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年的小姐姐,打工8年攢了35萬, 如今失業(yè)了,想開個茶葉店過躺平的日子,還有理有據地說:街邊的茶葉店,旁邊店鋪換了很多家,就茶葉店十幾年不倒,開茶葉店好像很賺錢。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挖開茶葉店長久不倒的內幕,就知道:余生,要不要開個茶葉店,賺錢。 -01- 茶店背后,不同的人 一個看似平常的茶葉店, 背后的人,有他們自己的賺錢門道。 有的茶葉店,看似平平無奇,背后,可能是個大茶商。 大茶商的門店 大茶商的生存方式是:春茶季走大貨,掙夠一年的開支。平時做品牌,積累現(xiàn)金流。 春茶賺流水:春茶跑茶山,從茶農手里收鮮葉,制成茶葉,再把茶按照古樹、老樹、小樹等級別,批發(fā)給賣茶的同行。 同行走貨,價格透明。但訂單比較大。有的要幾十公斤古樹,或者要幾百公斤混采,就是幾萬幾十萬的訂單。 春茶幾百萬的流水,哪怕只賺10%的利潤,一個春茶也能賺幾十萬。茶店一年的房租就足夠了。 平時做品牌:春茶剩下的原料,加上自留的一部分好原料,用來開發(fā)品牌產品,用作平時賣,積累現(xiàn)金流。 如果品牌做的不錯,招到幾個經銷商,實現(xiàn)庫存變現(xiàn),與經銷商利益綁定,年年都拿貨,那就是大賺特賺。 總之,做品牌的大茶商開個店,僅僅是作為品牌的根據地,用作線下談生意。也為了客戶來的時候,有個喝茶的地方。 重點是:大茶商,根本不靠茶葉店掙錢。 大茶商生存現(xiàn)狀 這幾年,普洱茶紅利期已過,山頭茶越來越透明,大茶商家也沒有多少余糧。 雖然一年流水還不錯,但開支更大,30萬的房租,十幾萬的水電和其它支出,再來幾十萬的工資。 大茶商,開著那輛在普洱茶紅利期購買的豪車進入茶城時,心里想的是:下個月,員工的工資怎么辦。 這還不是最愁的,到了年底,茶農的原料款怎么辦?付不出來,被茶農催債,傳出去就尷尬了。 這幾年的大茶商,誰不是拆東墻補西墻,表面光鮮,內心煎熬地活著。 -02- 街邊小茶鋪的生存方式 大多數街邊茶葉店,是經銷商的門店或小茶鋪。 經銷商的門店,干不下去了,門上牌匾一換,人走茶涼。生命力堪比小強的,反而是不知名的小茶鋪。 小茶鋪的老板,無法像茶商一樣賺錢,也無法享受廠家提供的經銷商服務。 然而,這類人卻是最懂江湖的:新客看人下菜,老客童叟無欺,逢年過節(jié)再撈一把。 新客看人下菜 近20年,隨著經濟增長,我國茶葉市場一直在擴大。 每年都有新茶客進入茶葉市場,這些新茶客,如果身邊沒有特別熟的賣茶人。 買茶時,擔心網上被騙,通常會親自到實體店體驗一下茶葉好不好。然而,茶鋪老板等的就是這類人。 茶客一進門:老板,買點茶葉。店老板用毛巾擦擦手:客官,來點嘛呀? 茶客果斷地說:來點冰島嗎?我喜歡喝冰島。 店老板張口就說,我店里剛好有冰島,今年的春茶。說著,隨手抓一把茶開泡。并說:泡茶之前,先喝杯水簌簌口。 店老板仔細看著,茶客端起茶杯。看他那拿杯的方式,就是小白。 此時,店老板內心一臉無語:還冰島,這十八線小縣城,我都拿不到冰島,你還想喝冰島。 茶湯泡出來,把公道杯遞給茶客聞,有一點點花蜜香。 見茶客聞得很開心,店老板睜著眼睛說瞎話:這個就是冰島茶特有的蘭花香,你再喝一下,甜不甜? 茶客喝了一杯,甜。 店老板說:這就是冰島茶的冰糖甜、蘭花香。 茶客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又香又甜,是好茶??!聽說冰島很貴,這茶怕是要上萬一公斤。怯怯地問:這茶多少錢一餅? 茶老板說:1800一餅,357克的,一公斤4800塊。 一陣忽悠下,小白花4500買了一公斤“良心”茶。 小白走了以后,茶老板拿起電話:500一公斤的勐庫茶,再補一箱下來。 街邊茶葉店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從來不明碼標價。 你要2000的茶葉,一定有一袋賣價2000。你要3000的茶葉,一定有一袋賣價3000。 三言兩語套出你懂不懂行。你懂行,報給你一個行情價。你不懂,你要幾百幾千幾萬的茶,他都有,但茶葉,可能是同一堆。 說白了:早在秦朝就要求賣東西明碼標價,都2023年了,不明碼標價,就是看人下菜。 至于回購,拜托!一個月沒幾個新客會上門,能宰一個算一個,根本不指望回購(雖然總有人回購)。 老客戶回購 任何一個茶葉店,都有一批老客戶。 小老板,也都有自己的賣茶圈子。茶客喝過店老板的茶,覺得品質不錯,價格也合適,形成信任關系,就只會認準一個人拿貨。 平時買茶,不用跑到店里,打個電話,要么送貨上門,要么用快遞把茶葉發(fā)過去。 店老板對老客戶,絕不敢以次充好,更不敢忽悠。然而,一分錢一分貨,要喝好茶,就得花那個價。 除此之外,逢年過節(jié)走一批茶禮,30塊的茶葉,配上30塊的包裝,賣280塊一份,也能賺一筆。 小茶鋪的生存現(xiàn)狀 如今,小茶鋪,使出渾身解數,只能勉強活著。 別看那個茶店,在街上十幾年不倒。其實,背后的老板,已經換了五六個了。這才是街邊小茶鋪長久不倒的真相。 小茶鋪能活下來的,大多是從20年前就開店的老板,已經積累了一大批客戶?;蚴牵赇伨褪亲约业?,沒有房租的大開支。 除此之外,大多數實體店茶鋪要活下來,非常難。 當街一個門店,坐等客戶上門,這是20年前的賣茶方式。 這20年來,電商、圖文,短視頻,直播的迭代,賣茶方式更新到5.0,但開店賣茶,仍停留在1.0階段。 一個新人,沒有茶葉積累,打算開店,靠賣茶活著,99%的概率會倒閉。 如果賣茶的圈子不夠大,手里積蓄卻很多,而且實在想開店賣茶,請先做好3年不盈利的準備。因為,茶鋪能輻射的區(qū)域,僅僅是周圍3公里。 靠這么點客流,養(yǎng)活店鋪,非常難。 更無奈的是:房租、水電支出,都落在每一餅茶葉上。跟線上比,實體茶店沒有任何價格優(yōu)勢。 這才是最殘忍的:差不多的品質,沒有人愿意多花錢。 別人做線上,1000一公斤還能賺。你做實體店,1800一公斤才能勉強夠開支。 當前的市場,實體茶葉店本身,無法帶來利潤。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個喝茶的地方。 它不再是平民的創(chuàng)業(yè)紅利,已經成為大茶商線下接待的奢侈。 寫在最后: 買茶,最大的無奈是: 品質和價格,沒有實用的標準。 都說茶酒不分家,但二者相差太遠。比如,茅臺站在白酒的頂端,其它酒,品質再好,也只能在茅臺的價格之內。 這樣,即使不懂酒,總不會被坑太多。 然而,茶不一樣,價格十幾萬一公斤的名山古樹茶,甚至幾百萬一斤的巖茶,最便宜的9塊9,中間可操作性實在太大。 更無奈的是:茶葉的口感,辨識度沒有酒那么高。 頂級茶口感辨識度很高,茶客能分辨出品質。極少一部分千里挑一的茶客,還能喝出大致的古樹。 但大多數茶客,喝不出市場上1000的茶和5000的茶,品質有多大的區(qū)別,至少沒有5倍的差別。 這樣的行業(yè)背景,給了茶客一種錯覺:賣茶的,都會忽悠。 喝茶,喝的是圈子。賣茶,玩的也是圈子。 同樣的茶葉,混亂的茶葉市場,每家做茶成本不一樣,定價也不一樣。有茶商賣3000一公斤,有茶商賣6000一公斤。 最諷刺的就是:賣3000一公斤的人,不一定能賣出去。 市場太亂,你賣的便宜,別人不敢信?而且,一個茶商,只能影響周圍的信任他的茶客??v然他有好茶,愿意賣便宜些,茶客也不知道。 雖說茶葉市場,總有些一言難盡。但茶還是要喝的。 對于茶客來說:如果對茶沒有足夠的研究,那就喝便宜的茶,這樣,交學費也能少交一些。 等到對茶的香氣津韻有了了解,再嘗試不同茶商家的茶,找適合自己的茶。 喝茶,是一個不斷攀登茶葉品質高峰的過程,真正迷人的: 是一路追尋好茶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圖文來源普洱話江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