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言,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自打出生那一刻便會接觸世界上所有潛在的病毒細菌,因此感冒發(fā)燒是在所難免的。 然而對于一個人來說,他卻可以在50年當中不感冒,60年里不發(fā)胖,許多人不禁好奇這個人究竟是誰,他為何會有這樣的特異功能呢? 而這個人便是如今93歲的保健醫(yī)生王敏清:據(jù)他本人介紹,自己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小習慣幫助他可以保證五六十年都不感冒不發(fā)燒,甚至可以保持苗條健康的體魄和身材,而他保持健康的秘訣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王老在養(yǎng)生方面可謂是大有心得,很多方法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他經(jīng)常自豪地說,“很多年輕人身體都沒有我好!我 50 年沒得過感冒,60 年體重沒有變過,心電圖跟教科書上的一樣,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span> 50 年沒得過感冒、體重 60 年不變! 王老是怎么做到的呢? 1、吃什么無所謂,關鍵是要吃七八分飽! 過去行軍打仗吃不飽,醫(yī)療條件不好。反觀現(xiàn)在,人們吃得好、住得好、行得好,可大多數(shù)人卻身體素質(zhì)越來越差,疾病越來越多。 這是為啥?因為人太過講究了! 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學家茱莉·馬蒂森及其同事對多項研究結果綜合分析認為,只需降低進食量,就能延年益壽。 美國塔夫茨大學營養(yǎng)專家蘇珊·羅伯茨及其研究小組對218名21~50歲的參試者研究發(fā)現(xiàn),食物攝入量減少25%的人,血液中好膽固醇明顯升高,腫瘤壞死因子(TNFs)減少25%,胰島素抵抗降低40%,整體血壓更低。 簡單地說,這項研究表明,只需少吃一點,不僅壽命輕松延長20歲,而且還沒有衰老的痕跡。 1 只需少吃一點 壽命輕松延長20歲 有人會說,如果連吃飯都不能盡興,生活還有什么樂趣呢?其實不然,能夠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活得健康,才會有更長久更持續(xù)的樂趣。 飯量減1/3,怎么個減法呢?不是說讓大家不吃,而是七分飽。一般來說這種感覺就是“七分飽”:覺得胃里還沒有裝滿,但可吃可不吃。當然,依靠感覺判斷的前提是:不要吃太快! 人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diào)整的過程。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guī)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饑餓的。 1、飯前喝湯 飯前喝湯,有助于減少食欲,因為湯到胃里后,食欲中樞興奮性會下降,飯量就會自動減少三分之一,使飽腹感提前出現(xiàn)。 2、細嚼慢咽 即吃飯一定要慢。胃向大腦傳達飽脹信息需要二三十分鐘時間,因此,吃得慢些意味著大腦意識到吃飽時,你所攝入的食物將比平時少。 3、吃完應該馬上離桌 有的人吃得差不多了,坐在那里還不走,看著桌子上的好東西控制不住就又吃了,這樣肯定就會多了。 4、不要怕剩菜剩飯浪費 有的人已經(jīng)吃七八分飽了,可看到那么好的飯菜剩下太浪費了,就又拿起筷子想把它打掃干凈。豈不知,這一打掃肯定就吃得太飽了。 5、多選擇含纖維和水分較多的食物 蔬菜、水果、全谷食物和湯,這些食物可讓人填飽肚子,因為它們占用了更多的胃部空間。 避免食用大量低纖維干食,如椒鹽卷餅或餅干,這些食物容易吃得過多,而你卻不會感覺到飽。 2 吃太飽惹出多種病 吃得少一點,就能獲得長壽與健康,科學家已經(jīng)花了數(shù)十年時間研究得出了結論,消化系統(tǒng)長期超負荷,容易引起肥胖、胃腸疾病等;而且胃里裝太多食物,也可能引起胸腔壓力升高,甚至造成心臟、大腦的供血減少,增加大腦疲勞、癡呆等風險。 1、吃太飽容易惹來癌細胞 當人體攝入的蛋白質(zhì)或者脂肪過量,會給消化系統(tǒng)帶來負擔,而不能被很好消化的食物會長時間地滯留腸道中,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毒素甚至是致癌的物質(zhì),另外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概率。 2、吃太飽容易早衰 吃進去的食物在體內(nèi)經(jīng)消化代謝、氧化產(chǎn)生能量,但機體氧化反應中還會產(chǎn)生有害化合物—自由基,它能導致細胞損傷、動脈血管硬化,從而引發(fā)疾病、衰老,甚至死亡。 人體攝入的能量越多,產(chǎn)生的自由基就越多,人體老化的程度就越快,相反,少吃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chǎn)生,從而延緩衰老。 3、吃太飽容易老年癡呆 吃太多,大腦中會大量產(chǎn)生一種叫做“纖維芽細胞”的生子因子,它會使脂肪細胞和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大,促使腦動脈硬化、腦皮質(zhì)血養(yǎng)供應不足、腦緩慢萎縮以及腦功能退化,最終會導致癡呆,從而縮短人的壽命。 日本有關專家還發(fā)現(xiàn),大約有30%~40%的老年癡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4、吃太飽容易傷胃傷腸 如果胃始終處于飽脹狀態(tài),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屏障,產(chǎn)生胃部炎癥出現(xiàn)消化不良癥狀,長期以往,還可能發(fā)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此外,中國臺灣科學家發(fā)現(xiàn),脂肪堵塞在腸道里,會造成腸阻塞,大便黑色、帶血。 5、吃太飽容易傷腎傷骨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tǒng),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還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zhì)疏松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6、吃太飽容易引發(fā)肥胖 現(xiàn)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余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堆積在體內(nèi),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 衛(wèi)生計生委首席健康教育專家、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介紹,無數(shù)科學研究證實,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并發(fā)癥,可能達到上百種,非??膳?。 3 少吃 就是不吃主食和肉類? 七分飽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胃里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 但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七分飽就是要少吃或不吃米飯、肉類就可以了,其實并非如此—— 1、不吃主食比你想得更危險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最重要的來源,當其攝入不足,短時間來看會導致情緒低落,時間長了還會讓你變笨(反應遲鈍)。 女性可能出現(xiàn)月經(jīng)紊亂,男性則可能降低睪酮水平,甚至會誘發(fā)包括糖尿病、心臟病、老年癡呆、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所以,推薦的每天谷薯類及雜豆,數(shù)量應達到250g~400g,別想著怕胖、怕升高血糖就不吃。 2、肉類的營養(yǎng)無可替代 肉類擁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以及人體需要的鐵、鋅和維生素B12等營養(yǎng)素。 長期少吃或不吃肉,容易蛋白質(zhì)供應不足,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導致免疫力下降,引發(fā)各類疾病;而鐵元素缺乏,會引發(fā)貧血;維生素B12缺乏,會讓紅細胞變得脆弱,并損害神經(jīng)細胞,易導致癡呆癥…… 因此,還是要每天保證動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產(chǎn)品,每天一個雞蛋。 總的來說,少吃指的是在保證飲食攝入營養(yǎng)均衡的情況下,降低食物總熱量的攝入,保持輕微饑餓的感覺,而不是盲目節(jié)食,不吃主食、不吃肉,使人體長期處于過度饑餓、營養(yǎng)不良的狀態(tài)。 ①早餐宜飽宜好 很多人的早餐要么不吃,要么就吃包子、油條、白粥等,而這兩種做法都不對。 早餐吃飽吃好,才有足夠的葡萄糖供給大腦,能讓精神更飽滿、注意力更集中。 一份好的早餐應該包括:碳水+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且要少油少鹽、低溫烹飪,可以參考一杯豆?jié){或牛奶+一片全麥面包或一個全麥包子+一個雞蛋+一把小番茄或者半個蘋果。 ②晚餐宜少宜早 晚餐要減少攝入高脂、高熱量的食物,吃清淡一點,并且查漏補缺,有意增加那些在早餐和午餐很難吃上或者吃的量不夠的健康食物; 另外晚餐最佳的進食時間是18~19點,吃得太早,睡前容易餓,不僅影響睡眠,也會影響胃部健康,而吃得太晚,會增加胃腸疾病風險。 中國傳統(tǒng)諺語稱“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科學家花了幾十年時間,用數(shù)據(jù)證明了這一點:飯量減1/3,多活20年。道理簡單,效果不俗! |
|
來自: 檀子dhn166q9s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