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高處看,從低出行。 古語有言:貴莫貴于無求,富莫富于知足。中年以后才明白,人真正的富足,其實是內(nèi)心的富足。 過低配的生活,才能擁有高配的精神。 物質(zhì)低配《道德經(jīng)》有言: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xué)無憂。 意思是,強烈的欲望會毀掉一個人,唯有減少私欲雜念,返璞歸真,追求合情合理的欲望,回歸自然本性,才能免于憂患。 古時候有一個年輕人,由于出生貧寒,希望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 他從小就聰明好學(xué),很快就成為了村里的小有名氣的學(xué)者。 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他一直渴望擁有更多的知識,獲得更高的地位。 一天,年輕人聽說在一個古老的寺廟里,有一本神秘的古籍,只要看了就能變得很有智慧。 年輕人一聽兩眼放光,決定去尋找這本古籍,他跋山涉水,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來到了寺廟。 可當(dāng)年輕人打開書的時候竟發(fā)現(xiàn)一個字都沒有。 寺廟里的老僧人告訴他:“你必須放下你所有的欲望和貪婪,才能領(lǐng)悟這本古籍的奧妙。” 年輕人聽完才明白,做人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要總是追求更多的東西,而是要珍惜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 老子說過: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也。 這世上,很多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 可要知道,人生沒有完美,幸福也沒有滿分。 唯有知足才是我們尋求快樂的唯一途徑。知足者,才會常樂。 人脈低耗老話講: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話雖如此,但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迎合別人而迷失了自己。 這世上有各種各樣的社交圈子,形形色色的人,不必因為心生向往,就不斷地刻意討好迎合他人。 只有那些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人才能擺脫情緒的羈絆,真正過上自己渴望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樵夫在上山砍柴的時候,碰巧遇到了牧羊人。為了打發(fā)時間,牧羊人一邊照看羊群一邊和樵夫聊起了天。 樵夫為了讓牧羊人盡興,放下手中的活兒,專注地和牧羊人聊天。 當(dāng)天空變黑時,牧羊人趕著吃飽了的羊群回家,而樵夫卻空手而歸。 人們嘲笑樵夫:“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結(jié)果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卻沒有砍到。” 生活中,有些人為了融入別人的圈子,往往會過分刻意討好他人,表面上看似很擅長社交,殊不知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以至于忘了自己腳下的路。 楊瀾說:評價一種關(guān)系的品質(zhì),要看關(guān)系中的兩個人,是否因為在一起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對的人相互成就,而錯的人只會使彼此消耗。 中年以后,精簡社交圈,清理不必要的人和事,才有更多的精力去連接真正值得的人。 情緒低溫有人說:你的情緒會影響你的決斷,你的決斷會影響你的舉止,你的舉止也會影響你的習(xí)慣,而你的習(xí)慣會影響你的一生。 真正成熟的人,深知情緒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課。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yīng)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是要努力掌控自己的情緒,尋求與情緒和諧相處的方式。 因為一旦情緒失控,必然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 曾國藩曾因轎子的事情,遭受了無端的羞辱。 一天上朝途中,他乘坐的轎子與某位官員轎子,在一條狹窄的巷子里相遇。 對方看到是四抬轎子,便誤以為里面坐的是一個小官。便命令轎夫把曾國藩從轎子中拽了出來,并且毫不客氣地給了他一記耳光。 當(dāng)八抬大轎中的官員一看清楚,發(fā)現(xiàn)是曾國藩這位地位更高的官員時,他嚇得急忙下轎,跪求曾國藩饒恕。 面對對方的無禮行為,曾國藩并沒有動怒,反而伸手扶起了這位官員。 曾國藩在遇到令人不快的人和事時,選擇的是一笑置之,而不是深陷于自己的情緒之中,只想著報復(fù)。 這不僅贏得了他人的好感,也為自己節(jié)省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專注于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三國演義》中有句臺詞:不要憤怒,因為憤怒會降低你的智慧。 人生當(dāng)中,情緒對我們的心態(tài)和命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能控制情緒的人不僅有修養(yǎng),更有智慧。這樣的人能夠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平靜則能帶來智慧。 只有擁有智慧,才能真正把握人生的方向。 ▽ 路遙曾說過: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yuǎn)不可能給你煩惱。 人到中年才頓悟,追求越多負(fù)累越重,得到越多越無安寧。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只有學(xué)會放慢腳步,才能過得安穩(wěn)踏實。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xué)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