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四味藥,確有大功效,常被稱為“腎四味”! 腎四味“腎四味”在《李可老中醫(y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jīng)驗專輯》中多處提到,即枸杞子,酒泡菟絲子,仙靈脾,鹽水補骨脂,此四味藥可以說是李老先生治腎臟虛損的殺手锏。萬病不治求之于腎,李老多種藥方中常有加入此方,以益精氣,鼓舞腎氣。 主治:腎陰陽皆虧虛所致的腰痛、頭目昏眩、記憶衰退、體虛感冒、不舉、滑精、小兒遺尿、老人小便余尿、夜尿頻多、足膝酸軟等癥。 此四藥入肝腎,藥性和平,溫而不燥,潤而不膩。益腎精,鼓腎氣,溫陽無桂附之弊,滋陰無熟地之弊。補益腎之陰陽,對腎精虧虛腎陽不足者有補腎祛邪的作用。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合乎景岳公“善補陽者,須從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源泉不竭;善補陰者,須從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生化無窮”之妙。 李可先生在老中醫(yī)學(xué)術(shù)思想研討會講過他用腎四味的時機,李可先生言,他凡遇下元虧損,腎陽虛,但還沒嚴重到手足厥逆,腎陰精虧還不至于舌光無苔,而屬腎氣、腎精不足之癥,凡有腰困如折,不能彎仰,甚則腰彎如蝦狀不能挺直,頭昏目眩,經(jīng)常容易感冒感冒,記憶力減退,不舉、滑精,小兒遺尿,老人小便余瀝不凈,夜尿頻多,足軟,腰膝酸困無力,腎不納氣久病及腎等癥,用之效若桴鼓。萬病不治,求之于腎,李可老中醫(yī)將其稱為植物”鹿茸”,貧窮病人可代價昂之鹿茸。 上四味合鹽巴戟肉、鹽杜仲、骨碎補、川斷、仙茅、沙苑子為“腎十味”,對男女不育、骨質(zhì)增生、老年前列腺退化性病變、更年期綜合癥等,隨癥選用,也會有滿意的療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jīng)。其具有滋補肝腎、益精養(yǎng)血、明目消翳的作用;要治由血虛證和腎精虧損引起的腰酸膝軟、目昏多淚、須發(fā)早白、視力減退、頭目眩暈等癥狀。更多的是用在眼科當中,因精血虧損不能上充眼目而導(dǎo)致的眼病有很好的療效?,F(xiàn)在枸杞子也作為一種補益食品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是中藥里的一個很好地抗衰老藥。 仙靈脾又名淫羊藿,辛,甘,溫,走肝腎二經(jīng),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fēng)濕;它溫燥性強,辛能行散去濕,溫能溫腎壯陽,祛除寒氣。仙靈脾善補命門之火,為補命門、益精氣、補腎壯陽之要藥。 又肝主筋、腎主骨,可強筋骨,治腰膝酸痛,筋骨軟弱,下肢拘攣等;在古代本草里面,淫羊藿有一個名稱就叫棄杖草,好像筋骨痿軟的時候離不開一個手杖,幫助行路或爬山,那么用這個藥,服用了以后,不需要有拐杖、手杖來幫忙了,棄就是丟棄,拋棄了,不需要了,說明它祛風(fēng)濕、強筋骨作用很強;在其補益肝腎之后,能強心力,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等。 補骨脂首先記載于唐代的著作《藥性論》,味苦,辛,大溫;歸脾腎二經(jīng)。功效:溫腎補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這個藥溫燥性比較強,適合于腎陽虛寒癥候,補骨脂既工作于腎又工作于脾,性味苦辛溫,苦溫可以燥濕,辛溫可以溫通宣散;故補骨脂可溫陽氣以通經(jīng)絡(luò),溫胃陽以消食滯,化濕濁以暢氣機,健脾氣以止瀉泄,散寒濕以除頑痹等。 該藥溫腎陽的同時固腎氣,能將骨頭里的脂液(骨髓)補充足,由此達到穩(wěn)固先天腎之功,對于遺精、多尿、帶下、滑瀉諸癥均可治。用鹽水浸泡后服用,可以增強該藥的補腎陽作用。補骨脂配上仙靈脾,一個長于補命火,一個補髓又固腎,共同增強補陽固精之功效。 菟絲子味甘、辛、性溫;歸肝、腎、脾經(jīng),主要功效:滋補肝腎、固精縮尿、明目、安胎、止瀉;也是補陽藥,但其溫性不強,屬于平補,又可養(yǎng)精血,陰陽雙補,具有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特點;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被列為上品,一般多用于酒泡,主要治腎虛腰痛、腰困、肝腎不足等癥狀,平補陰陽,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 這四味藥合用相配,補骨脂、仙靈脾補腎陽,菟絲子陰陽雙補,枸杞子補腎陰。由此陰陽雙補,以陽為主,正是中醫(yī)“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陽主陰從”之體現(xiàn),具有大補腎之陰陽的作用,所以臨床上腎虛或由腎虛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疾病都有不錯療效。 |
|
來自: 在共同關(guān)心 > 《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