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老舍從一女子床上倉皇而下:“我老婆來了,你出去躲一躲”。
這時,女子才恍然大悟,自己被大名鼎鼎的老舍“小三”了。 此女子就是民國才女趙清閣。 趙清閣出生于晚清的書香門第,五歲之前過著父疼母愛的快樂童年,五歲后因母親去世,她被寄養(yǎng)在舅舅家生活,舅舅是進士,家里浩如煙海的書籍填補了趙清閣失去母親的傷痛。 她上小學時,父親給她娶了繼母,和其他重組家庭一樣,有后母就有了后爹,后母每次刁難她,父親向著繼母,15歲時,還一起讓她輟學,給她介紹了一門親事。 受過新思想洗禮的趙清閣很討厭這種舊式的包辦婚姻,抗爭失敗后,拿起祖母給的4塊大洋逃出了家門。 她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河南藝術高中,還得到了學校的助學金,學校的圖書館有很多中外文學著作,她除了學習自己的主課繪畫和藝術概論,其余時間都遨游在圖書館的各類書籍里,她盡其所能汲取書中的知識,把自己的感悟記下來,有靈感的便寫成詩或文章。 第一次投稿就被發(fā)表,從此趙清閣在創(chuàng)作之路上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成了那個時期人人敬仰的大才女,還得到了魯迅先生的親自指導。 1937年,因戰(zhàn)事影響,趙清閣到重慶擔任抗日文報《彈花》的編輯,在這里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人, 《彈花》就是說抗戰(zhàn)的子彈必將盛開勝利之花,對當時的抗日宣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讓《彈花》開花,老舍負責撰寫,趙清閣每天為彈花到處奔走,兩人經常一起探討,研究,商議。 自古文人多憂傷,老舍只身一人從北京來到重慶,戰(zhàn)事困擾、環(huán)境惡劣、又無親人相伴、他內心總是無緣無故的傷感。 趙清閣對他的孤獨感同身受,除了生活上的幫助,經常以請教工作為由和他聊天,幫他排憂解難。 趙清閣雖然瘦弱,渾身卻散發(fā)著堅毅的力量,她獨特的領悟和深刻的見解經常讓老舍嘆為觀止,而老舍淵博的知識和大哥哥般的關懷也讓趙清閣對他除了敬畏,還包裹了一層甜蜜,兩顆孤獨的心越靠越近。 那年,兩人合體創(chuàng)作的《桃李春風》一經出演,就轟動了全國,他們的名聲大燥,趙清閣和老舍的名字經常會共同出現在各大報紙上。 兩人順理成章成了情侶,一起對酒吟詩,訴說心事,過起了神仙羨慕的日子。 然而,彼時,老舍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他的妻子不久后也帶著三個孩子輾轉向重慶奔來。 這時,趙清閣才知道自己是個實實在在的第三者,她讓老舍離婚并妥善處理好妻兒的日后生活。老舍一面愧對為他生兒育女,照顧老母的妻子,一面又不舍自己的紅顏知己,面對老舍的優(yōu)柔寡斷,趙清閣依然離開了重慶。 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注定是一段遺憾,趙清閣放不下老舍,卻又無能為力,她到上海寫了小說《落葉無限愁》,把自己和老舍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這段情寫進了小說作為對自己的一個了解,錯的相遇注定大家會過清風為友,明月為伴的生活。 老舍人雖然回歸了家庭,但心早就被趙清閣帶走了,他放不下與自己心靈相通的知己,回家不久,便到美國講學。 他到美國給趙清閣去了一封信,說他在烏尼拉買房,希望趙清閣來和自己定居。 趙清閣回信勸老舍回國好好發(fā)展文學事業(yè),并以“各居一城 永不相見”八個字做了最后的決絕。 或許愛的太深,她的心里再也走不進任何人,趙清閣一生未嫁,將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文學事業(yè),創(chuàng)作了《血債》《生死戀》《清風明月》等多部文學作品, 老舍也因這段婚外情沒得到親人的諒解,在特殊事情,妻子第一時間告發(fā)了他作風問題,將他逼上了投湖自盡的絕路。 聽到老舍的不幸,趙清閣痛哭流涕,抱著老舍寫給她的100份情書度日,終于在一個昏暗的冬日,才將它們系數焚燒,讓他們的情感也隨灰燼飄向了遠處。 趙清閣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結局讓人惋惜,可她清醒的態(tài)度沒讓自己陷入不道德的漩渦。 雖然終身未嫁,卻將自己的愛好發(fā)揚光大,為我國的文學事業(y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