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男,31歲,小學(xué)教師?;歼z尿甚久,日則間有遺出,夜則數(shù)遺無間,良以為苦。醫(yī)咸認(rèn)為腎氣虛損,或溫腎滋水而用桂附地黃湯,或補(bǔ)腎溫澀而用固陰煎,或以脾胃虛寒而用黃芪建中湯、補(bǔ)中益氣湯,其他鹿茸、紫河車之類,均曾嘗試,有效無效,久則依然,吾見前服諸方,于證未嘗不合,何以投之罔效? 細(xì)診其脈,右部寸關(guān)皆弱,舌白潤無苔,口淡,不咳,唾涎,胃納略減,小便清長,而不時遺,夜為甚,大便溏薄。審系腎、脾、肺三臟之病。但補(bǔ)腎溫脾之藥,服之屢矣,所未服者肺經(jīng)之藥耳。復(fù)思消渴一證,肺為水之高源,水不從于氣化,下注于腎,脾虛而不能約制,則關(guān)門洞開,是以治肺為首要,而本證亦何獨不然。 景岳又云:“小水雖利于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無權(quán),則腎水終不能攝,故治水者必先治氣,治腎者必先治肺?!?/span> 本病緣于腎,因知有溫肺以化水之治法,又甘草干姜湯原有治遺尿之說,更為借用有力之依據(jù)。遂疏以甘草干姜湯: 炙甘草八錢,干姜(炮)三錢。每日2劑。3日后,尿遺大減,涎沫亦稀,再服5日而諸癥盡除。 然以8日服藥16劑,竟愈此難治之癥,誠非始料所及。 甘草干姜湯,臨床用于治療咳嗽、胃痛、眩暈、遺尿、血證、口瘡等多系統(tǒng)疾病,多有療效。 甘草“味甘,平,……長肌肉,倍力”;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兩者合用,辛甘化陽,共奏溫中復(fù)陽之功。 甘草,別名國老、蜜甘、美草、蜜草、蕗草、靈通。 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諸經(jīng)。 本經(jīng)云:甘草有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及解毒之功。今醫(yī)界多有“甘草調(diào)和諸藥”、“甘草和百藥”之說法。臨床也應(yīng)重視配伍禁忌?!笆朔础敝小霸尻燔揪銘?zhàn)草”不可不知。“甘者若令人中滿,中滿者勿食甘,甘緩而壅氣,非中滿者所宜。 仲景凡因濕所致的嘔惡、痰飲、中滿、水腫等皆不用甘草,例如攻逐水飲的五苓散等。總之歷代濕病忌用甘草。 經(jīng)云:“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薄鹅`樞·五味》篇提出:“腎病禁甘?!比鐫?jì)生腎氣丸、右歸丸、左歸丸、錢乙的六味地黃丸等都未用甘草。 甘草,其生用者偏于清熱,炙用者偏于補(bǔ)中。 生甘草微涼,炙甘草微溫。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腫痛,癰疽瘡瘍,還可解藥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痛泄瀉,勞倦發(fā)熱,咳嗽氣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