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去療愈你的伴侶。親密關系中有一個重要原則:誰痛苦誰改變。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來解釋一下,它其實源于阿德勒心理學上的課題分離。 當一件事情讓你感到痛苦,你就不應該再去糾結(jié)對錯了,你得去做點什么?無論是心態(tài)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都可以通過改變把自己從這種情緒中拉出來。但大部分人都有一種你不能讓我開心的心態(tài),也就是在親密關系中尋求補償?shù)男睦怼?br>我有一些過去未被滿足的渴望需求,我希望你能滿足我這部分渴望與需求。我們總認為親密關系的痛苦是伴侶帶給我們的,只要伴侶做出改變,痛苦就會消失。所以你總試著去療愈你的伴侶。 然而精神分析有一個說法:幾乎每一段親密關系中,我們都會不自覺的重復童年與養(yǎng)育者的關系模式。同時當我們認為伴侶有問題需要幫他療愈的時候,我們就不自覺的把自己放在高位、把對方放在低位,認為我是給你提供幫助的人,你應該聽我的。 請記住無法療愈伴侶,只能療愈你自己。在伴侶沒有意愿沒有覺察的時候替他做出選擇,要求他去改變,無疑是痛苦和矛盾重重的,誰都不愿自己被別人掌控。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覺察自己的關系模式。 看看自己獲得了什么,缺失了什么?能夠做些什么來補償療愈和滋養(yǎng)自己?相愛不是彼此補償而是自我成長。想要經(jīng)營好親密關系非常重要的秘訣之一,就是各自負責自己的成長課題,各自負責療愈自己的童年創(chuàng)傷,成如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派克所言。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伴侶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這個定義主要存在兩個維度: ·一、愛是一種意愿,它不是一種簡單的感覺欲望或需求,而是一種需要將愛轉(zhuǎn)化成行動的意愿,換而言之,他需要主動選擇去愛并為之付出努力,而不是一味等待要求對方去滿足我們的需求。 ·二、愛需要通過完善自我來促進彼此的心智成熟。當愛一個人的時候不能過度依賴,不斷要求對方滿足我們也不能過度犧牲,替對方背負成長任務,我們需要不斷覺察自身完善自我,以此促進自己和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