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當中,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類人,他們在生活當中極為節(jié)儉,有些舊東西或是已經(jīng)破損的東西,也總是不舍得扔,久而久之把家里堆得滿滿當當。尤其是老一輩人,他們習慣了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認為那些舊東西總有一天會再次派上用場。 然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心理學家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看法,心理學家指出,喜歡囤積東西,什么都舍不得扔實際上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的表現(xiàn)。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心理學家為什么會這樣說。斷舍離有不少人在生活當中,也想要及時地清理家中的舊物或是廢物,但是忙活了一天,最終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都舍不得扔,于是只能保持現(xiàn)狀。日本著名作家山下英子出版的《斷舍離》一書當中,曾經(jīng)對上述現(xiàn)象進行過詳細的解釋,她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qū)嶋H上是因為個體的心理問題。個體在若是在生活當中,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物品上,自然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而當個體能夠做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自己身上,正確地認識自己內(nèi)心中的真正需求時,這樣的現(xiàn)象自然會消失。而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應該清楚認識到一點,我們的生活重點實際上應該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過度的注意外在事物,也就是物品上。相信生活當中有大多數(shù)人會被商場的打折促銷吸引,只要看到這樣的活動,總是會下意識的進去買點什么,即使這樣東西并不是自己當前所需要的。人們還會自我安慰“這些東西早晚有一天會派上用場”。但是,這一天具體在什么時候,以及到底會不會到來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有些時候,即使這些物品堆放到滿是塵埃,也還沒到它派上用場的時候,最后可能因為過于陳舊,或是過時而不得不將之拋棄。心理學家認為,生活的本質(zhì)實際上就是個體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相處,而與物品的相處也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個體如果能夠?qū)W會如何合理地整理和歸置所有物品,就說明這個人已經(jīng)擁有了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基本能力。而總是喜歡囤積一些老舊的東西或是沒用的東西,無法做到斷舍離,顯然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不健康的表現(xiàn)。無法割舍過去除此之外,導致個體無法斷舍離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無法與過去的自己、過去的事情告別。對于不少人而言,老物件代表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代表著一種回憶,具有收藏價值。但是,量變會引起質(zhì)變,過多地囤積以前的東西,正表明了這類人無法從過去的回憶當中跳脫出來,無法面對新的生活。這類人所沉溺的回憶也會因人而異,有些人會沉溺于過往自己的成功,也有些人會沉迷于過去的悲傷,然而這類人身上都有一個共性的特征,那就是對當前的生活環(huán)境存在較強的不滿心理。但是,時間不等人,當個體沉溺于過往的回憶當中時,會浪費現(xiàn)實當中的時間,長此以往,一個人的進步和發(fā)展就停滯了。但是,生活總要過下去,我們也總要抬起頭向前看。所以,物品的新舊更替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標志,是一種迎接新生活的標志。只有能夠踏出回憶的漩渦,勇敢地向前邁進,才能夠使生活有全新的開始,否則,個體僅僅是在生活當中不斷用回憶來麻痹自己,只能逃避問題,不能解決問題,而這種狀態(tài)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之一。害怕面對問題有些人在囤積這些舊東西的時候,會抱著未來總有一天能夠派上用場的心理,但實際上,這些舊東西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在未來真的被使用。此外,真的有這一天來臨的時候,人們也很難能夠第一時間從大堆的雜物當中找到需要用的東西。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保留這些東西只是為了幫助自己在未來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不用再進行思考,但是,人們通常忘記了,舊東西、無用之物本身就是問題,這是一種逃避問題、逃避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未來遙不可及,當下就緊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需要做的事將生活的重點放在自己身上,放在生活本身身上,而不是過度地在意外在事物,敢于斷舍離才能夠幫助我們不斷地向前進步。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