領導下,在共青團的幫助下,以三好為目標,以學習為中心,團結全體同學,使他們努力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 學校管理的基本方法:一、堅持以教學為主。二、堅持依靠教師辦學,大力提高教師水平。三、堅持做好學校的工作的計劃、檢查、總結,扎扎實實地加強領導。四、建立必要的會議制度,加強學校工作的集體領導:根據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必要的會議制度,是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管理學校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了會議制度,學校一些重大向題,通過討論,發(fā)揚民主,集思廣益,就有助于達到統(tǒng)一認識,作出決定,獲得切合實際的解決。五、健全規(guī)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規(guī)章制度是把學校對各種工作和各類人員的要求加以系統(tǒng)化,并具體規(guī)定為必須遵守的條文。建立和健全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并堅持貫徹執(zhí)行到底,是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取得預期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學校民主管理的三種形式:一、校長或領導機構出臺措施,由全體教職工或代表通過或否定。二、教職工提出建議或意見,由校長或領導機構采納或否決,或者循環(huán)到第一種形式由全體教取工或代表通過或否定。此形式可設立建議箱或意見箱以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對重大建議或意見應給予重獎。三,成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履行民主管理職責,做到上政下通和下情上達。此三種形式綜合運用效果更好! 治教三方 一、公開平等竟選校長求一將。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呀! 二、民主管理得民心。千金易得,一心難求呀!自古都是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擁有了民心再輔之正確的方法,一切都好辦,一切都會擁有的。人的認識能力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現代教職工的第一需要并不僅是工錢,而是信任,理解和尊重,目前,教育工作者的認識能力已經發(fā)展到了這樣的水平,賦予教師一定的民主權力,較好地滿足他們的這一精神需要,就能產生我要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否則,如果采取要他干的強迫方式,就會大大抑制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再之,要管好現代學校,已經不是校長個人和校長領導的行政機構力所能及的事了,特別是在現在的校長負責制條件下,更需要民主管理,原因在于:第一,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責任重大,需要教職工群眾的幫助和支持。推行民主選舉,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使校長的領導有了可靠的群眾基礎。第二,社會主義條件下,行政領導人的權威同教職工的主人翁地位是統(tǒng)一的,在加強校長的統(tǒng)一指揮權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教職工的民主管理,這是保證領導者的指揮暢通的條件。第三,為了防止某些領導者產生官僚主義,必須發(fā)揮教職工的監(jiān)督作用;為了防止個人決策出現失誤,需要依靠教職工的集體智慧。 三、集團化滾動發(fā)展,公司化科學管理。即教育與產業(yè)直接相結合,形成大教育觀,使教育與科研一體化,教育與產業(yè)一套化,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依靠大教育, 培養(yǎng)大人才,創(chuàng)造大科技,服務大產業(yè),以教育為軸心把三百六十行組裝成一個整體。優(yōu)點在于能富教興國,使教育不愁資金、產業(yè)不愁項目、科技不愁人才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使生產力迅速而有效地轉化為知識,知識迅速而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這是一種具有巨大優(yōu)越性,充滿極大活力的新模式。這是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了的,也是為實踐所證明的,鄭州的崔振興現象便是明例。這是二十一世紀中國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也是社會主義中國富強的必由之路。此方需要有膽量、決心和能力方可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