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中風恢復期或后遺癥期常法著眼于氣虛瘀血阻絡,每投大小活絡丹、補陽還五湯之類。殊不知痰熱去后,苔膩化薄,肝風內動之本必然顯露,故中風的恢復期應治重“滋水涵木”,治本息風而善后收功。方以杞菊地黃湯為主方。唯要以黃精易山萸肉,兩者雖同能滋補肝腎,然黃精更能補氣健脾,顧及脾腎的關系,比山茱萸功效更全且價格便宜。此時還應巧配“活血透絡”和“健脾和胃”。 中風恢復期配用活血透絡,利于肝風之息和肢體功能的恢復。其藥有4味。 一、澤蘭 活血舒郁,又能利水退腫。代替在杞菊地黃湯中的澤瀉淡滲泄熱、補腎而不滯的佐使作用。一般用量10g。 二、蘇木 味辛走散,活血通經(jīng),且入心、肝、脾3經(jīng),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 三、三七 散瘀和血,多以細末3~6g沖服。 四、雞血藤 活血又補血,且能舒筋通絡,對麻木及癱瘓均有特效。一般用量10~ 15g。 此外還可用蟲類剔絡的地龍和水蛭。 中風恢復期配健脾和胃法有兩個作用:一是脾胃為生痰之源,從源頭上防止痰濁再生。二是脾主肌肉四肢,健脾利于肢體恢復功能。其藥有5味。 一、山楂 消食化積,又能活血散瘀,以生用為佳,一般用量15g。 二、萊菔子 消食化積,又能降氣化痰,以生用為佳,一般用量15~30g。 三、神曲 消食和胃,以炒用為佳,一般用量15g。 四、薏苡仁 健脾滲濕,又能緩解肢體拘攣,以生用為佳,一般用量15g。 五、茯苓 健脾滲濕,又能安神鎮(zhèn)靜,一般用量10~15g。 跟師體悟 中風恢復期常法補氣、活血、通絡,而沈師認為恢復期痰熱去后,苔膩化薄,肝風內動必然顯露,故治重“滋水涵木”,治本息風而善后收功。 (1)滋水涵木,活血透絡:中風一病,一經(jīng)發(fā)生,病情較重。其發(fā)病雖然突然,但其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治療修復亦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對于中風后遺癥的治療,堅持長期服藥極為重要。沈師對于中風恢復期治重“滋水涵木”,是以杞菊地黃湯為主方,功效是調腎固本。用枸杞子、生地黃、黃精,補益腎精為君藥;山藥補益脾陰,茯苓健脾養(yǎng)心、安神解郁為臣藥;白菊花平抑肝陽,牡丹皮清泄虛熱活血為佐藥。澤瀉可瀉腎中之濁,引領諸藥入肝腎,以為佐使之藥。杞菊地黃湯中唯要以黃精易山萸肉,兩者雖同能滋補肝腎,然黃精更能補氣健脾,顧及脾腎的關系,比山茱萸功效更全且價格便宜。全方滋補肝腎之陰。沈師認為,出血中風在急性期之后,可巧配“活血透絡”和“健脾和胃”,以利于肢體恢復功能和從源頭上防止痰濁再生。 (2)滋水涵木,疏肝解郁:隨著中風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產(chǎn)生的精神問題也日益增多,中風后抑郁癥作為中風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著中風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功能康復,甚至危及生命。中風后抑郁癥,屬中醫(yī)“中風”“郁證”之合病,病位在肝、腦,涉及腎、脾、心等,多由于情志所傷。中風患者難以接受突如其來的功能障礙,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思慮過度、憂思、郁怒傷肝,情志內傷是中風后抑郁癥的重要病因。中風之為病多為本虛標實之證,肝腎陰虛者尤多,陰虛則陽亢。肝臟體陰而用陽,其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肝腎陰虧,肝失所養(yǎng),疏泄失常,則變生抑郁,腎屬水,肝屬木,肝腎同源,故應用滋水涵木法補肝腎之陰以治本;中醫(yī)學認為治郁先治氣,治氣先治肝,故應用疏肝解郁法疏郁結之肝氣以治標。標本兼治,用杞菊地黃丸合逍遙散加減,以達補肝腎、解抑郁的目的。 ——沈紹功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舉杯邀明月,坐看白云生; 輕撫廣陵散,牽誰夢中魂。 |
|
來自: 淡然o10r4sxd6d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