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每日一書】2528 《友者生存》:友善,才是人類進化的關鍵密碼

 長沙7喜 2023-10-03 發(fā)布于北京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我要為你解讀的書叫做《友者生存》,副標題是《與人為善的進化力量》。“友”是“友善”的“友”,這本書,講的就是“友善”在進化中的強大作用。

說起進化,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達爾文提出的“適者生存”。我們下意識地認為,在自然叢林和都市叢林中,“適者”就是那些具備聰明頭腦和強健肌肉、充滿攻擊性的動物或人。但這本書的作者認為,這是我們對“適者生存”的誤解,他說,我們在演化上的真正優(yōu)勢并不在此。

我想先問你一個與人類進化有關的問題。我們知道,在智人存在的20萬—30萬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曾經(jīng)至少與其他四個人類物種一起居住在地球上。比如有個尼安德特人,他被安葬時穿的獸皮衣服上裝飾了近三千顆珍珠,衣服縫合得非常整齊漂亮,足以證明他們的文明和種群也曾發(fā)展到一定高度,擁有過不錯的前景。那為什么在其他人類物種走向滅絕的時候,我們卻能穩(wěn)步走到今天?

正如“友者生存”這個名字,這本書認為,人類能發(fā)展到今天,是因為我們更友善。我們能讀懂他人的心思,與他人溝通,建立起大規(guī)模合作關系。正是這一點,讓人類走到了今天,并發(fā)展出了無數(shù)瑰麗的文明與技術。而這種友善度,是通過“自我馴化”進化而來的,也就是書中提出的“自我馴化假說”。

這個假說可以看作對達爾文“適者生存”理論的拓展延伸。我們往往認為,能在優(yōu)勝劣汰中勝出的強者,靠的是塊頭大、拳頭硬、腦子靈,這些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硬實力”。而這本書提出,強者實際上憑借的是更友善、更擅長合作的軟實力。這就把達爾文經(jīng)典理論從生物特征、基因優(yōu)劣等物質(zhì)層面,拓展到了心理行為層面。

聽到“馴化”這個詞,我們認為人類是主語,比如人類馴化了狗、豬、羊、水稻等動植物。但馴化不僅僅指一種人類行為,它也可以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對同類或者其他物種更友善的動物,順利通過了自然選擇,延續(xù)至今,這就是作者所說的“自我馴化”。

這本書的作者是布賴恩·黑爾和瓦妮莎·伍茲。布賴恩·黑爾是杜克大學演化人類學系和認知神經(jīng)科學中心的教授,瓦妮莎·伍茲是杜克大學犬類認知中心研究科學家,還是一位獲獎記者。自我馴化假說不是布賴恩·黑爾最先提出的,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家理查德·朗漢姆是自我馴化假說的首次提出者,他也是布賴恩研究生時期的導師。這對師生曾長期合作,研究物種的馴化。

布賴恩一開始研究動物時,非常專注于社會性競爭。他認為,操縱或者欺騙的技能會更有利于動物的進化,他從沒考慮過“友善”這個因素。后來他發(fā)現(xiàn),僅僅變得更聰明是不夠的,因為那些最復雜的認知和策略,只有跟他人進行合作和交流之后,才能得到促進和創(chuàng)新。在其他人類物種走向滅絕時,自我馴化給了我們能夠延續(xù)下去的友善優(yōu)勢。哪怕是在今天,你肯定也有所感受,身邊那些友善的、善于溝通交流的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私人生活中,往往也更有優(yōu)勢。他們更討人喜歡,有更寬廣的社交圈,更擅長與人合作,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

所以,這些動物的自我馴化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呢?又有什么證據(jù)能表明,人類經(jīng)歷過自我馴化的階段呢?友善有沒有什么副作用呢?這就是這本書主要回答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來說說,友善為什么能夠成為一種有利的進化策略,動物的自我馴化是怎么發(fā)生的;在第二部分,我們再研究一下,人類到底有沒有經(jīng)過自我馴化,以及自我馴化有沒有什么副作用。接下來,我們就正式進入這本書。

第一部分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動物界的自我馴化。說起最友善的動物,多數(shù)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狗。那我想問你個問題,你覺得,狗和黑猩猩,誰更能理解人類的想法?

這個答案可能會讓你驚訝。我們往往認為黑猩猩作為人類的近親,智商更高,所以肯定更能理解人類的想法和手勢,但事實并非如此。有一個名詞叫“心理理論”,指的是推測他人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心理理論讓我們能夠意會他人,進行地球上最復雜的合作和交流。作者做了個實驗來研究黑猩猩的心理理論能力,他在黑猩猩面前放兩個杯子,悄悄把一塊食物藏在其中一個杯子的下面,然后用手指著杯子,告訴黑猩猩食物在哪。但讓人驚訝的是,黑猩猩完全無視了作者的幫助性手勢。

理解手勢對于人類嬰兒來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當我們還在襁褓中時,母親用手指向某只飛過的鳥,我們的目光就能追隨她所指的對象,而黑猩猩不會這樣做,也無法理解。理解手勢這樣一個合作性交流的方式,在黑猩猩的心理理論中是缺失的。但在非靈長類動物,比如小狗的身上,這種能力卻是存在的。當作者對小狗進行這項實驗時,小狗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理解人類的意圖。在這個實驗中,狗的反應比黑猩猩更靈活,認知能力更強。狗和人天生就能交流合作,而黑猩猩卻不行。

或許這是因為,狗是通過與人交流來生存的,因此狗的這種合作交流能力在進化過程中獲得了不斷強化和發(fā)展。作者想知道,狗的馴化到底是如何發(fā)生的,但他們沒有時間去繁殖幾十代狼,來看看它們是否會變成狗。于是,他們把目光放到了狐貍的身上,因為狐貍是狗的近親,而且還沒有被馴化。

其實早在1959年,遺傳學家別利亞耶夫就進行了狐貍的馴化實驗。他選出對人友善的狐貍并進行繁育。在繁殖了20代之后,與普通狐貍相比,友善組狐貍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它們的皮毛出現(xiàn)黑色和白色的斑點,耳朵開始耷拉,尾巴也變得卷曲了起來。它們的口鼻部較短,牙齒比較小,這些特征都與狗較之狼的變化相同。而且友善組狐貍體內(nèi)的應激激素大幅下降,腦中的血清素含量是普通狐貍的5倍。血清素是一種與降低攻擊性有關的神經(jīng)遞質(zhì),也就是說友善組狐貍的應激反應更弱,攻擊性也更低。還有一位遺傳學家在狐貍的某個染色體上分離出了一個基因,這個基因參與了友善和攻擊行為的表達,它和參與狗的馴化的基因組相似。人身上有這種基因會導致威廉姆斯綜合征,這種病的一個典型特征是對人過度友善。在狐貍之外,科學家還用雞來重復了這個實驗。他們總結(jié)出了一個規(guī)則:當對人友善的動物能夠成功地一代代繁殖后,馴化就會發(fā)生。

在這個實驗開始后的第44年,作者來到了西伯利亞,見到了這群狐貍,當他對這群狐貍做上面那個杯子實驗時,發(fā)現(xiàn)只有友善組狐貍能追隨人的手勢,表現(xiàn)得和小狗一樣好。因此,或許狗進化出的這種不尋常的合作交流能力,就是馴化的結(jié)果。

提到狗的馴化,多數(shù)人可能認為,早期人類撿到了一些幼小的狼崽,然后把它們帶回家,并且馴服成了友善的狼,經(jīng)過一代代的繁殖和演化后,我們就得到了可愛又溫順的狗。但是事實上,這幅看起來溫馨的畫面是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早期人類為什么要有意圖地訓練冰原時期的狼呢?把狼崽們養(yǎng)大,就能馴化它們嗜血的天性嗎?與之相比,可能性更大的情況是,在人類能夠控制住狼之前,狼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個自我馴化的階段。

作者認為,最早的狗應該和狩獵采集時期的人類生活在一起。人們把肉骨頭、排泄物等垃圾排放在營地外,雖然是垃圾,但對狼來說也是極具誘惑力的。就比如哪怕是今天,養(yǎng)過小狗的人也一定對一個問題深有感觸,那就是如何阻止它吃排泄物。于是有一些狼在食物的誘惑下鼓起膽子,接近了人類營地,它們一起覓食,一起繁殖,友善的狼和怕生的狼之間的基因流動會減弱。一旦友善的狼沒有那么懼怕人類,它們能對我們的手勢和嗓音做出反應,我們也愿意與它們一起行動,漸漸地,它們就成為我們打獵的伙伴和護衛(wèi),并一代代把這種友善延續(xù)發(fā)展了下去。我們并沒有馴化出狗,是最友善的狼馴化了它們自己。

狐貍、狼和狗的故事我們就先告一段落。別利亞耶夫的研究還預測說,人類不斷上升的人口密度將通過自然選擇推動下一個偉大的自我馴化事件。馴化可能不會只能發(fā)生在對人類有用的少數(shù)物種中,我們可能會見到更多的、此前從未想過的動物,在自然選擇中,經(jīng)歷自我馴化,成為人類的朋友,通過與人類相生相伴,繼續(xù)種族的繁衍。任何一個物種,只要從恐懼人類轉(zhuǎn)為喜愛人類,從而得以探索人類空間,就能夠生存下來,并且發(fā)展壯大。

如果說狗和其他城市動物進行自我馴化的關鍵,是變得對人類更友善,那如果把人類排除,同樣的事情是否還會發(fā)生?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一種動物對同類的友善程度也會引起自我馴化嗎?對于這點,我們可以來聊聊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我們最親近的兩個仍然在世的靈長類親屬,但它們之間又呈現(xiàn)出許多不同點。黑猩猩對同類十分殘忍,經(jīng)常傷害或殺死同類,哪怕是對黑猩猩幼崽。雌性黑猩猩為了保護幼崽,會與幾個不同的雄性交配,混淆父子關系,降低幼崽被殺風險。雌性黑猩猩之間不僅會相互競爭,還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新來的雌性就常常被一個團體內(nèi)的原雌性成員打得很慘。

但倭黑猩猩不同。倭黑猩猩不會殺死同類,它們對同類非常友善。在倭黑猩猩群體中,倭黑猩猩幼崽的等級甚至高于成年雄性。雌性倭黑猩猩會互相幫助,當一個新的雌性初來乍到時,其他雌性會趕來迎接它,還會保護它免受雄性傷害。雌性倭黑猩猩更愿意與攻擊性低的雄性交配,一個雄性要想接近一個雌性,最好的辦法是通過自己母親的介紹。這種對雌性的友善是一種非常成功的生殖策略,在生育后代方面,雄性倭黑猩猩要比雄性黑猩猩成功得多。這一現(xiàn)象或許還告訴我們?nèi)祟愐粋€道理:雌性對友善的雄性的喜愛,會成為一種選擇壓力,從而能進化出更友善的社會。

那么,與黑猩猩相比,倭黑猩猩是不是進行了自我馴化呢?為了證實這個假設,作者需要有三方面的證據(jù)。

首先,與黑猩猩相比,倭黑猩猩應該對同類更寬容。作者對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分別進行了觀察與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倭黑猩猩會與同類分享食物,而且比起老朋友,它們更喜歡與新來的倭黑猩猩互動,在黑猩猩群體中尚未發(fā)現(xiàn)這種友善互動。與黑猩猩相比,倭黑猩猩確實對同類更加寬容。

其次,倭黑猩猩應該有防止攻擊行為的生理機制。神經(jīng)科學家發(fā)現(xiàn),倭黑猩猩體內(nèi)的血清素水平比黑猩猩高,這意味著倭黑猩猩和被馴化的動物一樣,存在抑制攻擊性、提高友善度的生理機制。

最后,作為更寬容更友善的副產(chǎn)物,倭黑猩猩應該有比黑猩猩更靈活的合作交流技能。作者對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進行了認知測試。二者在幾乎所有認知測試中的表現(xiàn)都很相似,只有在評估心理理論能力的測試中,倭黑猩猩的表現(xiàn)更好。倭黑猩猩對人類的注視方向特別敏感,而且他們更擅長合作。在同樣的合作游戲中,黑猩猩要為游戲做數(shù)月的準備和練習,而倭黑猩猩可以立即進行合作。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與黑猩猩相比,倭黑猩猩是更可能經(jīng)過了自我馴化的群體。他們對同類更友善,也更擅長合作。與倭黑猩猩相比,我們?nèi)祟悙郯押谛尚僧斪髯约旱囊幻骁R子,因為黑猩猩和我們更像:光明與黑暗并存,溫柔與殘忍同在,集聰明的智力與邪惡的念頭于一身。這種亦正亦邪、復雜多面的形象,充滿了魅力。但與之相比,倭黑猩猩更具備榜樣力量。在我們的類人猿親戚中,倭黑猩猩已經(jīng)擺脫了致命暴力,它們不會自相殘殺,這樣的一項壯舉,盡管我們?nèi)祟惡苈斆鳎瑓s還沒能做到。

第二部分

講完了動物界的自我馴化,是時候把目光轉(zhuǎn)移到我們?nèi)祟愖约荷砩狭?。如果那些更友善的動物?jīng)歷了自我馴化,那我們?nèi)祟愑袥]有可能經(jīng)歷過自我馴化呢?

心理學家杰羅姆·凱根是研究人類情緒性反應的先驅(qū)。他研究了數(shù)百人從嬰兒期到成年的時間內(nèi),對各類新事物的情緒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成年人的情緒反應和他們在嬰兒期的反應水平是一致的。相比情緒反應高的兒童,反應低的害羞兒童能更早地發(fā)展語言能力,心理理論能力更強,在合作和交流方面更有優(yōu)勢。這意味著,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情緒反應可能也經(jīng)過了自然選擇,增加了人類的寬容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存在自我馴化的可能性。

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作者認為,在其他人類物種走向滅絕的時候,我們一路發(fā)展壯大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更聰明,而是因為我們更友善。我們與其他所有人類物種之間有一個重要差異,那就是在5萬多年前,我們經(jīng)歷了社會網(wǎng)絡的快速擴張。我們進化出了一種獨特的友善度,允許更大的群體規(guī)模和更高的人口密度,我們能更好地合作和交流,創(chuàng)造新的技術,擴大人類群體。人類自我馴化假說認為,作用于我們的自然選擇青睞更友善的行為,以增強我們靈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友善度是點燃智人技術革命的火花。并且,已經(jīng)有一些證據(jù)能夠支撐這個假說,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其中的幾個證據(jù)。

首先,在進化過程中,人類外貌無疑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常說“面由心生”,外貌是我們見到一個人時,判斷他是否友善的重要標準。人臉以及眉脊,脊梁的脊,也叫眉弓,這二者的長度受到一個叫做睪酮的激素的調(diào)節(jié),睪酮越多,眉脊越厚,臉越長。男性往往有比女性更厚、更突出的眉脊,以及略長一點的臉。人體內(nèi)較高的睪酮水平會導致較強的攻擊性。有研究者分析了一千多個人類頭骨的眉脊突起和臉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人類頭骨的進化趨勢,是眉脊的長度越來越短,臉也變得越來越短和窄。換句話說,現(xiàn)代狩獵采集者和農(nóng)人的臉,看起來要比祖先更稚嫩,顯得更友善、溫和。

其次,人類的大腦在過去的2萬年里一直在縮小,這是動物馴化的一個標志。在馴化過程中,血清素是導致大腦縮小的主要物質(zhì)。也就是說在人類的發(fā)育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可能利用了更多的血清素,而血清素會讓人更友善。比如說有一種抗抑郁藥名字特別復雜,叫做選擇性血清素重攝取抑制劑,它的作用原理就是阻止大腦對血清素的重吸收,讓更多的血清素漂浮在受體周圍,提高血清素的利用率。在實驗中,服用這一藥物的人更愿意與他人合作,并且不愿意傷害他人。還有證據(jù)表明,血清素也與人類頭骨的發(fā)育有關,在人類物種中,只有智人是球狀頭骨,其他人類物種都有著低平的額頭和厚厚的頭骨。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智人的大腦對血清素的利用度更高,智人比其他人類物種更加友善。因此,不斷縮小的人類大腦和頭骨,或許能證明人類在不斷向更友善進化。

我們的臉、頭骨都顯示出了馴化的標志。接下來,我們看看馴化的另一個顯著標志——色素沉著。我們剛剛說了,友善組狐貍的毛色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黑色和白色斑點,而且許多倭黑猩猩的嘴唇和屁股上的毛都缺少色素。對于人類來說,人類身體從上到下的膚色都相當一致。但是我們身體的一個部位比較特殊,就是我們有白色的、缺少色素的鞏膜。白色的鞏膜能夠顯示我們瞳孔的顏色,我們是唯一具有白色鞏膜的靈長類動物,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其他所有靈長類動物的鞏膜都比較暗,和虹膜融為一體,這讓其他動物很難看清它們的眼球活動,看清它們在看向哪里。

人類不僅有白色的鞏膜,還有杏仁形的眼睛,這讓別人能清楚地看到我們的眼神變化。我們的眼睛從偽裝者變成了宣傳者。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希望“一個眼神”,就能被別人讀懂,這都有賴于我們白色的鞏膜。人類嬰兒可以追隨別人注視的方向,哪怕那個人只是轉(zhuǎn)動眼睛,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只有在一個人轉(zhuǎn)動整個頭部時,才會跟隨他的注視方向。作者預測說,我們應該在8萬多年前就進化出了白色的鞏膜,這是對友善度進行選擇的結(jié)果。目光接觸會促進催產(chǎn)素的釋放,鼓勵相互溝通與合作。世界各地的人類有不同顏色的瞳孔、皮膚、頭發(fā),但人類的鞏膜全都是白色的。有一個完全沒有變異的性狀是非常罕見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非常有趣的一點是,把一個人“非人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他的鞏膜涂上顏色。在那些恐怖片里,鬼怪的眼睛往往都是黑色、紅色,或者純白色的,這會讓我們感到害怕。其他人類物種,比如尼安德特人,他們就會用色素來隱藏自己的眼睛。因此,作者認為,只有智人具有白色鞏膜,就是人類經(jīng)歷過自我馴化的一個證明。

聊完了這些性狀變化,作者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角度,那就是人類有著更弱小的嬰兒時期。我們知道,發(fā)育也會影響社會行為。如果你養(yǎng)了小貓,你大概知道一個詞叫“社會化訓練”,就是在小貓還是個小貓崽的時候,訓練它與人變得親近。小狗的社會化窗口期就很長,它們睜開眼睛后,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而這個精力旺盛的時期在狼崽身上只持續(xù)數(shù)周,在狗的身上會持續(xù)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在上述實驗中,友善組狐貍的社會化窗口期也延長了。

那對于人類來說,人類嬰兒就有更長的發(fā)育過程、更弱小的嬰兒時期。一方面,兒童精力充沛、充滿好奇,他們就是行走的“十萬個為什么”,另一方面,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嬰兒是最脆弱的。人類出生時腦容量只有成年大腦的四分之一,其他猿類出生時的腦容量幾乎是成年大腦的一半。人類嬰兒格外無助,格外需要他人的照料。在解決像是數(shù)字計算等非社會性任務時,兩歲的人類嬰兒表現(xiàn)得不比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好,但他們掌握更多的社會技能,比如理解同類的心思。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的心智就有能力讀懂他人的意圖和情緒,我們靠著社會認知能力,能夠利用照看者的汗水和關愛,保障自身的安全。

總之,作者認為,正是人類獨特的友善度,給了我們一個其他動物群體中沒有的社會類別,也就是群體中的陌生人。我們擴大了群體成員的定義,我們的群體成員不僅僅是那些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人,我們會根據(jù)一種更廣泛的身份認同來下判斷??赡苁谴┲粋€品牌的衣服,可能有共同的愛好,又或者來自同一個民族。友善度讓我們區(qū)別于其他人類物種,將創(chuàng)新者們聯(lián)系在一起,推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革命,幫助人類走到今天。

但自我馴化并不是只有光明積極的一面。如果我們之間只存在寬容和友善,那“世界和平”也不會只是一個理想的口號。自我馴化也有黑暗面。我們根據(jù)群體認同來判斷陌生人的身份,我們對自我群體的愛,也讓我們對不同身份的陌生人感到恐懼,讓我們對外人具備攻擊性。所以最后,我們就來聊一聊自我馴化的黑暗面。

1954年有一個著名的羅伯山洞實驗。研究者在一個夏令營將一群11歲的白人男孩隨機分成兩隊,每隊的輔導員都告訴他們,另一隊是一個威脅。于是在一個星期內(nèi),兩隊男孩互相焚燒對方的隊旗,襲擊對方的小屋,制造各種武器。這種在少兒時期就出現(xiàn)了、認為外部群體很危險的傾向,被人認為是種族歧視等各種行為的根本原因。用一個更簡單的詞來說,就是“偏見”。

回顧人類歷史上發(fā)生過的殘忍的奴隸貿(mào)易、種族滅絕事件,人類到底為什么能夠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呢?有研究者認為,偏見還不足以解釋這件事情,他認為關鍵在于對他人的非人化。非人化,顧名思義,就是不把人當人看,當你剝奪一個人作為人的身份,就不必再用對待人的方式對待他,這可以看作一種對自身殘暴行為的合理化。

有個叫班杜拉的心理學家做過一個非人化實驗,他想知道,當普通人不是獨自,而是與他人共同決定如何懲罰別人時,是否會變得更殘忍。參加實驗的人被稱為監(jiān)督員,他們要對回答問題錯誤的員工進行懲罰,并且參與設定懲罰等級。一些監(jiān)督員被告知,他們可以全權(quán)決定懲罰等級,另一些則被告知他們的決定會和其他幾個監(jiān)督員一起取平均值。正如班杜拉所預測的,那些不覺得自己要全權(quán)負責的監(jiān)督員會實行更強的懲罰。然后班杜拉又輕微改動了這個實驗,在監(jiān)督員決定懲罰等級前,他們會聽到對于員工的不同評價,一些被稱贊善解人意,一些則被形容獸性野蠻。出乎班杜拉預料的是,與上一個分散責任的實驗相比,對員工進行微妙的非人化會讓監(jiān)督員采取更高強度的懲罰。因此,班杜拉認為,人類殘忍行為的核心是非人化。

把人“猿化”, 也就是把人與猿或者猴類比,是把人非人化的一種典型方式。機器人學家森政弘說過,機器人看起來越像真人,對我們來說就越有吸引力。但相似度是存在一個區(qū)間的,在某一個區(qū)間里,機器人幾乎就是人類,但又不完全是人類,所以它們會給人造成陰森和厭惡的感受,這個區(qū)間被稱為“恐怖谷”。歐洲人第一次看到類人猿時,估計就是產(chǎn)生了這種“恐怖谷”的感受,他們描述類人猿的語言顯得又迷戀又驚恐。

早在14世紀,歐洲人就開始把一些人種形容為“有猴子一樣的臉”。直到17世紀時,許多歐洲精英都還聲稱自己無法分辨某些種族與黑猩猩、大猩猩之間的區(qū)別。在所謂的“進化階梯上”,如果說白人把自己放在了頂端,把猿和猴放在了底端,那“猿化”為什么是一種充滿了歧視與厭惡的非人化方式,就不言而喻了。在奴隸貿(mào)易中,把人猿化還能讓那些上層精英獲得道德上的合理性,因為那些奴隸沒有人類應該享有的生命權(quán)和自由權(quán)。哪怕在奴隸貿(mào)易結(jié)束后,“猿化”也一直在發(fā)生。

群體間的非人化是相互的。人類自我馴化假說能夠解釋我們的友善,也能解釋我們潛在的殘忍。我們對自己群體的成員非常友善,副產(chǎn)物就是對他者的排斥。在現(xiàn)代社交媒體世界中,這種傾向性被放大了,大型群體能夠以可怕的速度從表達偏見,轉(zhuǎn)向互相非人化。比如在一些二創(chuàng)漫畫圖片和鬼畜視頻中,如果創(chuàng)作者是惡意的,有一些公眾人物就會被扭曲五官或輪廓,被塑造成非人化的樣子。

那么有什么辦法,能夠減少群體間的敵視和沖突呢?在這本書里,作者給出的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接觸。二戰(zhàn)時期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期間,有成千上萬的人冒著生命危險,幫助猶太人逃離迫害。有些人把猶太人藏在自己的車庫和閣樓里,藏在下水道里,他們假裝猶太人是自己的遠房親戚,照看猶太人短則一夜,長則一年。是什么讓這些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救助他們呢?這些人沒有曾經(jīng)表現(xiàn)出過什么英雄主義或者反叛精神,他們有男有女,有富人也有窮人,從事著各種職業(yè),看起來沒什么共同點。有社會學家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戰(zhàn)前都與猶太鄰居、朋友或同事有著密切關系。唯一能可靠地解決群體間沖突的方法,就是接觸。放下偏見的接觸,能讓我們意識到,對方是和我們有許多共同點的普通人。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大型的城市中,我們能夠接觸到各色人群。接觸,就是化解隔閡,消除威脅感的最佳方式。

結(jié)語

到這里,這本書的精華內(nèi)容就講完了。我們來做個總結(jié):

這本書的觀點可以看作是對于達爾文“適者生存”的延伸。作者在書中闡釋了自我馴化假說,他認為,“適者”不是有最聰明的頭腦或者強健的體魄,而是有一種友善的特質(zhì),一種與他人協(xié)調(diào)和溝通的高超能力。作者對狗、狐貍和倭黑猩猩進行了研究,狼為了尋求生存通過對人友善,馴化自己,成為對人類忠誠的狗。對狐貍的繁殖試驗發(fā)現(xiàn),不斷繁殖友善的動物時,馴化就會發(fā)生。從不殘殺同類、友善相待的倭黑猩猩,在生殖方面,就比兇殘的黑猩猩要成功得多。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自我馴化的證據(jù)。自我馴化讓人類進化出一種獨特的友善性,讓我們能夠團結(jié)一致,發(fā)展壯大。但自我馴化也有著黑暗的一面,它讓我們對威脅群體的他者感到恐懼與排斥,讓我們互相非人化,讓人類成為最寬容,也最殘酷的物種。而消弭這種沖突的方式,就是接觸。

達爾文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那些包含最多最具同情心的成員的群體,最是興旺,會養(yǎng)育數(shù)量最多的后代?!?/span>達爾文和追隨他的許多生物學家都認為,在進化游戲中獲勝的秘訣,就是友善。哪怕自我馴化假說還只是一個假說,但它對于今天的我們?nèi)杂芯押蛦⒌弦饬x。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內(nèi)容。你可以把這本書免費分享給你的朋友。恭喜你,又聽完了一本書!

撰稿:于理
轉(zhuǎn)述:杰克糖
腦圖:劉艷導圖工坊

本文轉(zhuǎn)自得到APP,更好的學習體驗請下載得到APP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