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黃芪桂枝五物湯

 雪地情緣 2023-05-20 發(fā)布于陜西

【方劑組成】桂枝9克,芍藥9克,生姜18克,大棗4枚,黃芪9克

【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此于桂枝加黃芪湯,增辛溫的生姜,而加強散寒作用;去甘緩的甘草,使有利于陽氣外發(fā)。此用于榮衛(wèi)外虛,風寒內(nèi)侵,因致血痹、身體不仁者。

黃芪五物湯又稱為黃芪桂枝五物湯,是醫(yī)圣張仲景所創(chuàng)的處方,其具體組成為:黃芪,桂枝,芍藥,生姜,大棗。

黃芪桂枝五物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黃芪9g  芍藥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棗lOg

上5味,以水800ml,煮取200ml,溫服70ral,日三次。

(功效}益氣溫經(jīng),和營通痹。

(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肢體痿弱無力,或周身疼痛,舌質(zhì)淡體胖,脈沉弱無力。

(臨證加減]

1。血痹,游走疼痛,加牛膝、桃仁、紅花、桔梗、雞血湯藤等。

2。中風,半身不遂,肌肉消瘦,氣短自汗;或半身自汗出,

脈沉無力,若兼身痛,可加川芎、地龍、丹參、當歸、元胡等。

3。產(chǎn)后身痛,腰痛,汗出惡風,舌淡,脈來無力,若出血過多??杉赢敋w、阿膠、杜仲、雞血藤等。

4.本方加減治療產(chǎn)后腰腿痛:根據(jù)產(chǎn)婦大部分有氣血虛弱,

營衛(wèi)俱虛,衛(wèi)陽不固,腠理空虛,易受風寒侵襲之特點,運用黃

芪桂枝五物湯加減,原方重用黃芪120g,桂枝15g。下肢痛加杜

仲、牛膝、木瓜各9g;上肢痛加防風、秦艽、羌活各9g;腰疼

重加補骨脂、川斷、狗脊、肉桂等。[黑龍江中醫(yī)藥,1965,tl,:31-]

5.本方加減治療白細胞減少癥:基本方為黃芪60\"~90g,桂

枝、白芍各lOg,雞血藤30g,當歸、白術(shù)、黃精各15g,生姜2

片。嘔惡重加半夏、竹茹等;放療后口干、咽燥、干渴加沙參、

麥冬、白茅根、金銀花等;納差加山楂、神曲、麥芽、砂仁等;

神疲乏力甚加人參、紫河車等;腰膝酸軟加枸杞子、懷牛膝、菟

絲子等。每日1劑,水煎服。[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1997,fs,:253

6。本方加味治療不安腿綜合征;臨床診斷以不同程度反復(fù)發(fā)

作的腿部尤其是深部有特別不適感覺為依據(jù),似蟲爬、瘙癢或燒

灼樣感,有時難以形容,難以忍受,活動后減輕,安靜或晚上癥

狀加重。用黃芪30g,白芍60g,川牛膝20g,桂枝、地龍各lOg,

生姜6片,大棗5枚。每日1劑,水煎服,7天為工個療程.

7。本方加減治療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感覺障礙為甚加當歸、川I

芎;運動障礙為甚加附子、白術(shù);營養(yǎng)功能障礙為甚加熱地、紅

花。[新疆中醫(yī)藥,1981,cl,,413

8。本方加味活療末梢神經(jīng)炎:黃芪45g,白芍、桂枝、當

歸各lOg,桑寄生、雞血藤各30g,生姜6g,大棗4枚。伴疼痛

加沒藥;伴腫脹加薏苡仁;皮色紫暗加桃仁;上肢偏重加片姜

黃;下肢偏重加懷牛膝;肌肉萎縮加服人參養(yǎng)榮丸或十全大補

丸;糖尿病患者配合口服降糖藥物。LZ寧中醫(yī)雜志,1991,fl,:36-]

9.本方加味合牽正散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藥用黃芪30g,桂

枝、赤芍、白芍、當歸、威靈仙各15g,生姜、大棗、甘草各

lOg,白芷、防風、秦艽各12g,細辛3g。每日1劑,水煎服,

10日為1個療程.用牽正散(全蝎、白僵蠶、白附子各20g,共

為細末)每次3g,每日2次,溫開水或溫黃酒沖服。兒童劑量

酌減。[長春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96 fl,:22]

10.治療肢體麻木:本方用黃芪25g,桂枝、白芍各9g,生

姜、大棗各12g.氣虛重用黃芪,加黨參、白術(shù);陽虛加制附子、

當歸、熟地;血虛加當歸、阿膠(烊服)、雞血藤;血瘀減白芍,

加赤芍、川芎、當歸、紅花;濕阻經(jīng)脈加陳皮、云茯苓、薏苡仁、

蒼術(shù);上肢麻木加羌活;下肢麻木加牛膝。每日工劑,水煎服.

10日為l個療程,治療l一3個療程。[中醫(yī)研究,1995,t5,:39-]

11。本方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基本方為黃芪30g,桂枝、當

歸、炒白芍、茯苓、桔梗、通草各lOg,生姜6g,炙甘草5g。

便秘加大黃6一10g;氣虛加人參10~15g;偏陽虛有寒者重用桂

枝加高良姜lOg;低熱,惡露腥臭者加黃柏、車前子各lOg。每

日1劑,水煎服。[河北中醫(yī),1992,c5,;36]

12.本方治療銀屑?。核幱命S芪50g,桂枝、當歸、防風、

連翹各15g,甘草lOg.進展期加生地30g,雙花20g,天花粉

15g;瘙癢重加白蘚皮30g;靜止期加丹參、赤芍各25g,薏苡仁

20g,天花粉15g。[黑龍江中醫(yī)藥,1990,cz,:18]

13.本方加當歸、制附子、雞血藤治雷諾綜合征。

14.本方加天麻、甘草、當歸治肝血不足,脈絡(luò)瘀阻之癲癇。

15。本方加防風、當歸、白術(shù)、黨參、苦參、懷山藥治慢性

蕁麻疹。

16.本方加炙甘草、柏子仁、苦參、麥冬治竇性心律失常。

17.葛根、羌活、升麻、炙甘草、白芍藥、黃芪。水煎,食

后服,治鼻出血多,面黃,眼澀多眵,手麻木等,名黃芪芍藥

湯。[蘭室秘藏]

18.黃芪、當歸、肉桂。水煎服,治妊娠畏寒腹痛而墮胎

者,名黃芪補氣湯。[傅青主女科]

19.生黃芪、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水

煎服.治中風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寒澀,口角流涎,大

便于結(jié),小便頻數(shù),遺尿不禁者,名補陽還五湯。

20.本方加甘草.治黃汗,身重汗出,肌肉跳動,胸痛腰腿

疼痛,煩躁,小便不利等,名桂枝加黃芪湯。

21.本方去生姜、大棗,加苦酒。治黃汗病,身體腫,發(fā)熱

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沉者,名芪芍

桂酒湯。[金匱要略]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桂枝  芍藥  生姜各9g  甘草6g

大棗7枚龍骨牡蠣各9-30g

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t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

溫服200ml,日3服。

(功效)調(diào)和陰陽,潛陽固澀。

(主治)

主證:男子遺精,女子夢交,脈虛芤而遲。

副證:盜汗虛熱,陰頭寒,陰冷,脫發(fā),目眶痛,中脘至臍

上動氣,少腹急痛。

(臨證加減)

1.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臨床應(yīng)用:認為臨床使用本方必須

謹守病機,掌握辨證,靈活化裁,方可取效,茲歸納如下。

(1)調(diào)攝心陽,鎮(zhèn)驚安神:適用于大驚卒恐,心陽浮越,心

神不攝而驚悸不安者。

(2)護衛(wèi)和營,固表止汗:適用于營衛(wèi)失調(diào)或營衛(wèi)兩虛,腠

理失固而自汗盜汗者。

(3)固陽斂陰,攝精止遺:適用陰陽兩虛,火浮不斂,心腎

不交而夢遺滑精者。

(4)溫心安神,平?jīng)_降逆:適用于心陽不足,寒水內(nèi)盛,腎

氣上沖而氣逆奔豚者。

(5)燮理陰陽,調(diào)和營衛(wèi):適用于陰陽不和,營衛(wèi)失調(diào)而寒

熱不止,汗出惡風者。

(6)攝納浮陽,鎮(zhèn)潛平眩;適用于陰陽兩虛,虛陽上浮而頭

目昏眩者。

2.夢遺:本方加茯神、遠志、益智仁、杜仲、菟絲子,以

交通心腎,壯腰健腎;或加金櫻子、刺猬皮、芡實米、白蓮須,

以益腎固澀。

3.無夢遺滑:本方酌加益智仁、菟絲子、人參、枸杞子、

車前子、威靈仙、覆盆子,如病久送服五子衍宗丸。

4.夢交:本方加黃芪、黨參、茯神、遠志,以安神定志,

交通心腎。

5.冠心?。壕徑馄诜矊贇怅巸商?,血脈瘀阻者,用本方合

生脈散加生芪。若屬氣滯血瘀者,加川芎、丹參、全瓜蔞、枳

實;痰濁瘀阻者,加半夏、陳皮;胸陽不振者,加薤白、白檀

香;失眠多夢者,加夜交藤、琥珀;伴陽虛者,加附片、補骨

脂;血壓較高者,加夏枯草、地龍、牛膝、青葙子;脾胃虛寒

者,加白術(shù)、木香、干姜、砂仁。

6.搶救重癥呼吸、循環(huán)衰竭:急性重危者,發(fā)生呼吸、循

環(huán)衰竭或突發(fā)休克而出現(xiàn)大汗淋漓、四肢厥逆之陰陽欲脫時,本

方合生脈散加制附子、干姜。

7.本方合交泰丸治療尿頻癥:藥用桂枝、生姜各6g,白

芍、甘草、黃連各9g,龍骨12g,牡蠣18g,大棗7枚,肉桂

3g。心悸加當歸9g,石菖蒲6g;失眠加遠志6g,柏子仁工2g;

盜汗加五味子6g。防風9g。

8.本方加鎖陽、金櫻子、芡實治遺精。

9。本方加小茴香、制附子治陰冷癥。

10。本方加益智仁,臺烏藥治遺尿。

11。本方加益智仁,臺烏藥、桑螵蛸治小兒遺尿。

12.本方合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加炒棗仁、遠志

治神經(jīng)官能癥。

13.本方加桑葉、浮小麥、蓮須治特發(fā)性多汗癥。

14。本方加生黃芪、龍齒治產(chǎn)后多汗。

15。本方加生山楂、紫草、防風治頑固性蕁麻疹。

16.心悸加柏子仁、龍眼肉。

1 7。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小兒肺炎:用本方治療小兒肺炎

后期之體弱患兒,肺部病灶長期不易吸收,臨床表現(xiàn)為心陽不

振,營虛衛(wèi)弱,正虛邪盛,虛多實少之證者,獲效良好。在辨證

時抓住下列特點:,①年幼體弱,病程較長;②有汗而熱不解,身

熱起伏,熱勢雖高,但無面赤、口渴、舌紅、苔黃等化燥傷陰

者;③面色蒼白,舌質(zhì)淡嫩,脈細無力;④全身有汗,汗性黏

涼,汗后皮膚少溫。

18.本方去桂枝加白薇、附子。治虛弱浮熱汗出者,名二加

龍骨灶蠣湯.[小品方]

19.本方去白芍、生姜、甘草、大棗、牡蠣,加天雄、白

術(shù)。治遺精,名天雄散.

天雄散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天雄lOg(炮)  白術(shù)24g  桂枝

19g  龍骨lOg

上4味,共為細末,每服3~6g,溫開水或黃酒送服,每El

2或3次?,F(xiàn)代臨證,多以煎劑用之。

(功效)補陽攝陰。

(主治)脾腎之陽虛衰,陽痿不舉,遺精早泄,女子夢交,

腰膝冷弱,尺脈弱細者。

(臨證加減)

1。天雄之考證:天雄、烏頭、附子實為一物。廣雅云:奚

毒,附子也。一年生為側(cè)子,二年生為烏喙,三年生為附子,四

年生為烏頭,五年生為天雄。時珍云:天雄有二種,一種是蜀人

種附子而生出長者,或種附子而尺為成長者,即如種芋形狀不一

之類,一種是他處草烏頭之類自生成者。故別錄注烏喙云:長三

寸以上者名天雄,是也。別錄云:天雄長陰氣,強志,令人武

勇,力作不倦。[金匱要略譯釋。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59:108]

2.天雄丸治療男子不育癥:本方用炮附子3份,白術(shù)8份,

桂枝6份,龍骨3份。研末和蜜丸如綠豆大,每次5—8g,每日

3次,飯前吞服。3個月為一療程。少數(shù)服藥后上腹部不適或嘈

雜,或口干,多可耐受或改飯后服。[中國中醫(yī)藥學(xué)報,1987,tl,:36]

3。天雄散方證的探討:《金匱要略》天雄散方未出其證,但

以方測證,當治男子失精無疑。又本方列于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后,更可證明兩方同治失精也。方中天雄大辛大熱,溫補下焦命

門陽虛;白術(shù)苦甘而溫,益氣健脾,俾后天水谷精氣充盈,自能

下歸于腎;桂枝辛甘溫,溫陽化氣;龍骨甘澀平,攝精止遺.諸

藥合用,共奏補陽攝精之效。若天天雄,可以附子代之。[江蘇中

醫(yī),1988,(6):35]

4.腎陽虛衰,若久病精虧,酌加地黃、枸杞子、肉桂、當

歸、雞血藤等,以補精養(yǎng)血。

5。本方加鎖陽、陽起石、韭子楮實子治陽痿。

6.本方加生黃芪、熟地、黃精、仙靈脾、當歸治陰虛亡白

失精。

7.本方加山萸肉、懷山藥、菟絲子、狗脊、川斷治腎虛

頭痛。

8.本方加荔枝核、小茴香、白芍治腎虛寒之精子減少癥。

9.本方加金櫻子、仙靈脾、仙茅、小茴香治老人腰膝冷,

尿頻數(shù)或遺尿。

1O.本方加牡蠣、龍齒、鎖陽治早泄。

n.本方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夢交、夢遺。

小建中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棗工2枚

芍藥18g  生姜9g  膠飴200ml

上前5味,以水1400ral,煮取600ml,去滓,內(nèi)膠飴,溫

服200ml,日服三次。

(功效}甘溫建中,緩急止痛。

(主治]虛勞發(fā)熱,灑淅惡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煩,四肢

酸痛,脈沉澀或緩弱;虛寒腹痛,癥見脘腹拘急疼痛,時痛時

緩,按之則適或減,心悸而煩,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脈沉澀虛

弱無力;產(chǎn)后或經(jīng)后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欲按,心悸多夢,手足

心熱,脈沉澀無力。

(臨證加減)

1。本方加減治胃脘痛:藥用飴糖18g,芍藥12g,桂枝6g,

炙甘草3g,生姜9g,大棗4枚。每日1劑,水煎去渣后加飴糖

溶化,溫服。寒重加蜀椒;氣滯加廣木香;便溏加白術(shù);體虛乏

力加黃芪、黨參;產(chǎn)后體衰,腹痛不止加當歸;便血加地榆、槐

花;嘔血加白芨、側(cè)柏葉;吐酸加瓦楞子、烏賊骨。本組均為十

二指腸球部潰瘍。[國醫(yī)論壇,1988,c+,:22]

2.本方加味治療乙型肝炎:藥用桂枝、飴糖、黃芪、丹皮、

麥芽各lOg,白芍、板藍根各25g,干姜、甘草、薄荷各6g,肉

桂粉3g(沖服),白術(shù)、茯苓各15g。每日工劑,連服工0劑后,

隔日1劑,療程半年。[中級醫(yī)刊,1990,c2s,:6]

3.本方加味治療蛔蟲性腹痛:以小建中湯加川椒、烏梅,

服藥2劑時腹痛消失,或有蛔蟲排出。[江西醫(yī)藥,1964,c4,;203]

4。本方加川椒、烏梅、雷丸、使君子治蛔蟲腹痛.

5.本方加烏賊骨、公丁香、制附子治十二指腸潰瘍(虛

寒者)。

6.本方加鹿角膠、龜板膠、熟地治脊髓空洞癥;本方加魚

鰾膠、熟地、當歸、丹參、生黃芪等治再生障礙性貧血。

7。本方加制附子,小茴香治痛經(jīng)(虛寒者)。

8。本方加白頭翁、川連治寒熱交錯痢疾。

9.本方加當歸治產(chǎn)后諸虛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少腹拘急

者,名當歸建中湯。[千金翼方]

10.本方加前胡、細辛、黃芪、橘皮、人參、當歸、茯苓、

麥門冬、半夏、去飴糖。治臟腑虛損,潮熱自汗,將成勞瘵者,

名樂令建中湯。[和劑局方]

11.本方加當歸、白術(shù)、人參、麥冬、川芎、附子、肉蓯

蓉、半夏、黃芪、茯苓、熟地,去飴糖,治陽虛勞損,名十四味

建中湯。[和荊局方]

12。黃芪六錢,炙甘草二錢半,人參三錢,當歸、橘皮、升

麻、柴胡各二錢、白術(shù)三錢,治脾胃氣虛而致身熱有汗,渴喜熱

飲,頭痛惡寒,少氣懶言,飲食無味,四肢無力,舌嫩色淡,脈

虛大,名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黃芪建中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工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棗工2枚

芍藥18g  生姜9g  膠飴200ml  黃芪30g

上7味除膠飴外,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內(nèi)膠

飴,溫服200ml,日三服。

(功效)益氣生津,補氣固表。

(主治)虛勞發(fā)熱,灑淅惡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煩,四肢

酸痛,倦怠乏力,盜汗,身重氣短,喘咳,納呆,舌質(zhì)淡,苔薄

白,脈微而弱。

(臨證加減)

1.血刺身痛,本方加川芎、當歸。[直指方]

2.病后、產(chǎn)后及久病虛熱,兼見四肢倦怠,而面色蒼白,

心慌氣短,勞累加重,屬氣血陰陽俱虛者,加生黃芪50g,當歸

log以補氣養(yǎng)血。

3.潰瘍病,本方適用于虛寒型之胃脘痛者j如吐酸嘈雜者

加烏賊骨、煅瓦楞;嘔吐苦水者加旋覆花、竹茹、黃連;嘔吐清

水者加吳茱萸、半夏、干姜;脹滿者加厚樸、大腹皮、砂仁、廣

木香;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炙乳沒;四肢逆冷者加制附子;

心下有水聲者合二陳湯;食少納呆者加代代花、厚樸花、谷麥芽

等。[福建中醫(yī)藥,1989 cd,:183

4.本方加味治療潰瘍?。核幱命S芪、芍藥各12g,炙甘草

4.5g,桂枝9g,生姜3g,紅棗5枚,飴糖30g。反酸者加烏賊

骨12g,川貝母6g;痛甚加延胡索4.5g,丹參9g,川楝子3g。

每日煎服1劑。[廣西中醫(yī)藥,1981,《4,:45]

5.本方加減治療胃竇炎:本方用黃芪、白芍、丹參、大棗

各30g,甘草、桂枝、桃仁、延胡索各lOg,干姜5g。虛寒甚加

熟附片、黨參、麥冬各15gl胃陰不足去干姜、桂枝,加南沙

參、麥冬各工5g;肝胃不和加柴胡、香附各10g;痰濁中阻加法

半夏、陳皮各lOg;食滯加神曲、山楂各lOg。每日服工劑。[河

北中醫(yī),1987,(1):283

6.本方加味治療虛寒性潰瘍病:藥用黃芪12g,桂枝9g,白

芍18g,生姜3片,大棗7枚,炙甘草5g,飴糖50g(沖)。上方

水煎去渣,加入飴糖烊化。每日工劑,分2次服,連服7劑為1個

療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3g。鹿茸焙成焦黃色,.研細末,用雞湯

或瘦肉湯送服。服鹿茸后忌食豆類3天。[福建中醫(yī)藥,1988,cz,。12]

7.本方加減治療胃炎及胃潰瘍:基本方為黃芪、白芍、大

棗、麥芽各30g,桂枝lOg,甘草6g,元胡15g。大便色黑者加

烏及散(烏賊骨、白芨各15g);病久者加丹參20g;胃脘冷痛甚

加良附丸(高良姜12g,香附15g);便溏納呆加白術(shù)、焦山楂各

15g。[四川中醫(yī),1988,(10):30-31]

8.本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以黃芪建中湯為基礎(chǔ)方.脾

胃虛寒型加黨參30g;肝郁氣滯型加丹參、川棟子各15g;脾胃

陰虛型加百合50g信L湖北中醫(yī)雜志。1991,《l,:12]

9.本方加減治療胃傾倒綜合征;胃傾倒綜合征是胃切除后,

出現(xiàn)的一系列血容量不足的臨床癥狀和合并癥。以黃芪建中湯加

減.藥用黃芪、黨參各30g,芍藥20g,桂枝、炒白術(shù)各15g,甘

草、玫瑰花各lOg,炮姜6g,大棗5枚。貧血者加當歸12g,枸杞

子15g,阿膠、鹿角膠各6g;脘腹脹滿者加香櫞、炒積殼、煨木香

各6g;失眠者加肉桂、黃連各工0g;吻合口潰瘍者加浙貝母lOg,

生三七粉6gl吻合口炎癥、舌苔黃厚者加蒲公英20g,黃芩lOg,

減桂枝量為6g,去炮姜;大便稀溏加入炒扁豆lOg,山藥、麥芽各

15g,芡實20g。結(jié)果療效滿意。

10。本方合四逆散治療胃輕癱綜合征:本方用黃芪18g,桂

枝、柴胡、炙甘草各lOg,白芍15g,炒枳殼3g,飴糖6g,生姜

5g,大棗6枚。氣虛甚加炒白術(shù);氣逆嘔惡加半夏、蘇梗;脘腹

脹甚加厚樸;噯腐口臭加焦三仙。每日1劑,水煎服。[山東中醫(yī)雜

志,1995,(6):240]

11.本方加味治療潰瘍型胃癌:本方用生黃芪30g,炒白

芍、炙甘草各15g,桂枝18g,生姜12g,大棗6枚,飴糖40g

(烊化),鱉甲、砂仁、白芨各lOg,三七粉5g(沖服),

露蜂房、瓦楞子各20g。便血、吐血白芨、三七粉增量,加生地

榆、仙鶴草;納呆加雞內(nèi)金、佛手;畏寒加吳茱萸或小茴香;氣

滯加廣木香、厚樸花;血瘀加郁金、丹參;吞酸加海螵蛸;疼痛

加沒藥、九香蟲;脘腹脹滿去大棗,炙甘草減量,加枳實、炒萊

菔子;[內(nèi)蒙古中醫(yī)

藥,1996,(1):15]

12.本方加味治療乙肝病毒攜帶者:用黃芪建中湯加金錢草、

丹參、木瓜、黃芩、白術(shù)、郁金。[浙江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m真1995,cs,:26]

13.本方合黃連解毒湯治療白細胞減少癥:藥用黃芪15g,

桂枝、白芍、梔子各9g,生姜、炙甘草、飴糖、黃連、黃芩、

黃柏各6g,大棗9枚。頭暈乏力明顯加白術(shù)、當歸;四肢酸軟

加黨參、茯苓;失眠心悸加石菖蒲、遠志;反復(fù)感染重用黃芪、

黃連。每日1劑,水煎服。[浙江中醫(yī)雜志,1995,t10,:44-]

14.黃芪建中湯加味治療血卟啉?。罕痉接命S芪20g,炒白

芍、飴糖各30g,桂枝15g,炙甘草、生姜各lOg,大棗5枚。

腹痛甚加元胡;濕重嘔吐甚加砂仁、半夏;腹脹加枳殼。每日工

劑,水煎服.[江蘇中醫(yī),1994,《ll,;87

15.食少者加當歸,名當歸建中湯。[千金翼方]

16。本方加半夏。治肺虛損不足,名刪繁建中湯。

17.主虛勞里急,引少腹絞痛極攣,睪丸腫縮疼痛。方后云

嘔即除飴,名黃芪湯(即本方)。[古今錄驗]

18。本方去芍藥。治虛勞短氣,少腹急痛五臟不足,名建中

黃芪湯.

19.本方加人參、當歸。治虛勞下焦虛冷,不甚渴,小便

數(shù);若失精加龍骨、白蘞,名必效黃芪建中湯。

腎氣丸

(又名:金匱腎氣丸、桂附八味丸)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干地黃24g  山藥24g  山萸肉

24g  澤瀉9g  牡丹皮9g  茯苓9g  桂枝3g  制附子3g

上8味,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日2或3次,

每次1丸。

現(xiàn)代臨證,本方常改用水煎劑服之效佳;水煎劑用量根據(jù)病

情酌以化裁之,一般用量比丸劑宜略小。

(功效)溫補腎陽。

(主治)

主證:腎陽不足,癥見腰痛腿軟,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

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質(zhì)淡胖,脈虛弱,尺部沉微。

副證;痰飲、消渴、腳氣、轉(zhuǎn)胞。

(臨證加減)

1.本方證若陽虛較重,可去澤瀉、丹皮,桂附之量稍增,

桂枝改用肉桂,干地黃改用熟地黃;若陽虛水氣內(nèi)停,小便不

利,或水腫者,可減地黃之用量,倍加附子、茯苓之量,以助溫

陽利水之力。

2.癰腫已發(fā),或未發(fā)作渴者,去附子加五味子、石斛,或

天花粉.

3.腎虛耳聾:本方加五味子、磁石、菟絲子,去附子.

4.腎不納氣喘咳:本方加半夏、牛膝、枸杞子、五味子、

補骨脂、黑芝麻、胡桃肉。

5.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甚者,加薏苡仁、豬苓、赤小豆;

蛋白尿加蟬蛻、生黃、益母草;血尿加小薊、茜草炭、旱蓮草;

血壓高者,加車前子、青箱子、牛膝。

6.糖尿?。簾┛识囡嫾犹旎ǚ?、麥門冬、石斛;消谷善饑

加服玉竹、玄參;尿頻清長加黃芪、覆盆子;形瘦肌削加鹿茸、

人參。

7。尿潴留:尿線滴短而少加知母、甘草梢;欲尿不能加杏

仁、通草;砂石阻滯加金錢草、琥珀(研沖);排尿無力加高麗

參、白術(shù);年老體弱、婦人產(chǎn)后脾腎陽氣不足尿閉之證,均可加

八正散。

8.高血壓病:頭痛加葛根、川芎;頭暈加菊花、天麻、白

芷;肢麻加川牛膝、地龍;納呆加山楂、麥芽。

9。肺心病:呼多吸少加胡桃肉、蛤蚧;喘促氣短加人參、

五味子;咳嗽痰多加法半夏、川貝母;唇甲灰暗加紅花、三七。

10。婦女白帶:腰部酸痛加杜仲、菟絲子;少腹冷痛加艾

葉、香附;白帶如崩加鹿角霜、烏賊骨、懷山藥;大便稀溏加白

術(shù)、懷山藥。

11。更年期綜合征:月經(jīng)紊亂加當歸、黃芪;帶下綿綿加煅牡

蠣、巴戟天;腰酸腿軟加仙靈脾、仙茅;崩漏不止加阿膠、黃芪.

12.臌脹(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腎性腹水、癌癥腹

水):病久陽虛,脾腎衰敗之證,加五苓散、赤芍、桃仁。

13.陽痿、遺精:房室太過,命門火衰者,均加菟絲子、杜

仲;陽痿加陽起石、淫羊藿、仙茅;遺精加金櫻子、刺猬皮、桑

螵蛸。

14.產(chǎn)后尿潴留:根據(jù)《金匱要略》轉(zhuǎn)胞治法,以桂附八味

丸或濟生腎氣丸加減為基礎(chǔ)方。若產(chǎn)婦體弱,元氣不足者,加人

參、北芪以補元氣;產(chǎn)后感冒發(fā)熱者,先用辛平輕劑治其感冒,

后用上方再通小便。[廣東醫(yī)學(xué).祖國醫(yī)學(xué)版,1964,cs):《]

15.本方加桃仁、牛膝、丹參、紅花治前列腺肥大。

16.本方治療前列腺肥大:藥用附子lO-30g,肉桂、桃仁各

lOg,山藥、茯苓、牛膝、山茱萸各15g,熟地、丹參各20g,丹

皮、澤瀉、紅花各6g.水煎服。合并感染加金錢草、焦黃柏;納

差,脾胃呆滯加砂仁,或六君子湯。

17。本方治療精子缺乏癥:予以腎氣丸散劑(地黃6g,山

茱萸3g,山藥3g,茯苓3g,澤瀉3g,牡丹皮2.5g,桂枝工g,

附子0.5g)每次2.5g,每日2次。飯前服,連服12周以上。

18.本方加減治療男性乳房發(fā)育癥:治療基本方為肉桂6g,

赤芍、白芍、丹參各15g,熟地30g,淮山藥、山萸肉各12g,茯

苓、丹皮、柴胡、制附片各lOg。乳房脹痛明顯者加香附、川楝

子、郁金理氣疏肝止痛;腫塊較大、質(zhì)硬者加夏枯草、浙貝母、

玄參化痰軟堅散結(jié):腰膝酸軟,陽事不舉者加鹿角霜、續(xù)斷、桑

寄生溫陽補腎;食谷不化,舌苔厚膩者加砂仁、神曲、檳榔醒脾

開胃。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之品,保持心情舒暢,并用熱淡

鹽水毛巾濕敷患側(cè)乳房。每日1劑,水煎服。

19.本方加味治療氣陰兩虛2型糖尿?。核幱檬旄阶?g,肉

桂5g,生地、山萸肉、丹參各15g,淮山藥、生龍骨各30g,丹

皮lOg,黃芪20g,茯苓、澤瀉、五倍子各12g。口子燥熱,消

谷善饑,熟附子、肉桂減量,加天花粉、生石膏;畏寒神疲,小

便清長,熟附子、肉桂加量,加桑螵蛸、淫羊藿、巴戟天;合并

高血壓加葛根、茺蔚子、槐米,并在耳穴心穴用冰片交替按壓,

3日更換1次;合并冠心病加生牡蠣、赤芍、全瓜蔞、川I芎,心

絞痛發(fā)作加用速效救心丸含服;合并視網(wǎng)膜病變加菟絲子、青葙

子、水蛭;合并周圍神經(jīng)病變加絲瓜絡(luò)、雞血藤、忍冬藤、威靈

仙。每日l劑,水煎服。[新中醫(yī),1995,《9,:27]

20.本方加鹿茸、五味子。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

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膂疼痛,均

是腎虛之證,名十補丸。

21。本方加五味子。治左右二腎,水火兼益,名都氣丸。[醫(yī)

壘元戎]

22.本方去桂附。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之腰膝酸軟,

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或骨蒸潮熱,或手足心熱,或

消渴,或虛火牙痛,名六味地黃丸。

23。本方加川牛膝、車前子,又名加味腎氣丸、資生腎氣丸

。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此方專利小便,水去而陰不

傷,扶陽而火不傷,名濟生腎氣丸。[濟生方]

24.本方去桂、附,加知母、黃柏,名知拍地黃丸,治陰虛

火盛,下焦?jié)駸岬茸C。又名知柏八味丸、涼八味丸、滋陰八味

丸。

25.本方去桂、附,加枸杞子、菊花。治肝腎不足,眼花歧

視,或干澀目痛,名杞菊地黃丸。[醫(yī)級]

26.本方去丹皮、澤瀉、山藥,加巴戟天、石斛、肉蓯蓉、

五味子,麥門冬、菖蒲、遠志。治瘠痱,腎虛厥逆,語聲不出,

足廢不用;腦動脈硬化、中風后遺癥等屬腎陰陽兩虛者,名地黃

飲子。

27.本方加熟地、當歸身、柴胡、五味子,茯苓改茯神。治

腎虛目暗不明,名明目地黃丸。[審視瑤函]

28。本方加紫河車、嫩鹿茸、北五味、大麥冬。治小兒癇

證,年深日久,肝腎已虧,脾肺不足,心血耗散,證候不時舉

發(fā),名河車八味丸。

按:據(jù)文獻記載,由腎氣丸衍生之方劑,約60余張,其線

乙之六味地黃丸,為承前啟后者。

薯蕷丸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山藥22.5g  當歸、桂枝、神曲、

干地黃、大豆黃卷各7。5g  甘草21g  人參5。3g  川芎  白芍

白術(shù)  麥門冬  杏仁各4.5g  柴胡  桔梗  茯苓各3。8g  阿膠

5.3g  干姜2.3g  白蘞1.5g  防風4.5g  大棗30枚

上2l味,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日2或3

次,每次工丸,白開水或黃酒送服。亦可水煎濃縮為膏,每日2

—3次,每次1一2湯匙。

(功效)健脾益氣,疏風散邪。

(主治)虛勞,氣血俱虛,陰陽失調(diào),外兼風邪。癥見頭暈

目眩,納食減少,全身乏力,心悸氣短,自汗咳嗽,腰背強痛,

肌肉消瘦,微有寒熱,骨節(jié)酸痛,肌膚麻木,舌淡苔薄,脈

虛弱。

(臨證力口減)

1.本方證若見頭目眩暈,心中煩郁,驚悸狂癲,加黃芩,

以鹿角膠代阿膠。

2。男子、婦女虛損傷絕,頭目眩暈,骨節(jié)煩疼,飲食減少,

羸瘦,本方去神曲、川芎、麥冬、柴胡、茯苓、防風,加附子、

澤瀉、天冬、黃芩、干漆、石膏、前胡、大黃、五味子。

3。本方治療心功能不全。取薯蕷30份,當歸、桂枝、神

曲、生地、大豆卷各10分,甘草28份,人參7份,川芎、白

芍、白術(shù)、麥冬、杏仁各6份,柴胡、桔梗、茯苓各5份,阿膠

7份,干姜3份,白蘞2份,防風6份,大棗100枚為膏,煉蜜

為丸。每丸重lOg,每次1丸,每日3次,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山西中醫(yī),1991,(5):lZ]

4。本方治療慢性腎炎、頑固性蕁麻疹、肺結(jié)核的臨床應(yīng)用;

本方用山藥600g,當歸、桂枝、神曲、生地、扁豆各200g,炙

甘草560g,異種參或新開河參、阿膠各140g,川芎、白芍、白

術(shù)、麥冬、杏仁、防風各120g,柴胡、桔梗、茯苓各lOOg,干

姜60g,白蘞40g。慢性腎炎加黃芪400g,蟬蛻300g;頑固性蕁

麻疹加蟬蛻、僵蠶各200g~肺結(jié)核加百部400g,黃芩200g;心

功能減退加丹參400g,五味子200g~慢性結(jié)腸炎加蠶砂、芡實

各300g~慢性肝炎加醋鱉甲、丹參各300g~慢性胃炎加半夏、

黃芩各200g~白細胞減少癥、惡性腫瘤化療后加黃芪、黃精各

400g.共為細末,大棗200枚去核為膏,煉蜜為丸,制成300

丸,用1個療程。每次工丸,每日3-4次,空腹服,并飲黃酒

工茶匙,忌酒者勿飲黃酒。[國醫(yī)論壇,1994.fl,:193

5.本方加減治虛勞(浸潤型肺結(jié)核):黨參15g,白術(shù)lOg,

茯苓lOg,地黃15g,白芍lOg,杏仁lOg,當時lOg,柴胡lOg,

桂枝6g,黃豆卷12g,炙甘草6g,鱉甲15g,阿膠、百部各12g,

川貝6g,百合lOg,知母6g,桑白皮lOg。文火濃煎去滓,再下懷

山藥30g,胎盤粉30g,阿膠lOg,冰糖30g,白蜜30g,和勻熬

膏,每服2匙,每日3次。[金匱要略淺述,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1]

6。薯蕷丸之方證辨略:薯蕷丸一方,近人很少用以治療虛

損者不足之證,大概是方中滋補之藥少,因而沒有被人重視起

來。但細分析此方的藥物組成,結(jié)合臨床觀察,對于諸虛百損之

證,效果明顯。與其他單純滋補藥品相比較,真是不可同日而

語。如馮案和李案均是數(shù)年之疾患,滋補昂貴藥品服過無數(shù),但

是對癥狀改善不大;服本方僅數(shù)月,諸癥全失.本方之妙處在于

寓祛邪于補正中,使邪不干正,正氣易于恢復(fù)。其次是藥物平和

價廉,藥源豐富,適合于廣大群眾服用。[經(jīng)方發(fā)揮.太原:山西人民

出版社,198z]

7。本方保留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當歸、川芎、芍藥、

干地黃、姜棗,再加砂仁。治少氣懶言,食欲不振,名八珍湯。

[丹溪心法]

8.本方保留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當歸、川芎、芍藥、

干地黃,桂枝改用肉桂,再加黃芪。治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

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fā)潮熱,氣攻骨脊,拘急疼痛,夜夢虛

損,面色萎黃,腳膝無力;一切病后,氣不如歸;憂愁思慮傷動

血氣,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等癥,名十全大補湯。[和

9.本方保留地黃、當歸、人參、川芎,白芍改用赤芍,再

加炒菖蒲。治女人素體怯弱,血氣虛損;婦人產(chǎn)后贏瘦不復(fù)者,

名人參養(yǎng)榮丸.[和劑局方]

l0.本方保留人參、麥冬、地黃、當歸、白芍、加知母、陳

皮、五味子。治大病愈后數(shù)日,表里虛怯,每飲食及驚動即汗

出,名人參養(yǎng)榮湯。[溫疫論補注]

11.本方去神曲、大豆黃卷、川芎、柴胡、白蘞,加大黃、

前胡、黃芩、五味子、石膏、澤瀉、黃芪。治男子五勞七傷,晨

夜氣喘急,內(nèi)冷身重,骨節(jié)煩疼,腰背僵痛引腹內(nèi),羸瘦不得飲

食,婦人絕孕,疝瘕諸疾,名大薯蕷丸。

酸棗仁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酸棗仁12~30g  甘草3g  知母

6g  茯苓6g  川芎6g

上5味,以水800ml,先煎酸棗仁,取600ml,再下余味,

煮取300ml,分3次溫服。

(功效}養(yǎng)血安神,補肝斂氣,清熱除煩。

(主治)

主證:虛勞,虛煩不眠,苔少,舌質(zhì)紅,津不足,脈弦虛或

弦細。

副證: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口渴咽干。

(臨證加減)

1.本方證若時而驚醒,心悸多夢,舌淡脈細,屬心膽虛者,

加黨參、龍齒,以益氣鎮(zhèn)驚。

2.本方證若心煩不眠,屬肝血不足,虛火內(nèi)擾較甚者,合

二至丸或去川芎,加旱蓮草、女貞子、白芍、百合、生地黃,以

養(yǎng)陰清虛熱;兼見盜汗較重者,加五味子,以安神斂汗;心悸甚

者,加龍齒以鎮(zhèn)驚。

3。本方證血虛者,可合四物湯,以滋陰生血.

4。陰虛火旺者,合黃連阿膠湯,以滋陰清熱。

5.兼有心脾兩虛者,可酌加歸脾湯,以補益心脾。

6.如精神抑郁,心煩不眠較甚者,可加甘麥大棗湯、夜交

藤、合歡皮,以緩肝安神解郁。

7.本方證若煩躁多怒,睡眠不安,雖稍佐川芎亦兼辛竄,

宜加牡蠣、石決明、白芍等平肝潛陽之味。

8。本方加味治療神經(jīng)衰弱:復(fù)方酸棗仁湯(酸棗仁、何首

烏、生菟絲子、香附、枸杞子、生石決明、當歸身、山藥、白

術(shù)、天竺黃、杭芍、桑椹、合歡皮、琥珀、炙甘草)配合隨證加

減藥物。[山東醫(yī)刊,1965,(9,:273

9.本方治療精神病的驗案與體會:以酸棗仁60g,甘草

lOg,知母15g,茯苓12g,川芎9g為基本方,隨癥加減。治療

憂郁癥、焦慮性神經(jīng)癥、精神分裂癥妄想型、肝豆狀核變性精神

障礙等精神神經(jīng)性疾病取得良好效果.閩南中醫(yī),1987,fl,:213

10.關(guān)于虛煩證候:三因方云:“外熱曰躁,內(nèi)熱曰煩,虛

熱之證。內(nèi)煩身不覺熱,頭目昏疼,口干咽燥不渴,清醒不寐,

皆虛煩也?!庇秩~士醫(yī)統(tǒng)云:“虛煩者,心中擾亂郁郁而不寧也,

良由津液去多,五內(nèi)枯燥,或榮血不足,陽勝陰微。”以上兩者,

對于虛煩不得眠病因癥狀的敘述,可謂要言不煩,是臨證上的重

要參考資料。[金匱要略譯釋。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59]

11.酸棗仁、生石膏各六錢,茯苓、知母各四錢,人參、桂

枝、生姜各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治虛勞煩擾,氣沖胸滿,

不得睡眠,名酸棗湯。

12.本方加麥門冬、干姜。主傷寒及吐下后,心煩乏氣,不

得眠,名酸棗仁湯。

13。本方加生姜二兩;一加桂二兩。治虛勞不得眠,煩不可

寧者,名小酸棗仁湯。

14。酸棗仁、枸杞子、菊花、茯苓、柏子仁各一兩,天門冬

八錢,龍齒六錢,遠志、赤石脂、防風、桂枝各二錢。為末,蜜

丸如梧桐子大,粥飲下三十丸。治心虛驚悸,恍惚不安,眠臥不

安,名小酸棗仁湯。[太平圣惠方]

15.酸棗仁、人參、桂枝、茯苓、石膏、黃芩。治虛勞煩不

得眠者,名酸棗仁丸。[脈因證治]

16.酸棗仁、真珠母、人參、柏子仁、茯苓、沉香、龍骨各

一兩9當歸、熟地各一兩七錢,廣犀角四錢。研細,煉蜜為丸,

每丸重三錢,朱砂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送下。治陰血不足,

風陽內(nèi)動所致夜寐不寧,時而驚悸,面色少華,頭暈?zāi)垦#?/p>

紅,脈細弱,名真珠母丸。[普濟本事方]

17.酸棗仁、遠志、當歸、茯神、白芍、麥門冬、龍眼肉,

水煎服。治虛煩不得臥,真陰不足,心神失守者,名仁遠志湯。

[脈因證治]

大黃廑蟲丸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大黃75g  廑蟲30g  黃芩60g

甘草90g  桃仁60g  杏仁60g  芍藥120g  干漆60g  虻蟲

60g  生地300g  水蛭60g  蠐螬60g

將蠐螬、桃仁、杏仁另研成泥。其余9味共研為細粉,過

籮。與蠐螬、桃仁等混合均勻,煉蜜為丸,每重3g,蠟皮封固。

每服一丸溫開水或酒送服。

(功效)通絡(luò)活血,導(dǎo)滯消瘀。

(主治)

主證:虛勞贏瘦,腹?jié)M,或腹不滿,少腹攣急,腹痛拒按;

或按之不減,飲食減少,皮膚干澀,甚則甲錯,面色萎黃,兩目

黯黑、舌有瘀斑,脈沉澀。

副證:婦女經(jīng)血不調(diào),血瘀成塊,肌膚甲錯,少腹脹痛,面

色不華,小便自利,潮熱贏瘦,舌紫或有瘀點,脈沉澀而弦結(jié)。

(臨證加減]

1.本方治療靜脈血栓形成;熱蘊毒型,治以化濕行痹,清

熱解毒;濕熱瘀阻型,治以養(yǎng)陰清熱,祛濕,和瘀通絡(luò);陰虛瘀

阻型,治以養(yǎng)陰清熱,益氣活血。各型均重用黃芪達50~120g。

初愈者繼續(xù)內(nèi)服大黃廑蟲丸合犀黃丸,每次2g,每天2次,以

鞏固療效。[中醫(yī)雜志,1980,c9,:47L

2.本方與五仁醇聯(lián)合治療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治療組用

大黃廑蟲丸6g,每天2次;五仁醇(五味子提取物)100—

150mg,每天2次。3個月為一個療程,至少服2個療程,有效

者堅持服藥一年以上,不另給任何保肝藥。對照組服維生素、肝

太樂等一般保肝藥及逍遙丸、當歸丸等,療程同上。[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

志,1983,(5):277]

3.本方與干擾素聯(lián)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本組用大黃廑蟲

丸(廣東省陽江制藥廠生產(chǎn))3g,每日3次口服,重癥加a干擾

素300萬U,每周3次肌注.對照組,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均6個

月為一療程,不用降酶藥。

4.本方治療肥胖性脂防肝:用大黃廑蟲丸,每服9g,每El

3次。伴腹脹,納差,舌淡體胖,苔厚膩者,合二陳湯加減水煎

服。治療2個月。[四川中醫(yī)]

5.本方加減治療腦梗死:本方含大黃9~30g,廣蟲、杏仁

各12g,桃仁、赤芍、牛膝各15g,黃芩、虻蟲、干漆、地龍、

蠐螬各lOg,水蛭、干生地各20g。陰虛加石斛、玉竹、玄參;

睡眠差加酸棗仁、遠志、夜交藤;氣血虛加黃芪、黨參、當歸;

肝陽偏亢加天麻、鉤藤、石決明。顱內(nèi)壓明顯升高用20%甘露

醇脫水,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云南中醫(yī)雜志.1993,c6,:6]

6.本方加減治療鶴膝風:藥用炒大黃9g,黃芩12g,桃仁、

杏仁、赤芍、干地黃各15g,甘草、虻蟲、廑蟲各6g,生川烏

lOg,桑寄生18g,牛膝20g,烏梢蛇30g。氣血虛弱加黃芪、當

歸;肝腎虧損加鹿膠、杜仲、巴戟天。每日1劑,水煎分3次

服,1個月為工個療程。[國醫(yī)論壇。1990,《5,:141

《千金翼》炙甘草湯

(又名:復(fù)脈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炙甘草15g  生姜9g  人參6g  生

地黃30g  桂枝9g  阿膠9g  麥冬9g  麻仁9g  大棗30枚

上9味,以清酒1400ml,水1600ml,先煮8味,取600ml,

去滓,再下烊化之阿膠.分3次溫服,每次200ml。亦可酒水各

半同煎(阿膠烊化)2次,分服。

(功效)滋陰養(yǎng)血,通陽復(fù)脈,寧心安神。

(主治]

主證: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jié)代,心動悸,舌光少苔。

副證:短氣,虛煩失眠,或盜汗,咽干舌燥,大便干,脈

虛數(shù)。

(臨證加減}    .

1。炙甘草湯在眼科病的應(yīng)用:根據(jù)家傳經(jīng)驗炙甘草湯對青

盲、內(nèi)障、視惑、瞳神干缺、翳陷、目妄見、云霧移睛、神氣枯

瘁等均有效。其應(yīng)用標準:①眼部癥狀,在外障方面紅腫痛羞明

流淚等刺激癥狀比較輕,病變進行較緩但病程長,難愈.在內(nèi)障

及青盲方面,除視物模糊外,并多伴有酸楚疼痛,不能久視等感

覺,病變發(fā)展亦慢,但后果嚴重。②健康狀況,身體較消瘦、衰

弱、蒼老。③舌苔,主要表現(xiàn)淡白而潤,淡紅少苔,或淡紅而中

光絳。④脈象,主要表現(xiàn)為沉細、沉遲、細弱或結(jié)代。⑤其他癥

狀,多數(shù)有頭暈?zāi)垦#w倦乏力,時時心跳,怕冷,多夢少寐,

甚至失眠。[廣東中醫(yī),1963,f6,:28]

2.甘溫除熱,葉天士用本方除熱,病先有陰虛津枯而致之

四虛發(fā)熱,故以本方之人參、甘草之甘溫,生地、麥冬之甘寒,

去辛溫之生姜、桂枝,以治陰液耗散之發(fā)熱。

3.胸痹加全瓜蔞、薤白、半夏,以通心氣。

4.舌邊隱青,心絞痛較劇者,選用紫丹參、鮮紅花、失笑

散、桃仁、乳香、沒藥,以括血化瘀。

5。身寒心動悸,偏于虛寒者,熟地易生地,加附子,以溫

臟腑。

6.身熱口干,舌淡紅無津,于氣陰兩虛中,偏于陰虛者,

酌加生地、麥冬、阿膠之劑量,另加何首烏、五味子,以生津

滋陰。

7.心房纖顫,脈不整齊者,本方加仙鶴草,龍眼肉,以強

心安神定志。

8。溫熱病后期,或發(fā)熱久延不退,陰津已傷,癥見身熱面

紅,手足心熱,口舌干燥,或神疲肢倦,舌質(zhì)鮮紅,脈虛大者,

本方去人參、桂枝、姜棗,加白芍,以滋陰養(yǎng)液,名加減復(fù)脈湯

(《溫病條辨》)。

《肘后》獺肝散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獺肝工具

炙干研為細末,每次1g,每日3次。

(功效)驅(qū)陰邪而鎮(zhèn)肝魂。

(主治罩治冷勞.癥見形寒,神疲體瘦,食少,潮熱,女子

月經(jīng)不調(diào),音啞。

(臨證加減}

1.肺陰虛象較著,加百合、玉竹、羊乳滋補肺陰;咳嗽痰

少而黏,配甜杏仁潤肺止嗽,并可另服成藥瓊玉膏滋肺止咳;痰

中帶血較著,配白芨、仙鶴草、藕節(jié)收斂止血,或蛤粉炒阿膠滋

陰止血;低熱較著者,配銀柴胡、地骨皮、功勞葉、青蒿等以清

熱除蒸。

2.月華丸:天門冬(去心,蒸)、麥門冬(去心,蒸)、生

地黃(酒洗)、熟地黃、山藥(乳蒸)、百部(蒸)、沙參(蒸)、

川貝母(去心,蒸)、阿膠各一兩,茯苓(乳蒸)、獺肝、三七各

五錢。用白菊花(去蒂)、霜桑葉各二兩熬膏,將阿膠化人膏內(nèi),

和諸藥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次。功能

滋陰降火,消痰化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殺蟲。治陰虛咳嗽

勞瘵久嗽。[醫(yī)學(xué)心悟]

3.治留邪鬼魅方、水服獺肝末,日三。

4。香月牛山曰:骨蒸勞瘵之證,獺肝服之,或?qū)H肉用豆

醬湯煮食亦佳,亦常用之,多奏效,秘方也。

5.哺乳動物之肝臟,含維生素甚多,獺肝治尸注鬼注,殆

因維生素能增加病人抗毒力也。惟維生素不耐高熱,經(jīng)高熱則失

其效用,肘后作陰干為是。[陸淵雷]

經(jīng)常用于治療肌肉松軟,乏力,肢體無力沉重,關(guān)節(jié)麻木、疼痛,肢體浮腫,自汗等病癥。臨床用途廣泛,可以治療肢體麻木為表現(xiàn)的心腦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供血不足、中風后遺癥等,也可以治療肢體麻木為特征的頸椎病,末梢神經(jīng)炎或者關(guān)節(jié)疼痛為特征的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jīng)痛等疾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第2條: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guān)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注解:陰陽俱微,即浮沉俱微之脈,謂為榮衛(wèi)俱虛之候。關(guān)前以候表,榮衛(wèi)虛于外,故寸口關(guān)上脈微。脈小主虛,脈緊為寒,關(guān)后以候里,里虛則寒邪內(nèi)侵,故尺中脈緊。身體不仁,即身體麻痹不仁,類似于今之所謂知覺神經(jīng)麻痹證。本條所述是由榮衛(wèi)氣虛所致者,此外亦有因瘀血和濕氣所致者,宜隨證加減治之。風痹痛,血痹不痛,如風痹狀,是說身體麻痹不仁好象是風痹的樣子,而實際是血痹。

[血痹:①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癥。由氣血虛弱,當風睡臥,或因勞汗出,風邪乘虛侵入,使血氣閉阻不通所致。②指風痹。]

【辨證要點】肢體麻木不仁,脈虛弱,無實象者可選用本方。

【驗案】馬某,女性,65歲,病歷一號178799,1965年10月31日初診。65年8月l日跌倒一次,出現(xiàn)四肢不能動,10多天后恢復(fù)活動,但右臂無力,兩手麻木不能緊握,口干不思飲,苔白少津,脈弦數(shù)。證屬血痹,予黃芪桂枝五物湯:

生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生石膏30克

結(jié)果:上藥服六劑,兩手麻木均減,但仍握不緊,上方增黃芪為24克,因脈仍數(shù),故仍加生石膏30克,繼服六劑,兩手麻木又減,左手已能正常握拳,仍繼續(xù)調(diào)理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