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義勝,上海詩詞學會會員。1945年生,明代名臣王鏊后代,家學淵源,父、祖、外祖父等國學功底深厚。作者先后整理、箋注了《重桂堂集箋注》《王鏊詩集詳注》《淵雅堂全集》等著作?!稖Y雅堂全集》列入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 乙酉閩游詩草 閩江 當年讀滴瀝,今作八閩游。 兩岸嫣紅鬧,一江醇綠幽。 文人偕智勇,仕女送溫柔。 美景新成片,驚看十二樓。 戚公祠 摩崖方讀石,又謁戚公祠。 廟貌自新奠,劍芒猶舊時。 義烏招虎勇,橫嶼蕩蝦夷。 閩海遺恩澤,濤聲作口碑。 乙酉孟冬望后五日入武夷山 閩越風光無盛冬,泉音山籟景猶濃。 一溪流折九彎曲,兩岸峙來無數峰。 石壁尋詩每歡奮,天梯擇路自深重。 孤身愿隱大山去,喜覓先人千古蹤。 仙人樓閣尋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使留行,路轉峰回入眼明。 小鳥巖頭聞剝啄,野花壁下見冰清。 仙人樓閣層層磊,野客肝腸切切情。 舉手欲捫心又怯,先賢或正憩余酲。 水光石讀戚少保題刻 將軍刻日掛征帆,心跡流傳見舊劖。 南靖島夷趨戰(zhàn)苦,北平胡虜敕文嚴。 輪囷肝膽方題字,倥傯兵戎暫枕巖。 入死出生功未賞,廟堂反受郭開讒。 黃坑道中 久仰先師理學名,尋途謁墓到黃坑。 嶺山四面圍村巷,風水千年遠郡城。 坎坷未知遐路僻,蒼茫已見夕陽橫。 還乘暮色初暗曖,更向林丘深處行。 注:黃坑,朱熹墓在焉。距建陽八十八公里。 謁朱夫子墓 夕陽林杪掛殘紅,徽國風姿入望中。 書院溪山為勸學,文章肝膽只旌忠。 已無活水漣漪漾,眞有騷人涕泗同。 蕪穢墳前難絜掃,明明滅滅夜輕籠。 考亭吊古 考亭書院早隳摧,余有牌坊獨磊嵬。 一棟祠堂新作起,四時花木舊年栽。 理心誨育筑精舍,偽學構讒充首魁。 文網黨爭同險譎,此生只欠斫頭來。 注:慶元黨禁,朱熹被列為偽學首魁,幾乎處死。書院在建陽,為朱熹講學、居住的重要場所,現(xiàn)存清代建牌坊。及其在韓國之后裔醵資建成祠堂一所。 過紫陽書院 又見新翻古學宮,每于黌舍感文窮。 講堂寂寂詩書靜,祠宇堂堂俎豆空。 倉促游人頻過往,蕭疏庭木又青紅。 倘如絳帳余一座,許拜先師重啟蒙。 嚴復故居 西學啟蒙推首籌,物競天擇話殷憂。 圖強力創(chuàng)新聞紙,拯弱心忡老?牛。 戊戌風云助驚浪,丙辰鼓吹合污流。 蓋棺人物難論定,先輩像前空悵惆。 注:嚴復,字幾道,首批將西方文明介紹與國人之學者之一。曾創(chuàng)辦《國聞報》,贊同戊戌變法。對中國之積弱積貧有深憂,當日本吞并琉球,曰:“不三十年,藩屬且盡,繯我如老?牛耳?!蓖砟攴磳π梁ジ锩绖P稱帝時,是“籌安六君子”之一。但時論有為其辯者,是楊度將嚴復之名擅列其中,是耶非耶? 福州三坊七巷 人文薈萃此街坊,舊貌依稀感惋傷。 只見通衢連廣廈,未聞古院葺雕墻。 宅居陳久隳殘速,店鋪新開逶邐長。 昔日風云多少事,游人蹀躞覓蒼茫。 注:三坊七巷是閩都古城區(qū),當時為士大夫,文人聚居地,眾多名人故居皆在此,張經、甘國寶、陳衍、黃任、鄭孝胥、沈葆楨、嚴復、林覺民等不贅列。今但見柏油大道穿插而過,房產開發(fā)如火如荼,而故街故居惟在自生自滅狀態(tài)。 林覺民故居吊先烈 花廳優(yōu)雅此墻門,昨夜離筵酒尚溫。 不是柔鄉(xiāng)心未漾,原因故土道逾昏。 情長氣短愧家事,骼斷胔遺鐫國魂。 怕到黃花岡上去,薦饈奠酒誄何言。 注:林覺民,字意洞,閩候人。出身世家。留學日本時,回國參加廣州起義,受傷被捕,從容就義,時年二十四歲。瘞葬于黃花岡。其與妻書已為國人傳誦。 林覺民故居重讀與妻書 泛黃箋紙揭輕輕,慷慨從容寫壯行。 狂犬沖街難快意,疏梅篩月未忘情。 兒雛可嗣相肖我,靈俗或通撫慰卿。 一別花廳成永訣,千言萬語自天傾。 注:林覺民與妻書摘:“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勿侶悲?!?br> 福州 武昌首義緊相趨,拉朽摧枯定本都。 國父題牌銘獨立,閩人奮臂起歡呼。 當時雷動喧騰日,今夜車稀冷落途。 追念中山懷史事,不呼萬歲不當奴。 注:清季名為橋南公益社,實為福建同盟會總機關。為響應武昌起義,同年十一月八日,革命黨人在于山起事,至廿一日,光復閩都。歷二千多年之封建體制遂被推翻。翌年,國父中山先生蒞榕,于此發(fā)表演說,撫恤烈士遺族,并書獨立廳匾額,遂正式更為今名。史載,中山先生乘船至臺江碼頭時,因歡迎人群中打有萬歲之標語,便拒絕登岸,直到撤除。 文丞相手書石 丞相大書刊石盤,淋漓筆墨玉珊珊。 勾橫自帶生風出,忠孝誰知死節(jié)難。 手跡摹真刊石壁,心香篤敬仰文山。 騰騰正氣千秋烈,留與行人墮淚看。 注:文丞相手書“忠、孝、廉、節(jié)”四字為后學林可桐敬錄刊勒于鼓山。 次韻宋丞相趙汝愚 輕輕紙帕拭浮埃,丞相大儒安在哉。 佳話還宜溪畔說,幽情端的壁中來。 痛思寇禍舉烽燹,厭見黨爭生刼灰。 久羨天風海濤石,還登屴崱莫徘徊。 附原詩: 幾年奔走厭塵埃,此日登臨亦快哉。 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 故人契闊情何厚,禪客飄零事已灰。 堪嘆世人只如此,危欄獨倚更徘徊。 烏 山 花木巖巒小上林,摩崖刻石供探尋。 隨心讀賞唐宋字,漫步見知今古心。 曾子苔碑留手跡。黎公蒼壁抒胸襟。 登高軒宇憑欄處,似舊風煙已四侵。 注:道山亭記刻石,曾鞏撰。黎鵬舉抗倭刻石。 烏山 倭寇重圍閩越城,黎公智勇伏奇兵。 寰中援救人曹活,風外隱聞鼙鼓鳴。 自有丹崖題惡戰(zhàn),卻無青史識英名。 民間口樹豐碑在,不畏瞀儒翻案成。 注:明人黎鵬舉曾率兵民數度痛殲倭寇,使福州城未遭蹂躪,閩都人士在烏山壁上勒刻“黎公在,烏石在”六大字以記生民之恩。 烏山般若臺銘 大歷七年般若臺,僧空樓廢事全灰。 真經已度三千界,篆刻猶逃十二雷。 風蝕火流勤拂拭,蟲言鳥跡費疑猜。 壁前老樹蔭深匝,都是書家后學栽。 注:般若臺銘為唐李陽冰篆書刻石。李陽冰,李白從叔,與李斯同被譽作篆書祖師。 烏山道山亭 步上花間碧玉墀,天章臺畔石靈滋。 未聞寒勁閩王點,可誦澹簡曾子碑。 千古文心堪賞讀,一崖壁刻幾傾危。 高風更謝前人護,唐宋醇醪許我隨。 注:烏山天章臺有曾鞏撰,林希書道山亭記刻石,屢毀屢刻,今猶存。 滿江紅 七十年前,仇與辱,誰言消歇??八寄?,金甌破碎,狼煙濃烈。未掩尸山重慶霧,尚迷血海南京月。此登臨,讀滿壁摩崖,情哀切。 先輩恥,空湔雪,書生恨,猶難滅??葱沦寥翐希俣藷o缺。首相重臣長拜鬼,編修教授同茹血。醒國人,且填滿江紅,留高闕。 END 申江詩潮編輯部 主編:范立峰 制作:張雪梅 勵雨婷 組稿:李木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