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濕熱形成的機制: 我們常見的感冒, 是人體感受了外邪, 不要小看感冒, 身體強健的人會出現發(fā)熱癥狀; 體弱的人大多不會發(fā)熱或僅出現低熱, 不發(fā)熱不代表沒有外感~ 很多人感冒沒有治愈, 又重復外感,身體長期攜帶外邪, 外邪由經脈進入臟腑, 邪氣化熱,與體內濕氣合并,形成濕熱。 二、身體不同部位濕熱特點與用藥 1、脾胃濕熱 外邪首先侵犯的是膀胱經,最容易傳的就是胃經,由胃經再到胃腑,胃需要高熱來腐化食物,所以它的特性就是熱,外邪一但到胃最易化熱,形成脾胃濕熱。 脾胃濕熱特點: ①腹脹、惡心、胃痛; ②口渴、口干; ③四肢困重; ④口甜、口粘、大便不爽。 推薦中成藥:枳實導滯丸、清胃黃連丸、二妙丸、藿香正氣 2、肝膽濕熱 膽經稱為少陽經,與其它經相比它顯得嬌弱,幼小,外邪容易總歸到這里,而胰腺與膽囊共同開口于十二指腸,他們關系密切,極易造成胰腺、肝、膽濕熱 肝膽濕熱特點: ①下眼袋變大,發(fā)黑(特別是胰腺濕熱); ②口苦; ③尿黃; 推薦中成藥:茵梔黃顆粒、黃疸茵陳顆粒、利膽排石片 3、腸道濕熱 濕熱夾雜,下注腸道。 腸道濕熱特點: ①上廁所拉不凈,反反復復有便意; ②肛門灼熱; ③小便黃且量少; 推薦中成藥:加味香連丸 4、濕熱在膀胱 外邪可能會由膀胱經直接傳膀胱腑,也可能由其它臟腑熱下注膀胱。 膀胱濕熱特點: ①尿急、尿頻; ②尿痛、尿黃; ③血尿、蛋白尿、尿路結石; 推薦中成藥:清淋顆粒、五苓散、三金片、二妙丸。 三、注意事項: 我們知道清除室內濕熱蒸汽的最好辦法是開窗通風, 人體也是一樣,如單純祛濕熱而不解除體表長期攜帶的外邪, 毛孔(人體的窗戶)沒有打開,無異于隔靴搔癢, 所以我們用藥同時最好配合發(fā)汗, 如姜湯送服,覆被微汗, 如果你表癥明顯可配合解表藥(如桂枝顆粒)同服。 我們下期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