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們加個星標吧!
詞牌 ,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diào)名。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jié)奏。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56個常見詞牌典故及對應(yīng)千古名篇。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疤K幕遮”意“西戎胡語”。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韻。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又名《九日》,雙調(diào),五十二字。上闋下闋各五句,各三仄韻。唐教坊曲名。又名《好離鄉(xiāng)》、《蕉葉怨》。原為單調(diào),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diào)。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diào)。又名《大江東去》、《千秋歲》、《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謠》、《壺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個名稱。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于抒寫豪邁感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原唐教坊曲名,本名《萬斯年》,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yīng)有以》句而改名。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第四、第五兩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聲。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原名《擷芳詞》、《折紅英》。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韻,兩疊韻,兩部遞換。聲情凄緊,顯示一種情急調(diào)苦的姿態(tài),是恰宜表達作者當時當?shù)氐目嗤葱那椤?/span>唐代教坊曲名。又名《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chuàng)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五代時開始,衍變?yōu)殚L短句雙調(diào)小令。雙片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激越凄壯。令有別格,名《浪淘沙令》,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游仙詠》等。雙調(diào)六十二字,仄韻。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diào)五十八字,仄韻。又有《轉(zhuǎn)調(diào)踏莎行》,雙調(diào)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韻。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任二北據(jù)敦煌詞有句云“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謂此調(diào)“多賦水媛江妃”故名。原曲常用于詠水仙。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huán)》。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又名《醉桃源》、《碧桃春》?!渡裣捎洝份d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鄉(xiāng)甚苦。既歸,則鄉(xiāng)邑零落,經(jīng)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原為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唐宣宗時,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被體,故稱菩薩蠻隊,當時樂工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平韻,過片二句多用對偶。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全同。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簡文帝詩句“翻階峽蝶戀花情”,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于宋。雙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罚蠼厝∫弧氨椤眴涡?,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chuàng)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鞍浮钡淖x音,同“碗”。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或謂調(diào)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亦稱《江神子》、《水晶簾》。 雙調(diào)七十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五平韻,一韻到底。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shù)字取名,人稱“卜算子”。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此調(diào)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異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diào)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后句首兩句要求對仗。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原名《憶仙姿》,相傳后唐莊宗李存勖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diào)。單調(diào)正體33字,7句5仄韻1疊韻。雙調(diào)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韻1疊韻。唐教坊曲?!对~譜》引《尊前集》入“雙調(diào)”。四十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各家平仄頗有出入,與作仄韻五言絕句詩相仿。多抒怨抑之情。原是唐朝開國時創(chuàng)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后改用為詞牌。一名《十拍子》。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韻。沁園本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唐詩人用以代稱公主園。亦名《壽星明》。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恰同學(xué)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三十六字,前后片各三平韻,一疊韻。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diào)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后進入教坊。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廿七字,三平韻。取白樂天“玉樓宴罷醉和春”。又作《木蘭花》《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唐教坊曲名。唐溫庭筠取《離騷》詩句“眾不可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創(chuàng)制此調(diào)。后人更名為《桃花水》,《不花間》,《偶相逢》,《畫樓空》,《試周郎》等。單調(diào),33字,5仄韻,6平韻。雙調(diào)正體44字,上片5句3平韻,下片6句3平韻。唐無此詞調(diào),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五十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shù)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雙調(diào)一百零三字,前后闋各五仄韻,本調(diào)常用入聲韻,且多用拗句。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唐教坊曲名。原用以詠洞府神仙。八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韻。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辭有“得謁金門朝帝廷”句,疑為此詞調(diào)本意。又名《秋夜月》、《上西樓》,雙調(diào)三十六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仄韻、兩平韻。調(diào)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吳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diào)。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又名《漁父》。唐教坊曲名,詞調(diào)由張志和創(chuàng)制。始見于《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一百七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蕖?/span>又名《小重山令》?!督饖Y集》入“雙調(diào)”。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diào)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韻。最初見《淮海居士長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三平韻。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diào)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水龍吟”一詩句而名之。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永遇樂歇拍調(diào)也。唐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墻之好。后為仆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決別,女持紙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調(diào),創(chuàng)自杜與否。一百四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唐《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轉(zhuǎn)二字,得今名。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五仄韻,聲情激越,宜抒豪壯情感和恢張襟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句,取淳于棼事。又名《南柯子》、《春宵曲》、《風蝶令》、《望秦川》、《水晶簾》、《碧窗夢》、《十愛詞》、《恨春宵》。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詞首創(chuàng)于溫庭筠。廿六字,三平韻。原名《勝勝慢》,最早見于北宋晁補之筆下。據(jù)傳蔣捷作此慢詞俱用“聲”字入韻,故稱此名。亦稱《聲聲慢》、《鳳示凰》、《寒松嘆》。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zhuǎn)午,晚涼新浴。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韻。又名《秦樓月》。始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題李白作。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韻,一疊韻,亦以入聲部為宜。南宋姜夔自制曲。雙調(diào),九十八字,押平聲韻。一說出于唐代詩僧皎然《風入松》歌;一說古琴曲有〔風入松〕。傳為晉嵇康作,見于郭茂倩《樂府詩集》。又名《遠橫山》《風入松慢》。雙調(diào)74或76字,上下闕各6句4平韻。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依唐邊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韻,故名八聲。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