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性,一生有兩件重要的事。 一是選對事業(yè),二是選對愛人。 事業(yè)只要努力,多少會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婚姻,有時卻不是努力就能得來的。 你會嫁給誰。 與性格有關(guān),與人品有關(guān),甚至從原生家庭也會看出一二。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里這樣說: “親密關(guān)系是親子關(guān)系的復制,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復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復制痛苦?!?/strong> 婚姻這件事,看似命運叵測,其實早在你的童年就已注定。 有人說過:女兒是母親天生的追隨者。 女兒從母親身上,最初習得了跟異性相處的經(jīng)驗,并且會影響她的一生。 婚姻幸福的母親,女兒的情感生活通常也比較順遂; 婚姻不幸的母親,女兒往往會遺傳母親的情感病兆,情感也比較波折、破碎。 后臺讀者@小柔 講過自己的故事。 36歲,仍舊單身。 她談過好幾段戀愛,每次都是被渣男傷害,然后以失敗告終。 在復盤戀愛失敗的原因時,小柔驚奇地發(fā)現(xiàn): 自己竟然在強迫性重復著母親的命運。 爸媽的婚姻中,媽媽總是妥協(xié)、退讓的一方。 有段時間,爸爸失業(yè)找不到工作,又沉迷打牌,自己手里的那點工資,很快就輸沒了。 于是就以各種理由訴苦、哄騙媽媽的私房錢。 剛開始媽媽不忍心,只要爸爸一要錢,她就給了。 但要的次數(shù)多了后,媽媽就不愿意掏錢了。 看軟的不行,爸爸就來硬的,出言辱罵之外,還會動手打人。 每當此時,媽媽只能跑到娘家待幾天。 可即使丈夫如此對待她,媽媽也沒有離開這段痛苦的婚姻,一直委曲求全著。 這樣的親密關(guān)系狀態(tài),對小柔影響很大。 長大之后,她每次戀愛,都希望能跟對方一直廝守下去。 即使對方一再觸及底線,她也會選擇包容、原諒,而對方看她這樣軟弱也就越發(fā)肆無忌憚,到最后膩了就堅決逃離。 小柔很痛苦,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付出所有,但總是一無所獲。 當她分享完自己的故事后,有人一句話解開了她的困惑: “你在重復母親的命運,想要獲得'父親’的愛”。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強迫性重復”。 意思是說,有些人在幼年經(jīng)歷了一件痛苦或快樂的事件之后,會不自覺地反復制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 比如,有些人的母親太軟弱,不敢離開傷害自己的人,長大后的她,不知不覺地就找了一個渣男,攜帶了自己所熟悉的父親性格特征,潛意識希望借由自己的努力,拯救渣男,獲得以前失去的溫暖。 再比如,有些人的母親控制欲太強,長大之后便找了一個特別乖巧的伴侶,以便于讓自己成為控制的一方,尋找被人尊重、控制別人的感覺。 “當我們進入一段戀愛關(guān)系,自身的依戀系統(tǒng)就會被激活?!?/p> 而這些情感依戀模式,早已在幼年,根深蒂固地植入了女兒的認知里,指導著她一生所有的選擇、判斷。 不自覺地模仿母親,或是成為母親的反面。 相比母親,女兒與父親則是一種更加神奇的關(guān)系。 研究表明:女孩3歲左右開始,會把對母親的情感逐漸轉(zhuǎn)移到父親身上。 被父親好好愛過的女孩,長大之后會更為自信、開朗,且更能夠處理好和異性的關(guān)系。 作為女孩接觸的第一個男性,父親的形象奠定了女兒對其他男性的認識基礎(chǔ)。 從小缺少父愛的女孩,成年之后會不斷從別人那里尋找缺失的情感,帶著索取的心態(tài)進入一段情感關(guān)系,然后屢屢受挫。 網(wǎng)友@滔滔 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家里不喜歡女孩,滔滔總是人群中那個被忽略的孩子。 印象中,爸爸少言寡語,很少與她聊天,更別說夸獎她、鼓勵她。 成長階段,她總是拼著命努力,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周圍人注意到她。 成年之后,滔滔延續(xù)了這一習慣,可工作能力雖然突出,但她的內(nèi)心其實一直處于敏感、自卑的狀態(tài)。 她總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不能坦然地享受成功的喜悅。 戀愛方面,雖然談過幾次,可每次一進入親密關(guān)系,她就表現(xiàn)得很極端。 一方面,拼命討好男友,過分的要求也盡力滿足; 另一方面,她需要男友不斷地提供情緒價值,稱贊她、夸獎她。 這樣的情感模式,自然會吸引一些不懷好意的人。 一旦達到目的,便立即抽身離去; 又或者利用她不夠自信的特點,一直情感控制她,直到她自己痛苦到轉(zhuǎn)身離去。 幾乎每一次,滔滔都會感慨: 我對他們那么好,為什么他們要這樣對我呢? 后來,滔滔的心理咨詢師告訴她: 因為你從小沒有獲得父親的認可,于是跟異性的相處模式就變成了,用物質(zhì)來換取對方的愛,或者說情緒價值。 這是一種很容易招渣的戀愛模式,如果想要跳出這樣的戀愛“劇本”,需要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相處模式。 滔滔這才明白,自己一直尋找的是心理上的“父親”,以此來補償自己童年缺失的關(guān)心和愛。 這種現(xiàn)象,心理學上定義為“父愛饑餓”。 即童年時期沒有被好好愛過的孩子,長大之后會在另一個人身上投射父親的形象,來填補父愛的空白。 父愛缺位,會讓女兒對真實的男性世界缺乏認知。 因為她們沒有見過好爸爸、好男人的范本是怎樣的。 所以經(jīng)常為了幻想中的“完美愛人”,錯誤地堅持一段不該堅持的感情,然后在親密關(guān)系中屢屢受挫,飽經(jīng)痛苦。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問: 如果一位女性的原生家庭有問題,那么她以后的婚姻就會注定不幸嗎? 并不是。 我們沒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人,以及過怎樣的人生。 熱播劇《裝腔啟示錄》里的王玉玊,就是一個從原生家庭迫害中逆襲的典型代表。 媽媽的掌控欲非常強烈,一直試圖把女兒的命運攥在自己手里。 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夸過她一句。 考大學時,她的分數(shù)明明可以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中文系,但媽媽卻背著她偷偷將志愿改成了法律系。 既然專業(yè)不能改了,那就用心學。 從結(jié)果來看,雖然王玉玊不喜歡法律,但她最終成為了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律師,可見她當年付出了多大努力。 至于親密關(guān)系,在跟嚴呂寧戀愛時,王玉玊的狀態(tài)十分坦然,會接收愛也會付出愛,完全看不到強勢母親對她留下的暗影。 可見,在跟父母的意志進行了上萬次斗爭后,她一定在第10001次戰(zhàn)勝了那些負面的、消極的自我。 只要你不允許自己沉淪,就一定有辦法帶自己撥云見日,重見陽光。 沒有人規(guī)定,原生家庭糟糕,就一定過不好這一生。 “原生家庭”相關(guān)的所有理論,也不是為了“甩鍋”之后選擇躺平。 只要你不放棄自己,愿意跳出“受害者”的劇本,就一定能夠煥然新生。 同時,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重新審視父母的關(guān)系,以及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跳出女兒的視角,借由旁觀者的角度,去復盤原生家庭的問題。 是不是父母的親密關(guān)系有著一些頑疾,比如控制欲強、習慣冷暴力、有話不好好說等等。 這些問題又給自己帶來哪些影響? 比如不夠自信,無法進入持久的親密關(guān)系,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當下?lián)碛械囊磺械鹊取?/p> 可以試著將這些問題在紙上寫下來,這樣會更加清晰明了。 其次,要學會“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是指要分清: 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別人的事情。 是誰的課題,就由誰來承擔后果。 不要背負多余的責任。 父母怎么對你,那是他們的課題; 我們怎么經(jīng)營自己,是我們的課題。 舉個例子。 原生家庭中,父親家暴母親,母親忍受暴行不愿離開,這是屬于父母的課題。 作為女兒,一旦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情感依戀模式,就要停止背負父母的課題,不要將“不離開”的原因完全歸咎于自己,這樣才可以跳開這種情感模式的循環(huán)。 然后找到健康的情感依戀,讓原生家庭的影響在自己身上終結(jié)。 最后,學會愛,付出愛,接收愛。 原生家庭糟糕的孩子,因為沒有被好好愛過,也就沒有了愛人的能力。 但大可不用太慌張。 沒有人是天生就會愛的。 而愛的能力,也是可以后天習得的。 《愛的刻意練習》里講到: 人與人的親近,是從打招呼開始,然后找到共同話題,然后一起參與某項活動,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 愛與喜歡,也是從主動分享,釋放善意開始的。 當我們重塑健康的依戀模式,擁有了愛人的能力,健康的親密關(guān)系也會隨之而來。 在查閱相關(guān)資料時,十點君發(fā)現(xiàn)一個生活真相: 這個世界上,完美的原生家庭總是少數(shù),每個人的童年都各有各的缺失。 當我們討論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需要認識到這種影響,不是決定性的,是可以被改變的。 正如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彭凱平說的: “原生家庭對人的發(fā)展確實有影響,孩子通過了解父母,認識自己,是一種探索自我邊界的方法。 但是過度強調(diào)原生家庭的影響,甚至演變成'原生家庭宿命論’,是不正確的?!?/strong> 我們要做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問題,并且做出改變,努力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營好,這才是我們這一生的課題。 所以,即使之前不被愛也沒關(guān)系。 你可以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愛自己。 是的,就是這一刻。 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一個閃光點,坦然接受周圍人的一次贊賞,為自己買一件期望已久的小禮物。 點個【在看】,愿我們都能走出原生家庭的怪圈,活出肆意自由的人生。 你在原生家庭中遇到過什么問題,你又是如何應(yīng)對的,歡迎在留言區(qū)評論。 作者 | 蘇善書,不會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聞悅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