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盤底中國歷史上的起義事件(3——宋元)

 金色年華554 2023-05-13 發(fā)布于江西

上期,我們討論了隋唐兩代的各類起義事件,本篇將為各位看官起底宋元兩代的起義事件及人物。


  • 王小波、李順起義——開國后即起義

首先起義爆發(fā)的時間,此時距離宋朝建立才三十年,距離大宋統(tǒng)一全國也才十幾年的時間,按理說此時的宋朝應該正處于一個封建社會的上升期,經(jīng)歷過多年戰(zhàn)亂,新的統(tǒng)治者出現(xiàn),大力休養(yǎng)生息,不應該出現(xiàn)如此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現(xiàn)象。

第一階段:原來,宋朝開國前,四川地區(qū)從唐末以來就進入了不停的戰(zhàn)亂,黃巢起義軍逼近長安時,唐僖宗曾率領大批世族官僚逃竄到四川,引起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的阡能起義。由于當時各割據(jù)勢力在中原打作一團無暇顧及偏遠的蜀地,在五代十國四川相繼出現(xiàn)了兩個割據(jù)政權前蜀和后蜀兩個政權。唐朝的“衣冠之族多避亂在蜀”。前蜀和后蜀的統(tǒng)治者大多數(shù)都給予這些世家大族優(yōu)惠政策。世族豪強地主瘋狂地兼并土地,占有大批“旁戶”,供他們進行殘酷野蠻的役使和剝削。

《宋史·劉師道傳》:川峽豪民多旁戶,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為奴隸,家或數(shù)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

這種“旁戶”即“佃戶”,世代被固定在地主的土地上,像奴隸一樣被役使,對地主有著強烈的人身依附性。

《太宗皇帝實錄》卷七十九:旁戶素役屬豪民,皆相承數(shù)世。

他們除了要向豪族地主交納地租,還要承擔官府的各種沉重的賦稅徭役。旁戶實際上是地位低下的依附農(nóng)民。由于旁戶所受的剝削較其他地區(qū)更加嚴酷,生活更加窮苦,因此他們要求推翻地主的壓迫和統(tǒng)治也就更加強烈。

第二階段:公元965年,已經(jīng)平定中原的趙匡胤派大將王全斌率領大軍進攻后蜀。失去民心加上軍事羸弱的后蜀哪里是北宋軍隊的對手。王全斌很快就攻破了成都,孟昶率領文武百官投降,后蜀滅亡。

后蜀滅亡后,蜀地百姓歡呼雀躍都認為自己的好日子要來了。但是讓蜀地百姓沒有想到的是,入蜀的宋軍跟孟昶比起來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入蜀的宋軍沒有想到蜀地百姓這么富裕,他們被金錢迷住了自己的雙眼,在將軍王全斌的帶領下宋軍對蜀地百姓燒殺搶掠。宋王朝把后蜀府庫里存放的金、銀、珠寶、銅幣之類的“重貨”和絹帛布匹等“輕貨”運往京城開封,號稱“日進綱”。為此,強征了大量民夫,水陸兼運,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運完,這就更加重了農(nóng)民的負擔。本來以為宋軍是解救自己于水火之間的。沒想到剛出虎口又入狼窩。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任誘為首的義軍攻打昌州(今重慶榮昌)、合州(今重慶合川)。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榮州(今四川榮縣)、戎州(今四川宜賓)、資州(今四川資中)、富順相繼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

第三階段:四川成都一帶,人多地少,農(nóng)民“協(xié)稼不足以給”多兼營紡織、采茶等副業(yè)。不僅如此北宋還在蜀中設立個專賣機構,進一步壓榨剝削蜀中人民。而導致王小波李順起義的導火索,就是臭名昭著的“禁榷”政策。

因為蜀地盛產(chǎn)布帛和茶葉,朝廷見有利可圖,先是在這里設“博買務”,實行政府專賣制度,壟斷了絲帛鹽酒買賣交易,禁止個體農(nóng)民和小商販自由買賣,官、商相互勾結,趁機“釋賤販貴,以牟取厚利。

又實行榷茶制度,山場轄區(qū)內(nèi)的茶農(nóng)生產(chǎn)茶葉,必須先向榷山場領取“本錢”,采制茶葉后,除交納“本錢”的茶葉外,余下的茶葉也必須全部交售給榷山場,再由榷山場轉賣給茶商。禁止民間私茶交易,一旦發(fā)現(xiàn)輕者沒收,重者處罰。

由于規(guī)定茶葉只能在一定地區(qū)販賣,在販賣過程中每過一地,還要向各地關卡交納相應的商品過境稅收,甚至有時過境稅收比運費還高,

不僅茶農(nóng)深受其害,也把以販茶為生的貧民推上絕境。再加上波及四川的連年旱災造成農(nóng)業(yè)歉收,餓殍遍野,北宋的統(tǒng)治階級不僅不進行救助,反而趁機兼并剝削。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農(nóng)民在天災人禍的脅迫下,茶商王小波與妻弟李順,當朝廷壟斷茶葉買賣后王小波沒了生計,終于在永康軍青城縣(今四川都江堰市南)奮起反抗,發(fā)動了武裝起義。

王小波提出“均貧富”的主張,從者萬余,占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犧牲,李順繼為首領。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權,控制四川大部。宋政府派兵鎮(zhèn)壓,攻陷成都,李順遇害。余部堅持戰(zhàn)斗,至995年失敗。

文章圖片1

王小波扛起均平富大旗

這次轟轟烈烈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嚴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四川“旁戶”這一名稱從此很少出現(xiàn),博買務也取消了。雖然王小波的起義持續(xù)時間很短,只有兩年多,其范圍很小僅在四川重慶一帶,但其影響非常大和深遠。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農(nóng)民起義。王小波起義中提出的“均貧富”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農(nóng)民斗爭的一個新階段。

文章圖片2

都江堰市青城山鎮(zhèn)沙坪村王小波、李順陳列館

在王小波之前,唐末的黃巢曾要求實行賦役負擔上的“平均”,西漢末的赤眉軍提出“殺人者死,傷人者償”的要求,東漢末的黃巾起義則要求建立“黃天太平”的理想社會,但是不管是黃巢還是赤眉軍、黃巾軍對平均主義的主張還處于懵懂階段,平均主義還不明顯。

而王小波起提出的“均貧富”則是直接、鮮明、具體地反映了農(nóng)民階級的平均主義思想,將斗爭的矛頭直接指向了不平等的封建分配制度,表現(xiàn)出王小波本人超前的思想高度,同時也表現(xiàn)出中國古代農(nóng)民階級反封建的斗爭,從早期反對剝削階級對人身的奴役,到后來反對財產(chǎn)的不均勻,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

  • 宋江起義

要說古代農(nóng)民起義最著名的,當屬唐代瓦崗寨宋江起義,不管是古代評書,還是現(xiàn)代電視劇,瓦崗寨被演繹成《隋唐英雄傳》,宋江起義被演繹成《水滸傳》,人們總能從不同角度解答,基本在國內(nèi)屬于婦孺皆知。

文章圖片3

電視劇《水滸傳》劇照

北宋末期,朝政腐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nèi)恣意搜刮,農(nóng)民苦于繁重賦稅盤剝,致流離失所。彼時大宋朝廷強令將梁山泊收歸“公有”,背靠打漁采藕為生的梁山泊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guī)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沉重的租稅逼得人們走投無路,加上當時的社會的腐敗和黑暗,苛捐雜稅眾多,民不聊生,民怨沸騰。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梁山濼),將反抗的大旗插上了梁山。

文章圖片4

宋江起義全覽圖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張叔夜率軍圍剿宋江一伙,誘使起義軍離船上岸作戰(zhàn),面對重圍,船只著火,退路已斷,向張叔夜投降接受招安保存實力,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再次起義,但被宋將折可存鎮(zhèn)壓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殘酷殺害,起義至此失敗。

  • 方臘起義
文章圖片5

方臘起義宣傳畫

“冗官”:

宋朝的官員數(shù)目極多,無論是精神上的尊重,還是物質上的高薪,基本都滿足士大夫和官員所需,至宋英宗年間甚至達到了三萬以上,國家財政的壓力過大,自然只能向老百姓們施加壓力,什么苛捐雜稅就都來了,百姓自然是民不聊生,此為方臘起義根本原因。

導火索:

宋徽宗趙佶藝術造詣非常高,本人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奇花異石、飛禽走獸都有研究,同時自創(chuàng)了一種叫做“瘦金體”的書法,是一位罕見的“藝術家”皇帝。宰相蔡京投其所好,舉薦蘇州本地精于山石園林藝術的朱勔(miǎn),趙佶見過朱勔后喜為知音,在蘇州設置了“蘇杭應奉局”,由朱勔一手負責,專為自己搜羅奇花異木、嶙峋美石,用以建設皇家園林。由于當時沒有鐵路和大馬力的貨車,這些花石只好通過古運河水運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十船稱作一“綱”——這就是“花石綱”的由來。

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北)多產(chǎn)竹木漆,是應奉局重點庫取之地。這種沉重的負擔都轉嫁到農(nóng)民身上,尤其是靠出賣勞動力度日的赤貧者身上。深受剝削壓迫之苦。

方臘,原本是本地漆園主。方臘平時靠這個園里的出產(chǎn),日子勉強過得去。自從朱勔辦了花石綱以后,方臘家也遭到勒索。

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臘率眾在歙(shè)縣七賢村(今安徽安徽黃山歙縣起義,以討伐朱勔為號召,很快接連攻陷幾十座州縣,部眾發(fā)展到近百萬,威震東南。

文章圖片6

方臘起義進軍路線圖

1《容齋逸史》:會花石綱之擾,遂因民不忍,陰取貧乏游手之徒,賑恤結納之。眾心既歸,乃椎牛釃酒,召惡少之尤者百余人會飲。

2《容齋逸史》:遂部署其眾千余人,以誅朱勔為名,見官吏、公使人皆殺之。民方苦于侵漁,果所在響應。數(shù)日有眾十萬,遂連陷郡縣數(shù)十,眾殆百萬,四方大震。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方臘被俘,解往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被殺。

這場戰(zhàn)亂給兩浙路人口帶來了重大損失,宋朝的經(jīng)濟命脈被切斷,富庶的江浙一帶千瘡百孔,本就被冗兵拖累的大宋國庫更是雪上加霜,為五年后的靖康之亂埋下了伏筆。

  • 鐘相、楊幺起義

南宋初年,金軍不斷南侵,鐵蹄所過,一片破敗景象。南宋統(tǒng)治者并不體恤人民的疼苦,苛捐雜稅層出不窮,廣大人民啼饑號寒,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種狀況,在荊湖地區(qū)尤為突出。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十一:“自江西至湖南,無問郡縣與村落,極目灰燼,所至殘破,十室九空。詢其所以,皆緣金人未到,而潰敗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逐襲之師繼至。官兵盜賊,劫掠一同,城市鄉(xiāng)村,搜索殆遍。盜賊既退,瘡痍未蘇,官吏不務安集,而更加刻剝,兵將所過縱暴,而唯事誅求。嗷嗷之聲,比比皆是,民心散畔,不絕如絲”。

北宋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初,北宋快要滅亡時,鐘相曾派他的兒子鐘昂率300人參加勤王民兵行列,后被遣送回籍。這些人身受剝削壓迫,又親眼看到南宋政權的腐朽,遂在鐘相的領導下準備起義。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攻人潭州(今湖南長沙),北宋潰兵形同土匪,由孔彥舟率領竄到澧州(今湖南禮縣東)一帶,鼎州人心惶惶,鐘相遂率眾起義。鼎、澧、荊南(今湖北西部)等地人民紛紛響應,力量迅速發(fā)展,號稱40萬人,占有武陵周圍7州19縣。

文章圖片7

義軍勢力圖

南宋宋高宗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二月,高宗調集20萬大軍,命張俊為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為荊湖南北路置制使,趨洞庭湖圍剿。五月,宋軍封鎖緣湖四面諸江河要津后,岳飛率所部至鼎州,先對義軍諸寨遣間誘降,分化瓦解義軍;繼以大軍壓境,示師威脅。

在岳飛招降政策下誘惑,義軍大首領楊欽、劉衡、金琮、劉詵、黃佐等相繼出降,惟楊幺、夏誠等仍據(jù)寨自固。岳飛知湖深莫測,乃納楊欽獻策,遣人開閘泄放湖水,放巨筏堵塞港汊,并于湖面散放青草,以破義軍車船優(yōu)勢。后以楊欽為向導,進圍楊幺水寨。楊幺率水軍出戰(zhàn),因水淺,車船機輪又被草纏住,滯不能行,被官軍擊敗,各個水寨或降或破,至此,前后相繼6年之久的湖南農(nóng)民起義被鎮(zhèn)壓。

文章圖片8

西洞庭湖國家濕地公園楊幺水寨

  • 范汝為起義

女真貴族占領中原后,南宋統(tǒng)治地區(qū)大大縮小,但其軍政費用不減,因此,便加重了對江南人民的剝削,在二稅、和買、和糴、身丁錢米等征收之外,更以“軍期所需”為名,不斷攤派和征收名目繁多的雜稅,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諫議大夫黎確說:“福建盜起,本于科斂誅剝,民不堪命?!?/span>

福建自古山多田少,一向以“民貧”著稱。苗傅、正彥政變之軍退奔建州(今福建建甌)后,官軍追擊。當?shù)厝嗣袼罨馃幔钍苷冘婈牸肮佘妰深^騷擾。復逢災荒,大批農(nóng)民流亡,無以為生。南宋政府又加緊搜刮劫掠。

南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建州甌寧(今福建建甌)人范汝為在甌寧縣的回源洞發(fā)動起義。南宋一面增派神武副軍都統(tǒng)制辛企宗軍前往鎮(zhèn)壓,一面派朝散郎謝響,修職郎陸棠持金字牌對起義軍招安。結果遭到范汝為的拒絕,并被策反加入起義軍,十二月,謝響等向南宋政府上奏,說范汝為已經(jīng)接受“招安”。但是,當南宋朝廷下令“放散汝為下見團結人兵。又詔民兵愿歸農(nóng)者,許自便”時,范汝為卻并“不聽命”,仍將原屬部眾仍駐扎于建陽,在當?shù)貨]收地主田產(chǎn),或令其出納租課。

宋高宗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二月,南宋令農(nóng)民軍解散歸農(nóng),范汝為等遂再度領導起義反抗,攻占建州、浦城(今福建埔城)、崇安(今福建崇安)、邵武軍(今福建邵武)、南劍州(今福建南平)等地,隊伍壯大至五十余萬人。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正月,為韓世忠所率官軍鎮(zhèn)壓。范汝為退至回源峒,兵敗自殺。義軍三萬余人頑強不屈,大部戰(zhàn)死。余部由范忠領導堅持斗爭,一度攻占松溪(今福建松溪)、龍泉(今浙江龍泉)、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至年底失敗。


南宋時期,各地興起抗金起義眾多,如八字軍抗金起義、紅巾軍抗金起義、邵興抗金起義、魏勝抗金起義、紅襖巾抗金起義等,此處便不做詳細闡述。

要說歷朝歷代,反抗統(tǒng)治階級最多的朝代,非元朝莫屬。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9年,徹底滅亡南宋流亡政權,結束了自唐末以來長期的分裂局面。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后北伐驅逐元廷攻占大都,元朝滅亡。

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到朱元璋攻占大都,朝代壽命98年。98年間,國內(nèi)起義接連不斷。首先我們來由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元朝起義事件多的原因:

  1. 土地濫賞及土地兼并及沉重賦稅

元朝統(tǒng)治者為蒙古族,主要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是游牧,而農(nóng)業(yè)則是漢人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在元朝建立后,元朝的統(tǒng)治者實際上是始終無法接受漢文化也無法理解農(nóng)民視為生命的土地對他們有多重要的,開始大肆搶占土地作為牧場。到了元朝后期,蒙古貴族看到向農(nóng)民征收地租的手段,要比放牧能夠獲得更多的財富。所以就更加貪婪的掠奪土地。色目(元代對西域人的統(tǒng)稱)和漢人官僚、蒙古喇嘛、也同樣被賜予田地。兼并土地后,農(nóng)民流離失所,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保障。

蒙古貴族、官僚所掀起的土地兼并狂潮中,很多農(nóng)民失去了土地,成為租種地主土地的佃農(nóng),生活于竭蹶艱難之中?!敖系杳?,多無己產(chǎn),皆于富家佃種土地,分收籽粒,以充歲計”。這些農(nóng)民們每遇到青黃不接或水旱災欠收之際,就只好向地主、商人借高利貸,好不容易挨到秋收之時,辛苦了一年所得糧食,除田主分受外,“盡數(shù)償之,還本利更有不敷”,甚至“抵擋人口,準折物件”,以致逃避在外,“土田荒廢”。

1《元史·成宗本紀》:六年春正月庚戌,帝語臺臣曰:朕聞江南富戶侵占民田,以致貧者流離轉徙,卿等嘗聞之否。臺臣言曰:“富民多乞護持璽書,依倚以欺貧民,官府不能詰治,宜即追收為便?!泵葱兄?,毋越三日。

2《續(xù)資治通鑒-元紀·元紀十四》:丙辰,約蘇言:“江南平垂四十年,其民止輸?shù)囟悺⑸潭?,馀皆無與。其富室有蔽占王民,奴使之者,動輒百千家,有多至萬家者。請自今有歲收糧五萬石以上者,令石輸二升于官,仍質一子為軍;所輸之糧,半入京師以養(yǎng)衛(wèi)士,半留于彼以備兇年。富國安民,無善于此?!痹t如其言行之。

  1. 采取愚民政策、歧視漢人、限制漢人、控制漢人人口

元朝把人分四等:一等為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遼金統(tǒng)治的漢人、四等南宋漢人,而且設置了以二十家為一甲的甲主制度,二十戶漢人供養(yǎng)一個蒙古人,10戶漢人用一把菜刀、鋤頭之類的鐵器由蒙古人保管,只有下田時候才允許使用。

此外還多立防禁,限制漢人的行動,例如禁止田獵以及習武、拿兵器、聚眾、野行等。又屢次搜刮民間馬匹,把漢人當作奴隸送給蒙古貴族圈養(yǎng),做為農(nóng)奴的漢人,世代不得翻身。

漢族向來尊師重儒,蒙古貴族卻偏偏侮辱儒士,認為他們連工匠和娼妓都不如,僅僅比討飯的乞丐好一些,因此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傳說。

元朝統(tǒng)治者對漢人的殺戮,更是讓人發(fā)指:蒙古人曾一度要殺絕車輪高的漢人,讓良田盡為牧場。若非耶律楚材勸說,使他們意識到中國人還有“納稅”這一功能,這才放過了漢人。

但是漢人的人口對于蒙古人來說實在太龐大,于是蒙古人實行屠殺幾個大姓的政策,對于張、李、王、陳等大姓漢人采取5人殺一政策。

  1. 內(nèi)部的內(nèi)訌與腐敗

由于蒙古族不同于漢族,有立嫡立長的制度,蒙古人就是誰權利大能力強,即可為王。這就導致了大量的政治傾軋,貴族們之間相互爭權奪利。元朝后期,短短25年就換了36個皇帝。蒙古貴族的大臣們也都分成派別,擁立新君,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這些在紛爭中得勝的皇帝大臣們,根本就不管社會生產(chǎn)和國家政事,只是一門心思搜刮民脂民膏,供他們揮霍,過著奢侈腐化的生活。后期甚至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不去主動出擊起義軍隊。

  1. 人禍造成的天災

元王朝不關心生產(chǎn),不組織防災抗災,所以水、旱、蝗災以及疾疫不斷發(fā)生,無災變有災,小災變大災。單洪水災害,據(jù)史料記載,總共才統(tǒng)治了90多年的元朝,發(fā)生了2000余次洪水。

文章圖片9

黃河

《元史·泰定帝本紀》:兩浙及江東諸郡水、旱,壞田六萬四千三百余頃。

《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五月,右衛(wèi)左右手屯田大水,害天稼八百馀頃。六月丙申,黃河溢,大名路三屬縣沒民田五百八十馀頃。高唐、曹州及前、后、武衛(wèi)屯田水災。七月丙子,海潮溢,漂沒河間運司鹽。閏七月成申,大都、太寧、保定、益都諸屬縣及京畿諸衛(wèi)、大司農(nóng)諸屯水,沒田八十馀頃。杭州、常州、慶元、紹興、鎮(zhèn)江、寧國諸路及常德、安慶、池州、荊門諸屬縣皆水,沒田一萬三千五百八十馀頃。松江、平江、嘉興、湖州等路水,漂民廬,沒田三萬六千六百馀頃。九月,遼陽行省水達達路,自去夏霖雨,黑龍、宋瓦二江水溢。至順二年,大水,漳河決,太湖溢。

翻開史書,從泰定帝(1324年)開始到1368年元亡,在這四十多年時間中,關于天災的記載史不絕書。元順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民大饑”,“蝗自河北飛渡汴梁,食田禾一空”。

文章圖片10

蝗災

不斷的天災人禍,加上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暴政,農(nóng)民階級開始走向對政府的反抗和對自己命運的抗爭之路。

元前期起義軍

文章圖片11
  1. 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南宋降。宋鎮(zhèn)巢軍統(tǒng)制洪福堅守巢縣(今屬安徽),繼續(xù)抗擊元軍。降元宋將夏貴遣子勸降,被洪福斬首示眾。元軍遂4面圍城,久攻不克。夏貴親至城下,謊稱單騎入城。洪福中計,開啟城門,元軍涌入城中,擒殺洪福等,余眾潰降。全城的反抗居民被屠殺。
  2. 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文天祥復梅州、張世杰復潮州之際,安徽六安人劉源起兵反元。浙江沙縣人謝五十領導當?shù)厝嗣衿鹆x,自稱挈天將軍。福建長汀人黃廣德稱天下都元帥,自立為天從廣德皇帝。
  3. 南宋景炎三年、祥興元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六月,浙江處州(今麗水市)農(nóng)民二萬人在張三八領導下殺慶元縣達魯花赤也速臺兒起義。浙江衢州農(nóng)民二萬人推陳千二為領袖,發(fā)動起義。七月,湖南制置張烈良與提刑劉應龍起義,被元軍擊敗,張烈良率余部奔思州(今貴州岑鞏縣)烏思洞,與劉應龍俱戰(zhàn)死。
  4. 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軍張弘范大破南宋軍於廣東崖山一帶,陸秀夫負宋帝昺投海殉國,張世杰不幸溺海身亡。至元十七年(1280年),江西南康都昌縣民杜可用組織白蓮教起義,有眾數(shù)萬,號稱杜圣人,自稱天王,建元“萬乘”。福建漳州畬族首領陳大舉(陳吊眼)率眾起義,建年號“昌泰”。
  5. 至元二十年(1283年),廣東新會縣林桂芳聚眾起義,建羅平國,年號延康。同年9月,廣東清遠人歐南喜起義,有眾號稱數(shù)十萬,稱王建號,聚眾十余萬,斷發(fā)文身,號稱“頭陀軍”,用南宋末帝趙罡的年號“祥興”紀年。王惲在《秋澗先生大全文集》中有這樣的記載:“福建一道,收附之后,戶幾百萬,黃華一變,十去其四?!笔份d這一年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二百余處。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福建汀州鐘明亮聚眾起義,義軍很快發(fā)展到十萬人,活躍于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區(qū)。
  6.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浙江臺州寧海人楊鎮(zhèn)龍聚眾起義,稱大興國皇帝,年號“安定”,有眾號稱12萬。史載這一年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四百余處。元貞三年(1296年),江西贛州興國人劉六十聚眾起義,建號稱王,聲震遠近。

元朝中期起義軍

  1. 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臨安、大理兩宣慰司和麗江宣撫司以及普安路土官所隸部曲同時起義。
  2. 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滄州人阿失歹兒、睹海、塔海等聚眾起義。十一月,阿失歹兒等被俘,被殺。
  3. 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江西贛州寧都人蔡五九聚眾起義,反抗官府增加田畝賦稅(延佑經(jīng)理)。
  4. 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贛州寧都縣人劉景周聚眾起義。嶺北戍軍起義。
  5. 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晉王也孫鐵木兒的部民起義。
  6. 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六月陜西周至縣僧人圓明和尚聚眾起事,自立為皇帝。七月,郃陽道士劉志先利用宗教組織起義。
  7. 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大理護子羅率眾起義。
  8. 泰定帝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人趙丑廝、郭菩薩宣言彌勒佛當有天下,聚眾起義。同年,廣西各處瑤民起義。

紅巾軍前起義軍

  1. 惠宗元統(tǒng)元年(1333年)十二月,廣西瑤族變民攻湖南,陷道州,千戶郭震戰(zhàn)死,變民焚掠而去。
  2. 惠宗元統(tǒng)二年(1334年)三月,廣西徭變復起,殺同知元帥吉列思,掠庫物,遣右丞脫魯迷失將兵討之。八月徭變陷賀州,發(fā)河南、江浙、江西、湖廣諸軍及八番義從軍,命廣西宣慰使、都元帥章伯顏將以擊之。
  3. 惠宗至元三年(1337年),正月,廣東增城縣人朱光卿聚眾起義,稱大金國,改元赤符。二月,河南陳州胡閏兒(棒胡)白蓮教起義。同年二月廣西徭變復反,命湖廣行中書省平章那海、江西行中書省平章禿兒迷失海牙總兵捕之。四月,四川合州大足縣人韓法師起義,稱“南朝趙王”。
  4. 惠宗至元四年(1338年),江西袁州人彭瑩玉、周子旺組織白蓮教起義。河南杞縣小吏范孟端假傳圣旨,殺河南行省平章,自命河南都元帥。
  5. 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四月,湖南道州人瑤族蔣丙起義。十一月,道州何仁甫等人起義。十二月,云南車里寒賽等人起義。山東燕南,起義者達三百余處。
  6. 惠宗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廣西慶遠路莫八聚眾起義。九月,大都人民反抗活動四起。
  7. 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二月,遼陽吾者野人起義。五月,黃河決白茅口。六月,回回剌里五百余人渡河,攻解、吉、隰等州。八月,四川上蓬反元起義。山東起義軍焚掠兗州。九月,道州蔣丙自號順天王,攻破連、桂二州。
  8. 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七月,山東益都瀕海鹽徒郭火你赤起義。
  9. 惠宗至正六年(1346年),遼陽吾者野人和水達達聚眾起義。同年還有福建汀州羅天麟和陳積萬起義。思可法在云南反,直到次年三月,才被鎮(zhèn)壓。閏十月,湖南靖州瑤民吳天寶反,眾至六萬陸續(xù)攻下沅州,陷武岡等地。十二月,山東、河南農(nóng)民起義。
  10. 惠宗至正七年(1347年),二月,山東、河南農(nóng)民起義發(fā)展到濟寧、滕、邳、徐州等處。四月,臨清、廣平、灤河等地農(nóng)民起義。通州農(nóng)民起義。九月,八鄰部落的哈刺那海、禿魯和伯起義,切斷嶺北驛道。十月,西番人民起義二百余處,攻陷哈刺火州。十一月,長江沿岸農(nóng)民起義。湖廣、云南農(nóng)民起義蜂起云涌。十二月,河南農(nóng)民起義軍橫行無阻。集慶花山人畢四等三十六人起義,前后堅持達三個月。
  11. 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三月,遼東鎖火奴起義,自稱大金子孫,失敗被擒。遼陽兀顏撥魯歡起義,自稱大金子孫,假托授玉帝符,失敗被斬。吐蕃人民起義。福建人民起義。吳天寶復克沅州。四月,遼陽董哈刺起義。海寧州沭陽縣等地農(nóng)民發(fā)動起義。廣西峒族人民乘湖廣平章伯顏帶兵鎮(zhèn)壓莫萬五、蠻雷等義軍時,起兵反抗。十月,廣西起義軍攻道州。十一月,吳天保率眾六萬攻占全州。浙江臺州方國珍聚眾起義。
  12. 惠宗至正九年(1349年)正月,廣西徭族起義軍攻陷道州。三月,湖南吳天寶率部復攻沅州,十二月進逼辰州。十二月,冀寧平遙等縣農(nóng)民起義,推曹七七為領袖。
  13. 惠宗至正十年(1350年)十月,河南南陽、安豐一帶農(nóng)民騷動。

紅巾軍

文章圖片12

因頭戴紅巾被稱為紅巾軍或紅軍

  1. 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杜遵道、韓山童、劉福通率領當?shù)匕咨徑探堂窈托拗吸S河的民工在穎州劉營柳溝村(今界首縣城區(qū)潁河南岸舊劉興鎮(zhèn))劉福通莊園白鹿莊起事,以紅巾為標志。八月,邳縣人芝麻李、趙君用、毛貴、彭大等人起義,攻占徐州城。這是紅巾軍攻克的第一個重鎮(zhèn)。彭瑩玉、鄒普勝、徐壽輝蘄州起義,國號天完,改元治平,開創(chuàng)西系紅軍根據(jù)地。十一月,江西鄧南二起義,攻瑞州,被鎮(zhèn)壓。十二月河南鄧州王權與張椿發(fā)動起義,攻占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時稱“北瑣紅軍”。
  2. 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孟海馬占領襄陽,稱“南瑣紅軍”;二月,郭子興等起義于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后加入劉福通起義軍。
  3. 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鹽徒張士誠起兵泰州,襲據(jù)高郵,截南北路。
文章圖片13

元末起義軍勢力圖

起義結局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55年),紅巾軍北伐。劉福通先立韓林兒為帝,都亳州(今安徽),其后數(shù)戰(zhàn)后,擊敗答失八都魯?shù)能婈?,并展開反攻,甚至逼近大都,南方紅軍則在湖南、湖北獲得勝利。

郭子興病逝后,郭天敘、張?zhí)煊酉嗬^戰(zhàn)死,朱元璋繼承了原有軍隊,并渡長江占領集慶(今南京)。至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前(1357年)前后,在北方以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李思齊等為首的元軍將領(但當時已不聽中央號令各自為政)開始對北方紅軍展開反攻,紅軍內(nèi)部也發(fā)生爭執(zhí)分裂,勢力漸弱。

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紅軍在安豐(今壽縣)之役中敗給新興并降元的張士誠劉福通戰(zhàn)死,韓林兒投奔朱元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返回應天,至瓜步,船翻沉江而亡。

南方紅軍將領陳友諒則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殺徐壽輝自代。從張士誠投元開始,紅巾軍幾個分裂勢力從一致滅元轉為相互兼并,終由明太祖朱元璋攻滅陳友諒、張士誠,一統(tǒng)紅巾軍,最終推翻元朝,統(tǒng)一華夏,建立了大明王朝。

文章圖片14

大明軍隊所到之處,百姓夾道歡迎

文章圖片15

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結語

以上即為宋元兩代的起義已給各位看官描述完,歡迎補充。

明清的起義事件,將接下來再為大家統(tǒng)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