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chuàng)世界百科全書編寫之先河,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任何書可以與之相提并論。這就是明朝時期編纂的《永樂大典》。 眾人皆知的《大英百科全書》在《永樂大典》面前也不足為道。 《永樂大典》的誕生明朝第一個“乞丐皇帝”朱元璋,自幼貧賤,沒有家室也沒有背景。但是對于朱元璋來說,科舉、文化、教育、書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明朝初期,學習風氣得到極大的改善。 在永樂年間,讓明朝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而以永樂作為年號的朱棣,不僅集中了皇權,鞏固了皇帝的地位,并且派鄭和下西洋,讓明朝的經(jīng)濟的到極大發(fā)展進步。 朱棣登基后,也十分重視科舉教育。于是他便想編纂一部大型的類書,流芳百世。 但古代沒有現(xiàn)代的印刷技術,傳遞信息和傳遞方式也都非常緩慢、傳統(tǒng)。那個時候,除了雕版印刷和少部分活字印刷之外,剩下的只有人工手抄。 因此朱棣想創(chuàng)造一部如此巨大的著作,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宏大的設想了,并且還不一定能夠完成。 這么宏大的工程,需要選一個人交給他負責。于是朱棣便想到了解縉。 公元1403年,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等人開始編纂這部他夢寐以求的百科全書。 解縉集合天下一百多位知識分子,讓他們都加入編纂中。歷時18個月,終于完成這部巨作的初稿,于是便交給朱棣看。 但朱棣卻非常不滿意,他認為里面的內(nèi)容太少,不夠豐富,體例也不夠全面。 于是在公元1405年,朱棣再次命解縉等人主持修訂這本書。解縉召集3000多人參與修訂,可見這本書的規(guī)模之龐大。 公元1409年,這本書終于全部編纂完成,歷時六年。1415年,永樂皇帝朱棣派出一個直屬于皇帝的軍隊錦衣衛(wèi)。 因為這次的任務很特殊,不是抓捕囚犯,也不是嚴刑拷打逼供,而是要請人吃飯。而吃飯的人作為囚犯被關在大牢里。 飯桌上擺滿美酒佳肴,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可以稱得上是上等宴席。要知道在當時,這種飯菜只有皇家高官才能享用。 這位囚犯看到如此豐富的飯菜,喜悅之情不禁流露臉上。他以為是自己被皇帝疏遠,含冤入獄的冤情得到申訴,皇帝要赦免他,對他特殊對待。 況且他曾經(jīng)仕途顯貴,擔任首輔,知識淵博,博覽群書。 因此他很高興,喝了很多酒。睡夢中竟然以為皇帝真的來親自赦免他,要讓他得到重用。但夢終究是夢。這時錦衣衛(wèi)統(tǒng)帥紀綱已親自來到牢房,打開牢門,把他拉到牢房外面。 但這一天,紫禁城外大雪紛飛。這位囚犯在酒精的麻痹下,漸漸失去了意識,凍死在了夢中。 錦衣衛(wèi)們回去交差,朱棣卻只是冰冷的問了一句“解縉還在世嗎?” 而解縉就是《永樂大典》的編纂者,明代第一才子,曾被朱元璋稱為“大才”,朱棣也說“一日不可離君”。 然而就是這樣以為才子卻含冤而死。他的才華全部封存在了自己編纂的典籍中,但同時《永樂大典》也被稱為了曠世經(jīng)典。 被《大英百科》譽為“有史以來最全的百科全書”。 森羅萬象的規(guī)模《永樂大典》的規(guī)模非常龐大。 《永樂大典》全書共22000余卷,目錄總共60卷,成書11000余冊,總共三億多漢字。 書中內(nèi)容大多采摘前朝文獻典籍,總共高達八千種。其收錄內(nèi)容時間從先秦一直到明初,編寫了大量在當時已經(jīng)失傳的密集史料。 并且其所收錄的文獻,大多是沒有修改的,堪稱“典籍淵藪”。其歷史價值、文獻價值首屈一指。 《永樂大典》的宗旨涉及到有書契以來的百家之書,涵蓋天文地理、陰陽術、醫(yī)學、占卜、宗教、農(nóng)工技藝等多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一本史無前例的書籍。 它以經(jīng)史子集為分類基礎,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從某種角度來說,《四庫全書》的編纂,實則為中華文化的一次浩劫,還經(jīng)常被人戲稱為四庫毀書。 消失堙滅,神秘失蹤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巨著,在歷史的長河中,卻也悄無聲息地“失蹤”了。但是到底是如何失蹤的,史料中也沒有記載。 在永樂六年,《永樂大典》就編撰完成,這也是永樂大典的正本,藏于南京的文淵閣中。但是由于其體積非常巨大,永樂帝并沒有翻閱過幾次。 永樂十九年,永樂皇帝遷都北京,這本書便跟隨他放到皇宮內(nèi)禁秘府中。 嘉靖年間,嘉靖皇帝對大典之類的書愛不釋手,常常在床頭備著一兩冊。 但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南京的文淵閣發(fā)生了一場火災,這場火災燒毀了很多重要的典籍文書?!队罉反蟮洹芬膊铧c毀于這場火災之中。 為了防止再次發(fā)生火災,嘉靖帝開始在紫禁城東南側興建“神御閣”。并且親臨修建現(xiàn)場,提議“神御閣”修建要仿照南郊天壇的齋宮樣式。歷時兩年,神御閣終于修建完成。 嘉靖四十一年,嘉靖皇帝便組織大批人員對其進行抄錄,并且對于抄錄的要求非常高。必須按照正本的版式、行款進行謄寫,還要保障質(zhì)量,稍有錯誤就要重新抄寫。 但最后的成果質(zhì)量也只是還原了原創(chuàng),因此便被人們成為“備份”副本了。副本也就一直留在北京的“皇史宬”保管。 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才被轉移到翰林院,到了雍正帝兒子乾隆繼位后,曾對《永樂大典》進行過一次清點,只剩下九千余冊了。 對于為什么大典會少兩千多冊,或許是轉移的時候,許多大臣偷偷拿回家珍藏起來了,這也就導致在光緒重修時清點冊數(shù),只剩了9000冊。 但是這僅有的9000冊殘卷,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時候,也遭到嚴重破壞。當時的翰林院成了侵華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而侵略者又在大肆搶劫。 清軍用副本曾經(jīng)當過子彈,保存殘卷的地區(qū)也滿目瘡痍。部分副本被西方侵略者搶走,部分毀于戰(zhàn)火之中。 而如今全世界范圍內(nèi),也只剩418冊殘卷。其中224冊藏在國家圖書館中,59冊存于歐洲。其他的收藏于7個國家以及30多位公私收藏家手中。 但后來,《永樂大典》的正本卻失蹤了,時至今日都不知在哪,整部書在乾隆年間只留下8000冊。 那些遺失的冊子到底身在何處便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 曾經(jīng)也有學者指出,真正的副本可能在明朝末年就被損壞了。因為萬歷的時候宮中起了大火,當時明朝的官員都不知道他們?nèi)チ四睦铩?strong>還有人認為是在明朝末年的戰(zhàn)亂中被毀了。但是這些都沒有明確的證據(jù)證明。 但是更多人還是支持《永樂大典》的正本被嘉靖皇帝用來陪葬了。畢竟嘉靖帝對于大典簡直就是愛不釋手。 并且明朝嘉靖副本的出現(xiàn)時間,以及正本的突然失蹤時間和嘉靖皇帝下葬的時間十分接近。 西方不敢言說的秘密關于《永樂大典》的下落,中國人曾經(jīng)提到過,他可能助力西方文明的崛起。 18至19世紀,西方在沒有任何知識和技術積累的情況下,竟然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百科全書。 當中國蓬勃發(fā)展的時候,歐洲的土地卻像從來沒有被開發(fā)過一般,甚至可以說是歐洲還處于原始化階段。 對于當時的歐洲來說,人們的詞匯量是遠遠不夠寫一本百科全書的。 而歐洲的《約翰遜詞典》里面,也只有4.5萬個單詞。這不禁讓人懷疑,歐洲人是如何創(chuàng)作出一座座“百科大廈”的。所以也漸漸便有了西方人是學習永樂大典的說法。 但從史料中可以發(fā)現(xiàn),萬歷年間,永樂大典的負責人是徐光啟。 因為當時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洋人士已經(jīng)開始漸漸進入中國,在中國宣傳天主教教義和西方文明。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徐光啟在1600年第一次見到了利瑪竇,并建立深厚的友誼。 而徐光啟對于西方文化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也介紹和引進不少歐洲的科學技術。 基于此,人們也大膽猜測:《永樂大典》或許是被西洋人帶回了歐洲,這才讓歐洲的文明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永樂大典》作為中國古代的文化珍品之一,它的規(guī)模、編纂歷史和學術研究價值都讓人十分驚嘆。 而如今,我國也不斷修復這部典籍。它的失而復得也將是我國文化興盛的標志。《永樂大典》這一世界級著作,終于在今天也開始面向大眾,更好的弘揚了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共同閱讀這些書籍,將會是我們對文化遺產(chǎn)最好的傳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