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jī):本氣先虛,表(太陽(yáng))里(太陰一肺、脾,少陰-心、腎)同病。 治則:固少陰,開(kāi)太陽(yáng),化水氣,表里雙解。 方藥:變通小青龍湯。 處方:麻黃45克,炮附片45克,遼細(xì)辛45克,生半夏65克,生曬參45克(搗),干姜45克,五味子33克,桂枝45克,赤芍45克,炙甘草60克,炙紫菀45克,炙款冬花45克,殼白果20枚(打),蟬蛻30克,生姜65克,大棗12枚。 加水2500毫升,先煮麻黃一刻,去上沫,后入余藥,文火煮取300毫升,日分3次服,首劑得暢汗者,麻黃減為10克,起病即發(fā)熱咳喘者,加生石膏(透明雪白,無(wú)雜質(zhì)者)250克,烏梅36克,杏仁25克,高熱39℃以上者,生石膏加至500克,麝香0.2克(首次頓56 沖)。 此方連服3日,輕癥即可平穩(wěn)痊愈,已阻斷向重危險(xiǎn)癥之傳變。 傷寒表不解(發(fā)汗不透),心下有水氣(心下,胸中、肺;水氣,未出之汗或素有之痰涎、水飲,將阻塞肺竅,急性肺炎之根苗),干嘔發(fā)熱而咳(寒邪犯肺,邪正相爭(zhēng),正氣抗邪,故發(fā)熱,干嘔與咳,人體自然抗病功能,“在上者,因而越之”之表現(xiàn),以下之五或然癥,皆水氣為患)或渴,或利(稀便),或噎(呃逆,其氣自丹田發(fā),腎氣不能下守,故加炮附子1枚),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膀胱蓄水),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凡水停心下者,喘而不渴),小青龍湯主之,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渴非熱化,而是水氣已化)。
各型癥狀的中醫(yī)解讀:
|
|
來(lái)自: 德壽堂圖書(shū)館 > 《大小青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