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670字 圖片6幅 閱讀6’ 【敬請點(diǎn)擊右下方在看或點(diǎn)贊 以示鼓勵 】 老君巖的倡建者究竟何人? 地方史志關(guān)于老君巖的倡建者極為含糊,僅有 “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 ①的記載。雕琢老君巖的“好事者”又是誰呢,史志查無,亦成千古謎案。作者認(rèn)為,南安水頭樸里村清末秀才吳良亨整理的呂氏族譜卻有“惠卿公倡建清源山老君巖”一說可揭開這一謎底。雖該族譜已遺失,但臺灣尚存,有心人正在查找。 《天下之貨倉》作者作了一番考證:呂惠卿是泉州南安樸里人,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是神宗皇帝的重要顧問。王、呂志同道合,“事無大小,安石必與惠卿謀之”,呂惠卿父親呂璹、岳父高惠連去世,墓志銘均出自王安石之手。與呂惠卿同朝為官的泉州人還有蔡確、曾公亮、韓琦等高官,呂蔡二人則是王安石親自擢拔參與變法。呂惠卿堅行變法,功業(yè)卓著,其學(xué)識精湛,著述甚豐,②王安石贊其“學(xué)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獨(dú)惠卿而已?!?。呂惠卿又是老子學(xué)說的推崇者,元豐元年(1078年),惠卿向神宗皇帝呈遞其所撰《道德真經(jīng)傳》四卷,希冀作為治國之道。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變法失敗。崇寧五年(1106年),黨爭失勢的呂惠卿辭官返鄉(xiāng),隱居南安。政和元年(1111年)五月卒,贈開府儀同三司。 《天下之貨倉》作者推斷:“呂惠卿倡建老君巖極有可能是他在家鄉(xiāng)修建內(nèi)市橋、鎮(zhèn)安橋時的又一舉動,意在傳揚(yáng)老子人本主義思想,'人之生也,萬物皆備于我矣’”。③ 呂惠卿身后被《宋史》列入“奸臣列傳”, 這恐怕是方志不便其名故以“好事者”概之。呂惠卿列為“奸臣”,又連累了其岳父高惠連。高惠連 (973—1068年),字公溥,晉江安平(今安海)人,咸平二年(999年)進(jìn)士,是安海歷史上發(fā)跡最早、官階最高的顯貴,其從政五十多年,政聲斐然。其先祖在盛唐、五代累世替纓,均有功績。北宋初年徙居安海,為閩南望族。此后兩百多年內(nèi),高氏人才輩出,計有“一門五代二十進(jìn)士”“三代七登科”“父子同金榜”等等傳奇。高氏一族在宋代科舉中取得的功名,達(dá)到令人咋舌的程度,竟在48科中共登進(jìn)士58名,足稱宋代宦族。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贊嘆道"泉南一郡,不如高家一門!”但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高惠連以朝奉大夫知泉州軍時,卻做了兩件得罪泉州社會的大事而為千夫所指,一是“斷石筍”④,二是“遷府學(xué)”⑤。位于南安官橋內(nèi)厝村虎頭山麓的高氏宗祠 曾到安海講學(xué)的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 “高惠連之舉一直為后世士林所不容,他累官兵部尚書政務(wù)、封渤??ら_國侯,又任泉州太守,《泉州府志》《晉江縣志》竟不予立傳,甚至其后代 53位考上進(jìn)士的子孫,竟有47位被地方志摒棄不列。究其原因,與呂惠卿列為'奸臣’有莫大關(guān)系,社會輿論將翁婿二人一起打入另類。呂惠卿列為'奸臣’,實為史官反對變法造成的千古冤案,“株連九族”更是苛刻,足見史志亦有好惡不公之舉。'沿襲門戶之見’,也許是老君巖于方志語焉不詳之故,何喬遠(yuǎn)所言老君巖'宋·淳佑不載’ 應(yīng)當(dāng)與此相關(guān)?!?⑥ 綜上所述,作者推測,老君巖出現(xiàn)的年代應(yīng)當(dāng)是在北宋末年崇寧五年(1106年)至政和元年(1111年),距南宋朱熹“嘗游”羽仙巖也就40來年。②南宋·王稱:《東都事略》載:“惠卿有《文集》一百卷,《莊子解》十卷。 ③宋·呂惠卿:<道德真經(jīng)傳>,《道藏》。 ④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6)。 ⑤南宋·張讀:《泉州重建州學(xué)紀(jì)》碑記,紹興廿年,1150年。 ⑥戴泉明:《天下之貨倉/〈光明之城〉與泉州申報世遺》,九州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