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閏之是蘇軾亡妻王弗的堂妹,于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成為蘇軾的第二任妻子,當時年僅二十一歲。 有賢妻如此 婚后一兩個月,她就跟著丈夫離開了家鄉(xiāng),從此隨他宦游四方,從來沒能安居一地。如果說王弗是蘇軾事業(yè)上的賢內(nèi)助,那王閏之就是蘇軾生活上的賢內(nèi)助。她出身農(nóng)家,有著農(nóng)家婦女賢惠質(zhì)樸、勤儉持家的天性,是個傳統(tǒng)的家庭主婦,把蘇軾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 婚后第三年,生下蘇軾的次子蘇迨。這孩子生下來就患有小兒麻痹那樣的毛病,養(yǎng)到四歲,還不會走路,到處求醫(yī)問藥,并無療效,還生出其他各種各樣的病來。十幾年間,王閏之為醫(yī)護這個病兒,受盡了苦楚。 蘇軾剛到密州當太守時,正值天下大旱,蝗災四起,百姓饑饉,民不聊生。蘇軾到任伊始,便投身滅蝗,接著扶困濟危,沿著城墻揀拾棄嬰,最后與百姓一道挖野菜,度饑荒,幾乎到了身心交瘁的地步。蘇軾有首《小兒》詩,記載著家中發(fā)生的一件小事: 小兒不識愁,起坐牽我衣。我欲嗔小兒,老妻勸兒癡。兒癡君更甚,不樂愁何為? 還坐愧此言,洗盞當我前。大勝劉伶婦,區(qū)區(qū)為酒錢。 這個小兒是閏之在杭州生的蘇過,當時僅四歲,見到父親從外面回來了,大概是想要點好東西吃。蘇軾又累又餓,也許是剛剛挖完杞菊、揀罷棄嬰,身心交瘁,于是就發(fā)了脾氣。王閏之就說:“你怎么比他還任性呀?回到家就生氣,干嘛不找點樂子呢?”然后她就給丈夫洗凈茶盞,砌上新茶,或者是端上蘇軾喜歡的密州"薄薄酒",讓丈夫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她對蘇軾前妻生的兒子蘇邁視如己出,一視同仁。蘇軾曾在她過生日時,買魚放生為她祈福,并作《蝶戀花》紀事。詞中"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就是贊美她對三個兒子一視同仁,疼愛不分彼此。后來在蘇軾為王閏之親撰的祭文中也說:三子如一,愛出于天。 婚后第十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鋃鐺入獄,命懸一線。這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帶著一家數(shù)十口人,堅強地面對著一切。當時,朝廷官吏到處搜查蘇軾的文章,王閏之驚恐之際,擔心那幫小人還會從詩文中找出蘇軾的罪狀,于是把蘇軾的許多?詩稿燒毀。這件事褒貶不一,但是從妻子的角度,她的做法無可厚非。 隨后她又跟著蘇軾度過黃州五年貧困的貶謫生涯,任勞任怨,體貼能干。她精打細算地操持整個家,讓他無后顧之憂,即使生活再困頓,她也盡量不讓丈夫感到生活上的短缺。蘇軾在黃州墾辟東坡,出身農(nóng)家的她便盡心盡力幫助丈夫,其中能醫(yī)牛病更是讓蘇軾津津樂道。他在給好友王鞏的一首詩中,給了妻子王閏之很高的評價: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熬赐ā笔菛|漢馮衍的字。馮衍學問、人品都好,更講究氣節(jié),遺憾的是他娶了個特別悍妒的妻子?!捌迏s差賢勝敬通”一語,是說自己這輩子比馮衍幸福多了,娶了個賢惠的妻子。 你的喜好我的快樂 也許是因為文化水平的差距,婚姻初期,蘇軾對她的感情似乎有些淡漠。王閏之不通詩書,也沒有什么藝術(shù)細胞,兩人的精神世界很難達到統(tǒng)一。但是,深情不及久伴,患難煉就真情,她多年的默默付出與陪伴也讓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她知道他喜歡喝酒,就時刻給他備著。《后赤壁賦》中有一段: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 這婦人就是王閏之。如果不是她備著酒,可能那天就不會游赤壁,可能也就不會有《后赤壁賦》了。在黃州,蘇軾從政治低谷走上文壇巔峰,從一個嫉惡如仇的士大夫蘇軾變成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蘇東坡,這與他背后的女人王閏之是分不開的。她的無微不至也讓蘇軾在黃州苦澀艱辛的歲月中有莫大的安慰。 在潁州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開,月色澄明,她知道自己沒有那種藝術(shù)細胞與詩人丈夫分享這浪漫,便讓蘇軾請朋友到月下喝酒。雖然她不通詩書,但是做了二十多年的詩人之婦,潛移默化中,她的氣質(zhì)已大有改變。她說:"春月勝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慘,春月令人和悅。"蘇軾大喜說:"我還真不知道你會詩。剛才你說的話,真是詩家語言。"她給了蘇軾靈感,讓他寫了一首《減字木蘭花》: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 步轉(zhuǎn)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 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她就是這樣一個以丈夫的喜好為自己的快樂的婦人,與蘇軾之“己無病而好合藥,不善飲而好釀酒”一個調(diào)調(diào)。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時入元祐,因高太后的知遇,蘇軾的政治地位扶搖直上,一度位極人臣,非常顯達。但王閏之依舊勤儉治家,樸實誠懇,并沒有因為富貴而迷失本性。弟弟蘇轍后來作有一篇《祭亡嫂王氏文》,對嫂子身處富貴中的生活態(tài)度給予了高度贊揚:貧富戚忻,觀者盡驚。嫂居其間,不改色聲。冠服肴蔬,率從其先。性固有之,非學而然。 到這里,蘇軾才重新認識了妻子。以前只覺得她賢惠持家,是個標準的賢妻良母,如今才發(fā)現(xiàn)她竟有如此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頓時對她生出了許多敬愛。她不通詩書又怎樣呢,她一樣具有大家風度,面對這翻天覆地的生活境遇,她能不改聲色,泰然處之,這是多少讀書人都做不到的。宦海浮沉大半生,年近花甲,他現(xiàn)在只想與愛妻回歸田園,白頭偕老。 然而,造化弄人。她陪伴他二十五年,南北輾轉(zhuǎn),“身行萬里半天下”,卻還是沒能陪他到最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八月一日,王閏之病逝于京師,年四十六歲。王閏之的離去對已經(jīng)五十八歲的蘇軾打擊是非常沉重的,他正在努力尋求如何走下政治臺階,與妻子回歸故里,回歸田園??伤瓦@樣撒手而去了,以后他回歸田園也是個孤獨的農(nóng)人,從田間踽踽歸家,再也沒有人在門口等他了,在田間勞作,再也沒有人給他送飯了。他在祭文中悲痛地寫道: 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須,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干。旅殯國門,我實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十年后,蘇軾去世,蘇轍將其與王閏之合葬,實現(xiàn)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王閏之陪伴蘇軾經(jīng)歷了宦海的大起大落,陪他度過了他人生中起伏最大的時期,歷經(jīng)坎坷與繁華,讓他在漂泊不定的歲月中感受到家的溫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