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開始集體生活時,與小伙伴之間總會產(chǎn)生大大小小的沖突,這是在所難免的。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受欺負,有些家長會直接出手干預解決。但實際上,這也是孩子學習如何處理人際沖突的機會。 有時候,在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圍的事情,家長不妨也放手交給孩子去處理,更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解讀: 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同伴交往確實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這個時期,兒童不再把成人當作唯一依靠的對象,而是主動尋求建立同伴關系,對同伴的依戀強度增加,與同伴的交往也比以前更密切、頻繁和持久。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孩子的世界不再是局限在家庭、爸爸媽媽的身邊;踏入學校,進入集體,他們的小世界也在一步步地延伸擴大,家庭外部的事情在逐漸豐富著孩子的世界,同伴關系便是其中之一,并且影響力不容小覷。 心理學上也認為,良好的同伴關系既能滿足孩子許多的成長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社會化發(fā)展。 一方面,在同伴關系中,同伴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同時也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來源。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孩子可以獲得學習他人反應的機會,逐步去調(diào)整自己的人際行為。 另一方面,在同伴關系中受挫,也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消極情感情緒,影響著孩子與同伴交往的信心。 所以,如何陪伴孩子渡過這一階段的成長,對于家長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考驗。 有的家長會出現(xiàn)過度干涉的情況:覺得孩子不合群、覺得孩子太被動、覺得孩子被欺負了…… 各種擔憂下讓家長不自覺地想要替孩子解決問題,但卻忘記了這是孩子的成長課題,讓孩子錯失了獨立處理人際關系,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 家長不過多干涉,既是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是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但也并非漠視不管,而是在其中當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同伴矛盾。 如何當好這個引導者呢?首先,父母要學會做耐心的傾聽者。 當孩子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時,除了聽孩子說清事情的原委外,關注孩子的情緒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發(fā)生什么事情有時并不重要,而是自己心里的委屈傷心才是需要被看到的。 這時候,家長與其當一個裁判,不如先去與孩子共情,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這樣回應孩子“今天你跟好朋友發(fā)生的這件事情,我能感受到你心里很難受”、“你是不是覺得很害怕,擔心會被批評”; 或者是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鼓勵的微笑,讓孩子感到安全,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這樣的過程其實便是心理學中講的父母“容器”的運作過程,當孩子遇到自己不知該如何處理,有時自己的都難以察覺的情緒情感時,父母能夠很好地接住這部分,并且經(jīng)過自己的加工,再將其轉(zhuǎn)化為孩子能夠接納的部分并傳遞給孩子。 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形成自己的“內(nèi)在工作模式”,慢慢地學會了情緒管理,合理表達和疏通自己的情緒。 其次,在孩子情緒舒緩下來后,家長便可以給予一些恰當?shù)囊龑?,幫助孩子厘清問題所在。 如教導孩子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的行為,讓孩子一步步將矛盾分析清楚,再引導做下一步的打算,讓孩子掌握解決同伴矛盾的技巧。 這樣的教導,才能讓孩子在下一次遇到?jīng)_突有能力、有信心去面對和解決,也切實提高了孩子處理人際沖突的能力,掌握積極的解決策略。 在一次次的沖突中,孩子鍛煉了自己,逐漸成長,父母能做的便是陪伴孩子渡過難關,也見證孩子一步一腳印的成長。 ——END——▎本文為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jīng)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責任編輯:婙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