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河蚌嗎?河蚌在我國水域中十分常見,過去不少人還特意去拾掇回來做成美食食用,但而今卻很少人會吃河蚌,就連市場上也沒人賣河蚌,這是為什么呢?難道蚌肉不好吃嗎?河蚌又名河歪、河蛤蜊,他們多生活在淡水水域底部的泥沙中,以綠石藻類為生。河蚌渾身是蚌,它可以培育珍珠蚌殼,也能提制珍珠層分和珍珠核,也可以和蚌肉加工制成廉價動物性高蛋白飼料。蚌肉也有一定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十幾20年前,農村很多人會提著桶去河理溪流中撿核蚌,或是拿回家喂雞喂雞,或是剖開取肉自行烹食。河蚌肉質鮮嫩肥美,肉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維生素等,營養(yǎng)價值很高,做法十分多樣,無論燒、烹燉煮都別有一番滋味,過去也因此被稱為極品河鮮。深受國人喜愛,但如今越來越多人不愛吃河蚌,這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是烹飪技巧要求高。 烹飪技巧會直接影響食材本身的味道和。蚌生活在淡水底部的淤泥中,腥味也很重,食用之前最好先在清水放些鹽泡幾天,讓它把殼里的泥巴吐干凈。烹飪的時候也要做好去腥處理,否則過重的腥味可能會讓人難以下咽。單是土沙去腥就十分繁瑣,現(xiàn)在年輕人都怕麻煩,所以干脆就不吃了。 二是處理繁瑣,肉質少。 和其他河蟹相比,河蚌處理起來非常麻煩。新鮮的河蚌蚌殼蓋時緊密關閉,用手不易掰開,想要打開必要借助工具來撬,或者是帶殼放入水中加熱,讓它自行開泵,然后剖取河蚌肉,并剔出灰黃色的腮和背后的泥腸,再反復用清水沖洗。 河蚌個頭看似很大,但實際可食的肉質較少。十多斤的河蚌通常只能得到一兩斤蚌肉,很多人覺得性價比不高,而且和蚌肉烹飪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即使花了大半天把蚌肉處理好了,如果技術不到家,蚌肉可能就味同嚼蠟,根本就咬不動。 三是認為河蚌很臟。 河蚌常在淤泥、泥沙中活動,主要以單胞藻、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等食物為食,本身又是一個良好的寄生體,體內可能會有細菌、寄生蟲或螞蝗等,因此很多人就認為河蚌是很臟的動物,吃了可能對身體不好。 四是環(huán)境的改變。 隨著城市化發(fā)展速度加快,如今河流要么被污染,要么已經(jīng)干涸或者被填平用作它處,適合河蚌生存的地方越來越少,過去溪池中常見的河蚌已經(jīng)很難再見,即使有的人想吃也沒法搞到。 種種原因影響下,也使得如今很少人吃河蚌。消費者的需求量少了,市場上自然也就沒什么人售賣。不過河蚌的市場也并沒有完全消失,作為一種口感獨特、營養(yǎng)價值高的河鮮,河蚌在南方餐桌上仍有一席之地,少數(shù)餐廳和市場也會售賣。那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河蚌呢?你覺得它味道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